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綜合生理學復習筆記5
查看(509) 回復(0) |
|
喇叭花
|
發表于 2015-07-11 14:17
樓主
5、組織液的發生及影響因素。
組織液是血漿濾過毛細血管壁而形成的。其生成主要取決于有效過濾壓。生成組織液的有效過濾壓=(毛細血管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毛細血管動脈端有效過濾壓為正值,因而有液體濾出形成組織液,而靜脈端有效過濾壓為負值,組織液被重新吸收進血液,組織液中的少量液體將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影響組織液生成的因素有: (1)毛細血管壓: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擴張,毛細血管血壓升高,組織液生成增多。 (2)血漿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有效過濾壓增大,組織液生成增多。 (3)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組織間隙中組織液可積聚,可呈現水腫。 (4)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在燒傷、過敏時,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明顯增高,組織液生成增多。 6、夾閉頸總動脈15秒血壓有何變化?為什么? 夾閉一側頸總動脈后,會出現動脈血壓的升高。心臟射出的血液經主動脈弓、頸總動脈而到達頸動脈竇。當血壓升高時,該處動脈管壁收到機械牽張而擴張,從而使血管壁外膜上作為壓力感受器的神經末梢興奮,引起減壓反射,使血壓下降。當血壓下降使竇內壓降低時,減壓反射減弱,使血壓升高。在實驗中夾閉一側總動脈后,心室射出的血液不能流經該側頸動脈竇,使竇內壓降低,壓力感受器收到刺激減弱,經竇神經上傳中樞的沖動減少,減壓反射活動減弱,因而將出現心率加快、心縮力加強、回心血量增加(因容量血管收縮)、心輸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最終導致動脈血壓升高。 7、腎上腺素和去甲狀腺素對心血管的異同點? 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和去甲狀腺素主要來自腎上腺髓質,屬兒茶酚胺類。二者可與心肌細胞上的β1受體結合,而產生正性變時、變力、變傳導作用;與血管平滑肌上的α、β2受體結合,產生血管平滑肌收縮或舒張作用。但是,由于血管上α、β2受體的分布特點,及二者對不同的腎上腺素能的受體的結合能力不同,而產生的效應不同.臨床應用時腎上腺素常作為強心劑,而去甲狀腺素常作為升壓劑。 8、切斷動物兩側竇神經和主動脈弓,為什么血壓升高? 機體可通過壓力感受器反射對動脈血壓進行快速調節,期反射效應是使心率減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壓回降,期感受裝置時位于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覺神經末梢,竇神經和主動脈弓是其傳導神經。當切斷了竇神經和主動脈弓以后,壓力感受器受到刺激所產生的沖動就不能上傳至延髓心血管中樞,減壓反射活動減弱,因而出現心率加快,心輸出量減少,外周阻力升高,最終導致血壓升高。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