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學考研大綱解讀:重方法重應用
查看(952) 回復(0) |
|
smallbs
|
發表于 2010-08-30 20:26
樓主
[html]< align=left>2011年心理學考研統考大綱剛剛出爐,與前幾年的大綱變化相比,今年的大綱變動著實不小。但是變動大不見得不利于考生,我們認為,這種變動更有利于選出有真才實學的考生接受研究生教育。只要夯實基礎、多反思、多總結,就必定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為了讓廣大考生對大綱變化有大致的把握,特邀請資深心理學考研輔導專家作出如下分析:</P>
< align=left> <STRONG>一、大綱不變的部分</STRONG></P> < align=left> 1、考查目標沒有變化。都是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心理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P> < align=left> 2、考試形式沒有變化。答題方式仍是閉卷、筆試,試卷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P> < align=left> 3、心理學考試題型結構沒有變化。仍是單選:65小題,共130分;多選:10小題,共30分;簡答:5小題,共50分;綜合題:3小題,共90分;</P> < align=left> 4、試卷內容結構沒有變化。仍是普通心理學,約100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約70分;實驗心理學,約60分;心理統計與測量,約70分。</P> < align=left> <STRONG>二、大綱變化的部分:</STRONG></P> <div align=left> <table border=1 align=left> <tr> <td vAlign=top width=101> </td> <td vAlign=top width=170>增加的內容</td> <td vAlign=top width=170>內容表述調整</td> <td vAlign=top width=126>刪除的內容</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01>普通心理學</td> <td vAlign=top width=170>社會化、社會認知、社會關系、社會影響;人本主義人格理論</td> <td vAlign=top width=170> </td> <td vAlign=top width=126>大五人格理論</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01>發展心理學</td> <td vAlign=top width=170>生態系統理論、新生兒反射、影響動作發展的因素</td> <td vAlign=top width=170>生命的開始與遺傳基因—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基礎、“心理理論”的位置</td> <td vAlign=top width=126>嬰兒、幼兒、童年期兒童、青少年期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征</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01>教育心理學</td> <td vAlign=top width=170>知識的表征和類型、陳述性知識的學習、程序性知識的學習</td> <td vAlign=top width=170>遷移理論的要求概括化</td> <td vAlign=top width=126>學習風格與教育、學習動機的作用</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01>實驗心理學</td> <td vAlign=top width=170>心理學研究倫理,實驗范式、實驗邏輯、實驗與理論的關系,提取誘發遺忘,刺激反應一致性理論及其沖突效應實驗,眼動技術、事件相關電位技術、功能核磁共振技術</td> <td vAlign=top width=170>反應時技術具體化: 減法反應時、加法反應時、開窗技術、內隱聯想測驗</td> <td vAlign=top width=126> </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01>心理統計學</td> <td vAlign=top width=170>協方差分析,統計功效與效果量,一元線性回歸的曲線方程,多元線性回歸、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td> <td vAlign=top width=170>抽樣分布具體化: t分布、F分布、樣本平均數的分布</td> <td vAlign=top width=126> </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01>心理測量學</td> <td vAlign=top width=170>測驗標準化,心理健康量表和發育量表</td> <td vAlign=top width=170>項目反應理論具體化:單維性假設與項目特征曲線、單參數模型、雙參數模型和三參數模型、項目信息函數與測驗信息函數;概化理論具體化:方差分量的估計、概化系數與可靠性指數、G研究與D研究</td> <td vAlign=top width=126> </td> </tr> </table> </div> < align=left> </P> < align=left> </P> <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1、 普通心理學刪除了“大五人格理論”,添加了“人本主義人格理論”:更強調考查人格理論背后的理論基礎,而非人格理論的內容本身(需要注意的是人本主義并不是大五人格背后的理論基礎)。