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羅益民,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先后師從Stanley Moore教授、徐宗英教授、江家駿教授、胡家巒教授,獲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作為美國弗里曼學者、富布萊特學者分別至美國伊利諾大學、圣約翰大學、紐約城市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修、訪學、工作,師從著名莎學專家Richard McCoy、Jean E. Howard教授,現任西南大學英語教授,(文學、哲學)博士生/后導師,國內訪問學者導師,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學莎士比亞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學吳宓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南大學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委員會委員,歷任碩士、博士研究生黨支部書記,西南大學教代會代表,"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第二屆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人選,"重慶市第三屆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入選首批重慶市社會科學專家。曾任重慶交通學院外語系教研室主任、科技英語研究所副所長、重慶交通學院"首屆優秀青年骨干教師"、《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編委、中共重慶交通學院外語系支部委員。招收英美文學、MTI、雙語辭典學方向碩士研究生,英美愛文學(主治詩歌、戲劇、兼治小說和文學理論)、美學史方向博士研究生,英美文學方向訪問學者。
任重慶交通大學、長江師范學院、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四川理工學院、廈門理工學院、第三軍醫大學客座教授,全國英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化典籍翻譯研究會副會長,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理事,文學刊物《火花》雜志編委、特約文藝評論員,《重慶翻譯家》雜志編委,國內多家學術刊物特約審稿人,《辭書研究》特約通訊員,《海外英語》顧問,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國家留學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重慶市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重慶市翻譯家協會副會長,重慶市比較文學學會副秘書長,重慶市翻譯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美國弗里曼項目博士后研究員、高級訪問學者,美國國務院富布萊特項目研究學者,美國語言學會會員,國際莎學通訊委員會委員、國際莎士比亞協會會員、韓國莎士比亞協會會員、中美詩歌與詩學協會(總部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理事、亞洲莎士比亞協會理事。曾赴美國(2004、2010、2011)、澳大利亞(2006)、韓國(2009)、臺灣(2010)、捷克(2011)等地研修、訪問和學術交流,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82次,組織召開省級、國家級會議9次,應邀赴國內外進行學術演講61場。
在
Shakespeare Yearbook、
Shakespeare Review、
Culture and Philosophy、《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國外文學》、《北京大學學報》、《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中國翻譯》、《當代外國文學》、《四川外語學院學報》、《辭書研究》、《名作欣賞》、《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上海翻譯》、《中國外語》、《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當代外語研究》、《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英語研究》、《國話研究》、《外語論壇》、《火花》、《西南大學學報》、《重慶大學學報》、《中華文化論壇》、《四川戲劇》、《現代大學教育》、《國話研究》、《廣譯》、《戲劇藝術》等中、美、韓、臺33種刊物上發表論文80篇,部分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7項成果被《世界莎士比亞研究文獻索引》檢索,多項成果被《新華文摘》等其它文獻引用和檢索。出版有《英語短篇小說名篇詳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名篇詳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高級文學翻譯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英語短篇小說教程》(重慶大學出版,2009)、《彼得·卡恩的第三個妻子》(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雙語詞典新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霍普金斯文學理論百科全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中國學者眼中的莎士比亞》(作家出版社,2007)、《英國文學選讀》(與劉炳善教授合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時間的鐮刀》(四川辭書出版社,2004)、《外國長詩經典10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外國作家談散文創作》(新疆大學出版社,1995)等專著、編著、譯著、雜著、教輔、教材等20種。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版本批評史》(課題代號:05BWW020)、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詩學文體學》;主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莎士比亞作品的媒體重構與傳播研究》(課題代號:11BWW041)、《多恩研究批判史》(課題代號:11BWW037)、《英國散文史》(課題代號:93BWW009)、《英國十六、十七世紀巴羅克文學研究》(課題代號:07BWW013)、《文化創傷的時間維度研究》(課題代號:08BWW01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外國文學研究60年》(課題代號:09ZD071)、"二十世紀域外文論的本土化研究"(課題代號:12&ZD166)。
學術簡歷
2013/亞洲莎士比亞協會理事
2013/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2013/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
