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嶺南學院/港澳所/國際商學院——關于宏微觀經濟學復習的一點小心得和小體會
查看(1825)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0-05 23:48
樓主
2010年嶺南學院/港澳所/國際商學院——關于宏微觀經濟學復習的一點小心得和小體會
簡單地介紹一下本人的情況,我是2010年報考的嶺南學院數量經濟學專業考生(今年是二戰,2009年曾經報考嶺院金融專業,不過金融專業課差一分沒進入復試),初試成績377,后來調劑到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初試的宏微觀經濟學專業課113(實在不高,考試時有20分的題目實在放棄了),本來沒有必要開這個帖子了,今年專業課高分太多了,論壇里也不乏很多優秀的師兄師姐。我今年見過的專業課高分也不少,其中還有126分的,是個和我總分相同的一起考數量的女生,后來調劑到浙江省某所大學了。有點為她惋惜。在此,主要是鑒于09年備考金融專業課的慘痛和后來經濟學復習長達半年的認真細致,能夠分享的心得確也不少,也曾經得到論壇里一位晨霧師兄的幫助,相信很多人應該讀過他去年132分的專業課復習經驗貼。所以在此談得更多的還是個人體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是希望能對后來報考中大復習經濟學的同學有所幫助。 首先是初試微觀經濟學的復習。 中大初試指定的微觀教材有兩本,一本是美國經濟學家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另一本是中大嶺院老師王則柯和他帶的博士生歐瑞秋合著的《圖解微觀經濟學》。之前有很多人問過我,是否要好好看高鴻業的微觀經濟學先。我一向的答復是完全不用。我很不理解為什么許多人會把高鴻業的書神圣化和妖魔化。我可以不負責任地說中國大學經濟學 教育的落后,高老師可以說是功勞不小。改革開放幾十年了吧,可惜絕大多數大學(包括大部分的重點985和211高校)經濟類本科還在用此老的教材。更有甚者,不少知名院校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初試指定教材竟然的是高老的此教材,武大就是的吧。武大自從四校合并后,似乎一直在墮落,也不知道鄒恒甫這么多年來,一直在進行教學改革究竟改了些什么,一個鄒恒甫恐怕是救不了武大的沒落了(鄒在其他高校搞得教學改革也是有談有贊,很佩服他的執著),他沒有再去淌光華張某某那趟渾水,也是明智之舉。華科同樣是四校合并出來的,經濟學本來不是它的強項(除了數量),近年來變聰明了好多,也知道把初試指定參考書從高老師的換成范里安和曼昆的了。首先不說國外久遠的經典教材,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了。近一點的初級經濟學經典教材也有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吧,為什么我們不用。中級也有平的克的微觀經濟學吧,遠勝高老師的那本微觀許多。很多專家學者說,美國的經濟學教材都是研究美國經濟的,不適合中國現實情況,完全就是瞎扯淡,老鄧搞的這一套哪樣不是學習人家美國的。中國就是學歐美學日本學得太少了,才一直這么落后。落后了還不愿意虛心學習。好了,閑話不多說,我把這兩本指定的微觀教材幫同學們好好分析一下,僅供參考。 范里安的《現代觀點》: 第一章:本章不是重點,但作為全書的卷首,還是要認真看一下,不習慣外國教材口味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不要緊,精彩的在后面章節。 第二章:重點是預算線的變化,以及關于稅收 補貼和配給的概念,本章有個很重要的例子:食品券計劃; 第三章:掌握幾個偏好的實例,重點是良好性狀偏好; 第四章:掌握效用函數的幾個例子,關鍵是圖形和函數公式; 第五章:這一章很有意思。重點是各個偏好的消費者需求的最優選擇以及圖解; 第六章:這一章所有內容都是重點。