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史題回放——內隱記憶和外隱記憶
查看(1634) 回復(0) |
|
香爾滾姐姐
|
發表于 2014-10-21 21:32
樓主
概述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異同,內隱記憶的主要理論,研究內隱記憶的主要方法。
答: 1、內隱記憶是指個體無法意識的情況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所產生的無意識狀態下的影響,即無意識的記憶.由于這種記憶對行為的影響是自動發生的,個體無法意識到,因此又可稱為自動的、無意識的記憶。 外顯記憶則是個體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所產生的有意識的影響,個體有意識的收集相關經驗用以完成當前任務,即受意識控制的記憶.外顯記憶也可稱為受意識控制的記憶。 兩者有許多不同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工深度因素對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影響不同。加工深度不影響內隱記憶;但對外顯記憶則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2)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保持時間不同。內隱記憶隨時間延長而發生的消退要比外顯記憶慢的多。 (3)記憶負荷量的變化對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產生的影響不同。外顯記憶會隨著記憶的項目的增多而不容易記。粌入[記憶則不然。 (4)呈現方式的改變對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有不同的影響。感覺通道的改變會嚴重影響內隱記憶的作業成績,而對外顯記憶的效果沒有影響。 (5)干擾因素對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的影響不同。外顯記憶很容易受到其他無關信息的干擾,而內隱記憶則不同。 2、由于內隱記憶現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目前還無一種理論能夠成功地解釋所有的內隱記憶現象。目前影響最大的理論是多重記憶系統說和遷移適當加工說。 (1)多重記憶系統說:該理論認為,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分別代表了記憶的兩種不同的子系統。特爾文(Tulving1985)等人提出,啟動效應代表一種新的記憶系統,即知覺表征系統。這種系統獨立存在,與外顯記憶有不同機制。多重記憶系統理論得到了許多神經生理學家的支持。 (2)遷移適當加工說:這種理論認為,記憶系統只有一個,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實驗性分離反映了兩類測試所要求的加工不同,并不說明記憶中存在機能上獨立的兩個不同的子系統。羅迪格認為(1990),外顯記憶測驗要求概念驅動加工。概念驅動加工要求有意義的加工、精細編碼和心理意象等加工,這些加工提高了外顯記憶成績。與此相反,內隱記憶測驗依賴于學習與測驗時知覺過程的匹配。許多內隱記憶測驗幾乎都是提取過去經驗中的知覺成分。因此,內隱記憶測驗要求材料驅動加工。所以,影響概念加工的各種變量對內隱記憶就沒有影響,而知覺和行為方面對內隱記憶就會有很大影響。 這種學說各有其優點,但都不能給所發現的全部實驗能現象以完滿的解釋。目前研究這普遍認為,只有將靜態的邏輯結構和動態的加工過程結合起來才能全面地揭示機譯這個復雜的系統,完整地描述其工作機理,因此,把兩種理論結合起來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3.內隱記憶是一種通過無意識機制運作的記憶,這一特點決定了必須使用特定的方法才能對其進行測量。在實驗中,測量內隱記憶的方法主要有間接測驗以及加工分離程序。這兩種方法的提出,大大擴展了記憶實驗研究的技術和四路,并且已經應用到眾多無意識研究領域中。 以二因素實驗為例,如果它們的交互作用顯著,試用圖來表示出其交互作用可能情況并作解釋(如果有時間就寫沒時間就算了)此只作為加分印象覺得你很專業。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