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國法碩聯考綜合課試題
查看(1409) 回復(3) |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4
樓主
一、單項選擇題:1~45小題,每小題1分,共45分。
1.羅馬法復興時期出現的以研究和恢復羅馬法為核心的法學流派是()。 A.羅馬法學派 B.社會法學派 C.注釋法學派 D.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 2.下列措施中,屬于法律制裁的是()。 A.國家公務員甲因違法失職受到降級處分 B.駕駛員乙開車時不小心將一行人撞成輕微傷, 乙主動賠償了該行人300元錢 C.公民丙犯盜竊罪,但因有立功表現,法院判決免除其法律責任 D.黨員丁因違反黨紀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3.現代社會不僅需要法律這種社會規范,而且還需要道德、習俗等其他社會規范。這表明()。 A.法律的起源與道德有關 B.有些法律規范是同社會習俗演化而來的 C.法律規范和其他社會規范的表現形式不同 D 法律不是唯一的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 4.依照刑法規定,犯貪污罪的,個人貪污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甲貪法公款15萬元,法院依法認定甲構成貪污罪,判處甲有期徒刑11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法院運用的推理方式屬于()。 A.演繹推理 B.歸納推理 C.實質推理 D.辯證推理 5.維護和保障立法活動合法性的法的制定原則是()。 A.合憲性與法制統一原則 B.民主性原則 C.科學性原則 D.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原則 6.下列關于法律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A.法律關系是產生法律規范的前提 B.法律關系是一切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C.法律關系只能是人與人之間合法的社會關系 D.法律關系就是法律規范調整或保護的社會關系本身 7、甲的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喪生,甲依法繼承了其父的遺產。引起遺產繼承這一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是()。 A.車禍 B.甲的父親死亡 C.甲與其父之間存在合法的父子關系 D.甲未聲明放棄繼承權 8.分法律部門時,首先應考慮和堅持的原則是()。 A.客觀原則 B.目的原則 C.平衡原則 D.發展原則 9.就國家與法的關系而言,能影響以至于決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國家所賴以存在的經注基礎 B.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的政策 C.國家的中心任務 D.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和結構形式 10.事件與法律行為的劃分標準是()。 A.是否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B.是否能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 C.是否由法律規范予以調整 D.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 11.在我國貫徹“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一司法原則時()。 A.可以不再以黨的政策為指導 B.仍然要以黨的政策為指導 C.有時也要以黨的政策為指導 D.由司法機關決定是否受黨的政策指導 12、下列諸項表述中,正確的是()。 A.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準或方向,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統一性 B.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范和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這兩種說法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C.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雖然沒有規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屬于法律的范疇 D.國家強制力是保證法的實施的唯一力量 13、民間故事《鍘美案》中,駙馬陳世美被依法處決。這一法律現象表明()。 A.法律是公共意志的反映,具有超階級性 B.法律有時候也是被統治階級將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結果 C.法律是統治階級整體意志、共同意志的體現 D.我國封建社會的法律也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14、下列行為中,屬于狹義上的“法的適用”的是()。 A.檢察機關以涉嫌貪污為由批準對某犯罪嫌疑人實施逮捕 B.稅務機關以涉嫌偷稅為由對某企業的納稅情況進行檢查 C.婚姻登記機關以男女雙方未過到法定結婚年齡為由拒絕頒發結婚書 D.法官張某周末在家休息時主動為鄰居調解糾紛 15、當代中國社會受到多種法律文化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 A.中國傳統的法律文化 B.西方資本主義的法律文化 C.前蘇聯的法律文化 D.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 16、下列法律中,不屬于基本法律的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17、下列關于英國憲法構成的表達,正確的是()。 A.由憲法典、憲法性法律、憲法慣例、憲法判例等構成 B.由憲法典、憲法性法律、憲法慣例等構成 C.由憲法典、憲法性法律、憲法判例等構成 D.由憲法性法律、憲法慣例、憲法判例等構成 18、依據憲法制定機關的不同,可以將憲法分為()。 A.成文憲法與不成文憲法 B.剛性憲法與柔性憲法 C.欽定憲法、協定憲法與民定憲法 D.綱領性憲法與確認性憲法 19、下列關于制憲權的表述,錯誤的是()。 A.憲法的制定是制定主體依據程序制定憲法、行使制憲權的活動 B.制憲權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臘、古羅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紀的根本法思想 C.制憲權、修憲權、立法權屬于同一層次的權力形態 D.制憲機關不同于憲法起草機關 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相抵觸的行政法規()。 A.有權改變或撤銷 B.有權撤銷,無權改變 C.有權改變,無權撤銷 D.無權撤銷,無權改變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5
沙發
