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院校選擇指導二
查看(966) 回復(0) |
|
maxmin
|
發表于 2010-11-19 23:21
樓主
一、從考生職業生涯和發展規劃方面,談專業選擇注意事項?
考研選專業:先考慮興趣欠妥 我們中國學生如果希望在未來職業發展生涯規劃中有一個比較好的規劃,同時,讓你未來考研時選擇的專業對自己職業生涯有用,我建議大家考慮兩個方面: 第一,你必須要考慮你自己的優勢在哪里,而不完全是你的興趣。 第二,你的優勢能夠和未來哪些行業相結合,而你所能結合的行業未來發展是怎么樣的。 首先為什么要強調優勢。人們常說,干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有可能干好。有一些同學說,我能說出我的興趣,但是你想一想,你所真正感興趣的事,你的興趣濃厚到什么程度。很多同學說我對打游戲感興趣,但是你能不能創造一個真正的游戲,并且通過這樣一個游戲使自己的人生真正走向輝煌?你感興趣的東西是不是你能做好的東西,這一點很重要。有些同學選專業的時候,金融很熱,我感興趣;計算機很熱,我也感興趣。 實際上在大學前三年的學習過程中,你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圖書館里天天去研究金融的相關知識;你用多少時間,聽學校金融老師講的課;你用多少時間和同學探討金融相關的理論;你用多少時間觀察網上金融相關的報道。同學考慮專業的時候,要把你表面上感興趣的東西和你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區分開。而你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可能早已從小融入你的生活習慣,融入你對各種事物的看法之中。而這樣的興趣在多年潛移默化中,一定逐漸已經轉化成了你個人的優勢,這些優勢你不妨好好觀察一下。如果同學們不能很好的觀察到自己的優勢,或者不能很好地界定自己的優勢到底在哪些方面,我建議你可以問問你的父母,身邊的同學或老師,問問一切熟悉你的人。 找熟悉自己的人了解自身優勢 讓熟悉你的人對你做一個評價,你問了一圈之后,不可能只有一個答案,說你這個人一無長處,哪怕你身高比別人高點,哪怕你長的比別人帥點,這都算優勢。只要你有這方面的優勢,你能夠發現,對自己的自信心有極大的增長,這些優勢在某些行業里面也一定會成為優勢。當你把這些優勢提煉出來之后,進一步強化,你就會發現,它一定能夠轉化成你未來求職的強大能力。 考慮個人優勢所匹配的行業 除了要發現你的優勢之外,還要考慮你的優勢所能匹配的行業,這些行業的未來發展性如何。你所感興趣的東西一定要更具有未來發展性和前瞻性,而不僅僅只是局限于目前的階段。 所以,同學在未來考慮自己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時候,考慮自己未來專業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結合這兩個方面,同時去考慮。不僅要去發現你的優勢,另外還一定要結合你的優勢,考慮一下整個你所能選擇的行業它未來整個的發展是怎樣的。 二、跨專業之前首先要想的,你要跨的專業是不是你未來人生真正想干的事 在專業選擇上,考生往往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選擇本專業考研還是跨專業考研?很多考生都無法去冷靜權衡這個問題,做出一個自己的選擇。 這個問題是一個老問題,也是每年很多剛剛進入大三的大學生決定開始考研時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到底是考本專業,還是跨專業考研。這個問題和我們剛才的問題還是有聯系的。我覺得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點還是要考慮你未來到底想干什么,也就是說你的人生目標到底是什么。你只有把這個問題思考清楚了之后,然后才能去討論我到底本專業考研還是跨專業考研。我一直非常強調,我們所有的同學,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已經比原來的基數大了好多倍,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大學生。現在,大學生畢業之后并不意味著有很好的前途。這也是很多同學為什么要來考研的一個主要原因。考上了,還可以在學校待兩年,不必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壓力。