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和要求
1. 培養目標
培養在體育領域中,掌握堅實的體育基礎理論、寬廣的體育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夠獨立承擔體育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體育專門人才。
2. 培養要求
(1)具備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2)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能夠勝任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組織和社會體育指導等領域的實際工作。
(3)能夠運用一門外語,在本專業領域進行專業技術交流。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歷)人員。
三、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
四、培養方式
采用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培養、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緊密結合的培養模式。
課程學習采用講授、案例分析、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實踐環節,安排多種實踐教學和專題講座。
實行導師負責制,鼓勵校內、外導師聯合培養,以校內導師為主。可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體育教師、教練員、體育管理者等長期從事體育碩士的培養工作,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論文寫作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重點突出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的提高。
五、課程設置
課程的學習實行學分制,總學分應不少于 36學分。分為公共課(10學分)、專業領域核心課(12學分)、選修課(6學分)和教學實踐課(8學分)。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從事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
1.
體育教學領域課程
攻讀本領域(體育教學領域)體育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須完成以下課程的學習和必修環節,總學分應不少于 36學分。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方式 | 備 注 |
必
修
課
|
公
共
課
| 11045200001
| 外語
| 1 | 80 | 4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2
| 自然辯證法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3
| 邏輯學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4
| 計算機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
|
|
|
|
|
|
| 專業及
領域
課
| 11045201001
| 體育課程導論
| 1 | 54 | 3 | 龔堅 |
|
| 11045201002
| 體適能評定與方法
| 2 | 54 | 3 | 羅炯 |
|
| 11045201003
| 運動技能學習原理
| 2 | 54 | 3 | 秦志輝 |
|
| 11045201004
| 體育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 2 | 54 | 3 | 童世斌 |
|
|
|
|
|
|
|
|
|
|
|
|
|
|
|
|
|
|
選
修
課
| 11045200005
| 體育史與奧林匹克運動
| 2 | 36 | 2 | 夏思永 |
|
| 11045200006
| 體育法規研究
| 2 | 36 | 2 | 汪力 |
|
| 11045200007
| 案例教學研究
| 2 | 36 | 2 | 唐炎 |
|
| 11045201005
| 體育管理學
| 2 | 36 | 2 | 黃曉靈 |
|
| 11045200008
| 體質健康評價
| 2 | 36 | 2 | 彭莉 |
|
| 11045200009
| 體育數據處理與方法
| 2 | 36 | 2 | 羅炯 |
|
| 11045200010
| 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實踐
| 2 | 36 | 2 | 陳寶強 |
|
| 11045200011
| 體育科研方法
| 2 | 36 | 2 | 唐炎 |
|
| 必修
環節
| 開題報告及學位論文中期檢查
| 2
| 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培養計劃、選題報告各一份
|
|
實踐環節
| 3-4
| 0.5-1年
| 8
| 實習單位和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后,向學院提交實習總結
|
其他
|
|
|
|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學校體育學
| 2
| 40
|
| 唐炎
|
|
|
| 體育社會學
| 2
| 40
|
| 夏思永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運動訓練領域課程
攻讀本領域(運動訓練領域)體育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須完成以下課程的學習和必修環節,總學分應不少于 36學分。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方式 | 備 注 |
必
修
課
|
公
共
課
| 11045200001
| 外語
| 1 | 80 | 4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2
| 自然辯證法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3
| 邏輯學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4
| 計算機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
| 1 |
|
|
|
|
|
|
|
|
|
|
|
|
| 專業及
領域
課
| 11045202001
| 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 2 | 54 | 3 | 梁建平 |