2013/中國文化典籍翻譯研究會副會長
2012/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
2011/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1/西南大學,博士導師〔哲學〕
2011/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萊特研究學者
2010/重慶市翻譯家協會副會長
2008/重慶市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
2007/西南大學,國內訪問學者導師
2006/西南大學,博士導師〔英美文學〕
2004/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后研究員/弗里曼訪問學者
2001/西南師范大學,教授
2001/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1992/西南師范大學,文學碩士
1989/西南師范大學,文學學士
職稱職務教授,博士生導師
〔莎士比亞研究中心〕主任
〔吳宓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領域與學術方向
莎士比亞研究、英國浪漫主義詩歌、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雙語詞典學、西方美學史
學術職務
1. 世界莎士比亞通訊委員會委員
2. 國際莎士比亞協會會員
3. 亞洲莎士比亞協會理事
4. 現代語言學會會員
5. 中美詩歌與詩學協會理事(總部位于美國)
6. 美國莎士比亞協會會員
7. 韓國莎士比亞協會會員
8. 全國英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9. 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10. 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理事
11. 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12. 全國典籍翻譯研究會副會長
13. 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
14. 重慶市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
15. 重慶市翻譯家協會副會長
16. 重慶市翻譯學會常務理事
17. 重慶市比較文學學會副秘書長
18. 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
19. 西南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所長
20. 西南大學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21. 西南大學吳宓研究中心副主任
22. 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23. 重慶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24. 四川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25. 廈門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26. 第三軍醫大學客座教授
27. 長江師范學院兼職教授
主授課程
1. 《英美詩歌選讀》(本科生)
2. 《英譯漢》(本科生)
3. 《西方文論與批評實踐》(古典部分,碩士生)
4. 《西方文論與批評實踐》(當代部分,碩士生)
5. 《莎士比亞研究》(碩士生)
6. 《浪漫主義文學》(碩士生)
7. 《詞典學》(碩士生)
8. 《文學翻譯》(翻譯專業碩士)
9. 《文學批評史》(英語博士生)
10. 《莎士比亞研究》(英語博士生)
11. 《英美文學》(全校碩、博士研究生)
12. 《中國文學》(留學生)
13. 《西方美學專題》(哲學博士生)
14. 《文化研究》(哲學博士生)
15. 《英語語言文學專題莎士比亞》(精品視頻公開課)
16. 《新生專業研討課莎士比亞》(全校新生)
主要著作列表
1. 《外國文學史》(西方卷)。合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英語短篇小說名篇詳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3. 《當代美國詩選》。合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4. 《霍普金斯文學理論百科全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
5.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名篇詳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6. 《高級文學翻譯教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
7. 《英語短篇小說教程》。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年。
8. 《彼得卡恩的第三個妻子》。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9. 《雙語詞典新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 《中國學者眼中的莎士比亞》。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
11. 《英國文學選讀》(與劉炳善教授合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 《外國長詩經典10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13. 《時間的鐮刀》。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4年。
14. 《外國作家談散文創作》(編譯,合著)。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95年。
15. 《大學英語新題型--閱讀與翻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年。
16. 《大學英語三級輔導教程》(合著,修訂版)。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17. 《大學英語四級輔導教程》(合著,修訂英文版)。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18. 《大學英語六級與研考輔導教程》(合著,修訂版)。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19. 《土木類工程英語教程》(合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20. 《土木類工程英語教程使用指南》(合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主要論文列表
1. 陌生化理論視野下的鏡與燈。《戲劇藝術》2014年第2期。
2. The Selective Westernization: Two Aesthetic Attitudes and Their Fate in Modern China. Co-authored with Dai Xun. Culture and Philosophy. 2012-2013, USA. ISSN: 1934-1474.
