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1.禮貌言行的認知闡釋,《外語學刊》,2000年5期。
2.“吃館子”的認知分析,《華文教學與研究》(暨南大學),2000年 3期。
3.言語交際中語用預設量的動態變化,《四川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1年1期。
4.間接言語行為取向的隱含動因探討,《山東外語教學》,2001年4期。
5.格賴斯會話合作原則的默契內涵分析,《外語與翻譯》,2001年1期。
6.禮貌語用現象的語法化探討,《外語與翻譯》,2002年2期。
7.也談禮貌原則,《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3期。
8.關聯理論對間接言語禮貌的認知解讀,《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3年3期。
9.從認知關聯角度研究邏輯連接詞的語篇連貫,《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3年4期。
10.論索緒爾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原則,《重慶大學學報》(社科),2004年2期。
11.禮貌語用語法化的量化考察,《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4年2期。
12.名詞與動詞的認知問題以及轉換效用,《外語教學》,2004年 5 期。
13.國外主流語言學派對名詞化的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9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2004年12期。)
14.《認知文體學――語篇分析中的語言與認知》評介,《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5期。
15.言語禮貌?認知期待?語境文化規約,《外語教學》,2005年2期。
16.語言“轉換”概念多維度詮釋――以名詞化現象為視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17.論主謂結構中句首主語的認知語義基礎,《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7期。
18.花園幽徑句的特殊思維激活圖式淺析,《外語學刊》,2005年5期。
19.略論認知語境在語篇推理中的局限性,《中國外語》,2005年5期。
20.認知推理與深層回指的確定,《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3期。
21.名化、級差轉移、原型范疇及名化研究框架體系的思考,《外國語》,2005年第4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2005年11期。)
22.Semantic network and concept mapping in XHY items, in Daoliang Li & Baoji Wang (e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and Innovations, New York: Springer. 2005.
23.TP語用原則略論,熊學亮、蔡基剛主編《語言界面》,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24.熟語中“前后”空間隱喻的認知語義分析,《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
25.圖形-背景空間概念及其在語言中的隱喻性表征簡述,《外語研究》,2006年第2期。
26.言語幽默生成機制的認知探究―― SCF、CI與CB三維互補視角,《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學術專著
1.《當代語言理論與實踐探索》,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年。
2.《歷史比較語言學概論》,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年。
3.《英漢請求策略理論與實證對比研究――禮貌語用學視野》(英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20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