決定將這條小河的水流交給鄉水管站統一調配。甲村認為這條小河在歷史上就屬于該村所有,縣政府無權將這條河的水流交水管站統一調配,將縣政府告上法院。根據現行憲法和法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村告得有理,因為水流屬于集體所有,政府統一調配用水應事先征得甲村同意 B.甲村告得有理,因為這條不河的河床屬于甲村所有,這條小河的水流當然了屬于集體所有 C.縣政府的決定合法,因為水流屬于國家所有,政府當然有權調配河水的供應 D.縣政府的決定合法,因為水流雖然屬于甲村所有,但乙村人也有喝水用水的權利,為了解決乙村的用水問題,縣政府可以將水流供應統一調配 22、某選區在舉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時,應參加選舉的選民為25000人,實際參加選舉的選民為12350人。該選區三位候選人甲、乙、丙最后實際獲得選票依次為6250票、3500票、2600票。依照法律規定,選舉結果是()。 A.甲當選 B.乙當選 C.丙當選 D.三人均不得當選 2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性質上屬于()。 A.國家機關 B.人民團體 C.自治組織 D.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24、新中國成產前,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相當于省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A.寧夏回族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 C.廣西壯族自治區 D.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25、下列關于村民委員會的表述,錯誤的是()。 A.村民委員會對村民會議負責,向村民會議報告工作 B.村民委員會組成人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 C.村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提出,必須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后,報縣有民政府批準 D.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如有1/20以上村民提議,應召集村民會議 26、2001年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是()。 A.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B.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C.國際兒童權利公約 D.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公約 2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的是()。 A.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B.審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國家預算部分調整方案 C.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 D.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置 28、某縣法院在審理一起民事案件中,為查明案件事實,對一當事人的信件進行拆檢,弄清了案情并作出判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法院為了查明案情可以對當事人的信件進行拆檢 B.法院對當事人與案件無關的信件無權拆檢 C.法院對當事人所有的信件都無權拆檢大 D.法院拆檢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出公正的判決 29、下列關于我國憲法中庇護權的表述,錯誤的是()。 A 受庇護權只能給予提出申請要求的外國人 B.外國人向我國政府提出避難要求,必須是由于政治原因 C.我國政府對于外國人提出的避難要求應當同意 D.取得庇護權的外國人,不被引渡或驅逐 30、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后,我國當時設置的國家元首是()。 A.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 B.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C.政務院 D.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 31、下列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身特別保護權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許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審判 B.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許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審判 C.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因為是現行犯而被拘留,執行拘留的公安機關必須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報告 D.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因為是現行犯而被拘留,執行拘留的公安機關必須立即向該人民代表所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32、春秋時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A.子產 B.鄧析 C.李悝 D.商鞅 33、《法經》中規定殺人、傷人等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犯罪及其刑罰的篇目是()。 A.盜 法 B.賊法 C.具法 D.雜法 34、西漢武帝時頒布“告緡令”的目的主要是()。 A.加強社會治安管理 B.加強對外貿易管理 C.推行國家專賣制度 D.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35、中國封建制五刑正式確立于()。 A.漢朝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36、中國歷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編篡體例的封建法典是()。 A.北齊律 B.開皇律 C.曹魏律 D.晉律 37、《麟趾格》頒布于()。 A.東魏 B.西魏 C.北魏 D.北齊 38、最早規定“奸黨罪”的法典是()。 A.唐律 B.宋刑統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39、唐朝時京城長安某人犯有三種罪,三種罪的處刑分別為徒一年、徒二年和徒三年,依據唐律的規定,該罪犯最終將被處以()。 A.徒二年 B.徒三年 C.徒六年 D.徒三年以上六年以下 40、在官制中實行差遣制的朝代是()。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1、清朝絕大多數文字獄的罪名確定都是照律典正文中的()。 A.謀反 B.謀叛 C.謀大逆 D.大不敬 42、《大清民律草案》后兩編“親屬”與“繼承”的起草機關是()。 A.禮學館 B.修訂法律館 C.資政院 D.憲政編查館 43、根據南京國民政府1932年公布的《法院組織法》,普通法院實行()。 A.四級三審制 B.三級三審制 C.四級二審制 D.三級二審制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5
3樓
