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行政管理考研
查看(1631)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1-27 01:07
樓主
考研系列談之三:談談如何利用好歷年試題(行政管理)——兼談復習對策
談談如何利用好歷年試題(行政管理專業) ——兼談復習對策 這是我的第三篇考研系列談! 先作個簡要說明,本文不是給出歷年試卷的答案,而僅僅是分析命題趨向,一家之言而已。而且,所謂“趨向”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年都有不同的形式,突變的可能是很大的,本文的目的是為復習作個引子,能起個“提示”的作用就很不錯了。 請注意:下面我分析的完全是按照試題在進行的,這不代表我完全贊同通過分析試卷來進行復習。復習應該實事求是,按照課本一步一個腳印,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去把握,不要拘泥于歷年試卷!我想通過分析這個問題來給大家說說復習對策,當然僅僅是一家之言! 一,考試科目的發展趨勢 近三年與以前不同,行政管理專業考兩門大科,即行政管理科(含公共管理學、政治學兩門課程)與綜合科(含管理學、政策科學兩門課程)。而前些年只考行政學和政治學兩門課程,相對現在簡單了許多,這種趨勢今后將繼續下去,這一方面與廈門大學在研究生招收方面的改革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公共管理學日漸成為一門顯學有關。當然,今后是不是只有這四門課程,這個問題也很多人關心。我認為,06年變動的可能性很小,原因是現在的考試方式和科目在檢測考生水平上是科學的,另一方面,作為碩士研究生閉卷考試,有的考生是跨系跨專業的,如果要求這些考生和本系本專業的考生一樣極為詳盡地在短時間里搞好專業復習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目前四門課程實際上已經“夠外系考生受的了”,再增加科目會增加復習難度,而且在初試階段,還有政治與英語兩門公共課,而這兩個公共課需要用掉相當多的時間,如果增加科目,這對考生不利,也對招生不利,畢竟重要的是專業。 這種趨勢能持續多久呢?有沒有增加的可能性?如果增加的話是什么科目呢?這個問題也很重要。在這里,我猜測增添的話有可能是法學方面的科目,如《法理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經濟方面的也可能,如《經濟學》。而公共課也可能增加數學(經濟學數學)這個科目。為什么我作出這樣的推測呢?原因如下:(1)從2004年起,公共管理系本科招生就不再限于文科生,現在的廈大公共管理(本科)是“文理并蓄”;而且(2)從這年起,本科生的數學課不是往屆所上的《文科數學》,而改為《經濟學數學》,學制從一學期改為一學年;(3)政策科學、政策分析這門課需要大量的經濟學和經濟學數學的知識,為今后研究生培養質量考慮,增加這兩門課的可能性是有的;(4)國內的其他重點高校,如北大、清華的公共管理也已經考數學了;(5)《法理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是廈大公共管理系的主干學科,也有相應的教授,從“依法行政”的角度看,考這些課程也是可能的;(6)廈大公共管理系本科生、研究生現在培養的方向已經表現為偏向管理方面,因此經濟學、管理學的課程被大量開設;(7)原來的政治學與行政學系與法律系是同一個學院(法學院),法律系和公共管理系有長期的合作關系,這種學術傳統在研究生考試中表現出來是有可能的。從現有的情況看,我認為,3年內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當然,談考試科目必然就要涉及考試參考書的問題。現在四本書為:《政治學》,陳振明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公共管理學》(第二版),陳振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政策科學》(第二版),陳振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MPA)聯考考試大綱及考試指南(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大家更關心的是,如果不增加考試科目的話,那么這四本書有沒有可能更換。