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全國一流高校
查看(1495)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09-16 20:21
樓主
各所大學都有自己的長短之處,大家盡可不必互相貶低或者羨慕。即來之,則安之。
。。學校當然是自己的最好.然仁者見仁,此乃一家之言也: 北京區: 清華大學——中國大學之中清華是一顆耀眼的明星,近幾年來已有壓超北大之勢。清華的優勢在于現代的高校發展逐漸取決于投資與財力,清華的工科優勢使她擁有得天獨厚的經濟條件,科研經費一直雄居第一,這使清華在引進人才方面遠勝其它高校,而且生源擇校近年來也逐漸趨于現實,工科專業比較受青睞,因此清華多年來生源也超過北大。清華擁有最多的院士、最大的博士生規模、最龐大的留學生數目,這使她能保持相當高的學術聲望。但是清華在國外的名聲遠不及北大,這是因為中國的工程學科落后發達國家太遠,導致清華在國際上地位較低,所以清華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為方向是相當正確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躋身于國際知名學府之列。 北京大學——北大以雄厚的文科實力、堅實的理科基礎、嚴謹的治學風氣、活躍的民主氛圍多年來一直以中國最高學府自居,而且在國外北大也長期是中國老大,但是近年來北大理科漸被南大趕上,而文科又不及人大,工科幾乎空白,這使她逐漸有難于服眾之感。最近北大并掉了北醫,又有重歸龍座之力,只要清華沒有什么大動作,第一學府還應當是北大。 人民大學——人大這樣的純文科學校、甚至可以稱得上“純政治性”高校注定只能成為昨日黃花,雖然人大還將在一定時期內擁有許多政策優惠和較好的生源,但她的發展空間已經不大,除了校友會還會熱鬧一段時間外,十年后人大將難保一流名校的地位。也許,真的是人大并入清華的時候了。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航在航空領域的優勢已逐漸被哈工和西工趕上,但是北航擁有西工和哈工無法比擬的地域優勢,因此,北航在其他領域發展比較快,在國防科工委下屬高校中將保持老二的地位,西工難以超過她。風聞北航將并入北大,這是有點可惜的,但這樣的話北大又將如虎添翼,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北理在北京的地位是很尷尬的,上不上下不下,又不歸教育部管,在國防科工委也進不了前三。要是她處于別的城市,還是可以稱雄一時的。 協和醫科大學——協和在醫科大學中師資最強,學術聲望也不在北醫之下,可惜規模偏小,有點象一所研究院,否則協和必定壓住北醫,成為醫科老大。 上海區: 復旦大學——復旦素有江南第一學府之稱,但如今這個光榮稱號已頗難名實相符,最多能稱之為上海第一。不過復旦地理位置好,基礎也比較堅實,上海又是中國未來二十年發展龍頭,復旦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遠大的。以上海市的支持力度看,復旦有可能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加之又兼并了實力極強的上海醫科大學,實力又更上一層樓,稍過 份一點,江南第一學府也勉強稱得上了。 上海交通大學——上交大是國家投入產出比最不相稱的學校,以近幾年巨大的投入相比,上交大所取得的成績是很令交大人汗顏的。以上海的地理位置和工科學校面臨的機遇而言,上交大理當邁入工科前三,但她現在連前五都難了,實在應當好好反思一下。