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東北財經大學計算機專業基礎考研的大綱
查看(1734) 回復(1) |
|
|
發表于 2010-08-22 13:07
樓主
2008《計算機組成原理》大綱
一、 內容 第一章.計算機系統概論 掌握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基本組成和指令的執行過程概況,了解軟件系統的種類和特點。理解虛擬機和實際的概念。了解描述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參數,包括CPU字長、主頻率、主存容量和軟硬件配置的定義。 本章要求學生重點掌握Von Neumann體系結構及其基本工作過程,初步建立整機的概念。難點是對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的定義的理解。 第二章.算術邏輯運算及其實現 算術邏輯運算子系統是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基本部分,必須掌握數據信息在機器中的表示方法,理解信息編碼原理。理解定點符號數的加減運算原理,理解原碼一位、兩位乘法和補碼一位、兩位乘法的算法,理解定點符號數的除運原理,理解BCD運算和浮點數的運算原理。 本章的重點是在理解一定的算術邏輯運算基礎上,掌握用硬件實現其算法的基本原理。難點是對硬件時序控制的理解。 第三章.存儲器及存儲系統 存儲系統是計算機的“記憶”系統,在計算機中具有重要地位,存儲系統的技術指標是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對單個存儲器而言,同時滿足這些要求是很困難的,因為幾個指標是相互矛盾的,故需要采用多級存儲管理技術。本章要求掌握RAM、ROM、CACHE、磁表面存儲器、磁帶存儲器和光盤存儲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點,掌握主存儲器的”組織技術和存儲器系統的層次結構,理解虛擬存儲器的概念。 本章重點掌握存儲系統的擴充方法。 第四章.指令系統 介紹指令格式定義,指令字長度的擴展方法,指令的尋址方式 重點在于指令字長度的擴展方法。 第五章 中央處理器 控制器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程序與原始數據的輸入、CPU內部對信息的處理、處理結果的輸出以及外設與主機之間的信息交換等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實現的。所以程序控制及其實現也是本課程的重點。深刻理解并掌握指令周期、機器周期、節拍、工作脈沖與主脈沖以及微程序計數器、控制存儲器的概念。掌握控制器的基本組成及各自的功能。在充分了解指令的運行過程的基礎上,理解組合邏輯控制器實現的方法以及微程序控制器的設計原理,掌握這兩種方法實現控制的各自特點。掌握用PLA實現控制的方法。了解CPU內部總線結構,理解中斷概念、中斷分類和中斷過程。 本章重點在于理解通過時序實現各種控制方式的原理,難點在于理解指令周期;微程序控制器;可編程邏輯陣列的基本概念;流水線基本概念; 第六章系統總線 介紹總線的概念和總線的結構與連接方式。介紹信息的傳送方式、接口的概念、CPU、接口和外圍設備間的連接以及接口的功能。介紹總線的控制方式和總線的通信方式。 第七章.輸入輸出系統 計算機的工作必須通過與外部世界交換信息才能完成。所以輸入輸出設備是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硬件系統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并且是一個發展非常迅速的領域。本章要求理解并掌握典型外部設備包括鍵盤設備。打印設備和顯示設備的基本原理。 輸入輸出系統的任務是實現計算機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信息交換。本章要求掌握輸入輸出系統的基本功能、組織原則和輸入輸出方式。掌握總線概念和其分類,理解程序查詢方式、中斷和 DMA方式工作原理。了解通道和 I/O處理機方式。了解接口設計的基本方法。 輸入輸出系統的任務是實現計算機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信息交換。本章要求掌握輸入輸出系統的基本功能、組織原則和輸入輸出方式。掌握總線概念和其分類,理解程序查詢方式、中斷和DMA方式工作原理。了解通道和I/O處理機方式。了解接口設計的基本方法。 二、 教材 薛勝軍.《計算機組成原理》,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無版次限制)。 |
|
發表于 2010-08-22 13:07
