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基礎知識匯總1
查看(404) 回復(0) |
|
![]()
|
發表于 2016-06-22 16:11
樓主
一、受眾的界定與類型
1、受眾定義:即受傳者、或稱閱聽者,是對大眾媒介信息接受者的總稱。 2、 受眾特點:多、雜、散、匿 大眾傳播受眾數量巨大,許多大型媒介的受眾要用幾十萬幾百萬乃至上億來計算。 大眾傳播受眾由不同民族、國家、階級、階層、社會地位、職業、文化水平的社會成員構成,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是大眾傳播中一個復雜的子系統。 大眾傳播受眾分散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從事著不同職業、有著不同動機,互不相識、互不聯系,是無組織的群體。 大眾傳播受眾相對于傳播者而言是隱匿的,傳者可以了解受眾整體的主要特征和愿望,卻無法了解單個受眾的具體情況及愿望、要求。 二.受眾的選擇行為 傳播學者經過研究發現,受眾有選擇的接觸一種媒介,且往往只選擇那些能加強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拒絕那些與自己固有觀點相抵觸的東西。人們通過大眾媒介一般加強自己已有的觀點,而不是改變其信念。 受眾的選擇行為體現在自由的選擇使用何種媒介及接受何種信息上。 1、 選擇性注意 指認識結構、社會類型和有意義的社會聯系所產生的,與這些因素有關的媒介內容注意力的方式。從媒介選擇上來講,受眾一般選擇自己習以為常和喜愛的媒介,如知識分子一般選擇印刷媒介,教育程度偏低者多選擇電子媒介;從傳播內容上來講,受眾一般選擇能夠支持其信念和價值觀念的信息,以減輕認知上的不和諧;從傳播的形式上來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選擇取向。 2、 選擇性理解 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傾向和社會成員關系的人們會以不同的方式解釋媒介內容。 在受眾注意到的信息中,只有一部分才被進行深層認識、思考和處理。 3、 選擇性記憶 受眾往往只記憶對自己有利、符合自己興趣或與自己意見一致的傳播內容。受眾在選擇性的接受和理解之后,能夠保存在記憶中的信息量大大小于前者。 三.受眾研究與受眾理論 1、受眾研究 2、受眾理論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