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專
業
名
稱 | 食品科學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食品包裝工程
|
專
業
代
碼 | 083201
083202
083203
083204
0832Z1
|
西南大學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3年6月3日
修訂日期:2013年6月9日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1、食品科學(083201)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01 | 食品化學與營養學
| 研究食品材料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及各成分在加工保藏過程中的化學變化。本專業在功能化學、分子營養學、風味化學等研究有顯著特色。
| 闞建全(博
導)
趙國華(博
導)
劉
雄(博
導)
周才瓊(教
授)
吳文標(研究員)
|
02 | 食品生物技術
| 研究現代化生物技術在食品領域中的應用,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下游技術。本專業在酶工程、發酵工程在食品中應用的研究具有顯著特色。
| 李洪軍(博
導)
闞建全(博
導)
曾凱芳(教
授)
曾凡坤(教
授)
蔣和體(教
授)
|
03 | 食品微生物與發酵工程
| 研究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通過發酵動力學、細胞固定化技術的研究,揭示其代謝機理,同時,研究新型的食品發酵菌株和構建基因工程菌,進一步研究發酵工藝和發酵設備,保證食品的質量與安全。
| 賀稚非(教
授)
張惟廣(副教授)
杜木英(副教授)
杜小兵(副教授)
|
04 | 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
| 研究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檢測評價方法、預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衛生質量。本專業在食品法規標準、HACCP實施等研究有顯著特色。
| 趙國華(博
導)
丁曉雯(教
授)
賀稚非(教
授)
童華榮(教
授)
李 林**(主任醫師)
|
2、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2)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博導注明) |
01 | 谷物科學與技術
| 研究糧食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本專業在薯類、豆類作物等研究有顯著特色。
| 鐘
耕(博
導) 閔燕萍(副教授) |
02 | 碳水化合物資源開發與利用
| 研究碳水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和功能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本專業在糖生物學等研究有顯著特色。
| 劉
雄(博
導)
|
03 | 植物蛋白工程 | 研究植物蛋白的分離制備、功能性質以及在食品工業中的增值利用。在植物蛋白功能性質研究上有特色。
| 龔正禮(教
授)
張宇昊(副教授)
|
3、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083203)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博導注明) |
01 | 現代食品加工理論與技術
| 研究食品加工過程中的科學技術與工程問題,結合現代食品加工新技術,研制出安全營養的優質食品,探討其加工特性及其變化規律,實現農產品加工增值和傳統食品現代化。
| 李洪軍(博
導) 曾凡坤(教
授) 吳文標(研究員) 鐘
耕(博
導)
蔣和體(教
授)
董
全(教
授)
尚永彪(教
授) 陳厚榮(副教授) 夏楊毅(副教授)
|
02 | 食品貯藏工程
|
研究食品在貯藏過程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變化,以及現代貯藏技術與裝備在食品貯藏保鮮中的應用。
| 曾凱芳(教 授)
董全
(教 授)
|
03 | 食品工程原理與裝備
| 研究食品工程應用技術,其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食品工程單元操作設計、食品機械設計、食品工廠設計以及食品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等。
| 尚永彪(教
授)
陳厚榮(副教授)
肖純 (副研究員)
夏楊毅(副教授)
|
4、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083204)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博導注明) |
01 | 水產品質量與安全
| 研究水產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檢測評價方法、預防和控制措施。本專業在水產食品殺菌技術等研究有顯著特色。 | 鄧尚貴(博導)
|
5、食品包裝工程(0832z1)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博導注明) |
01 | 包裝材料與包裝技術
| 研究食品包裝冷鏈物流包裝技術,食品活性包裝技術,食品貨架期,食品運輸防護包裝技術、包裝新材料與新技術。本專業在食品包裝材料與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方面具有顯著特色和意義。
| 張
敏(副教授)
徐
丹(副教授)
|
02 | 包裝設計
| 研究包裝結構設計與強度分析,包裝容器造型設計,計算機輔助包裝設計及裝潢設計。本專業在完整包裝解決方案方面有顯著特色。
| 李代明(副教授)
夏東升(副教授)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是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中的較高層次,對碩士生的培養必須貫徹“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質量第一,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 1、認真學習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獻身農業產業化和食品工業、具有集體主義觀念,艱苦奮斗作風,遵紀守法、品德優良、有嚴謹治學態度和求實創新精神,積極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在業務上具有對農產品和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的系統而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全面的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在國內外的發展動態,具有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和推廣工作能力,并在研究中取得新穎實用性的成果。 3、外語水平達到熟練的聽、說、寫、讀,能熟練操作微機。 4、身體健康。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25學分(各學科自定)
其中
必修:20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5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1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1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83200011 | 食品微生物學進展
| 1 | 60 | 3 | 杜小兵等
| 考試
|
|
11083200012 | 高級食品化學
| 1 | 60 | 3 | 闞建全等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83200001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2 | 36 | 2 |
|
|
|
11083200025 | 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
