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大復試經濟學考試大綱
查看(583) 回復(0) |
|
sszqm1314
|
發表于 2014-10-23 22:39
樓主
復試科目 復試 經濟學 考試形式 筆試(閉卷)
考試時間 120分鐘 考試總分 200分(推免生復試100分) 一、總體要求 掌握經濟學的定義和經濟研究基本框架,通過供給與需求的基本原理和市場均衡的概念建立家庭、廠商與政府的經濟行為在市場中的直覺聯系,能運用彈性的基本理論分析實際問題 二、內容及比例 微觀經濟學部分: 第一講 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掌握經濟學的定義和經濟研究基本框架,通過供給與需求的基本原理和市場均衡的概念建立家庭、廠商與政府的經濟行為在市場中的直覺聯系,能運用彈性的基本理論分析實際問題 第二講 消費者行為與需求 1、 理解效用、邊際效用、預算約束線、無差異曲線、收入效應、替代效應、互補品、替代品消費者剩余等概念及其特征 2、 掌握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行為的基數效用分析和序數效用分析的方法,能夠推出消費者均衡,并從消費者均衡條件推導出個人需求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 第三講 生產與成本分析 1、 掌握生產函數、總(平均、邊際)產量、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規模報酬的特征、技術與生產函數的關系、預算約束、等產量線、生產均衡、總(平均、邊際、機會)成本、技術特征與成本函數的關系 2、 能應用廠商利潤最大化條件推導出供給行為 第四講 完全競爭市場 1、 了解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征及其經濟含義 2、 掌握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供給規則)和行業供給行為,短期和長期均衡以及相應均衡條件,完全競爭市場的效率特征 第五講 不完全競爭市場 1、 了解不完全競爭市場的定義、類型、效率特征及產生不完全競爭的原因 2、 掌握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市場中廠商的利潤最大化條件,短期和長期均衡以及相應均衡條件 第六講 要素市場均衡與收入分配 1、理解邊際收益產品、要素需求的本質、要素市場均衡條件,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以及土地市場均衡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2、掌握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以及土地市場均衡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第七講 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 1、了解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差別、一般均衡的模型框架及其經濟含義, 2、掌握競爭市場一般均衡的條件及其效率特征,應用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方法理解市場失靈的無效率性質,一般均衡條件推論政府經濟政策的基本方向 第八講 政府的微觀經濟職能 1、 了解市場機制缺陷及其政策暗示、政府的功(職)能、政府政策工具及其經濟含義,政府在效率與公平之間權衡的原理 2、 能應用政府的政策工具解釋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經濟政策 第九講 不確定性與博弈論 1、理解不確定性的的定義 2、掌握博弈論的基本模型結構和博弈均衡的含義,應用博弈理論解釋一些經濟現象 宏觀經濟學部分: 第十講 導論 1、 了解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分離的背景及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測量宏觀經濟變量的國民帳戶體系及其計算方法。 2、 掌握宏觀經濟研究的主要問題及分析方法,掌握后續課程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搭建理論分析的基本平臺 第十一講 經濟增長 1、 掌握經濟增長的概念及增長的因素 2、 了解關于增長的不同理論 第十二講 失業與通貨膨脹 1、 了解失業、通貨膨脹的種類及原因 2、掌握現代通貨膨脹理論對通貨膨脹的解釋及菲利普斯曲線 第十三講 產品市場均衡分析 財政收支在消費、儲蓄和投資等微觀經濟行為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收入和支出的分析,了解乘數及加速原理,并分析財政收支對產品市場均衡的影響 第十四講 貨幣市場均衡分析 1、 了解貨幣供給的內容及存款創造機制,貨幣總量控制的手段 2、 理解持有貨幣的成本及貨幣需求的原因,通過貨幣市場均衡分析了解利率對貨幣需求量的影響 第十五講 IS-LM模型 1、 理解貨幣市場均衡產生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 2、 掌握商品與貨幣市場同時均衡的總需求理論及相應的財政、貨幣政策作用機理 第十六講 AD-AS模型 1、 理解總需求曲線與總供給曲線的含義,了解AD及AS曲線的推導原理 2、 通過總供給與總需求模型的分析理解產量和價格兩者均衡水平的決定 第十七講 宏觀經濟流派 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古典學派、凱恩斯主義、現代貨幣主義、理性預期以及供給學派的理論,模型的區別與聯系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