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路歷程(華電通信)
查看(2492)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09-03 01:24
樓主
一、擇專業
首先要確定你為什么要考研,是為了逃避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學習更多的知識、還是隨大流……目的不同,實現起來的決心和肯下的工夫也不同,所以應該把握好自己的方向,不要盲目,那只會給你帶來無休止的苦惱。跨專業要慎重,如果你考上,復試會面臨至少一科的加試,導師也會格外“照顧”你,難免會焦頭爛額,所以如果真的決定跨專業,那一定要做更為充分的準備。而且萬一沒考上,想調劑基本上是很難的,好多學校明寫出來不接受跨專業和同等學歷,就算沒有寫,在確定調劑名單時候也會最后才考慮的。所以如果你是可跨可不跨的,一定要想清楚,千萬不要一時豪情,最后全盤皆輸。 二、擇校 看學校要看三點,一是學校本身的實力,二是學校的地理位置,三是自己的實力。 1、有實力的學校 比如清華北大什么的,他們每年不管是報考人數還是分數都比較穩定,畢竟敢報那樣的學校的人不是早有圖謀就是隨便一試。 首先他們的好處在于你不會在考后跺腳捶胸,發現唯獨你考的這一年分數出奇的高……而且考不上對自己的打擊也不是很大。 其次,如果你沒有考上,調劑的時候腰桿也會硬的,因為你是考某某名校沒有上,會被優先考慮的。 最后,如果你考上了,那將對今后的工作或者繼續深造打下良好的背景,因為你將會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 然而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名校競爭會特別激烈,往往有些專業的復試分數會高到讓你吐血的地步……進了復試,競爭也會很激烈,雖然說調劑的時候有優勢,不過誰也不想調劑吧? 2、地理位置。 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每年都是考研的熱點,那里名校多不假,可往往本來水平一般的學校,就因為在了個好地方,往往身價倍增。大家不要以為在那些大城市找個相對差一點的學校就會容易考,既然你會這樣想,別人也會這樣想。歷史證明,往往就是這樣的學校容易創造一些極品的分數,他們會有嚴重的大小年情況,如果你不是自信可以把握分數走向,那就…… 還有就是要先考慮一下學校的遠近,離你本校遠近,離你家遠近。如果報一個千里迢迢的學校,又沒有熟人,那考前考后都不容易獲得信息,往往會使自己十分被動的陷入等待,招生辦的電話永遠不是那么容易打通的,你的好多疑問都不是可以遠程解決的。 如果你不幸陷入調劑,那你報了一個近便的學校更會使你省下許多麻煩。調劑時需要原報學校出具一些列書面材料,這往往需要你自己聯系和督促,而且接收調劑的學校很多以調劑材料到達的先后順序確定復試名單和公費名額。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親自去辦理,然后發特快專遞。如果報考學校很遠,那就只有無盡的麻煩了…… 分數線是按照ABC區劃定的,C區分數往往比A區低好多,錄取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而且C區學校現在也有很多不錯的,大家都可以考慮一下。 3、自己的實力。 一定要對自己的水平有清晰的把握,不要低估自己,更不能高估自己。不知道大家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就我周圍同學的情況來看,多數都會選擇名校或者中科院,而對于我們這些非名校的畢業生來說,很多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你夠了復試分數,面試時被淘汰的可能依然會很大,你得有明顯優秀的分數或者能力才能脫穎而出。絕大多數學校都會認你的本科學校,211畢業的有優惠。這就是明目張膽的不公平,不過我們也沒有辦法,現實就是這樣。所以如果你來自一個二類學校,我勸大家理智一些,不要只認準名校,應該準確定位自己的水平,免得明年春暖花開時,自己一把辛酸淚。 三、復習 首先不要把復習想成一件可怕的事情,覺得那就是沒日沒夜、廢寢忘食,那都是不必的,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不至于那樣。 政治:輔導班我沒有抱,覺得沒什么用。不過,我有很多同學上了后說還挺好的,有的同學不報會覺得心里沒底,那就報一個,不過報之后要仔細聽,如果不能保證聽課質量的話那還不如不報。 我是從十月份開始看政治的,當時也沒有把以前學過的課本重新看一遍,而是買了一本輔導書看的。看書時一定要仔細,充分理解每個定義。 選擇題一定要多做再多做。不要以為自己把基本知識學好了,到考場上也能選出來。你就算把知識點倒背如流,很多選擇題也不一定能不入陷阱,而且就算經過你的分析,你能選對,到了考場上時間也不一定夠啊,我們要的是選擇題有一定速度。多做題的好處就是加快我們的反應能力,摸清出題者常用的陷阱,考場上不至于頭腦發懵。 關于問答題,我們要擺脫書本的束縛,答出自己的內容,答出時代的內容。理論性的不須背的很細,平時一定要多積累政治素材,看看報紙新聞什么的。答卷時,張嘴就一套一套的,批卷老師能不給高分嗎?那些答一些理論的,都得不了高分。