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名詞解釋(十三)
查看(784) 回復(0) |
|
易水竹
|
發表于 2014-09-08 09:37
樓主
561、Monopoly 壟斷
一種市場結構,在其中,某種商品由單獨一家廠商提供。見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 562、Monopsony 買方壟斷 壟斷的鏡像:只有一個買者的市場;一個“買方”的壟斷。 563、Moral hazard 道德危險 市場不靈的一種形式。由于針對某種投保風險的保險機制的存在,使得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增加。例如,一個對其汽車投保了失竊險的車主,可能會在鎖車這件事上變得粗心。這是因為保險的存在降低了對防盜的激勵。 564、MPC 見邊際消費傾向。 565、MPS 見邊際儲蓄傾向。 566、Multiplier 乘數 宏觀經濟學的一個術語,指每單位外生變量(如政府支出或銀行儲備)的變化所帶來的引致變量的變動情況(如GDP或貨幣供應)。支出乘數(expenditure multiplier)指支出(如投資)增長1美元所引起的GDP的增長。 567、Multiplier model 乘數模型 在宏觀經濟學中由J·M·凱恩斯所提出的一種理論。它強調自主開支(autonomous expenditures)(特別是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的變化在決定產出和就業變化中的重要作用。見乘數。 568、Nash equilibrium 納什均衡 博弈論中當事人的一組策略。其他參與人的策略既定時,沒有任何一個參與人還能改善他或她的支付。也就是說,給定參與人A的策略,參與人B無法做得更好;而給定參與人B的策略,A也不能做得更好。納什均衡有時也稱為非合作均衡( noncooperative equilibrium)。 569、National debt 國家債務 與政府債務(government debt)同義。 570、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ing( NIPA) 國民收入和生產帳戶 一套衡量整個國家一個季度中或一年中的支出、收入和產出的情況的帳戶。 571、National savings rate 國民儲蓄率 全部儲蓄(私人儲蓄和公共儲蓄)除以國內凈產值。 572、Natural monopoly 自然壟斷 一個廠商或一個行業的產品的平均成本,在其規模擴大的整個過程中都明顯下降,例如地方電力傳輸。在這種場合,該行業若由一個廠商、或由一個壟斷廠商來經營,就會比多個企業能更有效率地提供全部產出。 573、Near money “準貨幣” 一種金融資產。它沒有風險,非常易于轉換成貨幣,以至它們接近于或實際上就等于是貨幣。例如貨幣基金或國庫券。 574、Negative income tax 負所得稅 以一個統一的方案代替現存各種收入支持方案(如福利、食品券等等)的計劃、在這一計劃下,貧困家庭將得到一份收入補助,而隨著他們的報酬的增加,其得到的補助會相應地減少。 575、Neoclassical model of growth 新古典增長模型 一種用來解釋工業化國家經濟長期增長趨勢的理論或模型。這一模型強調資本深化(即資本一勞動比率的增長)和技術變革這一因素在解釋潛在實際GDP增長中的重要作用。 576、Net domestic product(NDP) 國內凈產出 等于GDP減去資本品的折舊補貼。 577、Net economic wefare(NEW) 凈經濟福利 一種關于國民產出的指標,用于修正GDP指標的若干局限性。 578、Net exports 凈出口 國民產出帳戶中的一項,等于商品和服務的出口減去商品和服務的進口。 579、Net foreign investment 凈國外投資 一國的國外凈儲蓄,數值上約等于凈出回。 580、Net investment 凈投資 等于總投資減去資本品折舊。 581、Net national product NNP國民生產凈值 等于GNP減去資本品折舊。 582、Net worth 凈值 會計學里,等于總資產減去總負債。 583、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 這種經濟理論認為l)價格和工資是靈活的;(2)人們的預期遵循理性預期假說。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是政策無效性定理。見理性預期假說(rational expectation by-pothesis)和政策無效性理論(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y)。 584、NNP 見國民生產凈值 585、Nominal GDP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oss domestic product,nominal) 586、Nominal GNP 名義國民生產總值 見名義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nominal) 587、Nomlnal(or money) interest rate 名義(或貨幣)利率 利率是對各種資產所作的支付。名義利率代表每一美元投資每年所帶來的美元收益。而實際利率代表的每一單位實物投資所帶來的實物報酬。 588、Noncooperative equilibrium 非合作均衡 見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589、Nonrenewable resources 不可更新資源 指那些供給基本固定,再生速度達不到經濟發展要求的自然資源,如石油和天然氣。 590、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 規范經濟學考慮“應該怎樣”(what ought to be),諸如公共政策價值判斷,或公共政策目標之類的問題。而實證經濟學則是關于經濟事實和行為的分析,討論“實際怎樣(the way things are)之類的問題。 591、Not in the labor force 不屬于勞動力 特指成年人中不工作也不找工作的那部分人。 592、NOW(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account 可轉讓支付命令活期存款帳戶 一種生息的支票帳戶。參見支票帳戶(checking accounting )。 593、Okun’s law 奧肯法則 由奧肯發現的周期波動中的GDP和失業之間的經驗關系。這一法則指出,當實際GDP相對于潛在GDP下降2%時,失業率上升大約 1%。(較早估計的比率是 3:1)。 594、Oligopoly 寡頭 不完全競爭的一種。在這種情形中,一個行業為少數幾個供給者所支配。 