重重點是收入提供曲線和恩格爾曲線,以及價格提供曲線和需求曲線。理解了沒用,要很熟練地畫出各種偏好實例的收入提供曲線;其中柯布道格拉斯偏好和擬線性偏好的圖解很有意思。這章有一個離散商品關于保留價格的數學證明。 第七章:重點章節,也是難點。重點是顯示偏好弱公理和強公理。要仔細理解書上關于兩個公理檢驗的例子;指數也是難點,第一遍看有點陌生,不要緊,你以后會看很多遍的。本章有一個社會保險金指數化的例子,注意它的圖解; 第八章:絕對重點!!重點不是要你畫出常規情況下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而是兩種效應方程公式的推導,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斯勒茨基分解(圖形);本章會出關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計算題目,不難,可以把教材中的計算題例子多做幾遍。本章難點是關于需求變動的符號和斯勒茨基方程變動率,不喜歡數學符號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有點吃力。石油退稅和自愿實時報價的例子很經典!希克斯分解應該掌握。 第九章:又是重點。掌握稟賦的變動和價格變動供給者或購買者的效用境況;掌握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和稟賦收入效應,以及其圖解;勞動供給預算約束的數學推導及比較靜態分析,要會用圖形推導勞動供給曲線;本章的經典例子是加班與勞動供給。 第十章: 本章整體來說不難。熟練跨時期選擇的預算方程的推導;關于借款者和貸款者的比較靜態分析(09年考過一題)。 第十一章: 隨便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第十二章: 重點期望風險函數以及各種風險偏好的特征。 第十三章: 不是重點,了解一下。 第十四章: 重點是不常變化和等價變化,及其圖解;本章可能會出計算題,應該把教材的例題多做幾遍,熟練過程,不難。 第十五章: 掌握需求彈性的定義,以及彈性與收益的推導,邊際收益的推導;本章有一個關于收入彈性的證明,熟悉。 第十六章: 掌握稅收的轉嫁的圖形推導,以及稅收的額外損失;本章有個借貸市場的例子,了解一下,有點難理解。 第十七章: 了解一下,不是重點。 第十八章: 掌握邊際產品 技術替代率的概念,以及與規模報酬三者的關系。10年考過一個選擇題。 第十九章: 掌握利潤最大化的比較靜態分析。會推導利潤最大化的弱公理。 第二十章: 會用圖形和幾何方法推導成本最小化條件,會推導成本最小化的弱公理。熟悉長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區分,以及沉沒成本的定義。 第二十一章: 本章是重點。 熟練平均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和邊際成本等成本曲線的圖形及其微妙的關系。 第二十二章: 本章更是重點。熟悉逐步推導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要非常熟練生產者剩余的三種圖解及各自含義(非常精彩),09年真題考過。 第二十三章: 掌握長期和短期的稅收的圖解及其含義;零利潤定理的含義;經濟租金的含義以及與生產者剩余的聯系;本章有一個經典的例子:石油雙重定價。 第二十四章: 壟斷是微觀里的重點。重點要掌握以下幾個圖解:線性需求曲線下的壟斷廠商,具有不變彈性需求的壟斷廠商,線性需求和稅收,壟斷的額外損失,自然壟斷。 第二十五章: 了解三種價格歧視的含義,關于本章第三級價格歧視的計算題例題是重點,已經連續在真題中出現,不難。兩部收費制的迪斯尼樂園的例子很有意思,仔細揣摩。 第二十六章: 本章有點難,重在理解。關于最低工資在競爭性市場和買方壟斷市場的例子出現在10年的真題中,復習時要掌握上游壟斷和下游壟斷的方程和圖形推導。 第二十七章: 寡頭壟斷也是微觀中的重點。要很熟練價格領導,產量領導,古諾模型,伯特蘭,串謀等五種模型的公式和圖形推導。