決定將這條小河的水流交給鄉水管站統一調配。甲村認為這條小河在歷史上就屬于該村所有,縣政府無權將這條河的水流交水管站統一調配,將縣政府告上法院。根據現行憲法和法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村告得有理,因為水流屬于集體所有,政府統一調配用水應事先征得甲村同意 B.甲村告得有理,因為這條不河的河床屬于甲村所有,這條小河的水流當然了屬于集體所有 C.縣政府的決定合法,因為水流屬于國家所有,政府當然有權調配河水的供應 D.縣政府的決定合法,因為水流雖然屬于甲村所有,但乙村人也有喝水用水的權利,為了解決乙村的用水問題,縣政府可以將水流供應統一調配 22、某選區在舉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時,應參加選舉的選民為25000人,實際參加選舉的選民為12350人。該選區三位候選人甲、乙、丙最后實際獲得選票依次為6250票、3500票、2600票。依照法律規定,選舉結果是()。 A.甲當選 B.乙當選 C.丙當選 D.三人均不得當選 2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性質上屬于()。 A.國家機關 B.人民團體 C.自治組織 D.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24、新中國成產前,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相當于省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A.寧夏回族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 C.廣西壯族自治區 D.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25、下列關于村民委員會的表述,錯誤的是()。 A.村民委員會對村民會議負責,向村民會議報告工作 B.村民委員會組成人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 C.村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提出,必須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后,報縣有民政府批準 D.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如有1/20以上村民提議,應召集村民會議 26、2001年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是()。 A.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B.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C.國際兒童權利公約 D.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公約 2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的是()。 A.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B.審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國家預算部分調整方案 C.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 D.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置 28、某縣法院在審理一起民事案件中,為查明案件事實,對一當事人的信件進行拆檢,弄清了案情并作出判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法院為了查明案情可以對當事人的信件進行拆檢 B.法院對當事人與案件無關的信件無權拆檢 C.法院對當事人所有的信件都無權拆檢大 D.法院拆檢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出公正的判決 29、下列關于我國憲法中庇護權的表述,錯誤的是()。 A 受庇護權只能給予提出申請要求的外國人 B.外國人向我國政府提出避難要求,必須是由于政治原因 C.我國政府對于外國人提出的避難要求應當同意 D.取得庇護權的外國人,不被引渡或驅逐 30、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后,我國當時設置的國家元首是()。 A.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 B.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C.政務院 D.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 31、下列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身特別保護權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許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審判 B.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許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審判 C.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因為是現行犯而被拘留,執行拘留的公安機關必須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報告 D.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因為是現行犯而被拘留,執行拘留的公安機關必須立即向該人民代表所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32、春秋時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A.子產 B.鄧析 C.李悝 D.商鞅 33、《法經》中規定殺人、傷人等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犯罪及其刑罰的篇目是()。 A.盜 法 B.賊法 C.具法 D.雜法 34、西漢武帝時頒布“告緡令”的目的主要是()。 A.加強社會治安管理 B.加強對外貿易管理 C.推行國家專賣制度 D.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35、中國封建制五刑正式確立于()。 A.漢朝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36、中國歷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編篡體例的封建法典是()。 A.北齊律 B.開皇律 C.曹魏律 D.晉律 37、《麟趾格》頒布于()。 A.東魏 B.西魏 C.北魏 D.北齊 38、最早規定“奸黨罪”的法典是()。 A.唐律 B.宋刑統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39、唐朝時京城長安某人犯有三種罪,三種罪的處刑分別為徒一年、徒二年和徒三年,依據唐律的規定,該罪犯最終將被處以()。 A.徒二年 B.徒三年 C.徒六年 D.徒三年以上六年以下 40、在官制中實行差遣制的朝代是()。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1、清朝絕大多數文字獄的罪名確定都是照律典正文中的()。 A.謀反 B.謀叛 C.謀大逆 D.大不敬 42、《大清民律草案》后兩編“親屬”與“繼承”的起草機關是()。 A.禮學館 B.修訂法律館 C.資政院 D.憲政編查館 43、根據南京國民政府1932年公布的《法院組織法》,普通法院實行()。 A.四級三審制 B.三級三審制 C.四級二審制 D.三級二審制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5
4樓
