未解決
北大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的復習資料怎么找?
懸賞分:0
請問北大“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的復習資料怎么找??
相關院校: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熱點關注:2021考研輔導班上線 如何自考研究生
提問者:1769420172 - 2013/11/12 02:07
我來回答
- 回答即可得2分
其他答案(1)
(學校是不指定參考書的,以下內容轉自網絡)
1.關于當代文學
除了洪子誠老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之外,還應該看看他的《當代文學史研究:問題與方法》、《1956:百花時代》。尤其是前一本,是在北大教課的講稿,非常有意思。洪老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非常精到,每句話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資料和觀點基礎上的,因此粗看會覺得單薄,但看了大量論文之后才會理解這本書的博大精深。《中國當代文學史》更適合學術研究而非試,因此一定要看《問題與方法》,這本書算是對《當代文學史》的一個補充,非常重要,看了以后會感覺豁然開朗。《問題與方法》我整整看了五遍,每次看都深受啟發。前幾天和一位朋友還在說大家一般都認為洪老師的當代文學史在未來許多年里都難以超越,但談到后來我們發現還是有不少空隙等著后人去填補,有些結論也還有商榷的余地。當然,這是后話啦!
陳思和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因為是針對本科生編寫的,所以比較淺顯,但這并不代表這本書含金量低。這本書中對民間寫作和潛在寫作的梳理,是最有價值的部分。今天參加學校的中文系建系95周年孑民學術論壇,第一講就是陳思和介紹他對五四文學的先鋒性分析,畢竟是當代文學研究“南霸天”啊,從資料掌握、研究角度、立論方式看,都代表了國內頂尖水準,聽得我頻頻點頭,他的觀點我不一定完全認同,但他的切入點找得太精確了。他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整體觀》也不錯。
孟繁華、程光煒的《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也寫得不錯,因為去年才出版,所以這本書的觀點收集比較完備,有的章節甚至可以和洪老師的文學史媲美。而且這本書更適合考試用,脈絡什么的比較清楚,史實也比較豐富。
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原名《革命·歷史·小說》),非常棒的文學評論,把建國后出現的革命歷史小說給解構了,書中的不少觀點向來為人稱道。作者可是錢理群的哥們,也是老錢非常佩服的人。
李楊《抗爭宿命之路》、《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是名義上管俺但從來不管的俺的導師的著作。前一本是他的博士論文,也是北大當代文學專業幾篇最優秀的博士論文之一,后一本是對前一本的擴展。這兩本書的考證以及觀點都大有可圈可點之處,水準非常高。
曹文軒的《二十世紀文學現象研究》和《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最好也細讀一下,曹老師更強調審美,和枯燥的文學史作品不太一樣。在大家都關注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時候,他卻一直在做與文學審美有關的工作,非常難得。需要說明的是,曹老師是北大中文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補充:《小說門》、《第二世界》)
其它重要參考資料:
孟繁華《共和國文學五十年》
陳思和主編的《九十年代批評文選》
洪子誠等人編寫的《當代文學關鍵詞》
南帆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99個詞》
唐小兵《英雄與凡人的時代——解讀20世紀》
胡河清《靈地的緬想》
謝有順《我們內心的沖突》
陳曉明《文學超越》、《無邊的挑戰》、《表意的焦慮》
曠新年《沉默的聲音》
韓毓海《從“紅玫瑰”到“紅旗”》、《天下》
王堯《遲到的批判:當代作家與“革命文學”》
孟繁華、林大中主編《九十年代文存:1990-2000》
南帆《后革命的轉移》
陸紹陽《中國當代電影史:1977年以來》
賀桂梅:《轉折的年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她的論文在網上可以找到,她對文學史的梳理、對女性主義理論的解讀,都有過人之處。左岸文學網(www.eduww.com)上能找到一些。
其它資料,最好翻翻人民大學出版的《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卷,這是月刊,國內最新的研究成果,當下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里面都能輕易找到。順便說一句,2005年最大的研究熱點(也可能繼續是明年甚至后年的最大熱點)是底層問題。如此前沿的問題要是出現在考研的卷子上,我還真得佩服出卷老師的魄力了,好像連北大都不敢這樣出,怕閃著學生。
2.關于現代文學
《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三位先生的著作。雖然有不少缺點,但目前國內還沒有一部現代文學史能超過它的。讀了吳福輝的著作以后,我才知道書里只要一出現令人抓狂的破句、難句,肯定是這位先生的杰作。
《中國現代文學史》,程光煒、孔慶東等人寫的,脈絡比較清晰,但內容比較單薄,作為入門書倒是非常恰當。
王曉明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共四卷),新版修訂本分上下兩卷。這套書收集了80年代以來至90年代中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主要論文,我讀了兩遍。其中的很多論文在不少專家的集子里都出現過。看了這個再看他們的集子,就能把握住他們的脈絡了。
關于這個學科的研究概況,還可以參考溫儒敏先生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這本書非常精煉,也很全面。溫儒敏《文學史的視野》也值得一讀。
其它重要參考資料:
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
錢理群好像有本魯迅研究的講稿,陳平原也有本《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有空看一下。
夏至清《中國現代文學史》終于在大陸出版,厚厚一本,價格不菲。可參考,但應該注意,其中的很多觀點已經融入了《三十年》,還有些觀點過于偏激,已經難以立論了。夏至清名氣雖大,但不可盲從。
王德威的《想象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以及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兩位先生都是夏至清的學生、哈佛學者,學問也做得扎實、刻苦。個人更喜歡李先生一些。
趙園《論小說十家》
藍棣之《現代詩的情感與形式》
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漫說文化》
吳曉東《陽光與苦難》
其它資料,還是那句話,最好翻翻人民大學出版的《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卷。
最后必須提醒一句,現當代的復習必須結合作品,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恐怕很難理解文學史與文學批評的所指。作品永遠是第一位的。
1.關于當代文學
除了洪子誠老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之外,還應該看看他的《當代文學史研究:問題與方法》、《1956:百花時代》。尤其是前一本,是在北大教課的講稿,非常有意思。洪老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非常精到,每句話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資料和觀點基礎上的,因此粗看會覺得單薄,但看了大量論文之后才會理解這本書的博大精深。《中國當代文學史》更適合學術研究而非試,因此一定要看《問題與方法》,這本書算是對《當代文學史》的一個補充,非常重要,看了以后會感覺豁然開朗。《問題與方法》我整整看了五遍,每次看都深受啟發。前幾天和一位朋友還在說大家一般都認為洪老師的當代文學史在未來許多年里都難以超越,但談到后來我們發現還是有不少空隙等著后人去填補,有些結論也還有商榷的余地。當然,這是后話啦!
