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處于事業成長期的導師“性價比”更高
查看(386)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6-02-28 10:59
樓主
每年聯系院長等有行政級別的導師或者是“大!钡目忌挤浅6啵绾尾拍苷业侥欠N今后能幫助自己的老師?甘源說,目前“性價比”較高的做法是挑那種年富力強、有一定海外研究背景、正處于事業成長期的導師,他們尚未“功成名就”,科研的任務壓力也大,有很強的自我提升動機,學生跟著他,成長機會自然不會少。 原則上看導師和學生是雙向選擇,在但實際招考中扎堆現象嚴重,考生都心儀院長和“大牛”,原因不言自明。類似法學、經濟、管理等偏社會實踐性的學科,導師名氣夠大,對學生未來的就業確實有“更實惠”的影響,導師所參與的項目多、規格高,讀研階段可能就取得全職工作一樣的實踐機會。但與此相伴的則可能是導師行政事務繁多,常年在國外,奔走于各種學術會議和項目之中,可以分攤到每個學生那里的精力少得可憐,在事實中造成了“看起來很美”的現象。如果是理學、文學、農學、史學、哲學等更偏理論的學科,則需要看考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是扎根本專業搞理論搞科研,還是只是拿學歷當跳板。如果是前者,追隨“大家”意義很大,如果是后者,則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初試和復試加權后的成績是決定能跟隨什么樣導師的關鍵,這中間,挑選導師的主觀意愿在殘酷的競爭中往往表現得沒那么重要!皫煾殿I進門,修行在個人”,從就業的角度看,導師可以在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給學生資源和指導,而未來發展得怎么樣,更多看學生個人的造化,所以導師自身嚴謹、專注、務實的修為,對學生的影響才是終生的。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