決定將這條小河的水流交給鄉水管站統一調配。甲村認為這條小河在歷史上就屬于該村所有,縣政府無權將這條河的水流交水管站統一調配,將縣政府告上法院。根據現行憲法和法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村告得有理,因為水流屬于集體所有,政府統一調配用水應事先征得甲村同意 B.甲村告得有理,因為這條不河的河床屬于甲村所有,這條小河的水流當然了屬于集體所有 C.縣政府的決定合法,因為水流屬于國家所有,政府當然有權調配河水的供應 D.縣政府的決定合法,因為水流雖然屬于甲村所有,但乙村人也有喝水用水的權利,為了解決乙村的用水問題,縣政府可以將水流供應統一調配 22、某選區在舉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時,應參加選舉的選民為25000人,實際參加選舉的選民為12350人。該選區三位候選人甲、乙、丙最后實際獲得選票依次為6250票、3500票、2600票。依照法律規定,選舉結果是()。 A.甲當選 B.乙當選 C.丙當選 D.三人均不得當選 2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性質上屬于()。 A.國家機關 B.人民團體 C.自治組織 D.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24、新中國成產前,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相當于省一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A.寧夏回族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 C.廣西壯族自治區 D.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25、下列關于村民委員會的表述,錯誤的是()。 A.村民委員會對村民會議負責,向村民會議報告工作 B.村民委員會組成人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 C.村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提出,必須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后,報縣有民政府批準 D.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如有1/20以上村民提議,應召集村民會議 26、2001年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是()。 A.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B.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C.國際兒童權利公約 D.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公約 2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的是()。 A.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B.審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國家預算部分調整方案 C.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 D.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置 28、某縣法院在審理一起民事案件中,為查明案件事實,對一當事人的信件進行拆檢,弄清了案情并作出判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法院為了查明案情可以對當事人的信件進行拆檢 B.法院對當事人與案件無關的信件無權拆檢 C.法院對當事人所有的信件都無權拆檢大 D.法院拆檢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出公正的判決 29、下列關于我國憲法中庇護權的表述,錯誤的是()。 A 受庇護權只能給予提出申請要求的外國人 B.外國人向我國政府提出避難要求,必須是由于政治原因 C.我國政府對于外國人提出的避難要求應當同意 D.取得庇護權的外國人,不被引渡或驅逐 30、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后,我國當時設置的國家元首是()。 A.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 B.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C.政務院 D.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 31、下列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身特別保護權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許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審判 B.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許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審判 C.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因為是現行犯而被拘留,執行拘留的公安機關必須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報告 D.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因為是現行犯而被拘留,執行拘留的公安機關必須立即向該人民代表所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32、春秋時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A.子產 B.鄧析 C.李悝 D.商鞅 33、《法經》中規定殺人、傷人等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犯罪及其刑罰的篇目是()。 A.盜 法 B.賊法 C.具法 D.雜法 34、西漢武帝時頒布“告緡令”的目的主要是()。 A.加強社會治安管理 B.加強對外貿易管理 C.推行國家專賣制度 D.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35、中國封建制五刑正式確立于()。 A.漢朝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36、中國歷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編篡體例的封建法典是()。 A.北齊律 B.開皇律 C.曹魏律 D.晉律 37、《麟趾格》頒布于()。 A.東魏 B.西魏 C.北魏 D.北齊 38、最早規定“奸黨罪”的法典是()。 A.唐律 B.宋刑統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39、唐朝時京城長安某人犯有三種罪,三種罪的處刑分別為徒一年、徒二年和徒三年,依據唐律的規定,該罪犯最終將被處以()。 A.徒二年 B.徒三年 C.徒六年 D.徒三年以上六年以下 40、在官制中實行差遣制的朝代是()。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1、清朝絕大多數文字獄的罪名確定都是照律典正文中的()。 A.謀反 B.謀叛 C.謀大逆 D.大不敬 42、《大清民律草案》后兩編“親屬”與“繼承”的起草機關是()。 A.禮學館 B.修訂法律館 C.資政院 D.憲政編查館 43、根據南京國民政府1932年公布的《法院組織法》,普通法院實行()。 A.四級三審制 B.三級三審制 C.四級二審制 D.三級二審制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5
5樓
