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輝,男,四川省南充人,1988、1994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分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94-2000年任教于電子科技大學外語系。2000年進入北京大學,師從胡家巒教授,研習十六、十七世紀英國文學,2003年畢業并獲得博士學位。現為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生教學部主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碩士生導師,目前可招收"英國十六、十七世紀文學"、"二十世紀英美文學"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以及英美文學方向的國內訪問學者和碩士研究生。2005-2006年作為中美富布萊特項目研究學者,赴美進行"艾略特詩歌中的美國傳統"課題研究,合作教授為耶魯大學博士、麻省圣十字學院(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英文系Lee Oser教授。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2008年),第五屆"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008年),第二批"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獲得者(2004年),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005年)。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認知詩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國家留學基金項目通信評審專家,《世界文學評論》編委,多家刊物匿名審稿專家。
出版專著1部,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國外文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等處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部分成果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中心、《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或者部分轉載,部分觀點被同行引用。主持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科研項目6項,主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十六、十七文學、二十世紀英美文學、宗教與文學等。也曾涂鴉,在《飛天》、《世界論壇報》(臺灣)、《石首報》、《西南師大報》、《達縣師專報》、《當代青年新詩一千家》等處發表詩文作品20余首(篇)。
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論文:
1. 巴羅克文化與17世紀英國詩歌的文體生成。《西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6期。
2. 艾米莉狄金森與英國巴羅克文學傳統。《世界文學評論》2013年5月第15輯
3. 早期現代英國巴羅克文學的現代性(合作)。《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5月)
•4. 17世紀英國詩歌的巴洛克視覺化特征。《外國文學評論》2012年第4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4期轉載(第63-65頁)。
5. 從舞臺到頁面:瓊生與英國戲劇經典生成(合作)。《外國文學研究》2012年第5期。
6. 奧尼爾戲劇的身份主題(合作)。《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3月)。
7. 神性、理性與知性:十七世紀英國詩歌中光的圣經隱喻(合作)。《外國語言文學》2012年第2期(6月)。
8. 身體不能沉受之重:<圣經舊約>中的女性身體焦慮(合作)。《外語教學》2012年第2期。
9. 品特戲劇《歸家》中的背叛主題及其宗教解讀(合作)。《名作欣賞》2012年第2期。
10. 何時待到牧人歸(合作)。《名作欣賞》2012年第1期。
11. 文明面具與權力瘋癲:品特政治劇《送行酒》的福柯式身體解讀(合作)。《前沿》2011年第20期。
12. 勞倫斯短篇小說中的性別空間敘事探究(合作)。《外國語言文學》2011年第4期。
13. 迷惘一代身體的傷殘與放逐(合作)。《外國語言文學》2011年第2期。
14. 宇宙之軸:T. S.艾略特詩歌中的秩序文化觀(合作)。《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年第6期。
15. 想象的身份尋求之旅(合作)。《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16. 荒野、先知與十字路口:艾略特《情歌》的新英格蘭敘事圖景(合作)。《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2期。
17.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人觀念與文學發展形態(合作)。《外國文學》2011年第3期。
18. 文如畫:《喧嘩與騷動》的視覺化與空間化敘事(合作)。《外語教學》2011年第2期。
19. 艾略特與巴羅克文學傳統。《華中學術》第3輯,2011年5月。
20. 構建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新視野。《中國比較文學》2010年第3期。
21. 《等待戈多》:信仰和理性真空狀態下的等待行為。《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十二輯(2010年春)(2010年6月)(CSSCI集刊)。
22. 媒介轉換中的文學綜述(合作)。《外國文學》2010年第4期(2010年7月)。
23. "規訓"辯證法:對《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的福柯式解讀(合作)。《山東外語教學》2010年第5期(2010年10月)
24. 天父神話的斷裂處(合作)。《美國文學研究》第五輯,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年。
25. 馬維爾詩歌中的巴羅克時間主題(合作)。《外國文學評論》2009年第3期。
26. 變形的魚王:艾略特《荒原》的身體敘述。《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1期。
27. 艾略特《荒原》時空主題研究(合作)。《走近經典--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6月。ISBN 978-7-5600-8396-4。
28. 讀詩和讀園的詩學探索(書評)(合作)。《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3期
29. 情、才、藝的統一--王富強散文詩論。載《他從新的地平線上走來--閱讀王富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年4月。ISBN 978-7-5059-6029-9。
30. 《荒原》的身體敘述及其詩學旨趣。《美國文學研究》第四輯,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年。
31. 斯賓塞《仙后》與西方史詩玄幻的敘事傳統。《三峽學院學報》(哲社科版)2008年第6期。
32. 艾略特《荒原》的時空主題研究(合作)。《外語教學》2008年第2期。
33.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身體敘述(合作)。《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3期。
34. 美國經典詩歌的立體性和綜合性研究(書評)(合作)。《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
35. "末世論"與斯賓塞詩歌中的宇宙時間觀。《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3期。
36. 個人主義與華茲華斯的詩學觀(合作)。《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
37. 時間意義的生存機制(合作)。《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38. "China's Reception of T. S. Eliot" (International Reception of T. S. Eliot. London: Continuum 2007).