沙發
2008《數據結構》大綱 一、課程的任務和教學目標 數據結構屬于計算機類專業課,是計算機科學中一門介于數學、計算機軟件和計算機硬件三者之間的核心課程,它是計算機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也是軟件設計的技術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尤其是邊緣科學的飛速發展,非計算機專業的科研人員越來越感到離不開計算機這一功能強大的工具。因此,數據結構不僅是計算機專業教學計劃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其他非計算機專業的主要選修課程之一。 二、內容 第一章 緒論 內容: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算法設計;時間和空間復雜度 要求:理解相關的基本概念;了解算法五大要素;掌握計算語句頻度和估算算法時間復雜度的方法。 第二章 線性表 內容:線性表的邏輯結構;線性表的存儲結構及操作的實現;一元多項式的表示; 要求:理解線性表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理解從時間和空間復雜度的角度比較線性表兩種存儲結構的不同特點及其適用場合;掌握線性表在順序結構和鏈式結構上實現基本操作的方法;掌握鏈式結構上實現基本操作的方法。 第三章 棧和隊列 內容:棧的定義,表示及實現;表達式求值;棧與遞歸過程;隊列的定義、表示及實現; 要求:理解棧和隊列的特點;理解遞歸算法執行過程中棧狀態的變化過程。掌握在兩種存儲結構上棧的基本操作的實現;掌握循環隊列和鏈隊列的基本運算; 第四章 串 內容:串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 串操作的實現 要求:理解串的七種基本運算的定義,利用這些基本運算來實現串的其它各種運算的方法;掌握在順序存儲結構上實現串的各種操作的方法;理解KMP算法,熟練掌握NEXT函數和改進NEXT函數的定義和計算;理解串名的存儲映象和在堆存儲結構實現串操作的方法。 第五章 數組和廣義表 內容:數組的存儲結構;稀疏矩陣的表示及操作的實現;廣義表的定義和存儲結構;廣義表的遞歸算法; 要求:掌握數組在以行為主的存儲結構中的地址計算方法;掌握矩陣實現壓縮存儲時的下標變換;理解稀疏矩陣的兩種存儲方式的特點和適用范圍,領會以三元組表示稀疏矩陣時進行運算采用的處理方法;掌握廣義表的定義及其存儲結構,學會廣義表的表頭,表尾分析方法; 理解編制廣義表的遞歸算法。 第六章 樹和二叉樹 內容:樹的基本概念;二叉樹的性質和存儲結構;遍歷二叉樹和線索二叉樹;樹的存儲結構和遍歷;哈夫曼樹及其應用; 要求:理解二叉樹的結構特點;理解二叉樹的各種存儲結構的特點及適用范圍;掌握按各種次序遍歷二叉樹的遞歸和非遞歸算法;掌握二叉樹的線索化,在中序線索樹上找給定結點的前驅和后繼的方法;理解樹的各種存儲結構及其特點;掌握哈夫曼編碼的方法。 第七章 圖 內容:圖的基本概念;圖的存儲結構;圖的遍歷;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拓撲排序和關鍵路徑; 要求:理解圖的各種存儲結構,了解實際問題與采用何種存儲結構和算法有密切聯系;掌握遍歷圖的遞歸和非遞歸算法;理解利用圖的遍歷算法求各種簡單路徑問題,比如,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等。 第八章 第九章 查找 內容:靜態查找表(順序表,有序表,索引順序表);動態查找表(二叉排序樹,平衡二叉樹,B-樹和B+樹)的建立和查找;哈希表的建立,查找及分析; 要求:掌握順序查找,折半查找和索引查找的方法,并能靈活應用;掌握二叉排序樹的構造方法; 掌握二叉平衡樹的旋轉平衡方法;掌握B-樹,B+樹和鍵樹的特點以及它們的建立過程;掌握哈希表的構造方法;按定義計算各種查找方法在等概率情況下查找成功時和失敗時的平均查找長度,掌握哈希表在查找不成功時的平均查找長度的計算方法。 第十章 內部排序 內容:插入排序;交換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選擇排序(簡單選擇,樹形選擇,堆);歸并排序;基數排序; 要求:理解各種排序方法的特點,并能靈活應用;掌握各種方法的排序過程;掌握各種排序方法的時間復雜度分析。 第十一章 三、教材 [1] 嚴蔚敏等,《數據結構》(C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1] 嚴蔚敏等,《數據結構題集》 [2] William Ford,William Topp,《Data Structure with C++》 清華大學出版社 Prentice Hall聯合出版,1996 |
|
發表于 2010-08-22 13:07
3樓
