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武大新聞的經驗
查看(1499)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08-22 00:02
樓主
(zz)去年的這個時候,我辭去了工作,開始專心下來復習考研。那是3月的某一天,記得武大櫻剛開過,天氣很好,當然,因為剛剛開始學習,復習熱情也比較高,不過當時我就料想到,這必然是一條漫漫長路。
和大多數人一樣,選擇考新聞這個專業,是因為主要它不考數學,同時就業前景比較好,而且當時看了前一年的指定參考書以后,覺得難度不大,呵呵,因為我一直覺得任何理論學習,除了最優秀和最差的人以外,中間檔次是很難拉開差距的。當然,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是很幼稚的。而考武大的原因更加簡單,因為它離我家比較近,早上上課的話也可以擠出時間吃早飯。 我是大專畢業,學的電子商務,一個不怎么樣的學校畢業(據說現在是三本),大學基本沒怎么學習,在決定考新聞以后,我對新聞理論的了解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一無所知,總之基礎就是等于零。 大概4月初,我把指定的參考書買到,并開始通讀,一般情況下,晚上是我復習專業課的時間,每天不超過3個小時,這個規律一直延續到考試。記得當我用了2個星期把童兵的那本導論看完以后是這樣的一種感覺:書上寫的是中文,當然看的懂,至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及書上知識和實際的聯系,對于我來說還很抽象。我甚至在回憶“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句話時所需時間要超過10秒,并且是斷斷續續生硬的背誦。在這個時候唯一幸運的事情是我沒有急著研究歷年的真題,要不然我想當時我肯定會繼續工作放棄考研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使我手足無措,為了解決這第一道難題,我選擇的是世界上眾所周知的最笨的記憶方法,呵呵——抄書!抄書有兩個直觀的好處,第一可以練字,第二可以加快寫字的速度。當然,缺點也顯而易見,首先有點浪費時間,第二,當你在自習的時候被同行發現你在抄書,勢必引起對方對你學習智商的懷疑。 可是當時我實在想不出來更好的方法,于是就按照每天兩節的速度開始抄書了,開始是痛苦的,不過習慣了也就成了自然。當我用了15天的時間把兩本指定的參考書抄完的時候(兩本書中有重復的內容,所以總的時間不算太長),變化是明顯的,首先對于書的章節設置在腦海中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也就是說到哪章,可以馬上回憶出那一章的大致內容,有哪些知識點,其次章與章之間的邏輯聯系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維。 對此我的解釋是,人總是有惰性的,特別是在做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的時候,所以每次抄書的時候本能的都想少抄一些,但是內心總是兩面的斗爭,特別是面對大段的論述說理的時候,對于這個問題,人之常情一般是采用有刪節的抄寫或者是理解性的縮寫,這兩種情況直接的幫助了我用自己的邏輯來理解書上的知識點,所以在后來,我也把這個笨辦法推薦給了另一個研友,她在離考試3個月的時候開始這項工作,最后新聞理論貌似考了一百零幾,我想,如果準備的早一些,上升空間還是滿大的。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讓各位都像我這樣去抄書,畢竟很費時間,抄書的前提是在你看過幾遍書以后,還不能有效的理解,是可以考慮這種方法的。 當時對于這些變化心里還是滿高興的,于是,我在做了抄書這個第一個正確決定以后,立馬做了另一個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再抄一遍。哎,我都不好意思寫這一段。汗…… 除去中間生活瑣事占用的時間,晃眼就6月了,我覺得準備階段應該告一段落了,應該開始有針對性的實質性復習階段,于是在6月的某一天,在圖書館里買了03,04年的真題,并且后來從網上打印了剛考完的05年的題目,計劃用3個月的時間來研究真題。 在看過這三年的真題以后,終于發現新聞理論比我想象的要難多了,從卷子上看,書本的知識對于答題基本無用,書本的作用僅僅是讓你知道題目問的是什么而已,也就是說你知道它考的知識點,只是不會答而已,因為書上沒有涉及太深。 