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法學院簡介
查看(530) 回復(0) |
|
yangji1990
|
發表于 2014-10-09 11:32
樓主
四川大學法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她創始于1903年,初稱“課吏館”,又稱仕學館。1905年四川總督錫良在原仕學館的基礎上創辦四川法政學堂。1912年四川法政學堂發展成為四川法政學校,1914年更名為四川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27年四川公立法政專門學校連同四川公立外國語專門學校、四川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四川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四川公立國學專門學校五大專門學校組建成為公立四川大學,四川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即成為公立四川大學的法政學院。1931年公立四川大學、國立成都大學和國立成都師范大學三校合并組建國立四川大學。1933年國立四川大學下設文學院、理學院和法學院,法學院包括法律系、政治系和經濟系。其間法學院學生包括當時司法行政部為專門培訓法官而委托籌辦的司法組在內,共達一千人。此時的法律系擁有一大批留學日本和歐美的教授,如刑法的謝盛堂、趙念非;民商法的襲千昌、朱顯禎、胡元義、寧柏青;憲法行政法的胡恭先;國際法的劉世傳;土地法的余群宗;訴訟法的龍守榮;法院組織法的楊蘭蓀等,并在原有的法律課程基礎上增設了親屬法、海商法、繼承法、公司法、票據法、強制執行法、破產法、土地法等新課程,出版了一系列有影響的法學論著。
新中國成立之初,四川大學法律系的學生被分別派往司法部門參加司法改革和司法工作。1952年下半年院系調整,經西南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和文教部決定,四川大學法律系、政治系連同重慶大學、云南大學、貴州大學等校的法律系和政治系并入西南革命大學總校,組建為革命大學一部政法系,1953年成立西南政法學院,四川大學自身的法學教育因之中斷。 1983年經國家教委批準,四川大學任命郭炳和、秦大雕、趙炳壽組成四川大學法律系恢復建系籌備組。1984年四川大學法律系正式恢復,同年開始重招本科生。1985年由國家教委批準設立刑法學專業碩士點,開始招收刑法碩士研究生。1994年四川大學和成都科技大學兩校合并,成立四川聯合大學,同時法學院恢復建院,下設法律系和哲學系。1998年底,國家教育部決定將四川聯合大學更名為四川大學,四川大學法學院這一名稱又重新恢復。法學院現任院領導為院黨委書記古立峰教授、院黨委副書記姜華老師、院長唐磊教授、副院長李平教授、副院長里贊教授。 四川大學法學院根據教學需要,設有法理、憲法與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和國際法教研室。本科為法學專業,具有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法學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以及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教職員工81名,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27名。碩士生導師42名,博士生導師13名,特聘校外博士生導師1名。現在法學院既有全國著名的刑事偵查學周應德教授等老專家,又有一批學術領軍人物如楊泉明教授、龍宗智教授、顧培東教授、左衛民教授、周偉教授、魏東教授、徐繼敏教授、里贊教授、楊遂全教授、楊翠柏教授、陳界融教授、唐磊教授、李平教授,還有一批青年骨干教師,如萬毅教授、馬靜華教授、張斌教授。 法學院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基礎與應用并重的辦學傳統,是四川省法學人才培養基地。本科以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理論和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為目標。本科學生主要學習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處理法律事務的基本能力。本科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我國法制建設的趨勢;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能力。在教學上,除教育部門規定的十四門法學核心課程外,學院還開設了三十余門的選修課,從2001級開始,試行學分制,并充分利用四川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優勢,指導學生在全校范圍內選修課程,拓展學生的視野;聘請有豐富司法實踐經驗和精深法學專業知識的司法干部為學院兼職教授,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組織和開展觀摩審判、模擬審判、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等教學實踐活動。 現有在校法學博士73名,法學碩士研究生463名,全日制法律碩士研究生、政法干警碩士研究生519名,在職法律碩士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931名,成教生自考生網絡教育學生1590名,總人數達3000多名。此外,還長期為司法機關的在職干部進行再教育培訓。 在科研方面,訴訟法學科在全國進入1至2名,人權法研究位于國內前列。 法學院重視國內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先后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圣路易斯大學及日本、俄羅斯的大學建立了長期的校際交流關系。每年有外國專家來院講學、訪問和接待外籍學生來院實習,并多次組織區域性學術會議和開展合作研究。曾先后派出教師到美國、德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進行考察、訪問、講學和留學。法學院教師加入中國法學會及各專業法學會、四川省法學會及各專業法學會,擔任副會長、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干事等職的二十余人,經常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和大型國際會議,提交一大批有創見的會議論文。在基礎建設方面法學院現有計算機檢索系統和法律法規光盤,擁有音像、指紋、分析和司法鑒定等先進設備,為本院的教學科研服務。 展望未來,法學院將繼承學風活躍、治學嚴謹的優良傳統,團結奮斗,同心同德,充分發揮學院優勢,提高人才培養的層次和質量,致力于社會主義新型高素質人才的全面塑造。法學院還將繼續加強科研工作,增加科研投入,開創科研新局面,提高整體學術水平。同時,為適應培養復合型跨世紀人才的需要,創造條件和司法機關聯合建設教學實習基地,開辟與社會各界聯合辦學的新途徑,把四川大學法學院辦成西南地區的一個擁有多專業層次的高水平的法學高等教育園地和復合型、研究型與應用型相結合的法律人才的培養基地。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