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領域: 1. 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及園藝設施基地的規劃設計、現代農業基地的生產及運營指導 參與了重慶渝北國家農業園區、重慶市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區(合川)等重慶、四川和西藏等地的數十個農業園區及生產基地的規劃、設計;重慶皇田農業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業的策劃、建設、生產運行等咨詢服務以及農業部全國蔬菜優勢區域規劃等工作。 2. 南方節水灌溉和灌溉施肥機理及應用技術的研究 大棚番茄土壤水分灌溉上限研究:研究南方大棚內,番茄生產中的土壤灌溉的適宜水分上限;在不同土壤水分灌溉上限下,番茄在不同生育期的形態、生理特性對水分的需求,為南方特別是重慶設施栽培內,蔬菜節水灌溉和專家決策系統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有效的技術參數。 研究在節水灌溉(非充分灌溉)下,鉀、鈣等肥料的營養機理、作物在控水條件下的反應和生長狀況,以及對產品品質和硝酸態氮等物質積累的影響。為節水灌溉下蔬菜的肥水耦合制度提供理論基礎和指導。 溫室生菜滴灌施肥技術研究:研究重慶地區的蔬菜節水灌溉技術,以及溫室滴灌施肥技術措施。在滴灌下,南方紫色土中水分及養分的運移分布規律,提出了適合重慶地區的設施生菜高效節水最優灌溉施肥方案;滴灌下的肥水互促作用,水肥耦合模型及最佳組合定額,為生產實踐的指導和南方設施生產的專家系統提供依據。為重慶地區的節水灌溉系統的決策、建立和運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數據。 3. 蔬菜設施栽培技術的研究及推廣 蔬菜無土栽培技術研究:在重慶番茄、黃瓜等作物的基質培技術,在穴盤育苗、基質選擇及配比、營養液配方及其管理、蔬菜的無土栽培設施及其栽培配套技術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 在參與的智能農業信息技術示范工程—重慶市示范區(863-101主題)工作中,為重慶農業智能信息系統研究并提供了番茄、辣椒和黃瓜等作物的全套信息數據。 4.
蔬菜逆境生理的研究 外源物質對黃瓜、番茄等蔬菜作物抗逆性的影響及其應用:研究在高溫、干旱等逆境條件下,黃瓜、番茄等蔬菜作物的應激反應及與外源物質的關系,完善蔬菜的抗逆機制,為南方特別是重慶減輕在夏秋生產中遇到的高溫和干旱對生產造成危害,提供理論依據和價格低廉、易于推廣的防護措施。并進一步篩選出外源藥劑的使用方法,為建立蔬菜抗旱、抗高溫栽培的技術體系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溫度預處理和熱激處理對蔬菜作物耐熱性影響的研究:研究不同甘藍品種的幼苗在不同溫度處理下的生理生化變化及活力指標,探討其耐熱機理和提高作物耐熱性的方法,提出了最優的溫度時間處理組合。為蔬菜夏季育苗的安全渡夏及后期高產優質打下基礎并提供指導。 弱光對蔬菜生長的影響研究:研究在南方冬季和早春的設施栽培中弱光條件下,黃瓜等蔬菜作物的生理反應及其不同品種之間的差異,為設施生產中的弱光下,更好的進行反季節栽培及早熟栽培提供理論基礎及指導。 番茄品種耐熱性鑒定研究:通過對不同番茄品種在高溫脅迫下,植物形態學和生理學的變化研究,探索快速、可靠、簡便的番茄品種耐熱性鑒定技術,為快速篩選耐熱番茄材料、番茄耐熱育種提供條件和基本技術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