于是,在咨詢了一位上一屆的師姐以后,我開始看論文,時間是6月下旬。 在這以后直到考試,我就不停的在看論文,自己做專題,并且翻閱了其他的新聞學者編著的新聞學教材,比如李良榮,黃旦等。正是這關鍵的一步,使新聞理論這門課沒有因為我的跨專業而拉后腿。并且使我在后來的復習中更加的得心應手,走上了良性的循環。 在這里,我就簡單的把研究真題和看論文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的復習有所幫助。 在大量閱讀論文以后,再回頭分析真題,才能看出點門道。新聞理論03,04,05三年的真題中,03和04年的承接關系最明顯,而05年的題目出的最好最活最能讓人發揮,當然也是最難的。而今年,也就是06年,題目大變臉,難度下降了不只一個檔次,有人歡喜有人憂,因為06年的簡單是因為里面有35分的題目可以在書上找到答案,分別是“黨性原則”,“輿論特性”,“期刊與報紙的宣傳優勢”(好象是這樣的),此外還有一道是辨析“信息功能是新聞的首要功能”,另外有35分考察“真實性”,這兩個知識點不難,雖然得滿分可能性不大,但是得高分還是有可能的,很多背過書的人做的得心應手。而另外一些人,由于沒有系統的背誦知識點,會造成很多失分,事實上,新聞理論的考試我覺得答案是不應該在書上能找到的,并且它應該是能讓考生充分發揮的題目。 據說今年變臉的原因是采用抽題的形式,所以才出現這樣的情況,但并不意味著以前的真題就毫無價值,因為06其中一些題目與之前的考點同樣具有承接性,只是沒有03-05那么強而已,其中重點要注意的是新聞的商品性—市場化—新聞消費主義這一條線。03年考的是對“商業化的發展新聞事業”的觀點討論,幾乎同樣的語句出現在04年的辨析中,而在05年中,考官借助公共新聞的話題要求論述消費者轉變為公民的意義(公共新聞對新聞消費主義的反思),在今年06年的題目中,又出了一道辨析題目,大致是“受眾就是媒介所指向的潛在消費者”(我自己回憶的,大概吧)。因此,在連續考察4年之后,很難排除這一熱點將繼續承擔較高的分值的可能。因此,建議各位研友在復習的時候應該注意真題,把真題,論文,當年熱點結合在一起。 對于答題也有一些建議,在這里我主要是針對的03-05的試題,06年是抽題,并不具有普遍意義,當然,我也不能否認07年依然會采取這樣的方式來出題。 整個試卷主要有三種題型,分別是辨析(3道),討論(3道),現象分析(2道),分值相應為30,60,60。從難度上看,現象分析雖然每題有30分,但是事實上每題都有兩問,第一問都比較簡單,經常是需要用知識點糅合材料,第二問有一定難度,但通常會有很大發揮空間,所以在這題上面只要語言得當,觀點正確,說理規范,分數應該不會太低,除了最差的胡說和滿分外,中間檔次的人數應該比較多。 觀點討論,我覺得是難度最大的題形,你可以同意兩種觀點中的某一個,或者都不同意,既可以直白的駁斥,也可以直敘胸臆,方法很靈活。但是這一大題主要難在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要看過論文才能做的很好,否則,那僅僅只能算在題目中表態而已,算不上是闡述。從這三年的試卷9道題中,只有一道題目中的兩種觀點可以明確判斷對與錯,其他的8道基本上兩種觀點都不正確,不全面,或者在業界中都有自己一方支持者。所以在答這些題目的時候不要輕易的同意哪一種觀點,我的經驗是在沒有確切把握的情況下,一定要辨證答題,取兩方觀點中合理的地方加以論述。而在論述自己觀點的時候,不要加上“我認為”之類的詞語,你認為什么你就直接寫,不需要拿出來強調,安全第一,另外最好能引用一些學者的觀點,借他們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個東西不太好說清楚,反正和新聞的主觀性與客觀性是一個意思。最壞的情況就是自己也不確認同意誰的觀點,那就直接列舉持這些觀點的人,他們的意見,寫上“某些學者認為……”“XXX認為”,等于是把選擇的問題交給了了老師,雖然這樣的辦法顯示不出你的才華,但是在考研這樣的考試中,最好還是注意安全第一。 而最后,相對比較好對付的是辨析題,主要是注意一下言辭和辨證思維就行。就03-05年的情況來看(除了06年的幾題),9題全部是錯誤的,只要對癥下藥就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上來就直接說該觀點是錯誤的,然后駁斥幾句就完了。最好的題法想必廣大的同學早已耳熟能詳,當然是“不科學”,在你不能有效判斷出正確與否的時候,不表態也可以,你想說什么就直接展開議論。在駁斥完之后,最好能再辨證一下。