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經典實驗總結
查看(1507) 回復(0) |
|
![]()
|
發表于 2015-01-15 20:16
樓主
心理學經典實驗總結
1、Posner實驗--信息也可以有視覺編碼 給被試安排呈現兩個字母,這兩個字母可以同時給被試看,或者插進短暫的實踐間隔,讓被試指出這兩個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鍵來反應,記下反應時。所用字母對有兩種,一種是兩個字母的讀音和書寫都一樣,即為同一個字母(AA);另一種是兩個字母的讀音相同而書寫不同(Aa)。在這兩種情況下,正確的反應都為“相同”。(詳細內容見《認知心理學》 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學出版社) 2、Clark和Chase 句子-圖畫匹配實驗--減法反應時實驗的范例 給被試看一個句子和緊接著的一幅圖畫,如“星形在十字之上, ”,要求被試盡快地判定,該句子是否真實地說明了圖畫,作出是或否的反應,記錄反應時。實驗應用的介詞有“之上”和“之下”,主語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陳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個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設想,當句子出現在圖畫之間時,這種句子和圖畫匹配作業的完成要經過幾個加工階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續時間的參數。(詳細內容見《認知心理學》 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學出版社)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時記憶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實驗 先給被試看1~6個數字(識記項目),然后再看一個數字(測試項目),并同時開始計時,要求被試回答該測試數字是否是剛才識記過的,按鍵作出是或否的反應,計時也隨即停止。這樣就可以確定被試能否正確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時間即反應時。通過一系列的實驗,Sternberg從反應時的變化上確定了4個對提取過程有獨立作用的因素,即測試項目的質量(優質的或低劣的)、識記項目的數量、反應類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個反應類型的相對頻率。因此,他認為短時記憶信息提取過程包含相應的4個獨立的加工階段,即刺激編碼階段、順序比較階段、二擇一的決策階段和反應組織階段。(詳細內容見《認知心理學》 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學出版社) 4、字母轉換實驗(“開窗”實驗) 給被試呈現1~4個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標上一個數字,如“F+3”、“KENC+4”等。當呈現“F+3”時,要求被試說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個位置的字母“I”,換句話說,“F+3”即將F轉換為I,而“KENC+4”的正確回答則是“OIRG”,但這4個轉換結果要一起說出來,凡刺激字母在一個以上時都應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應。以“KENC+4”為例,4個刺激字母相繼呈現,被試自己按一下鍵就可以看見第一個字母K并同時開始計時,接著被試作出聲的轉換,即說出LMNO,然后再按鍵來看第二個字母(E),再作轉換,如此循環直至4個字母全部呈現完畢并作出回答,計時也隨之停止。出聲轉換的開始和結束均在時間記錄中標出來。根據該實驗的反應時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出完成字母轉換作業的3個加工階段:(1)從被試按鍵看一個字母到開始出聲轉換的時間為編碼階段,被試對所看到的字母進行編碼并在記憶找到該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被試進行規定的轉換所用的時間即為轉換階段;(3)從出聲轉換結束到被試按鍵看下一個字母的時間為貯存階段,被試將轉換的結果貯存于記憶中。(詳細內容見《認知心理學》 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學出版社) 5、Peterson和Peterson有關遺忘進程的實驗 每次給被試聽覺呈現3個輔音字母,如KBR;為了阻止復述,在呈現字母之后,立即聽覺呈現一個三位數,如684,要求被試從這個數中迅速地作連續減3的運算并說出每次運算的結果,即要報告681、678、675等,直到主試發出信號再回憶剛才識記的3個字母。字母呈現與回憶的時間間隔,也即被試進行連續減3的作業的時間分為6種:3s、6s、9s、12s、15s和18s。但每次被試事先并不知道要進行多長時間的運算。這是一個不同時距的延緩回憶測驗,在延緩期間進行額外的干擾作業。試驗進行多次,每次應用的字母和數字都不同,試驗的被試是大學生。結果:當延緩時間僅為3s時,被試的平均正確回憶率高達80%,幾乎都能記住3個字母,但隨著間隔的時間延長,正確回憶率急劇下降,當延長到6s時,正確回憶率降到約55%;而當延長到18s時,被試的正確回憶率就只約為10%了。該實驗證明:短時記憶保持信息短暫,如未得到復述,將迅速遺忘。(詳細內容見《認知心理學》 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