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 | 章節 | 2015年新大綱 | 2014年大綱 | 說明 |
毛澤東
思想和
中國特
色社會
主義理
論體系
概論
| 原第一章和第二章合并為一個章
|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
|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第二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 變化較大重點突出講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弱化了理論發展的過程。 |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
增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關系。
刪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進程 | 第一節刪除的考點部分轉移到了第三節 |
第二節:毛澤東思想
刪除: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指導意義
| | |
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地位。
| 第三節:鄧小平理論。 | 第三節全部更新。 |
第四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與發展。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 第四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同時刪除了原來的第五:科學發展觀 | 第四節全部更新。 |
第二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 第一節:刪除考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 第一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 |
第二節:變換說法: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和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 | |
第三節:合并考點: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依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刪除: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及其與主要經驗。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黨的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經驗。
| 第三節: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及其相互關系。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及其與主要經驗。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黨的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經驗。 | |
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 第一節:變換說法: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基本內容。 | |
第二節:變換說法: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 原說法: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 |
第三節:變換說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及其歷史依據。
| 原說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及其歷史依據。 | |
第四章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 第一節: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思想。
2.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
3.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論成果
| | |
第五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
原第五章和第六章合并為一章
| 第一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換說法:科學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
元第六章第一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我國最大的實際 原說法: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 |
第二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換說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刪除考點: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
| 原說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提出及其主要內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 | |
刪除第三節
| 原第三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戰略 | |
第六章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
| 第一節:社會主義的本質
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提出和科學內涵
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堅持科學發展。
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戰略
“三步走”發展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原第五章內容: 第一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黨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曲折發展。 第二節: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提出、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第三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 |
第七章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 第一節: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增加內容: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第二節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 原第七章 原第一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的革命。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第二節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 |
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原大綱四章內容縮為一章)
| 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原大綱四章內容縮為一章) 增加: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這一章節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總體要求。
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 原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的合并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合并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 | 五位一體總布局 |
第九章實現祖國統一的理論
| 第九章實現祖國統一的理論
第一節:實現祖國完全同意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換說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
刪除考點:從武力解放臺灣到和平解放臺灣。新形勢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構想的重要發展。
換說法:新形勢下對臺工作方針。
| 原第十二章:祖國完全統一的構想 換說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之一 原說法新世紀新階段的對臺方針政策。 | |
第十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戰略
| 第十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戰略
換說法:第一節:外交和國際戰略理論的形成依據。
第二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增加考點: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
| 原第十三章:國際戰略和外交戰略 第一節: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 第二節:獨立自護照的和平外交政策 | |
第十一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
| 第十一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
第一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堅持共同富裕的目標。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
第二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
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力量。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第三節: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新時期受罪統一戰線的內容和基本任務。加強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全國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節: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人民解放軍的性質和作用。建立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的意義和內涵。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 原第十四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領導核心 原說法:第一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力量。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鞏固和加強各族人民的團結合作。 第二節: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內容和基本任務。加強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法寶。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三節: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人民解放軍的性質和作用。建立鞏固的國防。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軍隊的歷史使命。 | |
第十二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
| 第十二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
換說法:第二節: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政黨。
| 原第十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原第二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原第三節: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