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之世界經濟與政治重點6道題
查看(1688) 回復(2) |
|
xiaoling
|
發表于 2010-08-05 21:07
樓主
一、2010年考研世經第一重點——中美關系
1.必備材料——中美兩國在“反恐、氣候問題、防擴散等全球問題和朝鮮半島問題等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展開廣泛合作,但是中美兩國在臺灣問題、貿易問題等還存在分歧,美國一直在制造“中國威脅論”! 2.命題角度——如何理解和分析中美關系中的合作和分歧?(注意這個問題與馬哲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結合起來命題的可能性) 3.答案要點: 關于合作: ▲原因: 第一,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大大提高。 第二,當今世界,全球性問題日益突現,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單槍匹馬解決這些問題。美國雖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單憑自己的力量很難對付復雜多變的全球問題。 第三,美國從自身利益角度的考慮,需要其他國家的合作,特別是在反恐、氣候問題、防擴散等全球問題和朝鮮半島問題等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上需要中國的合作。 ▲認識: 第一,中美兩國的合作不僅有利于兩國,也有利于世界。在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應對氣候變化、維護亞太地區和世界安全與穩定等重大問題上,中美合作至關重要。 第二,中美兩國的合作并沒有根本改變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仍然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要建成一個現代化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我們始終保持清醒。 第三,中美兩國的合作并沒有根本改變中美兩國的關系性質。中美關系不是國家之間的結盟關系。 關于分歧: ▲原因: 第一,中國國家實力不斷增強,必然引起國際體系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對美國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是嚴重的挑戰。所以,美國時常利用臺灣問題等干涉中國內政,并且不斷制造“中國威脅論”。其目的顯然,就是企圖延緩中國發展的步伐,保持其唯一超級大國地位。 第二,中美兩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同、價值觀念迥異、意識形態差距甚大。所以,在很多問題上存在分歧是必然。 ▲認識: 中美之間的對抗必然對兩國人民造成傷害,不利于兩國的發展,同時也會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構成重大的威脅。 ▲總體分析兩國合作與分歧: 第一,兩國關系無論如何發展,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都不可能發展到盟友關系。因為,這與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相違背。 第二,中美兩國無論存在多大分歧,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都不可能發展到對抗關系,甚至武裝沖突。因為,這與中國外交政策宗旨、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以及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都相違背。 第三,中美兩國的關系是不對抗、不結盟、不針對第三國的關系。 第三,中美之間合作比遏制好,對話比對抗好,伙伴比對手好。 二、2010年考研世經第二重點——中俄關系 1.必備材料——1949年中蘇建交,蘇聯解體后,中蘇關系被中俄關系取代。2001年,中俄簽訂《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俄作為大國、鄰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既面臨國內發展的首要任務,又肩負著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歷史使命。新形勢下,中俄關系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2.命題角度——中國處理與蘇聯、俄羅斯關系的主要不同點及其原因 3.答案要點: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蘇關系是結盟關系,針對第三方;21世紀的中俄關系是不結盟關系,不針對第三方。 原因:中國從維護自己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國際形勢與世界格局的變化來決定自己的政策。與蘇聯的結盟,和二戰后兩大陣營的對峙密切相關;與俄羅斯的不結盟、睦鄰友好合作關系,則是多極化條件下,大國關系調整的反映。 |
xiaoling
|
發表于 2010-08-05 21:08
沙發
三、2010年考研世經第三重點——南北關系 1.必備材料——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從1985年到1992年,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20.8%,而同期發達國家的貿易條件指數則上升了14%;由于發展中國家進出口貿易的60%以上是同發達國家進行的,8年里發展中國家因此而蒙受的損失高達1萬億美元。據聯合國統計: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與最貧困的20%的人口之間的收入差距從1060年的30:1擴大到1997年的74:1。世界最富的3個人的財產超過48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 2.命題角度——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原因;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表現;解決南北關系的根本途徑 3.答案要點: ▲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經濟關系不平等,特別是南北經濟差距日益擴大。 其次,在發展中國家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西方發達國家加緊推行強權政治和經濟霸權。 ▲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表現 在政治上,強制第三世界國家實行西方的所謂“民主”、“人權”、“多黨制”等,結果引起社會動亂和沖突。 在經濟上,肆無忌憚地轉嫁經濟危機,實行損人利已的經濟貿易政策,使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條件惡化,債務負擔沉重,發展資金倒流,經濟陷入更大困難。 ▲解決南北關系的根本途徑 第一,最主要的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第二,加強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經濟實力,以促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第三,推動南北對話,改善南北關系。 四、2010年考研世經第四重點——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 1.必備材料——所謂傳統安全是指國家的政治安全和國家的軍事安全。傳統安全觀是一種國家安全至上、政治與軍事安全為主、以武力或戰爭方式解決國家間矛盾和沖突的安全觀念。非傳統安全威脅是與傳統安全威脅相對而言的,包括恐怖主義、貧困、環境惡化、毒品等。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上發生了一系列突發事件,標志著國際局勢正在發生冷戰結束以后最為深刻的變化,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更趨突出。 2.命題角度——非傳統安全問題的特點 3.答案要點: 第一,安全內涵和主體的多元化。第二,爆發方式復雜。第三,影響范圍廣泛。第四,治理難度增大。第五,國際合作尤顯必要。第六,應對心態更需開放。第七,國際組織的作用突出。 |
xiaoling
|
發表于 2010-08-05 21:08
3樓
