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考研常見問題與權威回答集錦
查看(935) 回復(0) |
|
smallbs
|
發表于 2010-10-18 21:30
樓主
把心理學一些常見的問題及專業的回答都貼出來,方便大家查找
問1:心理學就是精神分析或心理咨詢嗎? 答:不是,想考的話先買本《西方心理學史〉〉看看吧 問2:怎樣利用專業參考書 答:(人大狀元經驗)考研專業課備考的第一步就是找專業參考書目。但是,有了參考書之后,是不是將其背得滾瓜爛熟就能取得好成績呢? 考研“過來人”的共同感受就是:要以參考書為圓心、為依托,自己在復習中去加深和拓展。“參考書一定要用好!”而所謂的,并不是 僅僅把專業書多看幾遍,把基本概念、理論多背幾遍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00級研究生宋覃認為,怎么閱讀專業書絕對是有講究的,一定要吃透書本。在專業課的備考過程中,每一本要求看的專業書上她都作了筆記。“一般我看完一個小節或看完一章,就把這一段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尤其是把重點的知識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列成條目。這樣,不僅回頭再復習時節省時間,而且記憶的時候自己也不會感到吃力。學習和復習的效率就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在這種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的總結和記憶的循環過程中,自己的知識會在不自覺中得到很好的貫通,“尤其是在章節之間,貫通更為重要, 我在考完試之后覺得自己最大的失誤就是在章和章之間的聯系和對比上,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看到試題的最后一道大題時, 我發現它涵蓋的內容和跨度都很大,各個章節中與這個問題有聯系的內容基本上都要答到。所以在備考時也要注意章節的橫向比較”。有比較,在考試答題的時候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院系在招生簡章中給出的專業參考書往往是最基礎的東西,這些書涵蓋的專業知識大都是泛泛的,有些內容只是蜻蜓點水似的涉及到, 卻并不深入。所以,參考書只能作為考研專業課復習的線索。“參考書僅僅是構建了專業知識的骨架,但具體的內容和細節,還有待自己去補充。 ”人大外語系的研究生楊曉輝說:“所以專業課復習又是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然后由點到面的過程。尤其是對文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在備考 過程中,她查閱和通讀了與報考專業有關的大量書籍。包括外國文學史中提到的文學原著,她都一一看過。 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系考入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張興贏也贊同這種說法,他在北大提供的僅有的幾本參考書中找到了一切可以切入的細節和知識點,并不斷加以擴展,去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果然在最后的專業考試中得心應手。 同時,“對于參考書的運用,還有一個橫向比較的問題”,跨校考到人民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技術與運用專業的肖英治說:“我在考研準備過程中,把自己學校講的課和人大指定教材做過橫向比較和詳細對比,在自己學過的問題上,適當地放松一些,而我們老師上課時沒有講過的知識點和內容就 認真地研讀。” 在談到對參考書目的利用時,很多研究生都指出,一定不要抱僥幸的心理去猜度老師出題的重點,雖然命題肯定有重點方向,但是在某些看上去闡述的文字并不多的地方,也有可能出題,所以,在備考專業課時還是要做全面認真的復習 問3:那本實心教材好一點? 答:(網上某牛人答)看了三本實驗心理學,朱瀅,楊治良,孟慶茂。竊以為,三本各有千秋。 實驗設計,變量的控制------孟書講的最詳細,最透徹。 心理物理方法----孟書也是最詳細,但有點太多了,而且難度不小。朱書和楊書就簡單多了,但稍微不夠。如何把握,還看個人的體會。 反應時實驗-----三本差不太多。朱本講的 速度-正確率權衡范式 很新穎,值得一讀。 注意,意識---只有朱書詳細講述,是該書的精華。 知覺實驗---還是朱書。 記憶實驗-----傳統的三本相差不多。但要看 內隱記憶(implict memory) ,還是朱書。 問4:考心理學數學重要嗎? 答:這個問題很復雜,因為他們心理學系的學生也高不清楚。一般說來基礎心理學屬于理科,發展和教育心理學以及應用心理學屬于文科,到了讀博士期間都成了文科了。申請基金的時候即可以申請社科基金又可以申請自然科學基金,所以很難說清楚,哪邊有利就往哪邊靠攏吧。 問5:請問醫學心理學也要學很難的數學嗎? 答:現在因為有統計軟件幫忙,比如spss,sas等,比較方便,所以報考心理學系的學生還是不要害怕。不過我看他們稍微前沿一點的對數學的要求比較高,譬如我現在在看Psychology review,里面牽涉到大量的數學知識,不過主要局限在reasoning、decision-making 中,其余的我就不熟悉了。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