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公共事務行政管理專業(yè)復習計劃
查看(1190) 回復(0) |
|
tingyu
|
發(fā)表于 2010-11-27 01:05
樓主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行政管理專業(yè)復習計劃
對于考廈門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的同學而言,由于行政管理專業(yè)科目復習參考書較多,考試的內容比較細,對于基礎知識點的考查也比較多,專業(yè)課考試的總體難度并不是很大。所以,第一遍的參考書學習,一定要仔細梳理參考書的知識點并全面進行把握。專業(yè)課的復習需要拿出百分百勁頭親自動手去學習,去思考。 一、專業(yè)信息介紹 1、院系專業(yè)信息,包括就業(yè)、導師、科研情況 學校簡介: 廈門大學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chuàng)辦的,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也是我國唯一地處經濟特區(qū)的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2個學院(含62個系)和10個研究院,擁有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0個專業(yè)可招收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225個專業(yè)可招收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83個專業(yè)可招收本科生;擁有5個一級學科和9個二級學科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涵蓋38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5個博士后流動站,9個國家人才培養(yǎng)基地。學校已與英、美、日、法、俄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qū)的15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等共建“全球十校聯(lián)盟”的多邊國際大學合作組織。在對臺交流方面,學校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難以替代的人文優(yōu)勢,已成為臺灣研究的重鎮(zhèn)和兩岸學術交流的重要高校。廈大校園依山傍海、風光秀麗,已成為公認的環(huán)境最優(yōu)美的中國大學校園之一。 具體專業(yè): 行政管理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行政管理專業(yè)知識基礎,適應在公共部門(尤其是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從事實際行政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以及在高校、黨校、行政學院和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學術型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設有政策分析、政府治理 、比較政府、公共人力資源與績效管理、非營利與公共事業(yè)管理。 主要專業(yè)學位課程:公共事務前沿、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 、比較政府與行政。 關于廈大的就業(yè)情況以及各專業(yè)的導師情況請登陸我校研究生網站查看: http://yjsy.xmu.edu.cn/hy/index.asp研究生院介紹 http://spa.xmu.edu.cn/web/web_page/about_us學院介紹 http://spa.xmu.edu.cn/web/teachers 導師介紹 2、本專業(yè)近三年報考錄取情況 年份 計劃招生數 實際錄取數 免推生人數 計劃外招生 復試分數線 獎學金人數 2008 30 28 13 0 346 1人特等,4人一等,13人二等 2009 40 44 12 4 355 9人一等,9人二等 2010 36 40 --- 4 350 10人一等,14人二等 注:根據以往的經驗,報考本專業(yè)研究生的同學公共課成績要達到60分(但由于2010年英語考試難度加大,故2010年公共課成績降低為55分),專業(yè)課成績要達到90分,否則即使是總成績過線也有可能被淘汰! 3、出題老師情況 陳振明教授,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兼任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廈門大學學術委員會。1959年生,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政治學理論等。曾出版《理解公共事務》、《公共管理前沿》、《政治學前沿》、《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政治理論》、《法蘭克福學派與科學技術哲學》等專著,在學術雜志上發(fā)表學術論文近200篇。 林衍超副教授,公共事務學院資深教授,主要負責考研《公共管理學》考試出卷。 黃新華教授,1968年生,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新)政治經濟學、政治學理論、公共政策、公共部門經濟學。