3. 廿年辛苦不尋常,莎翁名作鑄新章。《中國莎學走向世界的先導》。楊林貴等編。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4. 新批評理論及其在詩歌翻譯中的應用。《廣譯》2012年第6期。
5. 《三色堇》與莎學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年第4期。
6. 虛構內外的象牙之塔:戲劇審美的歷史性與文學性。《國話研究》2012年第2期。
7. 新批評的詩歌翻譯方法論。《外國語》2012年第2期。
8. 反說:他山之石,可以毀玉?《當代外語研究》2011年第8期。
9. 基于語篇框架的詞典交際系統。《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年第4期。
10. 20世紀中國的英國文學:回顧與反思。《當代外國文學》 2011年03期。
11.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拓撲學愛情觀。《國外文學》2011年第2期。
12. 從紅字到十字的天路歷程。《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13. 安娜的一簾幽夢。《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14. 盡善盡美。《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15. 經典的力量:關于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與華茲華斯《序曲》的個案研究。《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
16.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漢譯可行性研究。《二十一世紀莎學研究》(精選本)。曹樹鈞等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年。
17. 高級英漢學習詞典中隱喻欄的設置。《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
18. 妙筆繪園林,詩史思美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與園林傳統》評介。《外國語言文學》2010年第5期。
19. 生態的倫理學:關于《詩學》和《文心雕龍》學術歷程的思考。《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20. 《詩學》、《文心雕龍》對比論。《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21. 民主論與大學人文課程教學。《現代大學教育》2010年第2期。
22. 跨越時空的影像。《四川戲劇》。2010年第1期。
23.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拓撲學宇宙論。《中華文化論壇》2010年第1期。
24. The Fallacy of Democracy:A Discussion of Self-Centered Policy Teaching of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Review (Korea). Vol. 46, No. 1, 2010(65-79). ISSN: 1226-2668.
25. A Chinese Map of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s Sonnets. Shakespeare and Asia Shakespeare Yearbook 17. New York: Edwin Mellen Press, 2010. ISBN:978-0-7734-3726-5.
26. 嵇康認識論中的理性因素。《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27. 燈火闌珊之處:喬伊斯《死者》與圣杯傳統。《當代外國文學》2009年第4期。
28. 詞典評論中的評價體系。《辭書研究》2009年第2期。
29. 都是形式惹的禍。《中國譯學:傳承與創新》。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30. 打開心靈之鎖的金鑰匙。《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31. 元戲劇理論面面觀。《當代外國文學》2008年第4期。
32. 教學相長別論。《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33. 華茲華斯、莎士比亞、經典文學與文學理論運動。載《中國學者眼中的莎士比亞》。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
34. 性別倫理美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研究的新方向。《西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35. 詞典內外的釋義系統。《雙語詞典新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36. 認知語法與《史氏漢英翻譯大詞典》。《上海翻譯》2007年第5期。
37.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火花》2007年第9期。
38. 學術寫作中的閱讀面和創新力。《中國外語教授沙龍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9.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雙璧(代序)。《湖畔對歌:柯爾律治與華茲華斯交往中的詩歌研究》。陳才憶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2007年6月。
40. 《都是形式惹的禍:漢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可能與不可能性》。"世界第八屆莎士比亞大會"論文。布里斯班,澳大利亞。2006年7月。
41. 管蕭婚曲聲中的流浪者:柯爾律治《古舟子詠》中的基督教主題。《國外文學》2006年第3期。
42. 完形理論與消極能力說。《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43. 岸與圈:一個天文學的隱喻。《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3期。
44.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三個主題。《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45. 《世界最著名短篇小說》(歐美卷)序。載《世界最著名短篇小說》。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5年1月。
46. 宇宙的琴弦。《名作欣賞》2004年第4期。
47. 傳記學坐標之下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研究。《國外文學》2004年第2期。
48. 心靈湖畔的伊甸園:華茲華斯的宗教觀。《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49. 英語詩歌文體的語用策略。《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50. 等效天平上的"內在語法"結構。《中國翻譯》2004年第3期。
51. 閱讀經典與英國文學教學。《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2期。
52. 文藝復興詩學研究的拓荒之作。《外國語》2004年第1期。
53. 心靈的朝圣者:約翰濟慈的宗教觀。《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54. 惡的天使、善的天使:《亨利四世》與莎士比亞的帝王觀。《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55. 詩歌語用與英語詩歌文體的本質特征。《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5期。