39. "A Neglected Author: Ba Jin" (Vol.12, No.1, Winter 2006, Newsletters of ALSC).
40. 宇宙時間和斯賓塞《仙后》的敘事時間。《外國文學評論》2006年第3期。
41. 葉芝象征主義戲劇的倫理理想。《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
42. 品特戲劇的倫理學批評。《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
43. 《四個四重奏》的文體特征。《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
44. 艾略特詩歌中時間觀念的嬗變。《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3期。
45. 《四個四重奏》的時間拯救主題。《外國文學評論》2002年第3期。
46. 《四個四重奏》引語解讀。《國外文學》2002年第3期。
47. 作為話語形式的詩歌。《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48. 彌爾頓的詩學觀。《外國文學評論》2001年第3期。
49. 彌爾頓早期詩歌的神秘主義傾向。《國外文學》2001年第2期。
50. 彌爾頓兩首早期詩歌的宗教解讀。《外國文學研究》2001年第2期。
51. 《時間與存在》的后現代意識。《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2期。
52. 后殖民主義的文化批評(合作)。《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3期。
53. 英語創造教育的目的、范疇和方法。《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第2期。
54. 《四個四重奏》主題結構研究。《外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3期。
55. 康拉德:聽眾與謊言:《黑暗的中心》的敘事結構與閱讀效應。《外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1期。
56. 當代英語詩歌語言的超語義特征。《外國語》1996年第4期。
57. 現代詩歌的敘述結構。《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58. 烏托邦的經驗秩序與嬉戲的語言指歸:英語后現代詩歌的價值取向。《外語與翻譯》1996年第2期。
59. 《四個四重奏》的象征主義機制。《中外詩歌研究》1995年第2-3期。
60. 語境結構和詩歌語義的擴散。《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第2期。
61. 生命哲學的詩化耗損:有關艾略特《四個四重奏》的新探述評。《外國文學研究》1994年第1期。
62. 文本死亡自我:艾米莉迪金森死亡詩歌結構形式解讀(合作)。《外國文學研究》1993年第1期。
63. 生命流程的深層意蘊(合作)。《名作欣賞》1993年第2期。
64. 馬克吐溫的《苦行記》及其喜劇特色(合作)。《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年第2期。
65. 泥土深處的語言芳香--略評陳笑海組詩《遠方柔情》。《石首文藝》1992年第3期。
專著、教材等:
1.《生命的和諧:斯賓塞〈仙后〉內在主題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
2.《英國文學的倫理學批評》(撰寫第14章),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高級文學翻譯》(副主編之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
4.《綜合大學英語(英語專業精讀)》第五冊(合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5.《CET-4作文輔導》,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年。
6.《莎士比亞故事全集》(合編),重慶出版社,1998年。
7.《加拿大百科全書》(參編),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年。
8.《英語教程》(合編),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年。
主要研究項目:
1. 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國十六、十七世紀巴羅克文學研究"。
2. 主持完成重慶市科委軟科學基金項目"創新文化培育與全民素質提升研究"。
3. 主持完成西南師范大學博士基金項目"斯賓塞詩歌的文化批評研究"。
4. 主持完成中美富布萊特基金研究項目"艾略特詩歌中的美國傳統"。
5. 主持完成電子科技大學青年基金項目"文體學與英語閱讀教學"。
6. 主持完成電子科技大學青年基金項目"話語交際與文化研究"。
7. 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歌版本批評史"。
8. 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創傷文化的時間維度研究"。
9. 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恩研究批判史"。
10. 主研完成教育部九五人文社科項目"英國詩歌與基督教傳統"。
11. 主研完成華中師范大學校級項目"英國文學的倫理學批評"。
主要獲獎:
1. 西南大學優秀博士生導師(2011年9月)
2. 西南大學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6月)
3. 西南大學"十一五"優秀研究生導師(2011年3月)
4.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2010-2011學年度優秀教師(2011年9月)
5. 論文《"末世論"與斯賓塞詩歌中的宇宙時間觀》(《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3期)重慶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年)(證書編號0806137)。
6. 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2008年)。
7. 第五批"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008年)。
8. 從野性到神性:勞倫斯作品中潘神形象的演變。(重慶市優秀研究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獎勵)2007年12月
9. 第二批"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2004年)。
10. 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005年)。
11. "英語創造教育"(4篇系列研究論文)2001年4月獲得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2. 北京大學2000-2001學年度三好學生。
13. 北京大學2003年度優秀畢業生。
14. "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2000年11月獲得電子科技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教學課程
1. 英國文學史及作品選讀(英語專業本科生)
2. 圣經故事(英語專業本科生)
3. 英美文學概論(英語專業本科生)
4. 語言文學導論(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
5. 圣經與西方文學(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
6. 文學與當代文化研究(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
7. 西方思想史(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
8. 現代主義文學專題研究(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
9. 經典作品選讀(英美文學方向博士生)
10. 英美現代主義文學(英美文學方向博士生)
聯系方式
重慶市北碚區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400715
e-mail:
liulihui99@163.com;
liulihui@s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