如果真的是以這樣的想法考研,考研的動力就不夠強。很多同學考研也是帶著奧運精神的,重在參與一下。 如果想讓你的考研真正成為對你未來的發展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我覺得很多同學在決定考研的時候,決定選擇方向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地考慮一下,你這輩子到底想干什么,有沒有想過你30歲可能成為一個怎樣的人,40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50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就是所謂的人生目標。 很多同學說,目標對我的人生發展到底有什么意義?其實,目標對我們人生的意義,可能每個人都思考過,但不一定想得很明白。我給大家舉個例子,這是美國哈佛大學做過的一項調查,這項調查所說明的問題就是指人生目標與人成功之間的關系。很多同學都想過成功,每個人小時候都是有理想的,小時候我想大家寫作文都寫過我長大想干什么,那時候都寫的很大,“長大了當科學家”,這是很多人首選,現在估計想當科學家的人基本上沒有了。現在,想做兩種人的多,一種想當官,一種想賺錢,人越大,理想越來越小,或者理想越來越現實。 對我們來說,你的人生目標,如果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我不是給大家講成功學,但是我相信成功和你的目標之間有必然的聯系。美國哈佛大學做的調查,和中國一般的調查不一樣,不是上街找一圈人,發張紙,做個調查就可以了。這個調查跟蹤5000人左右,連續調查跟蹤了25年,從最早批選了20到25歲年輕人,一直跟蹤這群人,研究他們25年之中,他們發展的軌跡,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這類人群最后分成四類人: 第一類人只有3%,他們是社會精英人群,他們有什么共同點?25年來他們只有唯一的目標,而且從來沒有動搖過,所以這群人成功了。 第二類人群只有10%左右,這一類人群也不錯,就是我們俗稱的“白骨精”階層,白領、精英、骨干的人群,這類人群也有目標,但是沒有特別常見的目標,他們只有三到五年給自己一個目標。比如你現在也會給自己定個目標,我一定要考上研究生,考上研究生要考博,這就是有一個短期的目標,但是為什么考博,為什么考研究生,很多人不考慮,考上再說。這種人缺乏長期的發展規劃,不能成為社會精英人群,但是也不錯。 第三類人最多,占60%,就是大眾群體,這種大眾群體有目標,但是很模糊,經常是自己給的。很多同學問你為什么考研,“爸媽說,不考研,不給我生活費了,必須考,不考怎么活啊?”也有很多男同學說,我不考研,我女朋友不要我了,我沒有辦法。這些人不是自己給自己定的目標,所以沒有來源于內心深處的動力。很多同學上班后,工作目標是老板設定的,做不好炒你魷魚,他的目標來源于外界給他的壓力,他不會發自內心地做事情,但是做不好又對他的生活有影響,所以他要去干,這種人群是社會的大眾人群。 第四類人群,完全沒有目標。每天早晨起來,琢磨到哪去吃飯,能吃點啥,有錢沒錢,沒錢蹭點飯,吃飽就拉倒,吃飽了就睡覺,每天過著這樣的生活。這樣的人群,在我們大學生里面有沒有也不好說。同學們捫心自問一下,你們目前是哪類人,未來又想成為哪一類人。當你真正準備考一個名校之前,準備考一個對你未來有發展的專業之前,你必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你這輩子到底想干什么,要為自己設一個人生目標,為自己確定一個未來打拼的目標,我覺得這是你們在考慮是否跨專業之前首先要想的,你要跨的專業是不是你未來人生真正想干的事。這個問題考慮完之后,這只是我們內部的動因,有的人說,我為自己定了明確的目標,我喜歡干金融,想考北大的金融學,有些人想考清華大學的計算機,這些全部是國內頂級名校里的頂級專業,難度很高。 第二點很多同學跨專業考研的時候必須考慮的問題是,跨專業考研的難度。 你在原來大學里所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沉淀了多少基礎,你要選擇的專業它所在這個學校,每年競爭的難度到底有多大,都是一幫什么樣的戰士一起和你競爭這個專業,這一點是同學必須考慮的。 在為期一年的復習過程中,如果你去跨專業,而且從冷門跨到熱門,或者跨到完全不相干的專業,比如你原來學生物,現在你非要學金融,你原來學醫學,現在非要學管理、會計,這樣面臨的難度比較大,你必須考慮,你所要學習的所有公共課和專業課的知識,完成的學習任務,是不是你目前的基礎能夠在一年時間里面完成的,這是很現實的,不是光憑熱情和勇氣就能解決的問題。 