44、中國近代史上被稱為“賄選憲法”的是()。 A.1913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B.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 C.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 D.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 45、規定“三三制”原則的憲法性文件是()。 A.華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針 B.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C.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 D.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 二、多項選擇題:46~63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 46、下列關于法學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從認識論角度,法學可以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 B.法學是隨著法的產生而產生的,有了法就有了法學 C.法學的研學對象存在不同層次,最深的層次是創造和適用法的方法 D.法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文化狀況也是法學的研究對象之一 47、劉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一規定中“子女”的含義進行了解釋,他認為這里的“子女”僅指成年子女,不包括未成年子女。劉法官的這一解釋屬于()。 A.司法解釋 B.學理解釋 C.限制解釋 D.有權解釋 48、下列關于我國法律監督的表述,正確的有()。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入其常務委員會是我國的最高法律監督機關 B.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國專門的法律監督的主體 C.各級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全人均可成為我國法律監督的主體 D.法律監督可以分為有權監督與無權監督 49、下列關于法治的表述,正確的有()。 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權 B.依法治國的重心是依法治權 C.法治與法制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一種治國方略,而后者是一種依法辦事的原則 D.法治與民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主要支柱,但法治與民主并不是天然統一的 50、下列關于法律與道德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 A.法律與道德并無必然的內在聯系 B.道德是法律運作的社會基礎 C.法律必須合乎所有社會成員的道德要求 D.法律是保障道德實施的有效手段 51、下列諸項表述中,能夠成立的有()。 A.立法體制是國家權力分立與制衡的體制 B.司法具有被動性、中立性與終極性 C.執法的內容具有廣泛性,而執法活動具有單向性 D.守法是與違法相對的一種狀態 52、下列關于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制的表述,正確的有()。 A.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 B.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C.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 D.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的軍令和其他命令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簽署 53、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 A.國家的保障 B.社會的保障 C.企事業組織的保障 D.國家機關的保障 54、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是()。 A.鼓勵 B.支持 C.引導 D.指導 55、中央人民政府對特別行政區的權力包括()。 A.負責管理與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 B.負責管理特別行政區的防務 C.任命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 D.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56、下列憲法中屬于欽定憲法的有()。 A.1814年挪威王國憲法 B.1911年大清帝國“十九信條” C.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D.1809年提瑞典王國憲法 57、下列關于政權組織形式與國體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 A.政權組織形式與國體之間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B.任何國體均有與之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 C.國體從屬于政權組織形式 D.只有借助于政權組織形式,國體才能外化出來 58、規定公民有取得國家賠償權利的我國憲法是()。 A.1954年憲法 B.1975年憲法 C.1978年憲法 D.1982年的憲法 59、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統一戰線包括()。 A.工人階級 B.農民階級 C.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60、唐朝“六贓”中包括的罪名有()。 A.受財枉法 B.監守自盜 C.受所監臨財物 D.坐贓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5
6樓
44、中國近代史上被稱為“賄選憲法”的是()。 A.1913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B.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 C.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 D.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 45、規定“三三制”原則的憲法性文件是()。 A.華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針 B.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C.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 D.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 二、多項選擇題:46~63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 46、下列關于法學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從認識論角度,法學可以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 B.法學是隨著法的產生而產生的,有了法就有了法學 C.法學的研學對象存在不同層次,最深的層次是創造和適用法的方法 D.法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文化狀況也是法學的研究對象之一 47、劉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一規定中“子女”的含義進行了解釋,他認為這里的“子女”僅指成年子女,不包括未成年子女。劉法官的這一解釋屬于()。 A.司法解釋 B.學理解釋 C.限制解釋 D.有權解釋 48、下列關于我國法律監督的表述,正確的有()。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入其常務委員會是我國的最高法律監督機關 B.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國專門的法律監督的主體 C.