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猶豫期:前程左右,創造青春神奇
查看(765) 回復(0) |
|
jevin
|
發表于 2010-11-04 09:47
樓主
每一個新的開始都要經過一番思索和抉擇,正如每一個岔路口都需要一個路標的指引,左手森林,右手草原是擺在當下多數年輕學子們心中的隔板,青春的熱情還在燃燒,新的一年,是通向職場,找一份有著穩定收入的工作,還是繼續積累,充實年華——讀研,再次延續學生的身份,也許你現在也徘徊在人生這一個選擇的河岸,想要到達彼岸,卻不知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為此困惑、迷茫,逡巡不前。
或許,我們可以從另一角度更理性的分析究竟是選擇工作還是讀研,而事實有兩個非常重要卻常被我們忽略了的前提,就是每個人的個體性差異和專業性差異的問題。 綜合分析,個體差異 針對任何一個決策,我們都要從宏觀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如同企業投資時進行嚴謹的可行性論證一樣。經濟學大師亞當·斯密曾說過,一個理性的人是他自己最佳利益的判斷者。也只有基于對自己清醒的認識,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才能夠準確。 沒錯,不能盲目地過早地由目前的工作來選擇一生的走向,而要由自己擬定的人生走向來決定自己以后的工作。比如要想在高校中謀一教職,那就必須讀研,因為這是很多高校的最低入門學歷。而如果要去一些實務部門,如當警察,一名普通中學的教師,普通媒體編輯等,那再考慮讀研就是一件不太明智的事情。 同樣,性格也是我們決策的重要參考,如果你性格沉穩,靜得下坐得住,又對研究性學習有興趣的人,可以考慮讀研。如果你性格非常外向,有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而坐下來又太困難的人,選擇工作可能收獲就大得多。 專業不同 ,從容思索 對于不同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工作和考研誰更好,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分析和決定,不能盲目地認為適合哪一項。準確地分析自己的情況,除了考慮到自己的個性差異外,專業性因素也應該考慮。一些專業涉及到比較抽象、縱深的理論,如文藝評論、歷史研究或生命信息遺傳工程等當今一些比較前沿的學科,就有讀研的必要。而另外一些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新聞、法律以及工商管理等,它們更多地是在實務工作中學到真正的知識。所以,有位著名法學教授提出了法學教育中的游戲規則:實踐指導理論。這也正是一些法學博士、碩士在一些專科生當主任的律師事務所打工的原因。就某些行業某些部門,過于繁瑣、精致的理論往往束縛了行動的手腳。 當下,學歷、能力和素質是三個要分清的概念。如果很在意學歷,你可以先工作,然后讀在職研究生就可以做到魚與熊掌兼得。那樣,你既不必遭受的窮書生的窘迫,又能因為你的研究生學歷倍受領導青睞而提職漲薪。現在研究生教育的諸多弊端,為時人所詬病。中國的高校正以流水線的速度批發出量多質次的研究生。研究生的含金量大打折扣,這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質量下降并不是妨礙研究生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大家還是會排長隊報考研究生,這個是在競爭大環境的必然結果。 或許,在你的心中只需要向自己問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決定去讀研,我能否堅持到底,又該如何堅持下去,這也許比你做出是否考研的決定更加艱苦和困難。所以,如果已經決定路的方向, 接下來就向著目標前進吧,鼓起勇氣去超越自己的極限,綻放青春所能創造的神奇!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