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 國際政治學大綱
查看(577) 回復(0) |
|
sszqm1314
|
發表于 2014-08-18 14:05
樓主
一、總體要求
二、內容 1.國際政治學及其研究對象和方法 1)國際政治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 2)國際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3)馬克思主義在國際政治學研究中的指導地位; 4)傳統政治學方法與科學行為主義研究方法的區別和聯系; 5)系統方法、博弈論方法、公共選擇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方法在國際政治學研究中的應用。
2.國際政治學的基本理論 1)國際政治學的理論淵源; 2)冷戰后國際政治學理論的新發展; 3)馬克思主義對國際政治學的理論貢獻; 4)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主要異同; 5)新現實主義對傳統現實主義的理論修正; 6)中國國際政治學理論的建設和發展。
3.國際體系 1)國際體系及其特征; 2)國際體系形成的客觀歷史條件; 3)國際體系形成的主要標志; 4)國際體系發展演變各階段的基本特點。
4.國際政治格局 1)國際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2)國際政治格局的主要形式; 3)國際政治格局的發展演進; 4)國際政治格局與世界經濟格局之間的關系; 5)國際政治格局與世界政治秩序之間的關系; 6)冷戰后國際政治格局的特點。
5.國際政治的行為主體 1)國際行為主體及其基本特征; 2)國際行為主體的類型; 3)國家作為國際行為主體的基本特征; 4)當代國際社會中國家主權概念的發展; 5)非國家行為主體及其特征; 6)國家行為主體與非國家行為主體的區別; 7)國際政治中的個人因素。
6.國際政治的基本動力 1)國際政治的根本推動力; 2)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與主權國家質檢的矛盾運動; 3)權力的概念與屬性; 4)權力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 5)國家實力的評估; 6)國家利益概念的歷史演變; 7)國家利益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 8)國家利益的內涵和特征。
7.國際政治互動的基本形式 1)國際行為及其基本方式、基本特點; 2)國際行為能力與實力的關系; 3)國際沖突與國際合作、國際競爭的關系; 4)國際沖突與國際合作的基本類型; 5)國際戰爭與國際危機的關系; 6)關于國際沖突根源的理論解釋; 7)安全困境的概念及其運用; 8)集體安全的理念與實踐; 9)多邊主義和區域主義; 10)相對狹益與絕對狹益; 11)國際合作中的“搭便車”問題; 12)國際制度的構成和功能。
8.跨國政治與跨國組織 1)跨國政治與國際政治的相互關系; 2)跨國行為的形式和特點; 3)國際組織的形成與發展; 4)國際組織的形成與發展; 5)國際組織的類型與特征; 6)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 7)跨國組織的行為特點; 8)跨國公司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
9.國際政治的外部環境 1)自然環境作用于國際政治的途徑和方式; 2)自然環境對國家綜合國力的影響; 3)地緣政治學的產生與發展; 4)國際關系中政治與經濟的相互影響; 5)經濟實力對國家綜合國力的影響; 6)科技革命對國際政治的影響。
10.國際政治的制約因素 1)戰爭與政治的關系; 2)相互依存條件下軍事因素作用的變化; 3)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 4)國際法的基本準則及其內容; 5)合法干涉與非法干涉的界限; 6)主權平等的基本要素; 7)文化因素對國際政治的影響與作用; 8)宗教影響國際政治的具體途徑; 9)作為國際政治斗爭工具的意識形態。
11.國際政治的全球化發展 1)國際政治的全球化; 2)相互依存的概念與理論; 3)全球性問題的特征與來源; 4)全球性問題對國際政治的影響; 5)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三、題型及分值 1.辨析題(30分)2.簡答題(45分) 3.案例分析題(25分) 4.論述題(50分)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