我這里作出如下回答:(1)《公共管理學》(第二版)在2004年考試中取代了以往的《行政學》,也就是說,這本書才用了兩次,而且現在沒有新的版本,2006年更換的可能性很小;(2)《政策科學》(第二版)在2004年考試中取代了以往的《政策科學》(第一版),同樣地,這本書也才用了兩次,而且現在沒有新的版本,2006年更換的可能性也很小;(3)《政治學》這本書從2000年用到現在了,去年有一個修訂版,但2005年考試沒有用新版,新版和舊版的差別不大,增加了一章,修訂了部分內容,不是全新版本,也就是說,舊版的內容在新版中都有,不完善的已有修正,因此可能換成新版,就算不換,大家買新版也可以,現在買舊版有點難了;(4)《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MPA)聯考考試大綱及考試指南(管理學)》(2002年)這本書已經用了4次了,而且早在2004年就換了新版了,2002年這本書根本買不到,很多考生意見很大,我想2006年可能換新版,因為2005年的名詞解釋中有個名詞就是舊版沒有而新版有的。 第四個需要在“考試科目”這部分談的就是會不會“超綱”?除了四本書,會考其他內容嗎?我的回答是:既會又不會!“不會”的是什么?名詞解釋(除了2005年的那個以外)、簡答題絕對不會。“會”的是什么?案例題絕對會,論述題會。 第五個問題,既然可能“超綱”,那么考生需要看其他書嗎?在我看來,不需要!但需要讀些報刊雜志,特別是熟悉一些案例,這三年的案例并不簡單!讀報刊雜志的目的是熟悉公共管理這個學科,對考試沒有直接的好處,這些報刊雜志主要是《中國行政管理》《公共行政(人大復印資料)》《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廈門大學學報》《南方周末》,也可上“中國期刊鏡像網”看看,對《南方周末》上的案例我建議大家有時間可以好好想想,我經常把《南方周末》中有用的案例傳在論壇上,但發現對此做出評論的人很少。 我想,說完這五個問題后,關于“考試科目”,我已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二,命題特點 ●第一個命題特點:以往的考題不代表不再考,相反,是很可能再考。 ●第二個命題特點:考點就是知識點、基本點,而不是“熱點”“重點”。 ●第三個命題特點:經常出題的是重要章節,要重點復習,但沒有出題的,要小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第四個命題特點:案例題和論述題一年比一年靈活,決勝的關鍵在案例和論述,不要死讀書! 這個方面,很多人在抓“重點”!我想說,這是致命的錯誤!也有一些人在抓“熱點”,這是一個更致命的錯誤! 我的理解是:“點”要抓,抓“基本點”,抓“知識點”!本來,我想抽出時間把這四本書的“基本點”“知識點”明白寫出來,但現在我決定不這樣做。第一,這是很大的工程,我沒有這么多時間;第二,考試就是考能力,如果沒法抓住“基本點”“知識點”,那我想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所以,我認為,“基本點”“知識點”要自己抓,抓住了,在專業課上就成功了60%,其他的40%就是案例題、論述題中的分析能力,是卷面分,是簡答題中有沒有條理清晰等等這些分數! “基本點”“知識點”就是“考點”!大家都要圍繞著“考點”轉,記住,往年的題目在今年仍會成為考點,翻翻歷年試卷,這點是很明確的,只要以前考過的,今年復習時一定不能放過,很多人在買“往年試卷”,我想買的目的不是把以前考過的“點”刪除掉,而是要記牢!2005年與2004年的《綜合科目》簡答題中有一道10分題一模一樣:公共政策研究的經濟學途徑及其要點,同時這道題目在2002年也考過。同樣在《綜合科目》,組織設計的原則這個題目也考過三次。而“領導權變”這個理論也多次在考試中出現,只是題型有所不同!2005年《行政管理學》這個科目中論述題:當代西方政治學的發展方向也和以往有過重復! 所以,第一個命題特點:以往的考題不代表不再考,相反,是很可能再考。因此我建議各位最好人手一份從2003年-2005年的試卷,認真研究,歸納整理,在書本上或筆記上把相應的“知識點”“考點”標識出來。 第二個命題特點:考點就是知識點、基本點,而不是“熱點”“重點”。 那么,要如何把握“知識點”“基本點”呢?