|
| 11045202002
| 運動心理理論與應用
| 2 | 54 | 3 | 童世斌 |
|
| 11045202003
| 運動訓練科學監控
| 2 | 54 | 3 | 羅炯 |
|
| 11045202004
| 運動傷病防治與康復
| 2 | 54 | 3 | 唐薇 |
|
|
|
|
|
|
|
|
|
|
|
|
|
|
|
|
|
|
選
修
課
| 11045200005
| 體育史與奧林匹克運動
| 2 | 36 | 2 | 夏思永 |
|
| 11045200006
| 體育法規研究
| 2 | 36 | 2 | 汪力 |
|
| 11045200007
| 案例教學研究
| 2 | 36 | 2 | 唐炎 |
|
| 11045202005
| 競技體育管理
| 2 | 36 | 2 | 黃曉靈 |
|
| 11045200008
| 體質健康評價
| 2 | 36 | 2 | 彭莉 |
|
| 11045200009
| 體育數據處理與方法
| 2 | 36 | 2 | 羅炯 |
|
| 11045200010
| 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實踐
| 2 | 36 | 2 | 陳寶強 |
|
| 11045200011
| 體育科研方法
| 2 | 36 | 2 | 唐炎 |
|
| 必修
環節
| 開題報告及學位論文中期檢查
| 2
| 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培養計劃、選題報告各一份
|
|
實踐環節
| 3-4
| 0.5-1年
| 8
| 實習單位和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后,向學院提交實習總結
| 其他
|
|
|
|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學校體育學
|
| 40
|
| 唐炎
|
|
|
| 體育社會學
|
| 40
|
| 夏思永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社會體育指導領域課程
攻讀本領域(社會體育指導領域)體育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須完成以下課程的學習和必修環節,總學分應不少于 36學分。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方式 | 備 注 |
必
修
課
|
公
共
課
| 11045200001
| 外語
| 1 | 80 | 4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2
| 自然辯證法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3
| 邏輯學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4
| 計算機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
|
|
|
|
|
|
|
|
|
|
|
|
|
|
| 專業及
領域
課
| 11045204001
| 社會體育學
| 2 | 54 | 3 | 夏思永 |
|
| 11045204002
| 健身理論與實踐(含運動處方)
| 2 | 54 | 3 | 郭立亞 |
|
| 11045204003
| 社會體育管理
| 2 | 54 | 3 | 黃曉靈 |
|
| 11045204004
| 運動休閑項目概要
| 2 | 54 | 3 | 吳鴻春 |
|
|
|
|
|
|
|
|
|
|
|
|
|
|
|
|
|
|
選
修
課
| 11045200005
| 體育史與奧林匹克運動
| 2 | 36 | 2 | 夏思永 |
|
| 11045200006
| 體育法規研究
| 2 | 36 | 2 | 汪力 |
|
| 11045200007
| 案例教學研究
| 2 | 36 | 2 | 唐炎 |
|
| 11045204005
| 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
| 2 | 36 | 2 | 黃曉靈 |
|
| 11045200008
| 體質健康評價
| 2 | 36 | 2 | 彭莉 |
|
| 11045200009
| 體育數據處理與方法
| 2 | 36 | 2 | 羅炯 |
|
| 11045200010
| 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實踐
| 2 | 36 | 2 | 陳寶強 |
|
| 11045200011
| 體育科研方法
| 2 | 36 | 2 | 唐炎 |
|
| 必修
環節
| 開題報告及學位論文中期檢查
| 2
| 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培養計劃、選題報告各一份
|
|
實踐環節
| 3-4
| 0.5-1年
| 8
| 實習單位和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后,向學院提交實習總結
| 其他
|
|
|
|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學校體育學
|
| 40
|
| 唐炎
|
|
|
| 體育社會學
|
| 40
|
| 夏思永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必修環節要求:教學實踐課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是一種具有特定體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其獲得者應該具有較強的體育實踐能力,因此體育實踐環節在體育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培養單位要建立相應的教學實習或實踐基地。學生參加教學實習或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時間不少于1年,實習結束后撰寫實踐總價報告,通過后獲得相應的學分。
六、學位論文與學位授予
1.修滿規定的學分后方可進入撰寫學位論文階段
2.論文的選題須緊密結合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指導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注重針對性、實用性,理論聯系實際。
3.論文形式可以是專題研究報告、運動訓練方案與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大型體育活動實施方案等
。
4.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至少有一名與本領域相關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外專家。
5.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環節,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