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名校考研專業課常考知識點(21)
查看(780) 回復(0) |
|
易水竹
|
發表于 2015-01-02 19:51
樓主
以上的論述是在假定經濟處于靜態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果引入時間因素,則大量統計觀測表 明,國民收入隨著時間的推移經常上下波動,并呈現周期性變動的特征。宏觀經濟學對于收 入周期性變動的研究就是經濟周期性理論。所謂經濟周期,是指經濟活動(通常以收入來反 映)從高漲到低潮上下反復波動的循環過程,或者說,經濟活動隨時間推移而呈現的周期 性 波動。經濟周期可分為四個階段,即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其中繁榮與蕭條是兩個主要 階段,衰退與復蘇是兩個過渡性階段。西方經濟學家根據一個周期的長短把經濟周期分為長 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長周期又稱長波,指一個平均 長度為50年左右的經濟周期。中周期又稱中波,指一個周期平均長度為8年~10年。短周 期 又稱短波,指一個周期平均長度為3年~4年。經濟周期理論主要在于說明和解釋形成周期的 原 因。按照哈勃勒的分類,解釋經濟周期產生原因的理論共有六個,即純粹貨幣論、過度投資 論、成本改變論、消費不足論、心理原因論和農業收獲論。這六種理論又可以被區分 為外部因素論和內部因素論兩種。前者認為,造成經濟周期的原因來自經濟制度之外,如戰 爭、科技新發明、資源的新發現等;后者則強調經濟制度的內部原因,如用投資的波動、利 率的高低、貨幣流通速度的快慢來對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進行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 方 學者放棄了用單一因素去解釋經濟周期的做法。在這方面,薩繆爾森的“乘數和加速原理的 相互作用”模型是一個較典型的經濟周期理論。該模型為〓〓 y?t=c?t+i?t+g?t〓〓 c?t=by??t-1?〓〓 i?t=V(c?t-c??t-1?) 式中:c?t為本期消費;c??t-1?為上期消費;b為邊際消費傾向;y?t為本期收入 ;y??t-1?為上一期收入;i?t為本期投資;V為加速系數;g?t為政府投資。 按照這一模型,在乘數作用下,投資增加引起收入的倍增;在加速數作用下,收入增加又引 起投資更快增加,使收入進一步增大。但收入增加最終會受到資源的限制,使經濟處于峰頂 。當收入或消費量不再增加,在加速原理作用下,投資減少,直至總投資為零。這時經濟 處 于谷底。當一部分在業廠商感到有必要更新設備時,便開始投資,經濟進入復蘇階段。這 樣,經濟有起有落,有峰頂有谷底,呈現出周期性波動。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