我覺得這兩個方面,大家必須結合起來去考慮。 給自己定一個目標,而且是明確的目標,通過各種調查方式明確這個目標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怎么檢驗這一點,我覺得這個檢驗的方法也很簡單。你怎么去確定自己的目標呢?就和談戀愛一樣,如果你們班上有一個女生,或者隔壁班上有一個女生,或者系里面有一個女生,如果達到每天不看她一眼你睡都睡不好覺的程度,這個目標說明你一定確定了,當然很多同學也知道,你看重的可能都是“系花”、“校花”,這就是第二點難度的問題你雖然定了目標,可能人家不一定看得上你,或者你不一定有這樣的能力去競爭。 選專業也是這樣,如果你要跨越這個專業,你所選擇是不是你在大學里面,或者你從小就開始向往的專業、方向,如果確實是這樣,我覺得這個目標還要去爭取,然后再看看這個目標對你來說是不是有很高的難度。我覺得對我們來講,文經類的專業,只要智商不低于100人的人,只要真正想干,我覺得你一定能夠至少學會他,雖然不一定會成為這個行業的頂尖高手。因為那些東西大部分死記硬背就可以解決一定的問題,有些東西靠一點天分。在一些理工類的頂尖專業方面,很多同學學一些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方面的東西,你的目的是做生物研究,如果在這方面你的智商或者鉆研精神不達到一定的深度,這些專業入門都很難,因為它要持續不斷地滾動學習。我不是說重理輕文,因為和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有一些問題要說清楚,難免強調一下。但是文科學習的特性就是這樣的,你可能背一段,不影響你對其他知識點的理解,如果理工科,任何一章學不會,后面的章節根本沒有辦法進行。 所以,是否跨專業方面,從原理層面,我給大家強調的就是這兩個方面,第一你的主觀意愿,你的目標到底是什么,第二你所要根據你的意愿選擇的目標,它的難度要求到底是不是你能夠接受的范圍。 三、跨專業考研建議 如果確實認準跨專業考研的考生,首先就要拿出不撞南墻勢不回頭的氣勢;第二,科學的方法。對這類同學來說,如果要確保真正想達到自己人生的考研目標,達到你理想的彼岸,必須考慮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跨專業考研建議一:盡早動手 不管你是哪一類人群,我覺得盡早動手都是一個原則。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但是,這是已經放在水里面浸過水的海綿,如果我給你一塊剛出廠的干海綿,能擠出水來嗎?盡早動手,是為了讓你有充足的時間,真正了解你跨的專業,了解到底里面有多少學習任務是你必須要完成的。這一點很多同學沒有真正思考過。如果提前一年或者提前一年半準備的時候,你有充足的時間的了解這些東西。跨專業考研,要比正常考本專業、本院校的同學了解更多的東西才行,尤其不僅跨專業,還跨學校,跨檔次考研。我們經常說四跨:跨地區、跨學校、跨專業、跨檔次。對于這樣的學生來說,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學習問題,還要面對信息問題。比如你要從山東的某個地方考到北京來,很多同學跨專業考過來,如果要考北大、清華、人大,必須要了解一下,你所要考的院校對外地的考生是什么樣的政策,你所要報的專業,每年錄取情況怎樣、考生情況怎樣、對外面的學生到底有沒有一些所謂的“黑幕”、“歧視政策”,對于普通院校,非“211”的院校、“985”的院校,不同檔次的院校,在他的面試過程中、復試過程中到底有沒有區別,這些信息是必須要了解的,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所以很多同學,如果你要跨地區、跨院校、跨專業,首先要了解這樣的信息,你的信息儲備必須比別人更豐富,這是需要時間的。 除了信息方面之外,如果本來的院校和目標院校之間差距比較大,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二類本科,你要考北大或者清華的時候,我想對你來說,可能會非常擔心的不是初試,而是復試。在復試中,和本來是北大、清華,或者其他名校考生相比,有沒有優勢,這樣的問題困擾著很多普通考生。這一點也需要更多的時間,比別人做更多的準備工作。為什么我讓大家盡早動手呢?更多的原因就在這里。 跨專業考研建議二:找師兄師姐尋找目標院校信息及復習方案 我們很多考生,尤其跨專業考生,在你已經決定跨專業考研之后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什么事呢?