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專
業
名
稱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專
業
代
碼 | 081002 |
西南大學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 2013年06月03日
修訂日期: 2013年06月03日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神經網絡與復雜網絡
| 研究人工神經網絡的原理、計算方法和應用;研究復雜網絡的動力學及其演化規律;研究復雜網絡的拓撲與可靠性;研究復雜網絡的病毒動力學;研究互連網絡的容錯性能分析。
| 廖曉峰(博導) 楊小帆(博導) 李傳東(博導) | 2 | 非線性電路理論與設計 | 主要研究基于混沌理論的信息處理現代方法,在通信、模式識別等領域中的作用和意義;研究非線性電路理論與設計,以及在信息處理中的應用。
| 段書凱(博導) 王麗丹 李傳東(博導) 代學武 | 3 | 情感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 | 主要研究以計算智能、情感計算等理論為基礎的信息處理方法,在智能控制、科學計算方法、人機交互和認知科學等領域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 劉光遠(博導) 李太華 溫萬慧 陳通 | 4
| 智能感知與無線通信
| 研究無線傳感網的資源分配、數據收集等問題;研究異構傳感網絡拓撲與網絡協議、傳感網絡數據與能量管理、多源傳感信息融合和傳感器網絡可靠性、安全性;研究帶通信延遲的網絡擁塞控制算法的Hopf分岔,確定Hopf分岔的方向和分岔周期軌道的穩定性;研究網絡信道的建模與系統重構,網絡信息論。
| 郭松濤(博導)
楊小帆(博導)
解宜原
王世元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本學科以現代信號處理理論為基礎,主要對電子信息學科領域里的信號與信息處理理論、技術、方法和應用進行研究,以培養從事各類電子技術、信息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和開發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32學分
其中
必修:26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6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教師 | 考核方式 | 備 注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1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1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81002002 | 矩陣論
| 1 | 54
| 3
| 王世元
| 考試
|
| 11081002013 | 人工神經網絡
| 2 | 36
| 2
| 廖曉峰、李傳東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81002001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2 | 36
| 2
| 導師
| 考查
|
| 11081002021 | 現代數字信號處理
| 2 | 54
| 3
| 劉光遠、王世元
| 考試
|
| 11081002025 | 情感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
| 2 | 54
| 3
| 劉光遠、溫萬慧
| 考試
|
| 11081002023 | 非線性系統與電路
| 1 | 54
| 3
| 段書凱、王麗丹
| 考試
|
| 選 修 課 | 11081002029 | 應用泛函分析
| 1 | 54
| 3
| 楊小帆
| 考查
|
| 11081002053 | 光通信
| 1 | 36
| 2
| 解宜原
| 考查
|
| 11081002022 | 模式識別
| 2 | 36
| 2
| 王麗丹
| 考查
|
| 11081002027 | 下一代無線通信
| 2 | 36
| 2
| 郭松濤
| 考查
|
| 11081002026 | 無線傳感器網絡
| 1 | 36
| 2
| 郭松濤
| 考查
|
| 11081002028 | 憶阻系統與器件
| 2 | 36
| 2
| 段書凱
| 考查
|
| 11081002024 | 混沌保密通信
| 2 | 36
| 2
| 李傳東
| 考查
|
| 其它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8次)
|
|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信號與系統
| 1 | 60
| 不計學分
|
| 數字信號處理
| 2 | 60
| 不計學分
|
| 通信原理
| 2 | 60
| 不計學分
| 注:1 .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 .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 .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所在培養單位備案。
2.主文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8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
根據本單位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培養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單位(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
在學位論文研究過程中,對研究生學位進展情況要進行檢查。碩士生在開題一年內提供學位論文中期檢查報告供導師組檢查,并組織研究生口頭報告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對不合要求者限期要求改正,對不改正者,上報研究生院處理,直至中止其學業。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碩士研究生在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前應在正式出版的相關學科學術刊物或正式出版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論文集上發表或錄用與本學科相關的學術論文一篇以上(含一篇),碩士生應為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應為導師),且以西南大學電信學院為第一署名單位。在學術刊物發表的學術論文須進入SCI、EI或者CSCD檢索源,在會議論文集上發表的學術論文須進入SCI或EI檢索源。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國內A1類學術論文或者1篇國外A類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
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
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
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
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序 號 |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 作者、出版單位及年月 | 1
| 人工智能原理與方法
| 王永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
| 2
| 計算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
| 丁永生, 科學出版社, 2004
| 3
| 模糊理論和神經網絡的基礎與應用
| 趙振宇,徐用懋,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 4
| 現代優化計算方法(第二版)
| 刑文訓,謝金鑫,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 5
| 神經網絡原理
| Simon Haykin,
機械工業出版社
| 6
| IEEE Transaction on Neural Networks
| IEEE Press(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
| 7
| IEEE Transaction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 IEEE Press
| 8
|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 IEEE Press
| 9
| 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 IEEE Press
| 10
|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 Elsevier
| 11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 12
|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Fachverlag Schiele & Schön
| 13
| Electronics Letters
|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14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 IEEE Press
| 15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 IEEE Pres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