本章常考計算題,要加強訓練。不妨參考圖解354面的一個綜合計算題。 第二十八章: 博弈論是微觀里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一章還不算太難理解,10年考了一道博弈論的題目,不算很難,但我放棄了,事后很后悔。關鍵是要理解納什均衡,還應該找些題目訓練一下,光看書作用不大。 第二十九章: 博弈論的應用應該是難點,這一章更加難!08年考了最有反應曲線,這個不算太難。關鍵是后面博弈論中的4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以及各種策略的互動過程。思維好的同學可以把這章多看幾遍,如果你真正理解掌握了,考試時有很大優勢。當然,估計真正考試的題型不會很難,你考的是中大,不是北大。本章有可能考選擇題。 第三十章: 本章是重點,同樣是難點。真正掌握埃奇沃斯盒,會用來研究兩個消費者盒兩種商品情況下的一般均衡情況,即能清晰地畫出帕累托集和契約曲線。帕累托效率是微觀的核心,本章還設計到了瓦爾拉斯法則,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這些概念要加強理解,雖然真正考試不會讓你去證明,但有必要理解其中含義。 第三十一章: 承接上一章。本章同樣是重點,難點。要理解生產盒消費的均衡及其埃奇沃斯方框圖。真正理解為什么帕累托有效率下邊際轉換率和邊際替代率必須相等。 第三十二章: 我個人覺得這一章比較難,這里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阿羅不可能定理,只能去理解了。 第三十三章: 本章很難。外部效應是微觀里的很熱門的課題,其實就是新制度經濟學,現在中國的改革基本上就是產權和契約的改革。但是中大的微觀經濟學考試一般以畫圖和計算為主,所以本章考大題的可能性很小,應該以選擇題為主。重點還是應該理解諸如正負外部性,科斯定理和公共悲劇等概念。 第三十四章: 不是重點,了解一下。 第三十五章: 本章比較難,可能會考公共物品的計算題。關于搭便車的圖解要掌握。 第三十六章: 同樣是微觀里比較熱門的話題,但是考試以選擇題為主。要真正理解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概念。 總的來說,這本教材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對于學習數學和經濟學科班出身的同學比較有利。 圖解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在熟悉了《現代觀點》后的情況下再來看此書,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是嶺院老師自己寫的,所以不存在翻譯不通的感覺。這本書前些年考察較多,估計和王則柯老師沒有退休有關(那幾年明顯應該是他帶的博士在出題目),這兩年考察很少了。但我的觀點是,這本書事實上比《現代觀點》更加重要。這本書不是很難,許多內容也大體和范書上一致,但認真復習該書應該可以察覺到這本書內容實際上比范書要更加追求精深。在此我有以下幾個復習建議: 1.本書除了最后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幾乎每章都是重點,重點。一定要重視本書的每一個圖,平時復習的時候不應該簡單把圖形瀏覽兩遍即跳過去。而應該養成一種好的習慣:在看本書(包括范書)的時候,一定要事先準備好白紙鉛筆直尺,每個圖都要親手動手畫出來,因為你理解了并不能代表你就可以把這個圖畫得很精準。最后要做到即使不用看課本,也能憑自己的感覺迅速在草稿紙上把各個圖形畫出來。如果你能真正做到這一點,每年微觀里二三十分的畫圖題基本上就是送給你的。 2.本書中要大量的例子和引申問題,每個例子都要仔細揣摩,每個問題都要認真考慮。一般來說,每個例子都是結合圖形來考察的,所以這些圖形更加重要。不排除會直接把書中的例子作為考題來進行考察。引申問題一般都不是很難,帶有模仿性質,最好可以在書中空白出寫出自己的理解。另外,本書中的計算題一個都不能放過,要多做幾遍,熟練為止。 3.