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2011年中外文學史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查看(764) 回復(0) |
|
ruier123
|
發表于 2014-08-11 14:35
樓主
一. 填空題
1. 明代臺閣體詩人的代表是——,——,—— 2. 中唐三大傳奇指——,——,—— 3. 元嘉三大家是指——,——,—— 4. 老舍小說《四世同堂》分為三部,它們分別是——,——,—— 5. 沙汀被稱為“三記”的長篇小說,分別是——,——,—— 6. 小說《煙壺》的作者是—— 7. 80年代,朦朧詩的代表詩人是舒婷,——,—— 8. 古希臘神話的基本特點是—— 9. 從新約看,早期基督教的文體語言是—— 10. 但丁創作神曲時使用的語言是—— 11. 霍桑的《紅字》看似一部描寫愛情的小說,實際上表現的是—— 12. 《靜靜的頓河》所描寫的頓河地區走向新生活的民族是—— 二、解釋題 1.齊梁文風 為滿足統治者沉迷聲色的需要,一些齊梁詩人以聲律對偶裝飾詩句,表現出綺麗浮艷的內容,形成了一種時代風氣。傳統詩歌及漢魏風骨不敵搖曳的情思與新被發現的聲律的誘惑,使詩歌創作走上了一條宣揚色情、表現庸俗情調的道路。 2.詩圣 杜甫.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3.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1917年2月發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堅定的文學革命的立場,明確提出"三大主義"作為新文學的征戰目標。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從內容到形式對封建舊文學持批判否定態度,主張以革新文學作為革新政治、改造社會之途。 4.胡風“主觀戰斗精神” 胡風“主觀戰斗精神”理論的三大支柱: 1、“到處都有生活”說,即主張題材自由; 2、“精神奴役創傷”說,反對以“民粹主義”立場將人民理想化,也不贊同貶低知識分子的歷史作用; 3、“世界進步文藝支流”說,強調“五四”新文學與世界文學的聯系。 5. 新寫實小說 所謂新寫實小說,簡單地說,就是不同于歷史上已有的現實主義,也不同于現代主義„先鋒派'文學。這些新寫實小說的創作方法仍以寫實為主要特征,但特別注重現實生活原生形態的還原真誠直面現實,直面人生。雖然從總體的文學精神來看,新寫實小說仍劃歸為現實主義的大范疇,但無疑具有了一種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鑒現代主義各種流派在藝術上的長處”。 三、簡答題 1.《尚書〉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尚書》記言文的成熟,論點和論證結構的鮮明嚴謹、論據和論證手法的生動形象、對話與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嘆詞的使用與人物個性色彩,不僅對諸子散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極大影響。 2. 簡述《聊齋志異〉主要內容及成就 一是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 二是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 三是不滿黑暗社會現實的反抗故事; 四是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 成就:《聊齋志異》在藝術上代表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國歷 代文言短篇小說以及史傳文學藝術精華,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造奇設幻,描繪鬼狐世界,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一、“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二、情節離奇曲折,富于變化。三、善用多種手法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3. 簡述陸文夫小說創作特色 陸文夫小說的創作特色首先在于針砭時弊的準確與深刻。他善于從歷史的變遷角度考察生活,小中見大,反映出深廣的社會歷史內涵和思想意蘊。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幽默感。陸文夫自稱為“糖醋現實主義”。他善于從普通人帶喜劇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層的悲劇因素,輕松中見鋒芒,笑聲中有反省。顯示出一種機智幽默的風格。再次,陸文夫的小說中有著深厚的文化地域特色。他不僅著力于蘇州的地方風物的描摹,更關注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態度與生存境況。他的小說創作,準確傳達了變化中的蘇州的文化情境,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小說。 四、論述題 1. 清人馮煦在《蒿庵論詞〉中指出“宋初諸家,靡不祖述二主,憲章正中。”由此,請分析北宋初年詞風的特點及淵源 北宋初期的詞作,基本上承襲五代詞風。在體制上多為短章小令,風格由五代的浮艷轉向清麗,顯示出文人詞與“伶工詞”的不同,但由于作者多為達官貴人,視詞為娛賓遣興的工具,所以在內容上仍缺乏積極意義。淵源于南唐二主李璟李煜,和馮延已。 2.左聯的文學成就及其局限 左聯創作方面的巨大成就在于出現了許多新的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題材和主題。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下的英勇斗爭,工人群眾對資本家剝削的猛烈反抗成為許多作品描寫的內容。農村生活和斗爭的題材也進入了許多作家的創作視野,不少作品以真實生動的藝術畫幅反映了農村貧困破產的景象,顯示了廣大農民的覺醒和斗爭。此外,30年代動蕩不安的城市生活也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真實、集中的反映。所有這些作品都體現著強烈而鮮明的時代色彩。由于受到當時中國共產黨內左傾路線的影響,左聯在創作中,不少作品內容上染有較濃厚的小資產階級意識。有些作品還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點 3.論析莎士比亞悲劇對古希臘悲劇傳統的創造性繼承和轉化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