各級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全人均可成為我國法律監督的主體 D.法律監督可以分為有權監督與無權監督 49、下列關于法治的表述,正確的有()。 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權 B.依法治國的重心是依法治權 C.法治與法制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一種治國方略,而后者是一種依法辦事的原則 D.法治與民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主要支柱,但法治與民主并不是天然統一的 50、下列關于法律與道德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 A.法律與道德并無必然的內在聯系 B.道德是法律運作的社會基礎 C.法律必須合乎所有社會成員的道德要求 D.法律是保障道德實施的有效手段 51、下列諸項表述中,能夠成立的有()。 A.立法體制是國家權力分立與制衡的體制 B.司法具有被動性、中立性與終極性 C.執法的內容具有廣泛性,而執法活動具有單向性 D.守法是與違法相對的一種狀態 52、下列關于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制的表述,正確的有()。 A.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 B.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C.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 D.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的軍令和其他命令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簽署 53、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 A.國家的保障 B.社會的保障 C.企事業組織的保障 D.國家機關的保障 54、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是()。 A.鼓勵 B.支持 C.引導 D.指導 55、中央人民政府對特別行政區的權力包括()。 A.負責管理與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 B.負責管理特別行政區的防務 C.任命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 D.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56、下列憲法中屬于欽定憲法的有()。 A.1814年挪威王國憲法 B.1911年大清帝國“十九信條” C.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D.1809年提瑞典王國憲法 57、下列關于政權組織形式與國體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 A.政權組織形式與國體之間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B.任何國體均有與之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 C.國體從屬于政權組織形式 D.只有借助于政權組織形式,國體才能外化出來 58、規定公民有取得國家賠償權利的我國憲法是()。 A.1954年憲法 B.1975年憲法 C.1978年憲法 D.1982年的憲法 59、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統一戰線包括()。 A.工人階級 B.農民階級 C.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60、唐朝“六贓”中包括的罪名有()。 A.受財枉法 B.監守自盜 C.受所監臨財物 D.坐贓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5
7樓
44、中國近代史上被稱為“賄選憲法”的是()。 A.1913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B.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 C.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 D.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 45、規定“三三制”原則的憲法性文件是()。 A.華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針 B.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C.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 D.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 二、多項選擇題:46~63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 46、下列關于法學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從認識論角度,法學可以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 B.法學是隨著法的產生而產生的,有了法就有了法學 C.法學的研學對象存在不同層次,最深的層次是創造和適用法的方法 D.法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文化狀況也是法學的研究對象之一 47、劉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一規定中“子女”的含義進行了解釋,他認為這里的“子女”僅指成年子女,不包括未成年子女。劉法官的這一解釋屬于()。 A.司法解釋 B.學理解釋 C.限制解釋 D.有權解釋 48、下列關于我國法律監督的表述,正確的有()。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入其常務委員會是我國的最高法律監督機關 B.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國專門的法律監督的主體 C.各級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全人均可成為我國法律監督的主體 D.法律監督可以分為有權監督與無權監督 49、下列關于法治的表述,正確的有()。 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權 B.依法治國的重心是依法治權 C.法治與法制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一種治國方略,而后者是一種依法辦事的原則 D.法治與民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主要支柱,但法治與民主并不是天然統一的 50、下列關于法律與道德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 A.法律與道德并無必然的內在聯系 B.道德是法律運作的社會基礎 C.法律必須合乎所有社會成員的道德要求 D.法律是保障道德實施的有效手段 51、下列諸項表述中,能夠成立的有()。 A.立法體制是國家權力分立與制衡的體制 B.司法具有被動性、中立性與終極性 C.執法的內容具有廣泛性,而執法活動具有單向性 D.守法是與違法相對的一種狀態 52、下列關于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制的表述,正確的有()。 A.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 B.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C.