如果你認真看完本書后,細心的你會發現圖解中與范書中的一些不同。不錯,這些不同之處實際上來自于另外一本書,后面我將會說明。而這些范書中并沒有包含的內容理所當然是重點,一定要更加重視。 4.本書的最后一節由王則柯老師親自編寫,十分精彩。 簡單談一下2010年真題微觀部分的題目。今年的微觀題目比09年要難。09年的微觀我可以做到70分(滿分75)左右,一點都不吹牛的。10年真題的選擇題明顯比09年要難,我至少有兩三個都不能確定答案,最后竟然胡亂猜了兩個。09年微觀的大題也很簡單,基本上都是指定的兩本書上的知識點,一點都沒有超出書中范圍。10年就不同了,雖然沒有明顯偏離兩本指定參考書,但很明顯,10年的微觀至少有3個大題都來自于赫舒拉發的《價格理論及其應用》。赫舒拉發是張五常先生在美國加州大學讀博時的老師,前幾年剛剛去世。這本書09年才有中譯本,就是大衛的學生張五常親自作的序。這本書我準備復試的時候隨便翻了一下,沒有仔細看。此書接近中級難度,書中有大量的實例。另外,王則柯編圖解微觀時,參考了兩本書,一本是范的現代觀點,另一本就是此書。所以大家知道為什么10年的題目會出自本書吧(事實上10年微觀部分有好幾道選擇題也是出自該書)。這樣說起來,中大出題的老師還是蠻陰險了(宏觀更加陰險),這本書里有大量的經典習題,部分習題難度比較大,如果11年出題還是參考這本書或書中的課后習題(當然題目不會超出初試兩本書的內容太多),對于部分同學來說,還是會有一定負面影響。 我個人也不是很建議同學們把這本書當作第三本指定教材一樣來認真復習,機會成本比較大,一本新參考書是很容易影響心情的。畢竟從今后的趨勢來看,專業課很難再考出130+的分數了,大部分認真準備的同學(包括跨專業),專業課考到110+,難度也不是特別大。考嶺院,110+的分數足夠了。我個人的感覺,專業課想拉別人十來分還是挺難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數學很英語上。 我的建議是,除非你數學和英語很好,你不妨再認真復習赫舒拉發的這本書。另外,很多同學關心微觀練習題的選擇,我只推薦一本,石化出版社金圣才主編的《現代觀點筆記和詳解》。尹伯成的綠皮習題不用去做了,和中大考試的題目完全不是一個風格。 其次是宏觀經濟學的復習 今年的宏觀比去年稍難。之前我一直認為偶數年不會考名詞解釋,但10年就偏偏出了四個名詞解釋。幸虧其中三個都簡單(基本上都是前幾年真題里考過的原題),只有一個供給學派經濟學,這個是多書上的,我印象不深了,隨便糊弄了幾句。關鍵還是大題。雖然我事前推測偶數年會考一兩個宏觀經濟和現實問題,但出乎意料的是,10年竟然考了四個開放的宏觀經濟問題。當時懷疑是不是在考金融聯考(09年的陰影仍在)。其中有一個題,是關于GDP的收入法,這個概念高的書中講到過(看樣子高書也不是一無是處),但偏偏我記不清了。這個題基本上是空白。算起微觀的那道博弈論,我經濟學有20分的題目是空的,慚愧了。可見我復習過程中投機取巧成分也較大。這四個題目不能說難,尤其是對一些本科學經濟的同學來說。中大初試指定的參考書有兩本,一本是多恩布什的宏觀經濟學,另一本是嶺院徐現祥老師的圖解宏觀,10年首次作為初試指定參考教材。兩本書都有錯誤,多的那本翻譯得尤其爛。我看了兩遍之后基本上再也無法忍受多的那本書了,后來一直在看圖解宏觀。多的書還是有點難度的,結構和知識點都很散亂,第一次看估計有點小痛苦。徐現祥這本圖解宏觀深入淺出,寫得不錯,部分模型用到了數學。我看了三遍。可惜10年不是徐現祥出題(09年是他出的題目),圖解宏觀上一道都沒有考到。考完之后非常郁悶,感覺徐現祥老師太對不起我了。宏觀的知識點很散,我總結了一些,把這些搞懂之后整個宏觀的框架就清晰很多了: 1.增長理論:增長核算方程的推導(包括人均產出增長核算),新古典增長模型及圖解的推導,內生增長模型及圖解的推導,兩部門模型,發展陷阱,貧困陷阱,經濟增長政策及圖解。 2.四個總供給模型:古典版,凱恩斯版,新古典版,新凱恩斯版,以及這四個版本的總供給曲線的推導(圖形推導);要會推導菲利普斯曲線,以及用菲利普斯曲線來推導總供給曲線(主要是四種假設下的公式推導)。 3.要會用凱恩斯交叉圖來推導IS曲線,用流動偏好理論來推導LM曲線,熟練掌握IS-LM模型。