只要上交大好好調整政策,還是很有機會的。 同濟大學——同濟是中國土木工程超級巨頭,土木相關學科既全且強,中國各地的雄偉建筑寫滿了同濟的名字。但是,這也限制了同濟其它學科的發展,在同濟兼并了上海鐵道大學后,這一點將更加明顯。總的說來,同濟在中國高校的定位在今后二十年之內不會有太多改變。 天津區: 南開大學——南開在中國高校中是屬于比較優雅的學校,這里的優雅不是說她的風景,而是說她的氛圍和氣質。但是,南開近幾年的發展速度相當緩慢,兼并天大又未成功,最近又被國家排在重點九所扶持的高校之外,這次院校合并分毫未得,只怕前景不容樂觀。以南開這種純文理科大學而言,若不提高工科方面的水平,發展前景不會太好。 天津大學——天大歷史之久在工科院校中并不多見,因此,天大的歷史底蘊比起華工這樣的學校來深厚得多。但是,天津的人文與地理使之注定不可能成為發展最快的學校,也注定天大超過南開還不是近期的事。不過,天大這幾年產學結合搞得不錯,這使她有了發展的物質基礎,總的說來,天大的發展還是比較樂觀的。 黑龍江區: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大在五六十年代可謂雄鎮東北,東北人大(今吉大)和大連理工都只能俯首稱臣,當時的哈工大連清華也不遑多讓?上缃裎锸侨朔,哈工大已不復往日輝煌。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哈工大還是被國家列入了九所重點扶持高校之列。平心而論,哈工大是一所非常出色的大學,在許多領域都有其過人之處,在兼并了哈建工之后,國防科工委下屬院校老大的位置得到鞏固。雖然哈爾濱位置不算太好,但一個學校的發展主要取決于辦學方針和領導氣度,哈工大只要能抓住時機上臺階,東北第一還是問題不大的。 吉林區: 吉林大學——吉大挾老東北大學余威,文理科在東北都是無可匹敵。以前只由于工科缺損,發展后勁不足,現在兼并了長春科大、白求恩醫大和長春郵院,形成了一種非常合理的學科布局,發展前景不可限量。應該說東北老大的最有力競爭者是吉大,哈工大頗難壓服她。不過吉大給人一種比較老土的感覺,沒有明星風范,這對于一所名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形象損失,吉大應該對此稍加注意。 遼寧區: 大連理工大學——這是一所實力在名氣之上的學校,雖然偏居一隅,還是辦出了自己 的特色,可以毫無愧色地躋身于一流院校行列。不過大連雖然風景優美,但是文化基礎并不深厚,這決定了大連理工難以更上一層樓。這次院校合并,只能看著實力比自己強不了太多的同僚們收獲頗豐,而大連實在已無可羅之兵,這使大連理工在工科院校中的地位將有所下降。 東北大學——沈陽作為全國特大城市,東北大學理當是一流名校。不過東北工學院基礎太差,再怎么也難于一蹴而就,因此東北大學雖然發展勢頭快,但還不足以名列一流。這幾年東北大學校企辦得不錯,又有一些朝陽學科,照此下去,二十年后東北大學可能趕上大連理工。 山東區: 山東大學——山大聽起來就給人一種土鱉的感覺,其實山大實力不弱,比起任何一所一流的綜合性大學都不遜色。山東自古多豪杰,幾千年前就出了個孔老夫子流芳百世澤及華夏。如今山大的文科除了人大和北大外,猶在武大和復旦之上。理科稍遜,但也不可小視。而現在山大又將山醫大和山工大攬入囊中,考慮到山醫的強勁實力和山工對山大的互補性,山大理當名列一流名校之林。 江蘇區: 南京大學——南大是中國高校發展之楷模。二十年南大的發展軌跡足以讓清華北大汗顏不已。南大遠沒有清華北大那么多優惠條件、那么多中央扶持,也沒有北京的地域優勢,可如今南大已是理科天下第一,文科也迎頭趕上,不讓列強。在南大,至少有十個以上學科笑傲蕓蕓,北大瞠乎其后。在國外,南大是北大的第一挑戰者,名列中科大、復旦、清華之前。