三、2010年考研世經第三重點——南北關系 1.必備材料——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從1985年到1992年,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20.8%,而同期發達國家的貿易條件指數則上升了14%;由于發展中國家進出口貿易的60%以上是同發達國家進行的,8年里發展中國家因此而蒙受的損失高達1萬億美元。據聯合國統計: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與最貧困的20%的人口之間的收入差距從1060年的30:1擴大到1997年的74:1。世界最富的3個人的財產超過48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 2.命題角度——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原因;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表現;解決南北關系的根本途徑 3.答案要點: ▲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經濟關系不平等,特別是南北經濟差距日益擴大。 其次,在發展中國家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西方發達國家加緊推行強權政治和經濟霸權。 ▲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表現 在政治上,強制第三世界國家實行西方的所謂“民主”、“人權”、“多黨制”等,結果引起社會動亂和沖突。 在經濟上,肆無忌憚地轉嫁經濟危機,實行損人利已的經濟貿易政策,使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條件惡化,債務負擔沉重,發展資金倒流,經濟陷入更大困難。 ▲解決南北關系的根本途徑 第一,最主要的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第二,加強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經濟實力,以促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第三,推動南北對話,改善南北關系。 四、2010年考研世經第四重點——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 1.必備材料——所謂傳統安全是指國家的政治安全和國家的軍事安全。傳統安全觀是一種國家安全至上、政治與軍事安全為主、以武力或戰爭方式解決國家間矛盾和沖突的安全觀念。非傳統安全威脅是與傳統安全威脅相對而言的,包括恐怖主義、貧困、環境惡化、毒品等。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上發生了一系列突發事件,標志著國際局勢正在發生冷戰結束以后最為深刻的變化,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更趨突出。 2.命題角度——非傳統安全問題的特點 3.答案要點: 第一,安全內涵和主體的多元化。第二,爆發方式復雜。第三,影響范圍廣泛。第四,治理難度增大。第五,國際合作尤顯必要。第六,應對心態更需開放。第七,國際組織的作用突出。 |
xiaoling
|
發表于 2010-08-05 21:08
4樓
三、2010年考研世經第三重點——南北關系 1.必備材料——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從1985年到1992年,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20.8%,而同期發達國家的貿易條件指數則上升了14%;由于發展中國家進出口貿易的60%以上是同發達國家進行的,8年里發展中國家因此而蒙受的損失高達1萬億美元。據聯合國統計: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與最貧困的20%的人口之間的收入差距從1060年的30:1擴大到1997年的74:1。世界最富的3個人的財產超過48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 2.命題角度——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原因;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表現;解決南北關系的根本途徑 3.答案要點: ▲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經濟關系不平等,特別是南北經濟差距日益擴大。 其次,在發展中國家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西方發達國家加緊推行強權政治和經濟霸權。 ▲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表現 在政治上,強制第三世界國家實行西方的所謂“民主”、“人權”、“多黨制”等,結果引起社會動亂和沖突。 在經濟上,肆無忌憚地轉嫁經濟危機,實行損人利已的經濟貿易政策,使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條件惡化,債務負擔沉重,發展資金倒流,經濟陷入更大困難。 ▲解決南北關系的根本途徑 第一,最主要的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第二,加強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經濟實力,以促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第三,推動南北對話,改善南北關系。 四、2010年考研世經第四重點——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 1.必備材料——所謂傳統安全是指國家的政治安全和國家的軍事安全。傳統安全觀是一種國家安全至上、政治與軍事安全為主、以武力或戰爭方式解決國家間矛盾和沖突的安全觀念。非傳統安全威脅是與傳統安全威脅相對而言的,包括恐怖主義、貧困、環境惡化、毒品等。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上發生了一系列突發事件,標志著國際局勢正在發生冷戰結束以后最為深刻的變化,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更趨突出。 2.命題角度——非傳統安全問題的特點 3.答案要點: 第一,安全內涵和主體的多元化。第二,爆發方式復雜。第三,影響范圍廣泛。第四,治理難度增大。第五,國際合作尤顯必要。第六,應對心態更需開放。第七,國際組織的作用突出。 |
xiaoling
|
發表于 2010-08-05 21:08
5樓
五、2010年考研世經第五重點——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1.必備材料——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令全世界關注。 2.命題角度——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原因;意義;內涵 3.答案要點: 第一,原因。首先,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中國的國情和自身發展需要決定的。其次,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所決定的。再次,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也是由當今世界發展潮流所決定的。 第二,意義。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思想,是與建國以來我國的外交思想和方針一脈相承的,具有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和創新意義。首先,它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交和國際戰略理論。其次,它反映了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一條嶄新道路。 第三,內涵。首先,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是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外交總體布局,全方位開展對外工作。其次,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是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再次,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是致力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六、2010年考研世經第六重點——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1.必備材料——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5年4月22日雅加達亞非峰會上第一次提出來的。在2005年7月1日簽署的《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中,“和諧世界”第—次被確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共識。2005年9月15日,在紀念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全面闡述了和諧世界理念的深刻內涵。此后,“和諧世界”這個充滿東方智慧的新名詞,頻頻出現在重大國際場合,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贊同。 2.命題角度——和諧世界的內涵;原因;措施。 3.答案要點: 內涵:和諧世界應該是一個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開放的世界。第一,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諧世界的基本前提。第二,各國互信合作、和睦相處是和諧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三,各國普遍發展、共同繁榮是和諧世界的堅實基礎。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對話、共同發展是和諧世界的鮮明特征。 原因:第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基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第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企盼。 措施:一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同各國相互尊重、擴大共識、和諧相處。二是同各國深化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強交流,增進了解,相互促進,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四是同各國加深互信,加強對話,增強合作,努力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
