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名校考研專業課常考知識點(15)
查看(728)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5-01-02 19:49
樓主
(一)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與方法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基礎。它主要闡述國民生產總值(G NP)的核算方法,揭示國民收入核算中有關總量的關系。GNP是指一國一定時期內 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包括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GNP的計算方法主要有支 出法 、收入法和生產法。其中支出法是與宏觀經濟學聯系較為密切的一種方法。按照支出法,對 一個包括政府和對外貿易的經濟系統,有 〓〓?GNP?=C+I+G+(X-M) 式中:C為家庭消費支出;I為投資支出;G為政府支出,指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X-M為 凈出口,即出口額X與進口額M的差額。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有兩種形式:一是新資本品,例如企業中增加的機器設備和廠房 等;二是存貨,如原料、庫存成品等的變動。 除了GNP外,與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有關的重要總量還有國民生產凈值、 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入。 國民生產凈值(NNP)是一個國家一年內新增加的產值,即在GNP中扣除了折舊之后的 產值。 國民收入(NI)是一個國家一年內用于生產的各種生產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即工資、利潤、利息和地租的貨幣值之和。 個人收入(PI)是一個國家一年內個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個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個國家一年內個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NP,NNP,NI都是國民經濟成果的統計指標,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GNP-折舊=NNP 〓〓NNP-間接稅=NI 在進行理論分析時,因目的不在于分析折舊、間接稅在GNP中所占的份額,故對GNP, NNP和NI通常不加以區分,而以收入或收入水平加以稱呼。這里所說的收入是名義收入 或 貨幣收入,它沒有考慮到市場物價變動的影響。如果考慮到價格水平變動這一因素,可以用 價格指數或折算數來對名義收入進行調整,其結果便得到實際收入。宏觀經濟學中以后所提 到的收入,除非特別說明,都指實際收入。 國民收入決定的理論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展開。第一個層次是所謂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即只考慮產品市場時的收入決定理論;第二個層次是將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加以考慮 時的收入決定理論;第三個層次是將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勞動市場同時加以考慮的收入決 定理論。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從消費函數的論述開始。消費函數是消費與收入之間的依存關系。在 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隨收入的變動而同方向變動。如果以c表示消費,y表示收入, 則消費函數可表示為c=c(y)。在宏觀經濟學中,為說明清楚起見,常設定消 費函數為線性的 ,即c=α+βy,其中α,β均為參數。有了消費函數,可定義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 。前者指消費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APC表示,即APC=[SX(]c[]y[SX)]。邊際消費傾向是 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MPC表示,即MPC=[SX(]?d?c[]?d?y[SX)] 。儲蓄被 定義為收入與消費的差額,由于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故儲蓄與收入的關系稱為儲蓄函數。相 應地,也可定義平均儲蓄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前者指儲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APS表 示。后者指增加的儲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MPS表 示。易知有APC+APS=1和 MPC+MPS=1成立。在線性消費函數c=?α+βy中,參 ?數α>0表示基本消費 ,可知β=MPC=[SX(]?d?c[]?d?y[SX)],(1-β)=MPS,且APC>MP C。對于消費,凱恩斯認為,隨 著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費的數量越來越少,即邊際消費傾向呈遞減的趨勢。這 被稱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對于投資函數,宏觀經濟學是從資本的邊際效率出發來說明的。按照凱恩斯的說法,企業 的投資決策取決于預期利潤率和市場利息率的差額。而這里的所謂預期利潤率就是資本的邊 際效率。按照凱恩斯的定義,資本邊際效率是這樣一種貼現率,它使得一項資本品帶來的各 項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恰好等于該項資本品的價格。利用資本的邊際效率的概念,宏觀經濟 學說明經濟社會總投資量與利息率之間的反方向關系,即投資函數,或寫為I=?I(r) ?,其 中I為投資量,r為利息率。由于利息率是在貨幣市場上確定,而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僅考 察產品市場,故可將投資視為外生變量,即I=I?0。 對于兩部門的經濟(只有家庭部門和企業部門的經濟),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可以用兩種方 式來表示。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