舉例:05年的第二題“新聞傳播效果就是一條新聞立即顯現出來的對于人的‘刺激—反映’效果”。魔彈論實質上是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出發,對大眾傳播效力所做出的一種估計,是對傳播效果的一種“過于簡單”的表述。在效果研究中,無論就其起點地位,還是在傳播實踐中的現實意義,魔彈論今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問題在于它不講條件,不分時間、地點、對象而過分的夸大了傳播效果,忽略了傳播致效的復雜性。傳播能否對受眾產生效果取決于一系列因素:受眾的個性素質、傳播的背景、訊息的內容等等。而且,現實中的客體往往是受各種要素交叉影響的,是各種要素“合力”的結果,要復雜得多。在實際考察中,應對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在做這題中,簡單的判斷它是錯誤的,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到,得到高分應該是對題目具有辨證思維的考生。 而當看系統的看過論文之后,對于指定的兩本參考書也就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說說李卓均老師的那本吧,我注意到這本書是95年寫的,換句話說,這本書離現在已經有11個年頭了,而在這11年中,新聞理論中對于傳統的觀點有的已經改變,有的出現了爭議,總之很多東西都在變化甚至是顛覆。我不知道認為新聞價值是“一個事實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特殊素質的總和”這樣典型的“自然說”在那個時候是否占有統治性的地位,但是我至少知道在現在,這個觀點是有待商榷的,但是李卓均老師在95年用的是這樣的觀點來論述新聞價值,然而在03,04年的題目中恰恰是針對這一觀點出的辨析,很難想象如果只看過課本,沒有聽過課,沒有看論文的同學怎么來回答這一題。而同樣的問題也存在對于真實性的論述上面,李卓均老師在95年的時候是支持宏觀真實論的,但是這個觀點在現在并不是一個取得廣泛同意的觀點,事實上,持反對意見的學者應該不在少數。 而童兵老師的導論這本書是這個世紀的事情,但是書內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基本是客觀陳述,不是說理論述,比如本質真實論,童兵老師是客觀的陳述了業界的不同看法,客觀當然也就沒有表明他的見解。于是,很多同學或許在看這一章關于真實性的論述中一二三點后會認為都是童老師所認同的而深信不已,因為他們認為既然列出當然是表示同意的,如果不是同意的觀點,自然就會當做典型在書中駁斥了。雖然這些是源自看書的不仔細,但也是很難避免的。 而在看完這兩本書后,很多跨專業的沒有基礎的同學會更加困惑,因為在很多問題的論述上,這兩本書相互矛盾,比如新聞的定義上。對此,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通過看論文來加深自己的理解,但是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而最簡單的方法是再看一本新聞學教材,在這里我推薦李良榮老師的《新聞學概論》,此書的優點我想不必多說,思路清晰,說理規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部分章節李老師同樣采取的是客觀陳述的方式,并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不管怎么樣,我覺得這都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教材。 所以在教材上,建議大家多讀兩本,不會太難,因為大部分內容都是一樣,而目的只是讓各位能從多個視角來看待問題,多了解一些觀點,對于辨析題是很有幫助的。 至于看論文,我也想說幾句。我開始看論文的時候并不知道太多的新聞學者,因為那時候還是半個門外漢(現在強一點,呵呵),所以我不是系統針對某一個學者去觀看他所有的文章,而是針對真題的關鍵詞做專題復習,事實上很多新聞理論考的不錯的同學也都有自己做專題復習的習慣,所以建議大家也采取這種方法。我不知道別人怎么做專題,因為我基礎不太好,不可能靠幾篇文章就能夠弄懂一個專題,所以我一般是輸入關鍵詞,比如“新聞價值”,找到期刊網中近10年的論文,然后閱讀,摘抄。