考研究生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知道,中國的碩士研究生里面的教學制度和本科生不一樣,本科生都在一個班,有一個輔導員,一起上課。但是研究生是導師制,你上學之后,必須要選擇一個導師,說白了就和中國的師傅的“傳幫帶”一個概念,必須要選一個師傅,很多同學報考研究生的時候,經常說我是不是先聯系導師再來考。十年前考研究生的時候,這是比較好的一條路,也是那個時候大家比較公認的方法,先確定好導師、聯系好導師,然后確定是不是考。但是現在的研究生招生人數越來越多之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導致現在很多的考試流程程序以及導師溝通的程序都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很多同學都覺得我是不是想辦法聯系導師,我覺得聯系導師的難度,對很多同學來說是比較大的。 導師不愿意提前和你聯系。為什么?人家不知道你水平怎么樣,也不知道你能不能考上,提前跟你聯系干什么呢?再加上現在的導師都比較忙,除了自己學校里面的學術課題,導師還有很多社會的兼職,越是牛的導師,在外面社會兼職越多,在外面的工作越多,甚至他自己帶的研究生、博士生,可能一年兩年都見不上幾次面。除非真的和這些導師有一些其他的特殊關系,能夠聯系上,不然一般直接去跑上門很冒昧,雖然導師和你很客氣,沒問題,小伙子,你好好準備吧,但是導師唯恐你耽誤他們的時間,因為人家沒有太多時間。 第二項任務,你要聯系的不是導師,而要聯系的是比你早考入這個學校的師兄、師姐,這樣對你來說聯系的難度也低,你們在一個年齡層面上,溝通起來比較方便。而且師兄、師姐和導師不一樣。很多同學,甚至是研究生,說實話,在學校里面很多同學不知道應該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加強自己未來工作的社會能力,不僅本科生在宿舍里面打游戲,研究生也在宿舍里面沒事干,因為他考研究生也沒有想明白自己未來人生怎么發展,他也是為了考研而考進來的。考完之后,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依然天天還在忙著打游戲。 這些同學沒有什么事,如果你去跟他聯系聯系,讓他幫你尋找一些這種目標院校的信息以及復習的方案,這些人雖然沒有什么目標,但是可能成績不錯,比較會考試。但是你說你去找他,人家就理你嗎?首先這個事是必須要做的,另外你要想辦法讓他理你。很多同學在網上和別人聊天,但是怎么轉化成溝通師兄、師姐的技巧呢,男同學可以找女同學,可以找師姐,女同學去找師兄,異性總是相吸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很多技巧性的東西,都能夠幫你們很好地溝通上師兄、師姐。因為他畢竟是一個學生,對于學生來說,在他上學的過程中,或者他在學校的過程中,實際上他經常都處于一種被打擊的對象,被同學打擊,被自己心儀的對象打擊,被老師打擊,從小到大沒有太多被人真正崇拜過,如果這個時候,你說你作為一個準備考入這個學校的,你是他的師弟或者師妹,如果你帶著很坦率地心情,到他的宿舍敲敲門,用一種很崇拜的目光看著他,希望可以獲得他的一點幫助,或者做什么楚楚可憐狀,這個時候我相信大部分的師兄、師姐都可能被你打動。 對于學生來說,在他的20多年的人生過程中,他從來可能沒有真正感受過一種被人崇拜過的感覺。而這種被人崇拜過的感覺,到底價值多少?他也不清楚。如果你能夠以這樣的方式接近他們,相信你的師兄、師姐一定能夠被你打動。在這個過程中,當然還有很多的細節步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上大學的過程中做過一些促銷員的工作,其實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有時候很容易,關鍵就是你能不能賣出自己。比如你在北京,你是北京某學校的,你要考北大,你怎么溝通師兄、師姐,不能站在學校一個一個問吧。你首先了解你要考的北大,那些師兄、師姐住在哪里,能問得到吧。你找到之后,能不能敲敲門,你說我敲門之后,我問,師兄,你看,我找到你,你給我講講,怎么考研,怎么考你們學校,人家才不愿意理你呢?但是這個時候如果花10塊錢,買點橘子、香蕉、花生、瓜子,你去看望你的師兄,你的師姐,他一看,還有人給他主動送禮,平時都是他給老師送禮,他這個心情就完全不一樣了。一般在這種時候,而且一看還是比他低的準備考他們院校,以后就是他的師弟、師妹,你考上了,還有人給他干活,多好。這個時候當然還有一些技巧,比如你要想和師兄、師姐多談一會兒,怎么辦?