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經典案例(六)
查看(927) 回復(0) |
|
易水竹
|
發表于 2014-09-02 20:41
樓主
第六章 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哈莫米斯與杰文?比德爾在1994年第4期《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根據這份調查報告,漂亮的人的收入比長相一般的人高5%左右,長相一般的人又比丑陋一點的人收入高5%一10%左右。為什么漂亮的人收入高? 經濟學家認為,人的收入差別取決于人的個體差異,即能力、勤奮程度和機遇的不同。漂亮程度正是這種差別的表現。個人能力包括先天的稟賦和后天培養的能力,長相與人在體育、文藝、科學方面的天才一樣是一種先天的稟賦。漂亮屬于天生能力的一個方面,它可以使漂亮的人從事其他人難以從事的職業(如當演員或模特)。漂亮的人少,供給有限,自然市場價格高,收入高。 漂亮不僅僅是臉蛋和身材,還包括一個人的氣質。在調查中,漂亮由調查者打分,實際是包括外形與內在氣質的一種綜合。這種氣質是人內在修養與文化的表現。因此,在漂亮程度上得分高的人實際往往是文化高、受教育高的人。兩個長相接近的人,也會由于受教育不同表現出來的漂亮程度不同。所以,漂亮是反映人受教育水平的標志之一,而受教育是個人能力的來源,受教育多,文化高,收入水平高就是正常的。漂亮也可以反映人的勤奮和努力程度。一個工作勤奮。勇于上進的人,自然會打扮得體,舉止文雅,有一種朝氣。這些都會提高一個人的漂亮得分。漂亮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勤奮,與收入相關也就不奇怪了。 最后,漂亮的人機遇更多。有些工作,只有漂亮的人才能從事,漂亮往往是許多高收入工作的條件之一。就是在所有的人都能從事的工作中,漂亮的人也更有利。漂亮的人從事推銷更易于被客戶接受,當老師會更受到學生熱愛,當醫生會使病人覺得可親,所以,在勞動市場上,漂亮的人機遇更多,雇主總愛優先雇用漂亮的人。有些人把漂亮的人機遇更多,更易于受雇稱為一種歧視,這也不無道理。但有哪一條法律能禁止這種歧視?這是一種無法克服的社會習俗。 漂亮的人的收入高于一般人。兩個各方面條件大致相同的人,由于漂亮程度不同而得到的收入不同。這種由漂亮引起的收入差別,即漂亮的人比長相一般的人多得到的收入稱為“漂亮貼水”。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合理的,但有一定限度,如果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甚至出現貧富兩極分化,既有損于社會公正的目的,又會成為社會動亂的隱患。因此,各國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收入再分配政策以糾正收入分配中較為嚴重的不平等問題。 ——資料來源梁小民《西方經濟學》教材案例 案例2:經濟地租與準地租 例如,勞動市場上有A、B兩類工人各100人,A類工人素質高,所要求的工資為200元,B類工人素質低,所要求的工資為150元。如果某種工作A、B兩類工人都可以擔任,那么,企業在雇傭工人時,當然先雇傭B類工人。但在B類工人不夠時,也不得不雇傭A類工人。假設某企業需要工人200人,他就必須雇傭A、B兩類工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按A類工人的要求支付200元的工資。這樣,B類工人所得到的收入就超過了他們的要求。B類工人所得到的高于150元的50元收入就是經濟租。其他生產要素所有者也可以得到這種經濟租。 由此可見,經濟地租屬于長期分析,而準地租屬于短期分析。經濟地租是對某些特定要素來說的,而經濟利潤是對整個廠商來說的。廠商存在經濟利潤,并不意味著其要素也存在經濟地租。一種要素在短期中存在準地租,也不意味著長期中存在經濟利潤。 案例3:縮小我國偏大基尼系數的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效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了,使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的指標基尼系數有擴大趨勢,引起了經濟學者重視,如何縮小偏大的基尼系數,歸納經濟學家的觀點,應從以下方面采取相應的對策: 第一,大力發展生產力,繁榮社會主義經濟。這是縮小偏大的基尼系數的前提和基礎。我國收入差距的拉開和擴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過程中出現的,收入差距的逐步縮小也必須建立在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其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加快經濟發展,把“蛋糕”做得越來越大,不斷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為逐步縮小收入差距奠定日益雄厚的物質基礎。 第二,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這是縮小偏大的基尼系數的核心內容。我國目前基尼系數偏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偏大。因此,縮小偏大的基尼系數的關鍵是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我國政府向農業傾斜的各項政策是縮小偏大的基尼系數的有效政策。 第三,加強宏觀調控,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這是縮小偏大的基尼系數的重要途徑。地區差距是形成收入差距的一個重要方面,縮小地區差距的關鍵是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是優勢互補、統籌兼顧。 第四,規范收入分配關系,調節收入差距。這是縮小偏大的基尼系數的主渠道。規范收入分配關系主要應從五個方面入手。(1)保護合法收入。 (2)取締非法收入。 (3)整頓不合理收入。 (4)調節過高收入。 (5)保障最低收入。 案例4:向富人征稅只能使富人少富而不會使窮人變富 收入分配要有利于經濟效率的提高,則要按貢獻來分配,這樣,有利于鼓勵每個社會成員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在競爭中取勝。這就是效率優先的分配原則,但這種分配方式使不平等加劇,甚至出現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在收入分配中不僅要效率優先,而且要兼顧公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許多國家收入分配的原則。但在現實中做起來卻頗為困難。以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為例。應該承認,各種收入平等化政策對于縮小貧富之間的差距,對改善窮人的地位和生活條件,提高他們的實際收入水平,確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對于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發展也是有利的。但是,這些政策有兩個嚴重的后果,一是降低了社會生產效率。增加個人所得稅和各種各樣的社會保障使人們生產的積極性下降,社會生產效率下降。二是增加了政府的負擔。從美國來看,1980年福利支出開支在聯邦政府支出中已占到56.8%,超過了軍費支出的比例,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了18.7%。近年來,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用于福利支出的錢已達4000億美元左右。以1975年不變價格計算,每戶美國公民所得到的社會福利支出已達2279美元。再以最著名的福利國家瑞典為例,公共支出(包括公共投資在內,但主要是福利支出)1981年已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6%,這種巨額的福利支出成為各國財政赤字的主要原因。 向富人征稅只能使富人少富而不會使窮人變富。收入平等化政策的必要性與所引起的問題,一直是經濟學家著手研究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已成為經濟學的中心之一。 案例5:我國目前的收入存在六方面差距 1、全社會收入。居民收入基尼系數:超過0.4(差距合理區域上線) 2、城鄉居民收入。城鎮居民年增速8%~9%;農村居民年增4%~5% 3、行業。人均工資:全國機關約1.6萬元;事業單位約1.5萬元;企業事業單位約1.4萬元~1.5萬元;大行業超過6萬元。 4、職業。企業的經營職位和一般職位間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 5、財富分布。財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財富45%;財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財富1.4%; 6、財政分配、勞動分配。國家財政收入:2000年是1.3億元;2004年是2.6億元。工資占GDP的比例:1989占16%;2003年占12%。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