因為人格理論的內容可能不斷更新,從“大五人格理論”到“大七人格理論”;也可能會有地域差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理論內容不同。但是同一人格理論背后的理論基礎是不變的。這一考點的變化,說明心理學考研更加側重對背后根源的考查而非表面內容的考查。</P> <P align=left> 2、 發展心理學添加了“生態系統理論、新生兒反射、影響動作發展的因素”:新生兒正處在皮亞杰強調的“運動感知階段”,思維方式為直觀動作思維,這一考點的添加,就與皮亞杰的理論更加吻合貼切了。</P> <P align=left> 3、 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的大綱沒有刪除的內容,只有添加的內容和表述調整的內容,而且這三個科目所謂的表述調整,都是更加具體化詳細化。這顯示了心理學考研對方法學科的關注逐年上升,考查的內容更深更細,融入了很多心理學發展的新技術新手段,如“提取誘發遺忘,刺激反應一致性理論及其沖突效應實驗,眼動技術、事件相關電位技術、功能核磁共振技術”,再如“項目反應理論、概化理論”。對統計學的要求也驟然上升,加入了以前研究生階段才要求掌握的多元統計的內容“協方差分析,統計功效與效果量,多元線性回歸、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提示:這三門科目考點的變化都體現了心理學考研對方法學科的逐年重視。</P> <P align=left> <STRONG>三、大綱變化的啟示</STRONG></P> <P align=left> 1、 考查重心從理論識記轉移到實踐應用:對遷移理論的要求概括化,刪除了“嬰兒、幼兒、童年期兒童、青少年期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征”,說明了心理學考研越來越放低機械識記的比重,轉而加入“社會化、社會認知、社會關系、社會影響”及“陳述性知識的學習、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這些貼近生活的應用價值較大的知識點。</P> <P align=left> 2、 考查重心從研究結論轉移到研究方法:對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這三門表述研究結論的學科,都有簡化的考點和刪除的考點;但對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這些方法性學科,卻沒有刪除任何考點,就連內容表述的調整也全都是具體化和深入化,具體考察知識點會在核心習題集和核心試卷有詳細的闡釋。縱觀近幾年的大綱變化可見,每年這三門方法課的考查知識都是只增不減,可見心理學考研對方法基礎的逐年重視。</P> <P align=left> <STRONG>四、針對新大綱的復習建議</STRONG></P> <P align=left> 1、 重視心理學不同科目的交叉融合:復習時,可以將教育心理學中“陳述性知識的學習、程序性知識的學習”與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中講到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結合起來。將心理測量學中的“心理健康量表和發育量表”與發展心理學中的兒童發展發育結合起來。</P> <P align=left> 2、 關注心理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對每一個知識點的深刻理解表現在,看到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一閃念出現靈感,忽然就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釋了,比如為什么宿舍衛生的突擊檢查要比定期檢查效果好;或者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比如用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的顏色知識和錯覺知識來指導穿戴服飾等。</P> <P align=left> 3、 學會將研究結論和研究方法掛鉤并反思比較: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尤其適合這種方法,比如普通心理學在講短時記憶時粗略地提到其提取方式,由于不知道詳細信息很多同學無法看懂,但在看到實驗心理學加因素法時就會豁然開朗。因此建議大家,要學會把不同書中有內在聯系的知識掛鉤,并反思各研究方法的巧妙和嚴密之處,結合核心習題集,每章一套題,可以同步練習檢查;如果同一結論背后有很多支持性實驗,要去比較這些實驗各是從哪些不同的側重點證明的。多多使用反思這種高級的元認知策略,唯有反思才能理解深入,發現鉆研的樂趣。</P> <P align=left> 綜上,2011年的心理學考研,總體難度在增加、考查的知識也更新很多。但心理測量學提到,適當的難度增加可以提高區分度;教育心理學提到,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就強調不斷更新。所以,請你相信,心理學考研,一定會輔助那些有真才實學、真正熱愛心理學、愿意為心理學鉆研終身的人實現夢想。</P>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