中央軍事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 D.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的軍令和其他命令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簽署 53、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 A.國家的保障 B.社會的保障 C.企事業組織的保障 D.國家機關的保障 54、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是()。 A.鼓勵 B.支持 C.引導 D.指導 55、中央人民政府對特別行政區的權力包括()。 A.負責管理與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 B.負責管理特別行政區的防務 C.任命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 D.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56、下列憲法中屬于欽定憲法的有()。 A.1814年挪威王國憲法 B.1911年大清帝國“十九信條” C.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D.1809年提瑞典王國憲法 57、下列關于政權組織形式與國體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 A.政權組織形式與國體之間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B.任何國體均有與之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 C.國體從屬于政權組織形式 D.只有借助于政權組織形式,國體才能外化出來 58、規定公民有取得國家賠償權利的我國憲法是()。 A.1954年憲法 B.1975年憲法 C.1978年憲法 D.1982年的憲法 59、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統一戰線包括()。 A.工人階級 B.農民階級 C.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60、唐朝“六贓”中包括的罪名有()。 A.受財枉法 B.監守自盜 C.受所監臨財物 D.坐贓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6
8樓
61、下列關于宋朝法制的表述,正確的有()。 A.《宋刑統》在體例上取法唐末的《大中刑律統類》和五代的《大周刑統》 B.編敕、編例成為主要的、經常的立法活動 C.“重法地法”是北宋制定的刑事特別法 D.審判制度上實行鞫讞分司制 62、清朝制定的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門法律包括()。 A.西寧番子治罪條例 B.蒙古律 C.欽定八鎮則例 D.回律 63、規定采用責任內閣制的中華民國時期的憲法性文件有()。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天壇憲草”) 三、簡答題:64~66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64、簡述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的區別和聯系。 65、簡評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 66、簡述《大清新刑律》的特點。 四、分析題:67~69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67、運用法理學理論和知識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2005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了《酒類流通管理辦法》,該《辦法》第十九條規定:“酒類經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第三十條規定:“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或會同有關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兩千元以下罰款。” 問題: (1)《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屬于我國哪一類法律淵源? (2)運用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理論和知識,分析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 (3)從行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的種類。 (4)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所確定的法律責任屬于哪一種類? 68、某市政府為了整頓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的混亂狀況,在多方的建議下,欲出臺關于限行摩托車的規定。公民甲某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認為出臺這樣的規定不合理、不合法。于是聯合了近百人到市政府門前游行示威,要求市政府不要做限行摩托車的規定。 請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分析: (1)某市政府是否有權出臺限行摩托車的規定?為什么/ (2)公民甲某的行為是否合法?為什么? (3)公民甲某應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 69、請運用中國法制史的理論和知識對下列材料進行分析,并回答問題: 諸同居,若大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外孫、若孫之婦、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為隱;部曲、奴婢為主隱,皆勿論。其小功以下相隱,減凡人三等。若犯謀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唐律疏議。名例》 問題: (1)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則?其;歷史淵源是什么? (2)適用這一法律原則時有何例外?為什么? (3)唐律這一規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五、論述題:70小題,15分。 70、聯系我國實際,論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影響。 要求:觀點明確,說理充分,條理清晰,語言規范,流暢。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6
9樓