| 1 | 36 | 2 | 丁曉雯等
| 考試
| 083201必選
|
11083200021 | 食品加工專題
| 1 | 36 | 2 | 曾凡坤等
| 考試
| 083202、083203、083204必選
|
11083200069 | 包裝材料學
| 1 | 36 | 2 | 徐丹
| 考試
| 0832Z1必選
|
選 修 課 | 11083200023 | 食品感官分析
| 2 | 36 | 2 | 童華榮等
| 考試
|
|
11083200024 | 食品優化試驗設計
| 2 | 36 | 2 | 楊
堅等
| 考試
|
|
11083200052 | 現代營養學
| 2 | 36 | 2 | 周才瓊
| 考查
|
|
11083200053 | 高級食品生物技術
| 2 | 36 | 2 | 賀稚非等
| 考查
|
|
11083200054 | 畜產品加工技術
| 2 | 36 | 2 | 李洪軍等
| 考查
|
|
11083200055 | 市場營銷學
| 2 | 36 | 2 | 楊
堅
| 考查
|
|
11083200056 | 食品工程原理與裝備
| 2 | 36 | 2 | 陳厚榮等
| 考查
|
|
11083200058 | 農產品貯藏專題
| 2 | 36 | 2 | 曾凱芳
| 考查
|
|
11083200061 | 食品物流學
| 2 | 36 | 2 | 司輝清等
| 考查
|
|
11083200063 | 食品包裝專題
| 2 | 36 | 2 | 李代明等
| 考查
|
|
11083200067 |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性與加工技術
| 2 | 36 | 2 | 劉雄
| 考查
|
|
11083200068 | 現代食品分析檢測技術
| 2 | 36 | 2 | 馬良
| 考查
|
|
11083200051 | 食品機械
| 2 | 36 | 2 | 余錦春
| 考查
|
|
11083200060 | 食品物性學
| 2 | 36 | 2 | 夏楊毅
| 考查
|
|
11083200070 | 食品活性與智能包裝技術
| 2 | 36 | 2 | 張敏
| 考查
|
|
其它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1 | 食品化學
|
|
| 不計學分
5門課程任選3門
|
2 | 食品微生物學
|
|
| 不計學分
|
3 | 食品工藝學導論
|
|
| 不計學分
|
4 | 食品工程原理
|
|
| 不計學分
|
5 | 食品工廠設計
|
|
| 不計學分
|
注:1
.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
.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
.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所在培養單位備案。
2.主文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
根據本單位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培養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單位(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學習能力:研讀與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有關的主要經典著作和專業學術期刊上的有關文章,以及導師指定學習的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熟練地檢索、閱讀本專業的中、外文資料,能夠分析、評價和利用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中外文資料:在從事某項研究時(例如在完成學位論文時)不遺漏重要文獻。熟悉并能夠恰當分析學科前沿狀況。能夠提出具有較重要學術意義和一定研究難度的課題。能夠正確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路線和工作方法。
2、研究能力:具有較強獨立從事本領域研究工作的能力,明確所研究課題的難點,能夠實施和完成研究計劃。論證嚴密,研究結果可靠,并能形成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能夠圍繞一個主攻方向有計劃、分階段地完成有一定難度的系列研究工作。能夠完成導師布置的其他研究任務。
3、論文寫作能力:熟悉和掌握科研論文的寫作規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發現、觀點、數據、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實事求是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表達能力較強,能夠最終將自己研究總結出來,形成研究論文成果,在期刊或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公開發表學術論文。
4、具有創新意識:具有較強的把握問題的能力,在研究中能夠做到問題集中、突出,主題明確、具體;學術興趣廣泛,善于學習、吸收并綜合各方面的知識,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篇(含)以上,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人文社會學科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table] [tr] [td=1,1,26]
序
號
[/td] [td=1,1,268]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td] [td=1,1,173]
作者、出版單位及年月
[/td] [/tr] [tr] [td=1,1,26]
1
[/td] [td=1,1,268] Food Biotechnology, Second Edition
[/td] [td=1,1,173] Edited by Kalidas Shetty , Gopinadhan Paliyath , Anthony Pometto , and Robert E . Levin, CRC Press 2005
[/td] [/tr] [tr] [td=1,1,26]
2
[/td] [td=1,1,268] Processing Foods
[/td] [td=1,1,173] Edited by Jorge C . Oliveira and Fernanda A . R . Oliveira, CRC Press 1999
[/td] [/tr] [tr] [td=1,1,26]
3
[/td] [td=1,1,268] Food Process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td] [td=1,1,173] Hosahalli Ramaswamy and Michèle Marcotte, CRC Press 2005
[/td] [/tr] [tr] [td=1,1,26]
4
[/td] [td=1,1,268] Physical Chemistry of Foods
[/td] [td=1,1,173] Pieter Walstra, CRC Press 2002
[/td] [/tr] [tr] [td=1,1,26]
5
[/td] [td=1,1,268] Optimization in Food Engineering
[/td] [td=1,1,173] Edited by Ferruh Erdo_du, CRC Press 2008
[/td] [/tr] [tr] [td=1,1,26]
6
[/td] [td=1,1,268] Practical Handbook of Microbiology, Second Edition
[/td] [td=1,1,173] Edited by Emanuel Goldman and Lorrence H. Green, CRC Press 2008
[/td] [/tr] [tr] [td=1,1,26]
7
[/td] [td=1,1,268] Food Science and Food Biotechnology
[/td] [td=1,1,173] Gustavo F . Gutiérrez-López and Gustavo V . Barbosa-Cánovas
, CRC Press 2003
[/td] [/tr] [tr] [td=1,1,26]
8
[/td] [td=1,1,268] Interdisciplinary Food Safety Research
[/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