56. 積極型外漢詞典中的補充信息系統:理據和應用。《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57. 一部簡明實用、學術性強的認知型百科詞典。《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58. 奧賽羅人物形象兩面觀。《國外文學》2002年第1期。
59. 外語教育"工具論"的危害及其對策。《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第3期。
60. 閱讀古典著作是創新的基礎。《中國外語教授沙龍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61. 從幾種主要的日漢詞典看我國日漢雙語語文詞典的編纂。《辭書研究》2002年第6期。
62. 奧賽羅的性格系統。《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1年第1期。
63. 《致他羞澀的情人》的藝術魅力。《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第4期。
64. 《遠東漢英大詞典》的詞例和編排體系。載《雙語詞典專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6月。
65. 從動物意象看《李爾王》中的虛無主義思想。《北京大學學報》1999年外國語言文學專刊。
66. 從英漢辭書的三大家族看我國英漢雙語詞典編纂的演進過程。《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67. 濟慈頌歌中的形容詞。《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第9期。
68. 濟慈頌歌的神話思維結構。《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
69. 濟慈頌歌疑問語式的語用學解讀方法。《外國文學評論》1998年第3期。
70. 濟慈頌歌的敘述結構。《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
71. 濟慈頌歌的感性美。《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1期。
72. 影響非外語專業外語語言能力全面發展的幾個因素。《大學外語教學與測試》1997年第1期。
73. 濟慈頌歌的音韻結構分析。《固原師專學報》1997年第2期。
74. 《遠東漢英大辭典》對于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貢獻。《交通高等教育》1997年第3期。
75. 《中國當代翻譯百論》評介。《外語教學》1996年第3期。
76. 埃德蒙斯賓塞《仙后》的創作背景探源兼論其寓意結構系統。《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6年第1期。
77. 排除母語干擾,走出外語教學的誤區。《大學外語教學與測試》1996年第1期。
78. 大學英語短文寫作的話語結構。《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1、2期合刊。
79. 詞語構建和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大學外語教學與測試》1994年第1期。
80. 大詩人的一首小詩引起的風波和它背后隱藏的秘密。《外國文學研究》1992年第1期。
主要科研項目
1. 主持美國國務院富布萊特項目《美國夢:惠特曼與莎士比亞的宇宙身體詩學》(G-1-0005)。
2.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版本批評史》(課題代號:05BWW020)。
3. 主持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詩學文體學》。
4. 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莎士比亞作品的媒體重構與傳播研究》(課題代號:11BWW041)。
5. 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恩研究批判史》(課題代號:11BWW037)。
6. 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化創傷的時間維度研究》(課題代號:08BWW013)。
7. 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國十六、十七世紀巴羅克文學研究》(課題代號:07BWW013)。
8. 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國散文史》(課題代號:93BWW009)。
9. 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外國文學研究60年》(課題代號:09&ZD071)。
10. 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二十世紀域外文論的本土化研究》(課題代號:12&ZD166)。
11. 主研教育部博士點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英國詩歌與基督教傳統》(課題代號:98JBY75047-99001)。
12. 主研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漢語流行新詞語英譯研究》。
13. 主持西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基金項目《時間的鐮刀》(課題代號:160413601)。
14. 主持西南大學校育苗基金項目《濟慈詩學與濟慈詩歌研究》(課題代號:160413203)。
15. 主持美國弗里曼基金項目《中美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亞研究》。
主要獲獎及榮譽稱號
1.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優秀黨員(2011)。
2. 西南大學精品課程《高級英語》負責人(2011)。
3.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創先爭優示范崗優秀黨員(2011)。
4. 重慶市先進社團工作者(2010)。
5. 西南大學優秀教師(2008-2010)。
6. 論文"新批評的詩歌翻譯方法論"獲《中國翻譯》創刊30周年暨出版200期翻譯研究有獎征文三等獎(排名第二,2010年)。
7.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優秀黨員(2009)。
8. 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2008)。
9. 論文"完形理論與消極能力說"獲重慶市新聞出版局、重慶市期刊協會評選的第六屆重慶市期刊好稿一等獎(2007)。
10. 重慶市第三屆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2006)。
11. 重慶市第二屆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人選(2005)。
12. 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005)。
13. 論文"英語詩歌文體的語用策略"獲重慶市新聞出版局、重慶市期刊協會評選的第五屆重慶市期刊好稿三等獎(2005)。
14. 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002)。
15. 1998-1999年度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獲得者(1999)。
16. 重慶交通大學首屆"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997) 。
17. 論文"詞語構建和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獲重慶市外文學會1995年度科研學術成果二等獎。
18.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輔導教程》獲重慶市1995年度科研學術成果二等獎、四川省哲學社科優秀著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