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名校考研專業課常考知識點(1)
查看(787)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4-12-17 19:51
樓主
第一部分
常考知識點 (一)重商主義 在古希臘羅馬時期,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出現,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就對社會中的一些經濟現象進行過初步分析。色諾芬在《經濟論》中較早使用了“經濟”一詞,亞里士多德初步探討了商品的價值,賈圖、瓦羅在他們的著作中對奴隸制莊園經濟進行了全面分析。到了中世紀,西歐的阿奎那引述亞里士多德的見解,把古代羅馬奧古斯丁的“公平價格”發展為一整套理論;奧雷斯姆、莫利諾斯等人系統研究了貨幣和高利貸。這些都成為近代西方經濟學產生和發展的前提。 西歐在15世紀進入封建社會解體的階段。地理大發現、資本原始積累、商業資本突出的作用、西歐各國王權同商業資本的聯盟等是重商主義流行的社會歷史背景。 重商主義最初作為國家政策出現,以后逐漸形成理論。重商主義以商人的世俗觀點研究社會經濟活動,以商業資本為考察對象,研究流通領域中貨幣—商品—貨幣的運動,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早的理論研究。重商主義認為貨幣是財富的惟一形態,獲取金銀的途徑是開采金銀礦和對外貿易。發展對外貿易要遵循多賣少買、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則。15—16世紀中葉的早期重商主義,或稱貨幣差額論。16—17世紀的晚期重商主義,或稱貿易差額論。代表人物有約翰·海爾斯、托馬斯·孟、蒙克萊田、柯爾貝爾等。《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被馬克思稱為重商主義的“福音書”。蒙克萊田第一次提出“政治經濟學”術語。柯爾貝爾用全面的政策把重商主義發展到最高峰。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