就不要買橘子、香蕉為什么,因為橘子、香蕉一吃就吃完了,再說挺貴的,多買兩袋瓜子,當開茶話會,一袋瓜子可以吃兩個小時,你想問的問題就可以跟師兄師姐說完了。 我們在這里為大家開發了很多這樣的溝通師兄、師姐的方法,就是在你們目標院校每年復試的時候,在復試的現場。復試的現場是非常好的捕捉師兄、師姐的場所,為什么?每年3月底、4月初的時候,比如北大、清華、復旦、南京大學,這些學校是最早復試的,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一群的師兄、師姐全部在那個地方。而這個師兄、師姐還是你的準師兄、師姐,這個時候他們是最脆弱的,因為他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如果你給他們一點關懷,如果你早上比他們去的還早,然后你拎了水等著,無論誰來了,長的像面試,你說,師兄,喝口水,潤一下嗓子。你說你師兄會不會很感動?這個時候等他們完成了他們的復試之后,如果你看那些感覺一看出來就滿臉艷陽天的,復試比較好的,成功希望比較大的,這時候你要跟他們進一步溝通。 當一個考生如果通過一年多的奮斗,完成了自己的入學考試之后,如果覺得自己有很大的希望能夠考上的時候,他也是非常愿意找一個人傾訴的時候,我們研究人和人溝通的時候,我們從很多心理層面幫學生做了研究。你想一想,當一個人取得成功之后,如果你自己有一件非常興奮、成功的事情,你的第一個反應、第一個感覺是怎么樣,一定是希望找一個人分享,你找什么人分享呢?其實很多考研的同學,你可以到復試現場看看,很多時候從復試現場走出來,在外面沒有什么人等他,不是說每個大學生都有男同學、女同學等他,也不是每個考生都是在那個時候還有父母跟著,所以如果他出來碰到的第一個人是你,他一定會把他成功的喜悅跟你分享。如果他想找一塊考試的人跟他一塊分享,你想,可能嗎?你想想可能嗎?也有可能。但是那些人會理他嗎?因為人家也考,人家也考得很好,沒準比你考的分數比他還高,你跟他有什么好說的。另外還有一類他考的不太好,本來心情就比較郁悶,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作為一個低年級的學生,你到現場去,和你的師兄、師姐,帶著崇拜的目光敬仰地看著他們的時候,他們是什么心情?他這個時候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關于怎么考研究生,把自己一年的辛酸全部找一個人傾訴出來,這個時候你再跟這些師兄師姐要他們的聯系方式。這些人第一次的感情傾訴的目標是你,就跟人很難忘記自己的初戀一樣,即使他不想幫你,他都不好意思,因為你畢竟是第一時間出現的。這就是人心理上隱含的東西,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是這個原因,因為他畢竟不是學心理學的。另外給大家強調的是,找師兄、師姐,除了有很多方法,慢慢自己以后去研究、去琢磨。 另外還有一點,不要一棵樹上吊死。不要找師兄、師姐一個人,萬一找這個哥們不搭理你,或者教你的是比較偏門的方法,可能會對你的復習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聯系師兄、師姐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別不好意思問,但是你想你把你的前途命運交在他手上,他要負責任。但是,他不會主動負責,所以在復試現場,你要聯系人,不是聯系一個,出來一個問一個,最好能把現場所有復試的師兄、師姐一網打盡,你說我一個人哪來得及,沒關系,同學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發動你身邊的群眾,你身邊的同學,或者同宿舍的好哥們,這個時候你要發動他們,先買袋橘子把他們搞定,然后拉他們一塊去,還有男朋友、女朋友,家里的人,全部到復試現場,每個人幫你拉一個人,這個時候如果留下越多師兄、師姐的聯系方式,未來的成功概率就越高,因為一個人信息部可取,但是若干人的信息就可取了,所以你一定要學會篩選。 另外在這么多人里面,有一些人可能不是特別愿意幫助人,但是你一定要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好心人,總有一些人愿意幫助別人,幫助到最后你更煩了,你不理他,他都天天給你打電話,當然如果知心的話,他可能對你有別的想法,那個先別管,你告訴他考完試再說,至于同意不同意,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在這個里面,我特別給大家強調的,一個方面就是盡早動手,把你的時間留的足夠充裕,另外找一些師兄、師姐,因為他們最了解你要考的專業真正難度所在,如果是跨專業,你到底有多大的復習任務。