(1)《政治學》這本書每章結尾都有內容摘要和思考題,這就是知識點,一定要每個點都掌握;(2)《管理學》有考試大綱,大綱就是知識點;(3)《政策科學》每章結尾的思考題,這也是知識點;(4)一般而言,概念、每個章節所列條目就是知識點;(5)通過把握沒本書的知識體系,將這個體系分章分節分目下去,會呈現出一個知識點的體系;(6)概念、特征、動力、影響因素、構成要素、作用、功能、原因、原則、優缺點等等這些都是知識點,總之“知識點”“基本點”很多,不要隨意判斷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同時記住,“熱點”是就學術研究而言的,招生考試基本不會涉及“熱點”的學術問題,但是如果把經常考、反復考的內容看作“熱點”,那么,這種“熱點”就要緊緊抓住,這是第一個命題特點中所強調的。 上面說沒有“重點”,這是相對“知識點”“基本點”來說的,但有沒有重要章節呢?應該說是有的。這是從考題出現頻率較高的章節來判定的。比如:《管理學》中“組織”尤其是“組織設計”這個章節就很重要,“矩陣組織”“事業部制”“正式組織”都曾經考過名詞解釋題,2005年也是一個名詞題,在簡答方面,“促進組織變革的因素”“組織設計的原則”“組織職權設計的原則”都考過,在論述方面,“聯系實際,分析系統原理在組織管理中的作用”“論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組織變革的必然性”“聯系實際談談影響組織設計的主要因素”等等。再比如:《公共管理學》和《政治學》中,“政府”尤其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作用”這個部分就是重點,很多的試題尤其是案例都是考的這個部分(可以說每年“綜合科目”都是政府作用、政府功能,2005年“政府債務”也還是圍繞著這些內容轉)。再如:政治民主化、政治參與這些內容也重要,如考題“政治參與的作用”“政治民主化的作用”“政治民主化的動力”“我國當代公民政治參與的方式和特點”“社會主義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和主要特點”等等。 所以第三個命題特點:經常出題的是重要章節,要重點復習,但沒有出題的,要小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比如,“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有哪些特征”“馬克思主義政治學中的政策和策略理論”等等,像這類題目一般很少出現!再如2005年“綜合科目”名詞解釋的前兩個也是很少見到的。所以,復習一定要全面!我在本文中反復強調的就是抓住每個“知識點”“基本點”! 最后談第四個命題特點:案例題和論述題一年比一年靈活,決勝的關鍵在案例和論述!案例和論述體現著一個考生的素質!很明確,現在不要書呆子,不要讀死書,死讀書!有的人報考公共管理系,心里就是想混個研究生的名,他們根本不知道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政策分析)需要什么素質,他們以為是讀“馬列”或者“思想政治”一樣,只要讀讀背背就可以了!有這樣想法的人,我勸你們趕快轉變過來,要不就該報其他專業!現在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政策分析)強調實證分析,強調動手、動腦!企圖在論述題和案例題中用一個知識點說話,說“妄想”是好聽的,實際上就意味著“完蛋了”!特別是論述題,似乎課本上都有,有的人覺得自己都按照書上的內容回答了,但為什么沒有得高分呢?確實很納悶!我認為原因就是“掉入陷阱”了,有的沒有注意看題目說明,諸如“聯系實際”,這四個字很簡單、很常見,但很不好把握。這也是我在本文中強調的,復習時雖然不需要讀其他書,但是報刊雜志一定要多看,案例一定要多了解!“政策科學”方面,2004年的“修路”,2005年“計生”都是很難的題目,很多人看到后都傻了,不知道如何理論結合實際了,也懷疑居然是這樣的題目!“理論”還是上面說的“知識點”“基本點”,這可以背,但“實際”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公共問題!這里需要順便說的就是,答題一定要條理清晰,要分條目,字跡要清晰,分析要全面!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