在江南,正是南大讓復旦不敢再提江南第一學府這六個字。蓬勃的南大,理當成為蝸行的各綜合性名校的學習榜樣,無工科基礎、缺經濟條件照樣可以超英趕美?上н@次院校合并,南大沒有動靜,若能并掉東南,則新南大足以把北大逼入墻角,將清華擠到路邊,恢恢礴礴,成一世霸業。 東南大學——東南與南大相似,發展也非常快。這可能得益于南京城古有的憂郁和沉穩,不沾浮躁。東南的一些朝陽學科和夕陽學科都建得非常出色,科研成果也相當驕人,只是學校規模偏小,其潛力當在華南理工之上。最近并了兩所垃圾學校,學術上毫無可進之處,多兩塊地盤罷了,如能撇下面子歸入南大,當可稱得上功德之舉。 浙江區: 浙江大學——浙大擁有巨大的人氣,校友力量和群眾威望都很超群。在成功地磨合了杭大、浙醫和浙農之后,實力和規模都上了一個大臺階。須知杭大實力原就相當出色,浙醫與浙農也不弱,現在浙大門類齊整無比、規模也龐然之極,理當有坐居前五的資格。不過浙大全國第一的學科幾乎沒有,長久以往將給人一種以大取勝的感覺,這是值得注意的。浙江地方不大,杭州城里除浙大之外,余子碌碌不值一提,然而浙江人杰地靈,若舉一省之人才物力扶持浙大,則浙大必有無量前景。 安徽區: 中國科技大學——中科大在中國有點象加州理工學院在美國。規模不大、精英輩出、學風嚴謹、享譽海外,中科大在這幾點上當之無愧。以美國《科學》雜志評估,中科大僅次于北大和南大,猶在清華之前。但是中科大的精英教育已走到盡頭,若要再進一步,當求工、文并進。無論如何,僅有尖端的理科是不可能躋身超一流之列的,更何況南大的理科已凌駕于中科大之上,中科大已無可恃之傲。幸有中科院為后盾,中科大要發展還是有很多優勢和機會的。 湖北區: 武漢大學——武大幽雅怡人的校園、氤氳深厚的人文底蘊、遍及五洲的珞珈校友是武大人具有強烈認同感的主要原因。只要想一想在梅櫻桂楓四園度過的日子、想一想仲春四月的櫻花爛漫、游人如織,沒有人能夠不紛憶如潮。但是武大除了在國際上聲譽未減之外,在國內已有下滑之勢,如今的武大,只有法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化學學院尚可在全國排上前幾,其余都在前五以后。加上思想保守、工科缺乏,后勁不足的跡象已見端倪。最近武大兼并了武水和武測,獲得了寶貴的工科基礎,前途大放光明?上ё罘实耐瑵t大被華科搶了去,否則新武大非進前五不可。 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也許是理工類高校中發展最快的。十年以前華科還只有規模,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質量,但今天華科已擁有一大批相當出色的學科和發展方向,許多連清華也必須佩服。而且華科非常善于造聲勢、搞包裝,辦有多種關于高教的雜志,且善于利用各種渠道宣傳,在這一點上華科遠遠超過了同城的武漢大學。不過華科的優勢學科中基本沒有一項是全國第一的,加之華科的歷史底蘊淺薄,快速的發展造成華科人比較自以為是,有時甚至連清華也不放在眼里,這是值得檢討的。不過華科兼并了同濟醫科大學和另兩所學校,實力相比浙大也不遑多讓,要是能收斂一點,是一所極不錯的大學。 湖南區: 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科大是名副其實的軍中清華,計算機、通訊、電子、軍用火器和材料都非常出色,可以說解放軍的現代化離不開國防科大的點點滴滴。去年國防科大的成立標志軍事科技最高學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按當今國際風云變化趨勢,國防科大仍有繼續發展的巨大機遇和空間。 湖南大學——湖大起源于976年建立的岳麓書院,素有千年學府之稱,論歷史北大、武大、天大這些百年名校都是她孫子輩了。