2008《數據結構》大綱 一、課程的任務和教學目標 數據結構屬于計算機類專業課,是計算機科學中一門介于數學、計算機軟件和計算機硬件三者之間的核心課程,它是計算機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也是軟件設計的技術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尤其是邊緣科學的飛速發展,非計算機專業的科研人員越來越感到離不開計算機這一功能強大的工具。因此,數據結構不僅是計算機專業教學計劃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其他非計算機專業的主要選修課程之一。 二、內容 第一章 緒論 內容: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算法設計;時間和空間復雜度 要求:理解相關的基本概念;了解算法五大要素;掌握計算語句頻度和估算算法時間復雜度的方法。 第二章 線性表 內容:線性表的邏輯結構;線性表的存儲結構及操作的實現;一元多項式的表示; 要求:理解線性表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理解從時間和空間復雜度的角度比較線性表兩種存儲結構的不同特點及其適用場合;掌握線性表在順序結構和鏈式結構上實現基本操作的方法;掌握鏈式結構上實現基本操作的方法。 第三章 棧和隊列 內容:棧的定義,表示及實現;表達式求值;棧與遞歸過程;隊列的定義、表示及實現; 要求:理解棧和隊列的特點;理解遞歸算法執行過程中棧狀態的變化過程。掌握在兩種存儲結構上棧的基本操作的實現;掌握循環隊列和鏈隊列的基本運算; 第四章 串 內容:串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 串操作的實現 要求:理解串的七種基本運算的定義,利用這些基本運算來實現串的其它各種運算的方法;掌握在順序存儲結構上實現串的各種操作的方法;理解KMP算法,熟練掌握NEXT函數和改進NEXT函數的定義和計算;理解串名的存儲映象和在堆存儲結構實現串操作的方法。 第五章 數組和廣義表 內容:數組的存儲結構;稀疏矩陣的表示及操作的實現;廣義表的定義和存儲結構;廣義表的遞歸算法; 要求:掌握數組在以行為主的存儲結構中的地址計算方法;掌握矩陣實現壓縮存儲時的下標變換;理解稀疏矩陣的兩種存儲方式的特點和適用范圍,領會以三元組表示稀疏矩陣時進行運算采用的處理方法;掌握廣義表的定義及其存儲結構,學會廣義表的表頭,表尾分析方法; 理解編制廣義表的遞歸算法。 第六章 樹和二叉樹 內容:樹的基本概念;二叉樹的性質和存儲結構;遍歷二叉樹和線索二叉樹;樹的存儲結構和遍歷;哈夫曼樹及其應用; 要求:理解二叉樹的結構特點;理解二叉樹的各種存儲結構的特點及適用范圍;掌握按各種次序遍歷二叉樹的遞歸和非遞歸算法;掌握二叉樹的線索化,在中序線索樹上找給定結點的前驅和后繼的方法;理解樹的各種存儲結構及其特點;掌握哈夫曼編碼的方法。 第七章 圖 內容:圖的基本概念;圖的存儲結構;圖的遍歷;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拓撲排序和關鍵路徑; 要求:理解圖的各種存儲結構,了解實際問題與采用何種存儲結構和算法有密切聯系;掌握遍歷圖的遞歸和非遞歸算法;理解利用圖的遍歷算法求各種簡單路徑問題,比如,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等。 第八章 第九章 查找 內容:靜態查找表(順序表,有序表,索引順序表);動態查找表(二叉排序樹,平衡二叉樹,B-樹和B+樹)的建立和查找;哈希表的建立,查找及分析; 要求:掌握順序查找,折半查找和索引查找的方法,并能靈活應用;掌握二叉排序樹的構造方法; 掌握二叉平衡樹的旋轉平衡方法;掌握B-樹,B+樹和鍵樹的特點以及它們的建立過程;掌握哈希表的構造方法;按定義計算各種查找方法在等概率情況下查找成功時和失敗時的平均查找長度,掌握哈希表在查找不成功時的平均查找長度的計算方法。 第十章 內部排序 內容:插入排序;交換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選擇排序(簡單選擇,樹形選擇,堆);歸并排序;基數排序; 要求:理解各種排序方法的特點,并能靈活應用;掌握各種方法的排序過程;掌握各種排序方法的時間復雜度分析。 第十一章 三、教材 [1] 嚴蔚敏等,《數據結構》(C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1] 嚴蔚敏等,《數據結構題集》 [2] William Ford,William Topp,《Data Structure with C++》 清華大學出版社 Prentice Hall聯合出版,1996 |
|
發表于 2010-08-22 13:07
4樓