一定要聯系實際,從材料里看到現在社會的情況,再引用一些黨中央各大報告的原話,想不得高分都難。 英語:英語我沒有做很多的題,只是把單詞背了一遍,然后把歷年真題作了一遍。做真題的時候,我把不認識的單詞全部查了一遍 。其實,出卷子的老師每年都是那幾個人。既然他們以前用過這些單詞,就說明他們對這些單詞很熟悉,還會用到這個單詞的概率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把真題中不認識的單詞認真地記一遍(不要只記閱讀理解中的生詞,其他題目的生詞也要記一遍)。 數學:數學我用的功夫最多。我把課本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然后又把輔導書看了一遍(個人感覺李永樂的書還是比陳文登的書好點的,陳文登的書太難了),然后把大綱解析看了一遍(感覺還是很有用的,上面舉的例子很好,很多例子讓人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做的題有:歷年真題,恩波的模擬題和李永樂的400題。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把相似的題目歸類,總結解題的方法和知識點。 專業課這東西大家都不同,有一點最重要,一定要做報考學的真題,因為很多學校的歷年試題有很多重題。還有,如果只看書,到時候往往會一見題不知道怎么答好,建議大家把書上的知識點也做成一道道的問答題,以題目形式復習重點,千萬不要想把所有細節都學到,事實證明那樣太累,而且效果不明顯。 再就是,關注一下國際國內最新進展,到時候碰上實在不會的題,可以拿這個出來,老師會欣然給你一部分分數的。 四、信息的獲得 一定要注意看想報考學校官方網站的所有信息,不要只上一些綜合的信息收集網站。比如調劑的時候,很多學校發的信息都很短暫,往往那些網站沒有轉載就已經撤銷了。報考前多聯系一下招生單位,他們這時候不忙,而且知道你準備報考,肯定會很熱情的(一些自大的學校除外),說不定就會向你透露什么。有些學校復試根本不是1:1.2,如果生源很好,他們會招很多人去,這些信息也很重要,打聽他們又沒有這樣做的先例。這樣做的學校都比較黑,如果你人生地不熟,趁早拉倒。 還有就是上網收集報考學校的課件和筆記等,可以為復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也不會心里沒底。聯系導師很重要,他們有可能對你透題,指點你幾下,如果你愿意直接報他門下,批卷子說不定也會照顧。反正考研就是各顯神通,千萬不要嫌有些事情麻煩,到時候考上了,這些算什么? 五、分數和分數線 最難熬的莫過于等分數和分數線,心力交瘁、坐立不安,沒經歷的人恐怕無法體會,勸大家這個時候找點事做,比如聯系一下導師,先交上朋友,到時候分不夠說不定還來個特批,要不就找工作,做N手準備,記得一定要來考研同盟和大家交流…… 聯系導師的技巧 :不管是考前考后,很多專家都會說要聯系導師,可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們又不告訴方法。這幾個月來,通過我的實驗,發現這并不是難事,而且多數導師都很好,他們都會關心你,至少也會抽出時間來答復你的問題。下面就說說我獲得導師聯系方式的辦法,大家可以借鑒一下 1、在學校網站上看導師簡介。有一小部分學校公布各個碩士點的導師簡介,其中的一部分有導師的聯系方式。 2、對于沒有導師情況的學校,甚至沒有導師名單的地方,秘籍如下:通過你學校內網登陸到中國期刊網,然后以學校名字為關鍵字,限定一定門類,搜索。每個導師都會發文章的,所以這樣搜索的結果一個都不會漏(除非長期在海外……),然后根據你的方向進行一下篩選,找到你需要的導師名字(有可能搜到的文章中就有聯系方式)。這時候以導師名字+"e-mail或“電話”"在百度(強烈推薦)強行搜索,多數會有所結果。這是因為導師活動很多,難免一些地方會留下點信息。 3、利用其校內郵件系統。一般來說,每個在校老師都會得到一個校內的郵箱,據我觀察,大部分導師愿意使用這個郵箱作為首選。所以第一步是確定該校郵箱的后綴是什么,比如@abc.edu.cn。然后以老師的名字拼音作為用戶名(99%是名字拼音),加上后綴發信。但要注意,名字拼音會有多種形式,比如姓前名后,名前姓后,名為縮寫姓為全寫等等,這個就要大家自己摸索實驗了,哪一個名字發出去沒有收到系統退信,那么恭喜你,就是它了。 4、打導師所在學院電話。先弄清導師名字,然后不要說自己是調劑的,隨便找個什么理由(最好來頭大一點)說找某某(千萬別叫他某老師),對方肯定回答說打錯了,然后就順便問問電話…… 5、親自去一趟…… 發email的方式很管用,記得一定要寫清自己的名字,說話客氣一點,最好不要弄個表格就把簡歷發過去,弄得有人性化一些,順便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利用上面的方法在期刊網弄幾篇老師發表過的文章,好好看看,發信的時候可以恭維一下,這樣更容易引起注意。還有就是導師不回信也不要氣餒或者使勁給他發,因為他很有可能出差了,或者不常看信箱,弄巧成拙就不好了…… 不要腳踏多只船,踏兩個還可以(最好不在一個地區),萬一好幾個都要你,你昧著良心辜負人家天理難容。尤其那些高分調劑的,因為你的成績很有誘惑力,這樣弄巧成拙太容易了,而且也要給低分的兄弟姐妹一些機會嘛…… (zz)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