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新生棄學:考研為何成了“試研”
查看(1096)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2-24 22:26
樓主
辛辛苦苦考上了研究生,還沒報到就棄學?這一現象的頻繁出現,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爭議!疤熘溩印眰兙烤谷绾慰创皸墝W”問題?近日,記者在哈市進行了走訪。
現如今,一些適婚男女為了讓自己今后的婚姻有保障,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先來一次“試婚”體驗,好不好看情況而定。研究生新生“棄學”現象看起來也與這一群體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讀研究生對于自己來說到底合不合適,這個機會成本到底劃不劃算,先試試看再說。因此,對于這些人,考研似乎成了“試研”,他們也便成了“試研”一族。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就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出現過研究生新生,甚至是博士生棄學的現象。從這些人棄學的原因來看無非是三種情況:一是找到了其他更好的出路,比如,出國或者考上了公務員;二是因為家庭條件貧困無法支付高額的學費;三是對錄取學校的實力抑或調劑的結果不滿意。 那么,他們這種“試研”的方式是對還是錯呢? 也許在那些拼命考研的人看來,這些棄學人的做法讓他們難以理解和接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的研究生,怎么能說放棄就放棄。于此,筆者認為還是需要辯證的看待。 “大浪淘沙,適者生存”,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每一個社會人應該學會擇機而生,如果發現自己的方向錯誤那就要及時調轉,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倘若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讀研或者確實沒有能力深造下去,那就理性的謀求別的出路。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誰也不能料定你會在哪條路上收獲成功。所以說,選擇“試研”的這些同學實際上是在選擇自己的最優化方式。 當然,“棄學”現象也說明現有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依然存在問題: 一方面,這種棄學行為是對國家教學資源的浪費,已被錄取卻不來就讀會侵占別人的名額,對學校和其他考生都是不負責任和不公平的。這就需要學校設定一個相應的遞補機制,一旦發生棄學現象也可以讓其他符合條件的學生有機會補充進來,減少損失,給別人以機會。 另一方面,“試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認為考研前景不十分明確,相對于公務員的金飯碗以及出國的環境來說,研究生在國內的競爭力相對弱勢,而讀完研之后的渺茫更加深了他們的搖擺不定。所以,相比之下若能有更好的選擇,則會二者抉擇取其一。 無論如何,社會的多元化必然會使分工的領域越來越細,并且應該是趨于更加均衡的發展。同時,社會的各種資源分布,人力、物質、知識、服務等等都應該是平等的被大眾所享受和使用。所以,不管是考研還是“試研”,說到底都是一種追求機會均等,求衡的過程,而如何選擇則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