數學推導應該掌握。 4.用IS-LM模型來推導總需求曲線,以及能熟練推導出財政政策乘數和貨幣政策乘數。掌握各種需求沖擊,會運用IS-LM來分析大蕭條的成因。 5.宏觀經濟管理的3個目標: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之間的聯系。主要要掌握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特征和原因。掌握自然失業率模型,會用就職率和離職率來圖解分析自然失業率。 6.財政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以及兩者各自的3種特例分析。關于貨幣存量和利率的普爾的分析(圖解)AS-AD模型中的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分析,即需求沖擊和供給沖擊下的宏觀經濟管理。 7.各種時滯,泰勒規則,丁伯根模型,盧卡斯批判,巴羅李嘉圖等價,菜單成本,RBC理論。惡性通貨膨脹。 8.不確定環境下的決策:一個簡單模型,這個模型有點難度,用到了一點計量知識。關鍵是數學模型的推導,圖形的推導,還有兩本教材中的例子,都要熟練掌握。規則與相機抉擇,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型:動態不一致。要會用數學公式來推導動態不一致模型,與規則的異同,以及動態不一致的圖解與解決方案,重重點,11年極有可能出大題。 9.貨幣的發行以及平方根公式,這里涉及到一些貨幣銀行學的知識,要預防考貨幣乘數和通貨比率的計算題目。 10.國際金融方面的知識。個人感覺中大現在的題目越來越涉及到國際金融方面的理論了,比如一些國內和國際上的一些金融熱點問題,人民幣匯率升值問題,內外均衡問題,金融危機問題,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實踐,即國內通貨膨脹和失業的問題。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一定要掌握。要注意區分固定匯率下和浮動匯率下,資本完全流動,資本不完全流動幾種情況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效的問題,不光是要理解,更重要的善于用圖形分析。關于匯率的國際調整和相互依存問題是宏觀中的難點,要多看教材。跨專業的同學可以借本國際金融方面的書籍翻一下。我這里推薦一本書,姜波克和楊長江主編的國際金融學,高教出版社。不要用姜波克復旦的那本國際金融,也不要用中大嶺院金融和世經專業指定的錢老的那本國際金融。這是我第一年復習金融聯考時比較同類教材發現的。 11.宏觀的復習光看教材是遠遠不夠的,今年中大考了四個宏觀論述題,不知道11年是什么樣的趨勢。但是有時間關注一下宏觀經濟熱點是正確的,這里可以重點看一些財經報紙,主要看那種宏觀經濟評述的報道,可以做一下筆記,到時候考試時也不用怕沒有話說。當然,這只是一個建議。因為在最后復習階段,很難抽出時間來看很多報紙,所以需要平時的積累了。 12.名詞解釋:重點參考歷年真題中的名詞解釋。其中一些國際金融的名詞,認真準備考試時必有驚喜。 宏觀經濟學考察范圍比較廣泛,而且各章知識點非常散亂,上面12點建議只是自己的一點復習心得,全當拋磚引玉吧。如果能熟練掌握以上歸納出來的知識點,再加上自己平時的宏觀積累,相信對于準備宏觀的考試應該不會那么艱難了。 最后總結一下專業課復習的疑問: 1.關于教材:就是招生簡章上指定的四本書。圖解宏觀是10年剛指定的,不過10年沒怎么考察,11年重點關注。 2.關于復習資料:范里安的微觀和多恩布什的宏觀都有中國石化出版社,金圣才主編的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這兩本書。不少同學復習宏觀的時候,都不看多恩布什的教材,只看金的那本筆記詳解,我個人認為應該還是建立在對多的教材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再來看金的書為好。