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 中國語言文學
| 專
業
名
稱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專
業
代
碼 | 050108
|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01 | 中外文學與文化 | 本方向主要進行中外文學、理論思潮的比較研究及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研究,以尋求跨越中外文化的共同文學規律。
| 向天淵(博導) 肖偉勝(博導) | 02 | 中外文學關系 | 本方向主要考察中外文學之間的事實聯系,尋求中外文學與文化交流的客觀規律。
| 熊
輝教授
| 03 | 世界文學 |
本方向主要研究外國文學(含東、西方文學)理論及思潮流派的發展規律。
| 李應志副教授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1、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學風嚴謹,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堅實寬廣的本學科基礎理論,了解本學科歷史與現狀,掌握本學科學術發展方向和最新成果,同時掌握一定的相關學科知識,具有開闊的文化視野,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堅實的中外文學功底,能以比較的方法深入開展國別文學研究、比較文學研究和跨學科研究,能關注國內外文壇熱點,作出具有獨立見解的分析判斷,能積極參與當今世界的文學文化對話,能夠弘楊中國文學文化并對“世界文學”作出貢獻。
3、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論文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語言能力,具有較強地運用網絡技術進行信息處理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體魄與心理素質,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較強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27學分(各學科自定)
其中
必修:21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6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2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4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2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50101011 | 文學研究方法論
| 1 | 54 | 3 | 向天淵、肖偉勝、熊輝、李應志 等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50108021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2 | 36 | 2 | 熊輝、李應志等
| 考試 |
| 11050108022 | 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前沿
| 2 | 54 | 3 | 向天淵、肖偉勝、李應志等
| 考試 |
| 11050108023 | 中外文學經典研讀
| 3 | 54 | 3 | 李應志、余祖政等
| 考試 |
| 選 修 課 | 11050108031 | 中西比較詩學發展史論
| 2 | 36 | 2 | 向天淵、李應志等
| 考查 |
| 11050108032 | 譯介學
| 1 | 36 | 2 | 熊輝、胡安定等
| 考查 |
| 11050108033 | 文藝心理學
| 1 | 36 | 2 | 張立新、鄺明艷等
| 考查 |
| 11050108034 | 西方文學專題
| 2 | 36 | 2 | 李應志、張武軍等
| 考查 |
| 11050108035 | 西方文論
| 2 | 36 | 2 | 鄺明艷、肖偉勝等
| 考查 |
| 11050108036 | 視覺文化研究
| 3 | 36 | 2 | 肖偉勝等
| 考查 |
| 11050108037 | 作品細讀與闡釋
| 2 | 36 | 2 | 任小娟、張武軍等
| 考查 |
| 11050108038 | 西方悲劇美學與文化
| 2 | 36 | 2 | 肖偉勝、李應志等
| 考查 |
| 其它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
| 不計學分
|
| 中國古代文學史
|
|
| 不計學分
|
| 中國文學批評史
|
|
| 不計學分
|
| 西方文論
|
|
| 不計學分
| 注:1 .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 .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 .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所在培養單位備案。
2.主文獻研讀: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根據本單位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培養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單位(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第5學期的12月底提交論文初稿;
導師負責;
第6學期的2月下旬提交修改稿;
導師負責;
第6學期的3月中旬提交第三稿;
導師負責;
第6學期的3月底定稿并打印;
單位研究生培養辦公室;
第6學期的4月上旬寄評審專家。
單位研究生培養辦公室。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公開發表1篇以上本專業的學術論文;
參加一次大型的學術會議,提交論文并參加小組發言與討論;
參加導師主持的課題研究,幫助收集資料,并撰寫部分章節。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人文社會學科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研讀與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有關的主要經典著作和專業學術期刊上的有關文章,以及導師指定學習的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并能夠恰當分析學科前沿狀況。
能夠獨立尋找或提出具有較重要學術意義和一定研究難度的課題。能夠正確確立自己的突破方向、研究路線和工作方法。具有獨立從事本領域研究工作的能力,明確所研究課題的重難點,能夠實施和完成研究計劃。論證嚴密,研究結果可靠,并能形成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能夠圍繞一個主攻方向有計劃、分階段地完成有一定難度的系列研究工作。能夠完成導師布置的其他研究任務。
能夠熟練地檢索、閱讀本專業的中、外文資料,能夠很好地分析、評價和利用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中外文資料:在從事某項研究時(例如在完成學位論文時)不遺漏重要文獻。
充分熟悉和掌握學術規范,熟悉相關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論文的寫作規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發現、觀點、數據、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實事求是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學術興趣廣泛,善于學習、吸收并綜合各方面的知識;表達能力較強,能夠最終將自己獨立的發現與創造性總結出來,形成讓同行專家乃至更廣泛的范圍理解的研究成果。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序 號 |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 作者、出版單位及年月 | 1
| 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論(上、下)
| 許紀霖編,東方出版中心
| 2
|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 李澤厚,安徽教育出版社
| 3
| 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
| 陳平原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 4
| 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 周策縱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 5
| 中國文學研究現代化進程
| 王
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 6
| 中國文學研究現代化進程二編
| 陳平原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 7
| 走向世界文學——中國現代作家與外國文學
| 曾小逸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
| 8
| 比較文學原理
| 樂黛云,湖南文藝出版社
| 9
| 比較文學學
| 曹順慶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
| 10
| 比較文學概論
| 楊乃喬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 11
| 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
| 威斯坦因著,遼寧人民出版社
| 12
| 中外文學比較史(上、下)
| 范伯群、朱棟霖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
| 13
| 中外比較文論史(上古時期)
| 曹順慶著,山東教育出版社
| 14
|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 勃蘭兌斯,人民文學出版社
| 15
| 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一至四卷)
| 胡經之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16
| 東方文論選
| 曹順慶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
| 17
| 中國歷代文論選(一至四卷)
| 郭紹虞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 18
| 文學原理引論
| 伊格爾頓,文化藝術出版社
| 19
| 東方學
| 賽義德,三聯書店
| 20
| 北大學術講演叢書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1
| 《新青年》、《學衡》、《文學評論》、《東方叢刊》、《中國比較文學》、《中外文化與文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