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碩士考點: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特點
查看(1318)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2-07 21:59
樓主
一、什么是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其特點是什么?
答:“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政治聯盟,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不僅包括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的聯盟,而且還包括工人階級和其他一切愛國者的聯盟。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就一直存在著這兩個聯盟。 第一個聯盟,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以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聯盟。這是勞動者之間的聯盟,他們占了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無論何時都是我國革命或建設的基本力量,F在這個聯盟比過去有了很大發展,這里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是指在當前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這個聯盟是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之間的聯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一致性基礎上的聯盟,它是新時期統一戰線的主體和基礎,是人民民主專政的主要的依靠力量。 第二個聯盟,即工人階級和其他一切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以及愛國者的聯盟。這個聯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經有過不同的變化。在當前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條件下這個聯盟也有了新的發展,其范圍空前地擴大了,它不僅包括一切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而且還包括了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包括了廣大的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中的一切愛國人士。 因此,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范圍更加廣泛,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二、如何理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和地位?人民政協現階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根據新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以下簡稱《政協章程》)的規定,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具有廣泛性的統一戰線組織形式。就其性質而言,它不是國家機關,也不屬于國家機關體系的范圍,但它同國家機關又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從人民政協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在1954年以前人民政協曾具有雙重的性質,一方面它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起國家政權機關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在當時,就其性質來說它仍然是統一戰線的組織,除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以外,它仍然有自己的工作任務。1954年以后,人民政協雖然不再具有國家機關的職能了,但它仍然參與國家事務的協商。自1959年以后,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同時召開會議使他們更便于參加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和討論。必要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會還舉行聯席會議共同商討國家大事。 根據《政協章程》的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政協各地方委員會的組成參照全國委員會的組成決定。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所謂政治協商就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所謂民主監督就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所謂參政議政就是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此外人民政協可以通過自己的工作,在宣傳和貫徹執行國家憲法、法律和各項方針政策、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事業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