論壇里不少同學推薦尹伯成的習題集,即綠皮書,我認為是完全是沒有必要了,綠皮書完全就是搞的題海戰術,用來應付初試是高鴻業的指定教材的考試,效果十分明顯,前些年這幾本書很流行,包括我以前復習金融聯考的時候。中大經濟學無須做尹伯成的綠皮書,不是靠題海戰術就可以獲取高分的,重點還是應該把指定教材多做幾遍。另外,多恩布什書后面的習題可以抽著做,有些題目不必深究。最有價值的輔導書還是教材,以及歷年的真題。真題只用做04-10年的題目就可以了。04年以前的真題參考價值不大。 3.關于輔導班:我個人建議不用在網上去報什么中大經濟學的輔導班了,完全沒有必要。如果這點自學能力也沒有的話,建議還是不要報考中大了。輔導班基本上就是浪費時間和金錢。作為一個考生,要有自己的判斷力,不要過于急功近利,相信自己,多看書,多做筆記。 4.關于聯系導師:中大和其他學校不同,譬如嶺院,導師都是開學后才確定的。準備初試的時候,聯系導師的作用不大。至于復試,我覺得也不需要去聯系導師。因為中大的導師根本不管招生的事,不是說導師欣賞你,你就會被錄取。當然,很硬的關系除外。還有,據我所知,嶺院還是有后門可以走的,只要在中國,總少不了這些。 5.關于專業課筆記:說實話,我復習專業課的時候做了三本筆記,微觀兩本,宏觀一本。所以四本教材和近幾年真題的重要知識點我全部都整理出來了,而且大部分知識點都把圖形畫出來了。當時很自信認為專業課鐵定過120,可惜最后還是人算不如天算。西經的有個朋友看過我的筆記,當時開玩笑說,這些筆記可以拿去賣幾百元錢了。我當然不會用來賺各位同學的錢,否則我也不會花時間寫這篇帖子了。本來想贈送筆記,但是今年我沒有朋友或熟人報考中大經濟的。后來想想,同學們自己努力做出來的筆記肯定比簡單看我的筆記,印象更加深刻。 6.關于其他參考書:我只推薦兩本。在帖子前面已經說了。其中一本是微觀的教材,也即赫舒拉發的價格理論及其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09年剛出來的中譯本。另外一本是宏觀,也即薩克斯的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上海三聯出版社。這兩本書難度都接近中級,可能比指定教材要深。當然,不看也無大礙。 7.關于復試:嶺南學院的復試比較難,高分被刷的比例也很高。港澳所復試還比較輕松,第一志愿和高分的同學幾乎不會被刷。國商10年第一年招生,后來只招了一個第一志愿的同學(只有一個同學上線),其他都是從嶺院調劑過去的,以后具體情況不詳。對于某些單純想有個中大經濟學研究生文憑的同學(該學院在珠海,本學院沒有老師,都是嶺院的導師,幾乎沒有學術氣氛),11年建議重點關注國際商學院,錄取比例非常高,只要上線被錄取可能性極大,而且肯定是公費。另外,每年很多同學報考嶺院的西經和數量兩個專業,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你不是數學或者理工出身,就不要報這兩個專業了,其實,這兩個專業的導師偏向是很明顯的。我懷疑這些導師只喜歡嶺南學院自己的本科生和中大數計院的學生。嶺院的導師喜愛本科生甚于研究生,似乎好學校都是這樣的。至于本科學校,我覺得區別不是太大,嶺院似乎很少有本科學校或往屆生歧視,這一點上,中大的確比同等級別的高校公平許多。 我的基礎不能說好,本科學校也很一般,本科所學專業是文科類專業,去年7月底開始復習經濟學,每天大概五個小時。第二年考很重視專業課,反而把數學和英語丟了。最后數學和英語都沒考好。尤其是數學。考前最放心的就是數學了,信心滿滿可以過140,結果連130都沒達到。高數的幾個大題幾乎都算錯了。考中大嶺院的同學11年一定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數學和英語上,以后英語也許會越來越難,但我相信明年廣東英語閱卷不會再放洪水了。我一向認為,只有把數學學好了,才有可能學好專業課(不必茍同)。相信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祝11年的各位考生好遠,明年中大見! (zz)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