xiaoling
|
發表于 2010-08-05 21:08
6樓
五、2010年考研世經第五重點——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1.必備材料——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令全世界關注。 2.命題角度——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原因;意義;內涵 3.答案要點: 第一,原因。首先,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中國的國情和自身發展需要決定的。其次,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所決定的。再次,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也是由當今世界發展潮流所決定的。 第二,意義。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思想,是與建國以來我國的外交思想和方針一脈相承的,具有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和創新意義。首先,它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交和國際戰略理論。其次,它反映了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一條嶄新道路。 第三,內涵。首先,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是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外交總體布局,全方位開展對外工作。其次,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是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再次,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是致力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六、2010年考研世經第六重點——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1.必備材料——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5年4月22日雅加達亞非峰會上第一次提出來的。在2005年7月1日簽署的《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中,“和諧世界”第—次被確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共識。2005年9月15日,在紀念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全面闡述了和諧世界理念的深刻內涵。此后,“和諧世界”這個充滿東方智慧的新名詞,頻頻出現在重大國際場合,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贊同。 2.命題角度——和諧世界的內涵;原因;措施。 3.答案要點: 內涵:和諧世界應該是一個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開放的世界。第一,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諧世界的基本前提。第二,各國互信合作、和睦相處是和諧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三,各國普遍發展、共同繁榮是和諧世界的堅實基礎。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對話、共同發展是和諧世界的鮮明特征。 原因:第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基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第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企盼。 措施:一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同各國相互尊重、擴大共識、和諧相處。二是同各國深化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強交流,增進了解,相互促進,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四是同各國加深互信,加強對話,增強合作,努力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
xiaoling
|
發表于 2010-08-05 21:08
7樓
五、2010年考研世經第五重點——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1.必備材料——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令全世界關注。 2.命題角度——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原因;意義;內涵 3.答案要點: 第一,原因。首先,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中國的國情和自身發展需要決定的。其次,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所決定的。再次,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也是由當今世界發展潮流所決定的。 第二,意義。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思想,是與建國以來我國的外交思想和方針一脈相承的,具有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和創新意義。首先,它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交和國際戰略理論。其次,它反映了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一條嶄新道路。 第三,內涵。首先,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是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外交總體布局,全方位開展對外工作。其次,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是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再次,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是致力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六、2010年考研世經第六重點——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1.必備材料——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5年4月22日雅加達亞非峰會上第一次提出來的。在2005年7月1日簽署的《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中,“和諧世界”第—次被確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共識。2005年9月15日,在紀念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全面闡述了和諧世界理念的深刻內涵。此后,“和諧世界”這個充滿東方智慧的新名詞,頻頻出現在重大國際場合,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贊同。 2.命題角度——和諧世界的內涵;原因;措施。 3.答案要點: 內涵:和諧世界應該是一個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開放的世界。第一,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諧世界的基本前提。第二,各國互信合作、和睦相處是和諧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三,各國普遍發展、共同繁榮是和諧世界的堅實基礎。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對話、共同發展是和諧世界的鮮明特征。 原因:第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基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第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企盼。 措施:一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同各國相互尊重、擴大共識、和諧相處。二是同各國深化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強交流,增進了解,相互促進,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四是同各國加深互信,加強對話,增強合作,努力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