61、下列關于宋朝法制的表述,正確的有()。 A.《宋刑統》在體例上取法唐末的《大中刑律統類》和五代的《大周刑統》 B.編敕、編例成為主要的、經常的立法活動 C.“重法地法”是北宋制定的刑事特別法 D.審判制度上實行鞫讞分司制 62、清朝制定的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門法律包括()。 A.西寧番子治罪條例 B.蒙古律 C.欽定八鎮則例 D.回律 63、規定采用責任內閣制的中華民國時期的憲法性文件有()。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天壇憲草”) 三、簡答題:64~66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64、簡述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的區別和聯系。 65、簡評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 66、簡述《大清新刑律》的特點。 四、分析題:67~69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67、運用法理學理論和知識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2005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了《酒類流通管理辦法》,該《辦法》第十九條規定:“酒類經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第三十條規定:“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或會同有關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兩千元以下罰款。” 問題: (1)《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屬于我國哪一類法律淵源? (2)運用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理論和知識,分析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 (3)從行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的種類。 (4)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所確定的法律責任屬于哪一種類? 68、某市政府為了整頓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的混亂狀況,在多方的建議下,欲出臺關于限行摩托車的規定。公民甲某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認為出臺這樣的規定不合理、不合法。于是聯合了近百人到市政府門前游行示威,要求市政府不要做限行摩托車的規定。 請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分析: (1)某市政府是否有權出臺限行摩托車的規定?為什么/ (2)公民甲某的行為是否合法?為什么? (3)公民甲某應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 69、請運用中國法制史的理論和知識對下列材料進行分析,并回答問題: 諸同居,若大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外孫、若孫之婦、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為隱;部曲、奴婢為主隱,皆勿論。其小功以下相隱,減凡人三等。若犯謀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唐律疏議。名例》 問題: (1)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則?其;歷史淵源是什么? (2)適用這一法律原則時有何例外?為什么? (3)唐律這一規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五、論述題:70小題,15分。 70、聯系我國實際,論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影響。 要求:觀點明確,說理充分,條理清晰,語言規范,流暢。 |
|
發表于 2010-08-22 21:16
10樓
61、下列關于宋朝法制的表述,正確的有()。 A.《宋刑統》在體例上取法唐末的《大中刑律統類》和五代的《大周刑統》 B.編敕、編例成為主要的、經常的立法活動 C.“重法地法”是北宋制定的刑事特別法 D.審判制度上實行鞫讞分司制 62、清朝制定的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門法律包括()。 A.西寧番子治罪條例 B.蒙古律 C.欽定八鎮則例 D.回律 63、規定采用責任內閣制的中華民國時期的憲法性文件有()。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天壇憲草”) 三、簡答題:64~66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64、簡述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的區別和聯系。 65、簡評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 66、簡述《大清新刑律》的特點。 四、分析題:67~69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67、運用法理學理論和知識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2005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了《酒類流通管理辦法》,該《辦法》第十九條規定:“酒類經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第三十條規定:“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或會同有關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兩千元以下罰款。” 問題: (1)《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屬于我國哪一類法律淵源? (2)運用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理論和知識,分析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 (3)從行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的種類。 (4)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所確定的法律責任屬于哪一種類? 68、某市政府為了整頓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的混亂狀況,在多方的建議下,欲出臺關于限行摩托車的規定。公民甲某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認為出臺這樣的規定不合理、不合法。于是聯合了近百人到市政府門前游行示威,要求市政府不要做限行摩托車的規定。 請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分析: (1)某市政府是否有權出臺限行摩托車的規定?為什么/ (2)公民甲某的行為是否合法?為什么? (3)公民甲某應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 69、請運用中國法制史的理論和知識對下列材料進行分析,并回答問題: 諸同居,若大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外孫、若孫之婦、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為隱;部曲、奴婢為主隱,皆勿論。其小功以下相隱,減凡人三等。若犯謀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唐律疏議。名例》 問題: (1)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則?其;歷史淵源是什么? (2)適用這一法律原則時有何例外?為什么? (3)唐律這一規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五、論述題:70小題,15分。 70、聯系我國實際,論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影響。 要求:觀點明確,說理充分,條理清晰,語言規范,流暢。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