因為我們萬學海文鉆石卡的輔導體系,這里面有一個最重要的輔導模塊,就是要幫你在目標院校尋找一些師兄、師姐,尋找特殊資源的人,因為這些特殊資源的人,能夠對你專業課的復習產生非常大的幫助。一般的同學在正常的復習里面是想不到這樣的東西,很多同學經常跟我說,老師你讓我們怎么看都行,哪怕人家看十本,我看一百本都行,但是千萬不要讓我和人交流,很多同學怕這個。我跟同學說,如果你連找一個師兄、師姐這個事都做不到,除非你就搞考研,你就和機器打交道,你就和化學藥水打交道,如果你不是說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科學家,只要你未來還需要走向社會,我覺得找師兄、師姐就是你走向人生的第一步。 四、快報名了,在報名前換一下專業,跨專業考,但是害怕來不及復習? 看看學校指定的參考書有多少本,再問問師兄師姐有沒有其他范圍的參考書,如果加上那些,是不是你能夠承受的范圍。 因為每一個考試,只要是一門學科,你要對付它、超越它,完成對它的考試,取得高分的話,必須對這門學科有一個很豐富的了解。整個的學習規劃分成好幾大環節:第一點要強調的就是學習規劃。如果這個時候才開始動手說我要跨專業考研,我們不談公共課,就談專業課,要跨的這個專業首先了解一下這個專業到底有多少學習任務是學校里完成的,這個學校指定的參考書是3本還是30本,我說的這個絕不夸張,你要跨這個專業,到底這個專業所需要看的參考書目有多少?這個參考書目是不是你未來剩下的時間里面一定看得完的。另外一個方面,還要看看除了學校指定的參考書之外,你再問問師兄、師姐還有沒有其他范圍的參考書,如果加上那些,是不是你能夠承受的范圍。 除了專業課以外,還有一點取決于公共課的基礎。很多同學覺得自身英語很好,因為我們公共課有三門政治、英語、數學,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專業是不考數學的,對于考數學專業的同學來說,公共課三門,比別的任務更重,那么你這些工作的任務到底怎樣?我們萬學海文給大家做了很多的學習規劃全部都是精確到小時的,對同學每一天的規劃,每天背多少單詞,每天做哪幾道題目,每天看書上哪幾個原理,我們把學習任務制定到每天、每個小時的階段,對他進行管理。而且在這個管理中,這一段我們給你定的任務你完沒完成,我們定期給你檢測,如果沒有完成,我們還要進行動態調整,我們這樣一個線性監控和動態調整的過程,能夠讓學生產生最高效率。 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做到這樣的監控。這一套對學員系統的管理,他的基礎和我們中學的時候有點像。中學的規劃、學習計劃,要看什么書,聽什么課,中間不斷地做各種測試,老師都是定好了的。對于考研的學生來說,考研的學科,在學校里面既沒有專門老師講,也沒有專門人管你,為你考研制定計劃,如果你自己好,你就有這么多的時間,如果不出一份非常詳細的計劃,你這次考試的成功率非常非常低,當然也不是考不上。對于這些同學來說,你的基礎怎么樣,必須要很好鑒別一下。怎么鑒別?假如說,政治、英語、數學,你來一份真題做一下,而專業課,因為你是跨專業,你可能一點基礎都沒有,這個時候要去請教師兄、師姐,然后把他們的專業參考書翻一翻,你在翻的基礎上,看能看不能搞懂專業課這個學校要去考的題目。然后再把自己幾門功課的時間規劃一下。 如果大家自己實在不能個人解決這個問題的話,你也可以找萬學海文,因為對于每個學生在報考我們高級學員之前,都會給學生做一個基本的測定。因為我們這種輔導體系,首先是要幫你把政治、英語、數學所有的各科測試一下,看看你的基本水平怎么樣。而且看看你的學習潛力和你的學習知識儲備狀態,根據這兩點,再結合你未來的目標,我們看看你到底花多少時間達到你設定的目標。另外看看你原來的專業以及你的興趣各個方面是不是適合真的跨這個專業。很多人跨專業是很盲目的,只是看別人跨他也跨,總覺得這是一種時尚。對我們同學來說,你不能再盲目下去了,現在必須按照精細規劃的方式,把自己未來還剩的半年左右的時間精確規劃一下,看看現在剩下的時間你到底還能不能跨專業成功,如果這就是完全一項不可能的完成任務,你干嗎還要去做。但是你說,沒事老師,我今年考不上,明年再來,劉歡給大家唱過一首歌叫《重頭再來》。如果你對自己抱著這樣的決定的話,我覺得今年你可以嘗試一下,如果你的目標是今年一定要考上,就要重新思考一些問題了。如果是抱著今年一定要考上的目標,我們會幫你規劃一下你在有限的時間里面到底能夠完成哪些任務,根據這些任務的情況,我們再幫你匹配一個你可能達到的奮斗目標,然后再幫你選擇適合你的一個專業。 同學根據這兩個方面思考一下你到底到目前為止還是不是適合跨專業。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