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州 大 學
查看(1066)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2-05 11:58
樓主
學科、專業:傳播學………………研究方向:……………………考試科目:新聞學基礎
一、填空(15分,每空1空) 1、1969年巴斯提出的新聞流動的_____,對“守門人”理論做出了貢獻。 2、中國近代報紙《循環日報》的創辦者是_____。 3、我國第一個大型新聞周刊是于1981年創辦的__________。 4、通訊社美聯社的英文縮略語形式是_____。 5、1926年續刊的新紀《大公報》提出的“四不方針”是指_______________。 6、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出版的機關報是__________。 7、運用民意測驗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新聞素材,進行新聞報道的新聞報道樣式被稱為__________。 8、我國新聞工作者的根本宗旨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在西方新聞界被為一種特殊的權利和最高的準則準則。 10、1996年,中國大陸第一家報業集團__________。 11、我國的新聞傳播活動在法律上最根本的依據是__________。 12、對新聞事業進行社會控制的著眼點主要是__________。 13、“時務文體”是_____(人名)在《時務報》上開創的政論文體。 14、在我國,_____(人名)將新聞定義為“一種新的、重要的事實”。 15、與哲學、文學、藝術等社會意識形式相比較,新聞事業具有更強烈的__________。 二、名詞解釋(30分,每題5分) 1、《申報•自由談》 2、有償新聞 3、新聞敏感 4、癸丑報災 5、新聞自律 6、人物專訪 三、簡答題(40分,每題10分) 1、互聯網新聞傳播的有哪些特點。 2、報紙版面的功能有哪些。 3、簡述新聞與廣告的關系。 4、試述深度報道中構成“深度”的主要方式。 四、論述題(在四題中選做兩題加以論述,40分,每題20分) 1、新聞與宣傳的關系。 2、范長江對新聞事業的貢獻。 3、新聞傳播者的業務素質。 4、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 五、實踐題:請給下列一則新聞制作標題,改寫導語,并寫一篇400字左右的編后(短評)。(標題5分,導語5分,編后15分,共25分) 上海訊 記者在11月3日舉行的2002年上海秋季人才交流洽談會上發現,不少求職者為了表明自己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在簡歷中列舉了大量的工作經歷,而這些工作經歷在招聘人員眼中則成為求職者“頻繁跳槽”的記錄。 記者在某公司的招聘攤位前聽到,招聘人員向求職者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為什么要換工作?”這位應聘會計的求職者表示,自己在公司里干了相當一段時間,可以學的東西都學到了,而且還帶出了兩位新手,因此想換個領域嘗試一下,招聘人員立即反問道:“如果我們公司錄用了你,你是不是也會在干了一段時間后就跳槽了呢?”之后,即使求職者再三解釋,還是沒有挽回被拒絕的結果。這位招聘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剛才那位求職者是“自己把自己做下崗了”。這說明他不善于不斷提高自己,從而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更好地完善工作。 在另一家公司的招聘攤位前,記者發現,招聘人員非常仔細地閱讀求職者簡歷上的“工作經歷”一欄,并且一一詢問每一次跳槽的理由。這位招聘者告訴記者,跳槽經歷很能反映一個人的職業素質。假如一個人總是由于人際關系、薪水高低等原因頻繁跳槽,那可能說明他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團隊合作精神不足。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