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考研路:三個月的考研“神話”
查看(802)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1-19 23:25
樓主
我是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07級的碩士研究生。對我來說,考研的歷程絕對是一段永難忘記的回憶,尤其是對我這樣一名在職考生來說,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回想過去的人生,考研是迄今為止令我感到最困難的一件事。在此,我將一些心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后來者能夠有所幫助。
我第一次考研是2006年1月,上大四的時候,當然這一次沒考上。第一次考研的失敗并沒有給我太沉重的打擊,因為復習準備的不充分,再加上自己的懶惰,更加上報考的目標是中科院。走出2006年考研考場的時候,我已經知道這次是考不上了。于是,年還沒過完,就回到學校,準備找工作的事情了。還算順利初試分數出來的第二天,工作也找到了,因為已經做好第二次的考研的準備,工作也就沒有太挑剔,差不多的就簽了協議。剩下的事情就是寫論文、畢業、參加工作,所有的事情順理成章,工作比較輕松,同事相處愉快,曾經甚至都不想再考研了,所以10月份之前,考研的書一點沒看,真正復習是從“十一”長假后開始的。 可以說第二次考研準備的時間只有三個月,不到一百天。考研復習之所以困難,是因為科目較多,而時間又非常有限,如何在短時間內統籌安排,也就成為能否考取的關鍵。由于考研的難中之難是三門基礎課:政治、數學、英語,因此我就在此談一談這三門課的復習。 (1)英語。對于英語的復習,我認為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成績一向扎實的考生,標準就是順利地通過了國家四、六級考試,且考試成績尚可,當然一般得過70分。另一種是成績不怎么扎實的考生,英語六級沒通過或即使通過了也就是剛到60分。對于這兩種情況的考生,都可以采取相應的辦法通過考試。我屬于第一種類型,在復習時,而是將大綱詞匯先背了一遍。我認為,單詞基礎必須扎實,特別是一些常用的單詞,最好能查一下詞典,將其常用以及不常用的釋義都查清楚。我的感觸是動詞最難以把握,詞義太多,必須在背大綱的同時,注意平時積累。例如“betray”一詞,許多同學看一眼便能知道其“背叛,出賣”或其他相關之意,但對于“顯示,流露”之意顯然會感到陌生,即使腦海中有模糊的印象,但考試時稍一緊張或題型一變,就不知所云了。所以對一些常用的動詞,除了常背大綱外,無論在什么地方遇到都不妨查一下。注意到細節才能有所提高。我當時買了一本海文的考研輔導書,這是我買的惟一一本英語參考書,我仔細地做完了全書,其中閱讀部分反復做了好幾遍,其他部分也看了兩遍以上,我感覺這本書的閱讀理解編得很不錯。對于象我這種英語基礎尚可的人來說,英語可以少花些時間,相應的方法就是專心看一本書,因為反復看總比看各種新書節約時間,但也不能擱下太久不看。我覺得英語是一種水平,一種感覺,基礎尚可的人應努力保持這種水平與感覺。每天可以少看一些,但如若連續幾個月不看,也會使對英語的感受力下降,拾起來頗費時間。,當時我曾將閱讀理解的資料里的文章分門別類,分為科技、經濟、政治、人文等幾類,并一一翻譯,對于英語基礎較扎實的人,這樣復習既節約時間,效果也不錯。對于另一類平時基礎不怎么扎實的考生,我本人沒有直接經驗,但當時和我一起準備考研的同學,未能通過六級考試,但考研英語卻考了70多分。據他自己說,考研英語是有規律可言的。應試水平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提高,但首先你必須花很大的時間,在熟背大綱詞匯之余,將書中的題目細細做完,必須日積月累,時間最終會證明你的成效。 (2)政治。我在11月份開始復習政治。我個人認為,如果時間不夠,相應的課本就不必看了,因為課本中的內容太冷太雜,如果只看幾遍,既費時間效果又不明顯,至于“毛選”、“鄧選”之類的書抽空將幾個重要觀點和史實看一下即可。一般來說,政治考試中的大題目較為綜合,而且一般是按點給分,你必須注意答題觀點全面,切勿在某一論點上論述過多,平時訓練時可以相應做一些題,只回答大的論點,無須仔細論述。另外答題應做到條理清楚,這方面也必須加強練習。多讀輔導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要經常總結出自己的觀點,并落實在書面上,這樣方有“質”的飛躍。我當時沒有報串講班,而是買了一套光盤,因為二者的成本差不多,而且串講班的光盤可以反復聽,效果應該會更好。政治考試的選擇題若想得高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選對參考書,我的經驗是由余學本參與編寫的書答案最為準確,當時我的一位同學注意到了這一點,結果考試下來選擇題正確率達80%,總分為85。這點僅供大家參考。 (3)數學。數學是我本人花的功夫較多的一門功課,我當時考的是數學(一),數學對于大部分考生很關鍵,許多考生都是在這門課上栽了跟頭。記得當時復習時,課本總是不能從頭到尾看完,所以我覺得報一個數學考研班對大多數人可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當你把書粗讀一遍,稍有印象之后,有些較為繁瑣的內容由考研班老師領著復習一遍可以理清思路,避免在一些較為細節的問題上糾纏不清,以至于將已經復習過的內容又忘記了。老師串講一遍后,再根據筆記將內容從頭復習一遍,這樣避免了僅看課本的枯燥無味,而且課本中的許多原理與方法只有實際應用以后,才能記得更牢。另外,在上輔導班這段時間,由于老師講課都是分題型講,所以整理解題思路非常重要,記得當時我經常將一道題分析好幾遍,首先想該用什么相應的原理與方法,回憶一下這些原理與方法都是如何講的,然后就想該如何找突破口,這樣做習慣了,拿到題后即使做不出來,也分析得八九不離十了。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原理,課本上的推導過程往往就包括了解題思路,像高等數學中的中值定理一部分的內容,看似繁瑣,其實課本上的推導過程就隱含了一定的思路,對于解題雖沒有直接的幫助,但對于理解卻是很有好處的。我曾經對許多重要的定理反復推理過,這比只看定理效果好得多。當你按照輔導班的內容將書又看了幾遍之后,大量的做題就顯得必不可少,像李永樂、王式安等老師的書都可以做。 考研是一項較為長期的艱苦勞動,在復習過程中勞逸結合固然重要,但一般應做到作息有較為嚴格的規律,哪一天學習過于疲勞或休息娛樂過多都將波及隨后幾天的學習效果。良好的作息規律最好能保持到考試的前一天。記得在考研的前一天,為了放松自己,我一天什么也沒看,但卻打破了原來的作息規律,其后果就是晚上因為精神亢奮而導致凌晨三點才睡著,雖然我的心理調節能力很好,并未使次日的考試受到大的影響,但我想考生明白這一點還是很重要的。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