595、Open economy 開放經濟 一種經濟體系,它與其他國家進行商品和資本的國際貿易活動(即進日和出口人而一個封閉經濟(closed economy)則是沒有進出口的經濟。 596、Open-economy multiplier 開放經濟乘數 在一個開放經濟中,漏出的收人既流向儲蓄也流向進口。因此,投資或政府支出的開放經濟乘數由下式可求:開放經濟乘數式中MPS—邊際儲蓄傾向,MPm—邊際進口傾向。 597、Open-market operations 公開市場業務 為影響銀行準備金、貨幣供給和利率,中央銀行所進行的買賣政府債券的活動。買入證券時,中央銀行所支付出去的貨幣,會增加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從而導致貨幣供給擴大。而賣出證券時,貨幣供給就被減縮。 598、Opportunity cost 機會成本 經濟品的次優(next-best)使用(或機會)價值,或曰所犧牲掉的可供選擇的其他用途的價值。比如說,用來開采一噸煤的投入,其可供選擇的最佳使用是生產10蒲式耳的小麥。那么一噸煤的機會成本就是10蒲式耳的小麥。這些小麥能被生產出來但實際上卻沒有生產。機會成本對于評價非市場性商品諸如環境衛生和安全等十分有用。 599、Ordinal utility 序數效用 需求理論所用的一種無標度(dimensionless)的效用衡量方法。序數效用可以表明個人在A與B中更偏好A,但不能表明他究竟偏好多少。也即,任何兩組商品都可以相對排序,但絕對差異無法衡量。這與基數效用(有標度的效用)概念不同,基數效用有時用于風險行為分析。基數效用的一個例子是:我們說某物質在100克時比它在50克時熱兩倍。 600、Other things constant 其他因素不變 一個短語,有時寫為“ceteris paribus。表示:被觀察的那個因素發生變化,而其他因素依舊或固定不變。例如,一個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表示,在其他因素(如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需求量會下降。 601、Outputs 產出 用于消費或進一步加工生產的各種有用的商品和服務。 602、Paradox of thrift 節約體論 一個最早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的原則。即一個社會增加其儲蓄的企圖,可能導致其實際儲蓄數量的減少。 603、Paradox of value 價值悖論 這樣一種悖論:許多生活必需品(如水)的“市場”價值很低,而許多奢侈品(如鉆石)“使用”價值很小,但市場價格很高。這一悖論由以下事實解釋:價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總效用,而是反映它的邊際效用。 604、Pareto efficiency(or 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 見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ciency)。 605、Partial-equilibrium analysis 局部均衡分析 一種分析方法。在某些因素不變(如忽略收入變化)的前提條件下,分析各種變量對單個市場的影響。 606、Partnership 合伙制 兩人或多人共同經營的非公司形式的企業,不像公司那樣只承擔有限的責任。 607、Patent 專利 一種賦予發明者的排他性權利,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如美國為20年)控制其發明的使用權。專利造成暫時壟斷,作為對發明活動的酬報。像其他知識產權一樣,專利是促進個人或小企業進行發明的一種手段。 608、Payoff table 支付矩陣 博弈論中,用來描述兩個人或多個參與人的策略和支付的矩陣。不同參與人的利潤或效用就是支付。 609、Payoffs 支付 見支付矩陣(payoff table)。 610、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競爭 參見完全競爭(competition, perfect)。 611、Personal income 個人收入 衡量稅收抵扣前收入的一個指標,確切地說,等于可支配個人收入加上凈稅收。 612、Personal saving 個人儲蓄 收人中沒有被消費的部分,換言之,是個人可支配收入與消費之間的差額。 613、Personal savings rate 個人儲蓄率 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個人儲蓄與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614、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線 由A·W·菲利普斯首先提出的一種幾何圖形,顯示的是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代關系。在現代主流宏觀經濟學中,向下傾斜的“替代性”的菲利普斯曲線一般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長期中,通常認為菲利普斯曲線是垂直的,而且對應于最低可持續失業水平。 615、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 政策無效性定理 一個定理,認為在理性預期、價格工資靈活的情況下,被預期到的政府貨幣或財政政策實際上不能影響實際產出或失業。 616、Portfolio theory 投資組合理論 一種經濟投資理論,討論理性投資者如何將自己的資本分配在不同的金融資產中——也就是說,他們怎樣將其資本“組合”成一種最佳搭配狀態。 617、Positive economics 實證經濟學 參見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618、Post hoc fallacy 后此謬誤 來自拉丁語“post hoe,ergo propter hoc”,意為在這個之后發生,所以是因為這個”。如果這樣推理:“因為A先于B,所以A引起B”,那么,就會發生這種謬誤。 619、Potential GDP 潛在GDP 高就業的GDP,或更精確地說,在既定的技術狀況和人口規模條件下可以達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貨膨脹的最高水平的GDP。現今一般認為:它是那個與最低可持續失業率相應的產出水平的等價物。 620、Potential output 潛在產出 與潛在GDP(potential GDP)同義。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