通常首先是選擇一篇出自核心的文章,這篇文章最好是概括性的論述,不需要太詳細,然后把要點記下,相當于一個框架,然后再繼續閱讀其他的相關文章,發現有框架以內的內容就填進去,有框架之外的就補上去,碰到觀點相對,互相駁斥的,就把互相的論點,論據,引用的名言依依記下。做好之后,再仔細閱讀,做筆記,把自己想到的東西寫在邊上,便于回憶,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邏輯。如此這般之后,碰到該類關鍵詞的題目,便可做到成足在胸,作題之時,思維敏捷,語言流暢,很難出現無話可說或者找不到題眼的事情。 而這一系列工作也并不是一件難事,近十年的論文,似乎很多,確實多的時候也有7,80篇,但是其中一般你能用到或許只有7,8篇,或者更少。其他的都只需要通讀一下便可,因為很多論文講的意思都是一樣,不過換了下句式結構而已。并且,除了少數基礎知識如新聞價值,真實性之類的有幾種不同的觀點,其他的專題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清晰的。通常一個星期做一個專題時間應該差不多,每天晚上用3個小時左右。剛開始的時候可能耗費的時間長一些,做熟了就會比較順利。 額外要說的一點是,對于所選擇的論文,建議大家不要盲目只看那些大家的作品,事實上,由于理論知識的欠缺,完全的明白和理解這些文章往往很耗時。相反,有些發表在非最核心但是也帶有“新聞”或者“傳播”的期刊上的文章,特別是博士寫的,往往中規中矩,不深奧,易理解,適合初學者閱讀。所以建議大家如果看不太懂某些經典文章,比如單波的《重建新聞客觀性》之類的,可以嘗試先看看比較淺的文章,這樣效率比較高。也避免浪費時間和自信心的打擊。 除了抄書和看論文以外,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去聽聽課,因為本身就是半路出家,加上基本都是閉門造車,對于自己的水平其實很難有一個真正的了解。并且往往最基本最通俗的新聞知識這個時候卻變成了隱患。相信大家看到這里不太理解我的意思,那我簡單的舉個例子,05年的真題是9月我才買到的,那個時候也看了一些文章,對新聞理論的知識也有所了解,不過我還是被05年試卷的第二道題給難住了,題目是要求辨析“刺激-反映”的傳播效果,說實話我看了半天沒找到題眼,當時如果給我答的話,我頂多答兩點第一是說反饋,第二強調傳播效果有的時候是潛移默化的,并非馬上產生的。這都沒有答在要點上。 相信說到這里,會被各位所笑話。 這個題目是關于“魔彈論”的表述,我是在后來幾天內才知道“刺激—反映”講的就是魔彈論,是受到心理學中機械的“刺激—反映”影響。如果題目直接問的魔彈論,讓我來辨析,我能在上面寫個小作文,可是換了另一種表述,我卻不知道它的題眼,實在是很郁悶。這個知識對于學過新聞或者有聽課經驗的同學來說根本不算是知識,應該稱為常識更合適,而我因為沒有看過類似的表達,卻不知道怎么答。因為魔彈論的文章并不多,而且有的話也不會專門寫上一句“魔彈論”強調“刺激—反映”這樣的廢話,而是講的更深入一些。所以到這里,我是一個缺乏常識的新聞理論學習者,而這個或許能決定在考試中10分的題目能否做對。 而去聽課,是可以或多或少的來彌補這一先天的缺陷。對于聽課,我不認為必須來聽武大的老師講的新聞理論。今年我不清楚,反正上個學期教這門課的老師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況且他也不是出題的老師(教書沒幾年的博士)。而真正有價值去聽聽的新聞理論,應該是單波教的,包括筆記也是。所以,只要是老師教的還不錯,學校并不重要。在外地的朋友可以選擇一下就近的比較好的文科高校,如果有講的好的老師的課,最好去聽下。而離武大比較近的同學,也可以選擇一下比如媒介經營管理(肖君),西方民主思潮(單波)這樣的課,因為從真題上看,題目不僅僅局限于新聞理論,更涉及到諸如媒介集團化,報刊的四種理論(06年考察過自由主義理論)這些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這些授課的老師也是將來復試中的考官,如果對于相應的方向有興趣,聽一下對于復試很有好處,至少也能混個臉熟。 除了自學以外,很多同學都很關心輔導班的問題,所以在這里我也羅嗦幾句。對于輔導班,我建議在不了解老師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去報。不過最近幾年也從來沒有武大新聞學院的老師出去帶過考研班,只是研究生去帶過課。