陳思和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因為是針對本科生編寫的,所以比較淺顯,但這并不代表這本書含金量低。這本書中對民間寫作和潛在寫作的梳理,是最有價值的部分。今天參加學校的中文系建系95周年孑民學術論壇,第一講就是陳思和介紹他對五四文學的先鋒性分析,畢竟是當代文學研究“南霸天”啊,從資料掌握、研究角度、立論方式看,都代表了國內頂尖水準,聽得我頻頻點頭,他的觀點我不一定完全認同,但他的切入點找得太精確了。他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整體觀》也不錯。
孟繁華、程光煒的《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也寫得不錯,因為去年才出版,所以這本書的觀點收集比較完備,有的章節甚至可以和洪老師的文學史媲美。而且這本書更適合考試用,脈絡什么的比較清楚,史實也比較豐富。
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原名《革命·歷史·小說》),非常棒的文學評論,把建國后出現的革命歷史小說給解構了,書中的不少觀點向來為人稱道。作者可是錢理群的哥們,也是老錢非常佩服的人。
李楊《抗爭宿命之路》、《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是名義上管俺但從來不管的俺的導師的著作。前一本是他的博士論文,也是北大當代文學專業幾篇最優秀的博士論文之一,后一本是對前一本的擴展。這兩本書的考證以及觀點都大有可圈可點之處,水準非常高。
曹文軒的《二十世紀文學現象研究》和《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最好也細讀一下,曹老師更強調審美,和枯燥的文學史作品不太一樣。在大家都關注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時候,他卻一直在做與文學審美有關的工作,非常難得。需要說明的是,曹老師是北大中文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補充:《小說門》、《第二世界》)
其它重要參考資料:
孟繁華《共和國文學五十年》
陳思和主編的《九十年代批評文選》
洪子誠等人編寫的《當代文學關鍵詞》
南帆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99個詞》
唐小兵《英雄與凡人的時代——解讀20世紀》
胡河清《靈地的緬想》
謝有順《我們內心的沖突》
陳曉明《文學超越》、《無邊的挑戰》、《表意的焦慮》
曠新年《沉默的聲音》
韓毓海《從“紅玫瑰”到“紅旗”》、《天下》
王堯《遲到的批判:當代作家與“革命文學”》
孟繁華、林大中主編《九十年代文存:1990-2000》
南帆《后革命的轉移》
陸紹陽《中國當代電影史:1977年以來》
賀桂梅:《轉折的年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她的論文在網上可以找到,她對文學史的梳理、對女性主義理論的解讀,都有過人之處。左岸文學網(www.eduww.com)上能找到一些。
其它資料,最好翻翻人民大學出版的《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卷,這是月刊,國內最新的研究成果,當下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里面都能輕易找到。順便說一句,2005年最大的研究熱點(也可能繼續是明年甚至后年的最大熱點)是底層問題。如此前沿的問題要是出現在考研的卷子上,我還真得佩服出卷老師的魄力了,好像連北大都不敢這樣出,怕閃著學生。
2.關于現代文學
《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三位先生的著作。雖然有不少缺點,但目前國內還沒有一部現代文學史能超過它的。讀了吳福輝的著作以后,我才知道書里只要一出現令人抓狂的破句、難句,肯定是這位先生的杰作。
《中國現代文學史》,程光煒、孔慶東等人寫的,脈絡比較清晰,但內容比較單薄,作為入門書倒是非常恰當。
王曉明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共四卷),新版修訂本分上下兩卷。這套書收集了80年代以來至90年代中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主要論文,我讀了兩遍。其中的很多論文在不少專家的集子里都出現過。看了這個再看他們的集子,就能把握住他們的脈絡了。
關于這個學科的研究概況,還可以參考溫儒敏先生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這本書非常精煉,也很全面。溫儒敏《文學史的視野》也值得一讀。
其它重要參考資料:
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
錢理群好像有本魯迅研究的講稿,陳平原也有本《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有空看一下。
夏至清《中國現代文學史》終于在大陸出版,厚厚一本,價格不菲。可參考,但應該注意,其中的很多觀點已經融入了《三十年》,還有些觀點過于偏激,已經難以立論了。夏至清名氣雖大,但不可盲從。
王德威的《想象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以及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兩位先生都是夏至清的學生、哈佛學者,學問也做得扎實、刻苦。個人更喜歡李先生一些。
趙園《論小說十家》
藍棣之《現代詩的情感與形式》
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漫說文化》
吳曉東《陽光與苦難》
其它資料,還是那句話,最好翻翻人民大學出版的《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卷。
最后必須提醒一句,現當代的復習必須結合作品,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恐怕很難理解文學史與文學批評的所指。作品永遠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