岳麓書院為湖湘文化發源地,歷史上真可謂翰墨飄香、弦歌繞梁,即便是三十年代湖大也是十二所國立大學之一,可惜解放初院系調整湖大支離破碎、一蹶不振,淪為二流院校。今日湖大出土木和分析外,其它學科都不算非常強,不過湖大在湖南仍算工科門類最齊、理科實力最強的高校。若地方政府能著力扶持、學校領導能以賢為親,湖大在教育部進前三十位還是有希望的。 中南大學——中南大學原稱中南礦冶學院,主要由湖大和武大礦冶系組成。后更名中南工業大學多年來中南工大發展較快,在粉末冶金、地質采礦方面很有優勢,有幾個頗有造詣的工程院院士,另有幾個掛名的院士,聲勢不小。最近又出人意料地兼并了實力不遑多讓的湖南醫科大學和長沙鐵道學院,規模暴增一倍以上,改名為中南大學。 廣東區: 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地處繁華之地,雖然沒有工科基礎,資金卻并不匱乏。也許環境過于繁華,老師學生都比較浮躁,沉不下心來搞學術,因此中大作為一所名校地位每況愈下。不過廣東省整體來說重視教育重視科技,中大作為廣東第一高校擴展機會還是很多的,珠海分校就是一個例子。中大海外基礎深厚,如能厲行嚴謹、端正學風,仍可為一方雄強。 華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在廣東也稱華工,但比華中理工還是差了一截。華南理工有些輕工方面的學科很出色,因此專利數特別多,但華南理工基礎學科相當弱,文科更不值一提,要想擠入一流還須時日。不過華南理工資金充裕,后勁應當較足。 福建區: 廈門大學——廈門大學素有“南方之強”之稱,背依山胸傍水,風景如畫。在福建 人心目中,廈門大學并不在中山之下。廈門大學有幾個學科全國當屬領先,在國際上 亦是小有名氣,然廈門之可餐秀色大大減弱其學術激情,學校發展非常緩慢,朝陽學 科更是有待扶持,今日之地位遠不及往日風采,雖然也能在東南稱雄,已是逐漸滑 入一流之末了。 陜西區: 西安交通大學——西交大是非常強的工科院校,西交大的學生多以工科榜眼自居,除了清華外誰都不在話下.不過近幾年來有幾匹發展快的工科黑馬已距西交大不遠,且浙大雖改為綜合性大學,仍以工科最強,西交大此言未免夸大.當然西交大的老家底還是厚實之極,又名列九所重點扶持高校之位和恰逢西部大開發良機,前途遠大,這是華科這樣的后起之秀頗難企及的。 西北工業大學——西工大在國防科工委一直坐三望二,發展也相當不慢,在航天航空的許多領域甚至超過了北航.陜西為西部文化中心,西工大也很得益于陜西深厚的文化澤被,發展在西部高校是最快的,若能抓住西部開發契機更上一層樓,在國防科工委踩二進一也未嘗不可能. 甘肅區: 蘭州大學——蘭大是一所容易被人忘記的學校,其實蘭大在國外聲望很高,歷年來都進了前十,甚至緊跟清華之后,在南開和武大之前.這是因為蘭大有許多希奇古怪的專業是世界領先的,比如防風治沙,敦煌學什么的.外國人比較看重領先領域而中國人比較看重實用領域,因此蘭大往往在國內排名三十位以后,生源也比較差,不知西部大開發能否帶給蘭大好運氣. 四川區: 四川大學——川大在兼并成都科大以前實力相當弱,在教育部下屬綜合性大學中估計只有敬陪末座的份,兼并成都科大后實力驟漲一倍,實力已可當之無愧地與一流并肩.巴蜀之地物華天寶,若全力扶持川大,又借西部開發之東風,川大前景光明. 重慶區: 重慶大學——重大在許多條件上與一流院校相差不遠,但排名時總是在四十位左右,按說重大這樣的工科學校在國內排名應當較高才對,估計是重大的新興學科不多或不強,學術難以上水平.在重大兼并重建工之后(聽說還有西南政法大學),理當向一流進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