而輔導班經常會說一些壓題,或者說是出卷老師的學生來教,暗示是經過老師授意的,我覺得這些都是屁話,今年考武大新聞的人數不超過400人(新聞),我想一個小小的輔導班,假設它招到了1/4的學生,也就是100人,每人300元的學費,也就是30000元,除去各種開銷,假設它能夠拿出15000元作為報酬,那么我們想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教授,會不會為了這15000元去犯錯誤呢?知名教授出去講學一次說不定都能拿到這個數目的報酬。 為了更說明問題,就舉個我親身經歷的。去年報名的時候,我和幾位同樣考研的朋友一起在報名點湊錢買了一份傳說的輔導班資料,名字好象是新策輔導班吧,我買的是新聞理論和綜合兩個部分。先說新聞學基礎,資料共16頁,包括完整的MP3,資料中基本就是列的點,沒有任何闡述,最搞笑的是最后推薦了數篇論文,這數篇論文形式比較奇特,沒有正文,只有摘要,我想大概意思是要考生根據摘要自己擴寫吧。MP3聽了20分鐘,感覺很淺,講的還可以,但是主要以書為藍本,對于考試用處不大。資料的最后有一套模擬題,最后的大題是超女,好象傳播今年后來真的也考了超女,不過這一題像是押寶一樣,既在新聞學的模擬題中出現,也在傳播的模擬題中出現。 如果說新聞學資料至少還不至于誤人子弟的話,那綜合知識的資料,就是誰學誰自殺。本來這個輔導班主打的廣告就是,綜合知識中大學語文由此書的編著者徐邵建來主講,吸引了不少眼球。不過,我們仔細想想,此人又不是新聞學院的人,更不是出題老師,他來講有什么用?再看文字資料,基本就是臨時抄個提綱,更郁悶的是這位老師在里面大放厥詞說如果他出題肯定要出默寫,我聽后都沒語言了。而模擬更加搞笑,第一大題居然是選擇,并且是極其弱智的選擇,比如憲法是什么之類的。 總之,我們這幾個買過資料的人反正都覺得不爽,不過回有想一下,和那些真正的花了幾百塊錢去聽課的同學比起來,我們還是幸運的。 所以對于輔導班,特別像新策,千里馬之流,報之前先了解一下,最好能在交錢之前看一下他們準備的文字資料,從這些資料中是可以看的出來這個班是否值得你去花錢。 既然說到了輔導班,也順便說下去年考試之前出的一本書,好象叫《新聞理論全程復習指南》,我記的不太清楚,里面主要是全國10所學校的3年真題參考答案,以及核心筆記,并且用了將近100頁的篇幅介紹各所學校招生情況。我復印了里面關于新聞理論部分的核心筆記以及武大的3年真題參考答案,總的來說這本書講的比較淺,如果按照它給的答案去答的話,大概可以得100分左右,可是一本書要80塊,實在是難以接受,大家買之前最好要考慮一下。 最后說一下復習的時間和進度安排,如果你是跨專業考生,對新聞一無所知,那現在就要開始復習了,抄不抄書不重要,只要達到對書本的基本理解,能做到對知識點的串聯,否則看論文就會很吃力,這個工作最好能夠在暑假之前完成,不要認為2個半月時間很長,其實任務很重,如果在暑假的時候你對知識點還不能形成固有的條件反射,那么第一階段的目的就沒有到達。 在暑假的2個月,最好用來看論文,論文很多,一定要有重點,就像我前面所說的,以真題為藍本,查閱相關關鍵詞的論文。想必有很多研友已經不是學生,而是辭職考研,那么最好去就近的高校辦一張圖書證,一般學校的圖書館的電腦是可以上期刊網的。除了去圖書館,也可以買期刊學習,比如《新聞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與傳播》,《現代傳播》,《當代傳播》,《國際新聞界》等等。而對于那些沒有條件上網或者買不到期刊的同學,那建議就多看幾本教材,除了指定的教材以外,可以看看李良榮的《新聞學概論》,成美的《新聞理論教程》,黃旦的《新聞傳播學》,除了看教材,也要注意一下學界的熱點,一些知名學者的著作。 在9月開學以后,有條件的朋友應該去旁聽一下相關的課程,多和研友交流,結合論文做專題,效果應該會不錯。 大概在12月初的時候,相信大家對新聞理論中的主要問題都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于熱點也會有所了解,那么再花一點時間注意一下一些小的熱點和知識點,比如方言言說這類。 進入1月,就不用再看新的論文了,看了多少是多少,系統的背誦一下經典論述,以防萬一,最好再把書上列出的專章也背一下,比如黨性原則,輿論,新聞媒介(電視,報紙,廣播這類),防止像06年這樣出很死的題目。 最后,你需要一點點的運氣,考試不要緊張,因為這個時候你應該明白,如果有題目你不會做,估計就是千軍萬馬齊翻船,所以不要擔心題目的難易,而是盡量發揮自己的水平。在考試的時候切勿因為有題目是你做的專題內容,而忘乎所以,在卷子上亂發揮,胡說八道,這個最可怕了! 對了,一直忘了說我的新聞理論分數,我考120,在復試的同學中,比我低的人不多。希望各位未來的學弟學妹運氣能夠比我好,祝你們成功!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