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課題8項,出版專著5部,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有代表性的論文包括《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完善進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變革》、《政治交易的經濟分析》,等。研究成果曾獲得廈門市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廈門大學“華為”獎、福建省第四屆優(yōu)秀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等多項獎項。 4.復試情況 復試(100分)包括三個部分:(復試成績占總成績的30%) (1)筆試:公共事務前沿(40%)。 (2)口試:英語(含專業(yè)英語)(20%) 每小組由 5 名教師組成。學生先進行英文自我介紹,老師會視學生大學專業(yè)情況進行專業(yè)詞匯提問,這些詞匯在考研復習中都是有所觸及的,大概3-5個名詞解釋。這部分難度不大,只要能清楚將詞匯中心意思表達清楚即可。 (3)口試:專業(yè)課(40%) 總體而言,老師比較看重學生對基礎知識把握的情況,提問會依據大學所學專業(yè)及行管相關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提問。回答這部分老師問題最關鍵的一點是要簡明扼要,切中要點。把握一定的答題思路和邏輯,讓面試老師覺得你條理很清晰,邏輯很嚴謹,論據很充分就可以了。面試老師評判一個學生的面試情況,往往不全是根據學生的答題內容,實際上他們是更看重這個學生的考慮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復習規(guī)劃指導 1、往年大綱變化解讀 專業(yè)課分為公共管理學、政治學和公共政策學、經濟學四門課程。從近五六年真題的分析來看,每門課所考的比例是相當的。特別的是《經濟學》是從07年才開始考的,由此可以看出老師對經濟學方面的知識較為看重,比較喜歡同學從經濟學的視角去分析社會及政治問題。 學校規(guī)定復習資料有如下幾個: 1、《政治學》,陳振明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公共管理學》,陳振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公共政策學》,陳振明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經濟學》,薩繆爾森、諾德豪斯,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年版2、歷年考試難度分析 從近五年題型來看,題型有名詞解釋、簡答(計算)、論述以及案例分析。就每種題型的作答要點分析如下: 題型 作答要點分析 占比 名詞解釋 通常有4~5個名詞解釋,這部分內容作答需要準確,最好是按照參考教材中的定義作答,不需要發(fā)揮和解釋,精確最重要。根據跨考輔導老師的經驗,這類題型往往最傷腦筋,考的是扎扎實實死記硬背的功夫,分值雖然不高,猶如雞肋。但是往往這部分題目答得越標準規(guī)矩,越容易引起閱卷老師的注意和好感。所以仍然值得花時間好好準備。 20分 簡答 一般有4~5個簡答題,答題技巧是把要點答全,比如一個問題下面有3個要點,不僅需要開宗明義地寫出3個要點,而且要在每個要點后加以適當的延伸,而且要盡量忠實于參考教材。因此這部分也是考的記憶。(本專業(yè)的老師都喜歡考自己書上的內容,所以要想得高分就要好好背書。) 40分 論述 通常有2道論述題,基本上每個題考的是一本參考書的內容。這部分題目需要考生在理解書本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理解和知識做適當的延伸。答題技巧是論述題一定要有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不需要自己發(fā)揮,就是書上的要點;論據要用自己的材料;論證的過程就是體現個人思維和邏輯的地方,也是老師比較看重的。 50分 案例分析 這樣的題型考得比較靈活,也沒有標準答案可言,只要做到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就可以。要把這種題目做好對于跨專業(yè)考試的考生來說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積累,所以在復習備考時應該關注相關的報刊雜志,特別是熟悉一些案例,學會從專業(yè)的視角去分析社會問題。這些報刊雜志主要是《南方周末》《中國行政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廈門大學學報》。 40分 3、復習方向點撥 從以往來看,大多數同學都是壯志未酬身先死,掛在了英語上。廈大對考生各門學科的要求都比較高,對于英語成績一般的同學而言,要過60的小分線也非易事,因此建議以將9月份以前的大部分時間花在準備公共課上,同時也需將專業(yè)課書系統(tǒng)地過一遍,知道每門課程的框架,因為短期之內靠突擊提高英語分數很難,政治也需要大量時間背誦和理解。而專業(yè)課復習時間不宜拖得太長,因為興趣和意志會慢慢地消磨殆盡,所以考前的三四個月突擊背誦完全來得及,而且可以保持新鮮完整的記憶(但這是建立在對專業(yè)課總體內容系統(tǒng)了解的基礎上)。 4、參考書目推薦 一般來說,只需要看學校出的參考書及課后思考題即可。 但對于《經濟學》而言,可以購買其配套習題詳解: 薩繆爾森《經濟學》第17版,金圣才,中國石化出版社,2007. 三、學習方法解讀 1.參考書的閱讀方法 (1)目錄法:先通讀各本參考書的目錄,對于知識體系有著初步了解,了解書的內在邏輯結構,然后再去深入研讀書的內容。 (2)體系法:為自己所學的知識建立起框架,否則知識內容浩繁,容易遺忘,最好 能夠閉上眼睛的時候,眼前出現完整的知識體系。 (3)問題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總結成問題寫出來,每章的主標題和副標題都是很好的出題素材。盡可能把所有的知識要點都能夠整理成問題。 2. 學習筆記的整理方法 (1)通過目錄法、體系法的學習形成框架后,在仔細看書的同時應開始做筆記,筆記在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影響看書的速度,但是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會發(fā)現筆記對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課本的內容都很有好處。 (2)做筆記的方法不是簡單地把書上的內容抄到筆記本上,而是把書上的內容整理成為一個個小問題,按照題型來進行歸納總結。 3.真題的使用方法 以往的考題不代表不再考,相反,是很可能再考。認真分析歷年試題,做好總結,對于考生明確復習方向,確定復習范圍和重點,做好應試準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試題主要應當了解以下幾個方面:命題的風格(如難易程度,是注重基礎知識、應用能力還是發(fā)揮能力,是否存在偏、難、怪現象等)、題型、題量、考試范圍、分值分布、考試重點、考查的側重點等。 考生可以根據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復習和準備,并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既可以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待改進;又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 四、專業(yè)課復習特點 考研總的來說可以說是專業(yè)課的較量,公共課差距不大,恰恰相反,專業(yè)課成績會產生較大的差距,因此說,專業(yè)課才是“王道”! 下面,就考研專業(yè)課的答題方法說一些自己的見解。可能有人會有一種感覺,廈大的研究生很容易啊,沒什么難的,不就是背背嗎? 這就要說了,既然這么簡單,那為什么每年還有那么多沒考上的?當然,不包括公共課和專業(yè)課不過線的。參考書方面:簡單一句話,學校指定了書,你就應該按照學校指定的書看,而且不光要看,還要能背下來,雖然不是要你死記硬背,但是,基本的文章結構你最好按書里的結構來,這樣,是你得高分的關鍵。那有的同學又該說了,這么厚厚的幾本書,怎么背?建議是在系統(tǒng)了解書的大體知識框架的基礎上,針對每個章節(jié)(尤其是重點章節(jié))的知識點,按照考試題型進行整理,以便于考前的系統(tǒng)背誦。 答題方法方面:書的問題解決了,那答題方法呢?這就要好好說說了。一般來說,就是“忠于教材”。詳細的說,名詞解釋就是忠于教材;簡答題就是在寫出關鍵要點后加以適當延伸,當然也是要忠于教材的,至于論述和案例分析,則需要在理解書本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理解和知識做適當的延伸,在進行自我發(fā)揮的時候,切記不可隨意發(fā)揮。尤其是案例分析,需要每說明一個要點就與案例進行結合分析。最后一點就是書寫要工整,最好有條目,是閱卷老師一目了然。 關于經濟學,看過的同學一定有一個印象,就是里面的原理概念特別散,這是正常的,不過我們可以進行一些整理,特別是一些計算公式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對照著寫,清楚易看,這樣,沖刺復習時,原來書中的名詞解釋就可以忽略不看,一翻到這也就全都解決。且經濟學中與政府相關的內容是考試的重點部分,考生要學會將經濟學的知識運用到政府的相關理論中。還有,就是經濟學和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的名詞是有重復的,有時不知道應該按那個背。這其實簡單,那個你記得簡單就記哪個,不用發(fā)愁。 五、專業(yè)課復習全年規(guī)劃 1、零基礎復習階段(2010年6月前) 本階段主要用于跨專業(yè)考生學習基礎參考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 《經濟學》,要求系統(tǒng)掌握本專業(yè)理論知識。對各門課程有個系統(tǒng)性的了解,弄清每本書的章節(jié)分布情況,內在邏輯結構,重點章節(jié)所在等,但不要求記住。 2、基礎復習階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 本階段主要用于對指定參考書(同上),要求吃透參考書內容,做到準確定位,整理出每本書的筆記(每個章節(jié)的名詞解釋以及簡答、論述),事無巨細地對涉及到的各類知識點進行地毯式的復習,夯實基礎,訓練思維,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識脈絡,為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 3、強化提高階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本階段,考生要對指定參考書進行深入復習,加強知識點的前后聯(lián)系,建立整體框架結構,分清重難點,對重難點基本掌握。做歷年真題,弄清考試形式、題型設置和難易程度等內容。 4、沖刺階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總結所有重點知識點,包括重點概念、理論等,查漏補缺,回歸教材。溫習專業(yè)課筆記和歷年真題,做專業(yè)課模擬試題。調整心態(tài),保持狀態(tài),積極應考。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