2008《數據結構》大綱 一、課程的任務和教學目標 數據結構屬于計算機類專業課,是計算機科學中一門介于數學、計算機軟件和計算機硬件三者之間的核心課程,它是計算機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也是軟件設計的技術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尤其是邊緣科學的飛速發展,非計算機專業的科研人員越來越感到離不開計算機這一功能強大的工具。因此,數據結構不僅是計算機專業教學計劃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其他非計算機專業的主要選修課程之一。 二、內容 第一章 緒論 內容: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算法設計;時間和空間復雜度 要求:理解相關的基本概念;了解算法五大要素;掌握計算語句頻度和估算算法時間復雜度的方法。 第二章 線性表 內容:線性表的邏輯結構;線性表的存儲結構及操作的實現;一元多項式的表示; 要求:理解線性表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理解從時間和空間復雜度的角度比較線性表兩種存儲結構的不同特點及其適用場合;掌握線性表在順序結構和鏈式結構上實現基本操作的方法;掌握鏈式結構上實現基本操作的方法。 第三章 棧和隊列 內容:棧的定義,表示及實現;表達式求值;棧與遞歸過程;隊列的定義、表示及實現; 要求:理解棧和隊列的特點;理解遞歸算法執行過程中棧狀態的變化過程。掌握在兩種存儲結構上棧的基本操作的實現;掌握循環隊列和鏈隊列的基本運算; 第四章 串 內容:串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 串操作的實現 要求:理解串的七種基本運算的定義,利用這些基本運算來實現串的其它各種運算的方法;掌握在順序存儲結構上實現串的各種操作的方法;理解KMP算法,熟練掌握NEXT函數和改進NEXT函數的定義和計算;理解串名的存儲映象和在堆存儲結構實現串操作的方法。 第五章 數組和廣義表 內容:數組的存儲結構;稀疏矩陣的表示及操作的實現;廣義表的定義和存儲結構;廣義表的遞歸算法; 要求:掌握數組在以行為主的存儲結構中的地址計算方法;掌握矩陣實現壓縮存儲時的下標變換;理解稀疏矩陣的兩種存儲方式的特點和適用范圍,領會以三元組表示稀疏矩陣時進行運算采用的處理方法;掌握廣義表的定義及其存儲結構,學會廣義表的表頭,表尾分析方法; 理解編制廣義表的遞歸算法。 第六章 樹和二叉樹 內容:樹的基本概念;二叉樹的性質和存儲結構;遍歷二叉樹和線索二叉樹;樹的存儲結構和遍歷;哈夫曼樹及其應用; 要求:理解二叉樹的結構特點;理解二叉樹的各種存儲結構的特點及適用范圍;掌握按各種次序遍歷二叉樹的遞歸和非遞歸算法;掌握二叉樹的線索化,在中序線索樹上找給定結點的前驅和后繼的方法;理解樹的各種存儲結構及其特點;掌握哈夫曼編碼的方法。 第七章 圖 內容:圖的基本概念;圖的存儲結構;圖的遍歷;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拓撲排序和關鍵路徑; 要求:理解圖的各種存儲結構,了解實際問題與采用何種存儲結構和算法有密切聯系;掌握遍歷圖的遞歸和非遞歸算法;理解利用圖的遍歷算法求各種簡單路徑問題,比如,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等。 第八章 第九章 查找 內容:靜態查找表(順序表,有序表,索引順序表);動態查找表(二叉排序樹,平衡二叉樹,B-樹和B+樹)的建立和查找;哈希表的建立,查找及分析; 要求:掌握順序查找,折半查找和索引查找的方法,并能靈活應用;掌握二叉排序樹的構造方法; 掌握二叉平衡樹的旋轉平衡方法;掌握B-樹,B+樹和鍵樹的特點以及它們的建立過程;掌握哈希表的構造方法;按定義計算各種查找方法在等概率情況下查找成功時和失敗時的平均查找長度,掌握哈希表在查找不成功時的平均查找長度的計算方法。 第十章 內部排序 內容:插入排序;交換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選擇排序(簡單選擇,樹形選擇,堆);歸并排序;基數排序; 要求:理解各種排序方法的特點,并能靈活應用;掌握各種方法的排序過程;掌握各種排序方法的時間復雜度分析。 第十一章 三、教材 [1] 嚴蔚敏等,《數據結構》(C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1] 嚴蔚敏等,《數據結構題集》 [2] William Ford,William Topp,《Data Structure with C++》 清華大學出版社 Prentice Hall聯合出版,1996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