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少干計劃”的重要常識及常見問題
查看(306) 回復(0) |
|
喇叭花
|
發表于 2016-05-16 10:34
樓主
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簡稱少數民族骨干計劃(以下稱“少干計劃”),是國家實施的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個人才培養計劃。其目的是為了培養一大批立場堅定、思想過硬,具有較高科學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少干計劃是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國家民委、財政部、人事部五部委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以科教興國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舉措。計劃從2006年起為西部培養一批少數民族高學歷專業人才,培養學校為211以上重點大學,生源為西部省市區。 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要求,采取“統一考試、適當降分”等特殊政策措施招收新生。畢業生一律按定向培養和就業協議到定向地區和單位就業,碩士服務期限為5年,博士8年。經費享受中央級高校研究生的撥款政策。 一、招生計劃 1、招生總原則 少干計劃招生是全國研究生招生的一部分,在嚴格執行《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和博士年度招生文件基礎上,堅持“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原則。 2、招生人數 總計劃:少干計劃為國家定向培養專項招生計劃,在全國研究生招生總規模之內單列下達。2016年計劃招生500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000人。大約在每年9月底,教育部會發布關于“少干計劃”招生計劃的通知,可在教育部官網查詢。也就是說,2017考研的考生可在2016年9月底到教育部官網查看具體文件。 各校計劃:教育部將招生總人數分到各個招生單位,招生單位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對人才的實際需求,自行制定在不同地區的招生人數。 例如:教育部給北京大學42個名額之后,北京大學會再分給各個地區,比如內蒙招4個,貴州5個,寧夏2個。考生可以在欲報考的院校官網上查詢該校的招生簡章,了解少數民族骨干的具體招生計劃。 3、少干計劃不同類別招生比例 二、生源地 1、西部12省、自治區、直轄市(重慶、四川、陜西、內蒙、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海南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河北、遼 寧、吉林、黑龍江、福建等5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邊境縣(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縣兩區)和湖北恩施自治州。 上述地區漢族考生應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3年以上,且報名時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 2、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數民族預科培養基地和少數民族碩士基礎培訓基地的教師、管理人員以及民族科研機構人員。 三、資格要求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承諾畢業后回定向地區(單位)就業。其中,在職考生回原單位就業;非在職考生(含應屆本科畢業生)回定向省(區、市、兵團)就業。 四、學歷要求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專業學位碩士、同等學力考生可參照當年招生簡章內對該類報考人員的具體要求,招生簡章可在教育部官網上查詢。 五、常見疑問 1、漢族是否可以報考 政策中規定,招生單位可招收不超過10%的漢族在職考生,不得超比例錄取。報名考生應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3年以上,且報名時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符合條件的漢族考生當然也是可以報考的。 但是某些院校對“少干計劃”中的漢族還是比較謹慎的,具體情況考生們可事先打聽一下,可直接和學校聯系,只要你取得了少干驗證碼,也就是省里確認了你有報考此計劃的資格,就沒問題。 2、報考的是否主要是在職考生 有很所同學認為“少干計劃”是為在職考生服務的,錄取對象主要是在職考生,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實際上報考“少干計劃”的在職考生人數非常有限,估計只占到學生總人數的30%,大部分都是應屆考生。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