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百科:少數民族骨干計劃
查看(1559) 回復(0) |
|
![]()
|
發表于 2018-04-13 09:40
樓主
少數民族骨干計劃是指國家實施的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個人才培養計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簡稱少數民族骨干計劃,是五部委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以科教興國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舉措。計劃從2006年起用五年時間為西部培養一批少數民族高學歷專業人才,培養學校為211以上重點大學,生源為西部省市區。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要求,采取“統一考試、適當降分”等特殊政策措施招收新生。畢業生一律按定向培養和就業協議到定向地區和單位就業,碩士服務期限為5年,博士8年。經費享受中央級高校研究生的撥款政策。簡介編輯少數民族骨干計劃全稱為“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計劃”,又稱“民族骨干”“少骨計劃”“骨干計劃”等,是一項由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國家民委、財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聯合實施的人才培養計劃。主要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和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為西部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高層次骨干人才。報考就讀該計劃的研究生畢業之后必須回到原籍省份服務滿規定年限,報考前為在職人員的研究生,原則上畢業后須回原單位繼續工作;報考前為應屆生的研究生,畢業后回原籍省份工作(只定區域,不定行業、不定單位、不定工作崗位,培養高校統一發放就業推薦表,在原籍范圍內與統分統招研究生相同待遇)。研究生就讀期間由財政部提供全額獎學金及一定比例的生活補貼保證其順利完成學業。
培養詳情 學歷要求少數民族骨干計劃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經兩年或兩年以上(從高職高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9月1日,下同),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報考;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其他條件可參照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計劃招生簡章和教育部辦公廳2010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計劃通知。 [1] 招生生源招生生源范圍為西部12省(區、市),海南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 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邊境縣(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張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縣兩區)和湖北恩施自治州;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數民族預科培養基地和民族碩士基礎培訓基地的教師和管理人員。重點招收教育(雙語師資)、農牧業、醫學、少數民族語言及特色文化藝術、信息技術、經濟、能源和公共事業管理等領域從業人員。 報考方式 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的碩士生考生采取與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報名方式。報考碩士研究生的考生參加全國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各招生單位要嚴格執行教育部統一劃定的復試分數線和其他相關政策,對符合國家確定的基本要求的考生實行差額復試,推免生見相關政策。報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參加招生單位統一組織的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考試科目和考試時間由招生單位自行確定。各招生單位要按照德智體要求全面衡量,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努力完成招生任務。 招錄與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計劃為國家定向培養專項招生計劃,此計劃在招生單位研究生招生總規模之外單列。2012年計劃招生5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0人,碩士研究生4000人,可招收不超過10%的漢族考生,各招生單位要嚴格執行漢族考生招生比例要求,不得超比例錄取。各招生單位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要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調整結構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重點向理工類及應用型專業傾斜,招生比例不低于招生總數的50%。同時,為落實中央關于推進西藏等五個自治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有關要求,招生計劃對五個自治區予以適當傾斜。被錄取的碩士研究生,先在高校基礎培訓基地集中進行一年基礎強化培訓(基礎培訓點另行通知,北京地區培訓基地為中央民族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博士研究生直接入校學習。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含基礎培訓)住宿費、生活費自理。各招生單位對家庭經濟貧困學生按國家有關政策予以資助,確保其完成學業。考生報考資格的確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民族教育處負責,未設民族教育處的由高等教育處等相關處室負責。招生工作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和采取“自愿報考、統一考試、適當降分、單獨統一劃線”的原則。招生錄取的具體辦法,由教育部另行通知。學生畢業后,按協議回定向地區和單位就業。 考試調劑 考生不能在全國普通研究生招生計劃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之間調劑錄取。其他招生、錄取和培養等有關工作按《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民委 財政部 人事部關于大力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的意見》(教民〔2004〕5號)、《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民委 財政部 人事部關于印發〈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教〕11號)和《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基礎強化班管理辦法〉的通知》(教民〔2010〕11號)執行 國家計劃 一、中國高等教育儲干培養計劃,又稱“儲干計劃”“高等教育骨干計劃” 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計劃”,又稱“民族骨干”“少骨計劃”“骨干計劃”等,以上儲備干部計劃是國家高級人才培養計劃 管理機構 教育部職責1.主管全國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工作,研究制定政策和管理辦法,組織實施招生工作,監督檢查執行情況;2.協調招生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及生源地相關部門,落實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工作;3.對招生單位擬錄取考生的報考資格、區域分布和民族比例等進行審核;4.會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督促檢查黨的民族政策在招生工作中的貫徹落實情況,并協調相關部門解決招生工作中出現的有關問題。 部門職責有關省(區、市、兵團)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職責 (設有民教處的由民教處負責,未設民教處的由高教處等相關處室負責):1.生源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執行教育部招生政策和管理辦法,協調本地區各有關部門配合招生單位的工作,指導優秀考生報考;2.負責本地生源考生報考資格的確認,引導考生報考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3.配合招生單位對本地區報考考生進行政審; 招生單位職責 1.執行上級部門關于招生工作的有關規定,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招生工作; 2.對報考本單位的考生進行政審;3.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制定招生方案,編制招生專業目錄,組織考試,完成錄取工作。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