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西南財經大學 2010-11-20 相關院校:西南財經大學
(001)經濟學院
(020101)政治經濟學
本專業是全國重點學科,設有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市場經濟運行與宏觀調控研究兩個研究方向。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市場經濟運行與宏觀調控、經濟轉型與發展理論、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外國近現代經濟史研究、計量經濟學、多元統計分析、數據庫技術及應用、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等。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導師11人,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其中已獲博士學位的8人,先后有15人次赴歐、美、日、香港、臺灣等訪問交流。近五年來,主持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已出版學術專著及文集23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教學和科研成果多次獲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學會優秀成果獎。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熟悉市場運行和企業運作的基本原理,懂得研判宏觀經濟運行態勢以及政府決策的基本走向,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具備較高的專業外語水平。畢業生主要在政府部門、金融部門和公司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或在教學科研單位和金融研究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社會評價高。本專業還擁有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
(001)經濟學院
(020102)經濟思想史
經濟思想史是一門研究經濟思想產生和演進的歷史的科學,它以時間為線索,研究中外經濟思想和經濟政策的形成、演變及其理論和實踐意義。本專業是為培養經濟學基礎理論人才的需要而開設。設有“金融歷史與文化”、“歷史上的公共產品”和“區域經濟史”3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中外經濟史專題(專業必修)、中外經濟思想史專題(專業必修)、金融歷史與文化研究(方向必修)、公共產品理論與實踐研究(方向必修)、區域經濟發展專題研究(方向必修)等課程。
本專業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有4人具有博士學位。近年來,已出版學術專著及文集多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完成和在研各級課題數項。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備扎實的經濟學基礎理論和較為廣博的中外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知識,具有獨立分析、研究和解決經濟理論與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具備較高的專業外語水平。能勝任經濟理論研究、教學及經濟管理等工作。
(001)經濟學院
(020104)西方經濟學
本專業系統地學習現代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和方法,研究中國經濟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設有現代企業理論與實務、公共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宏觀經濟運行與調控和經濟增長與發展四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微觀經濟學(Ⅰ、Ⅱ)、宏觀經濟學(Ⅰ、Ⅱ)、數理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契約經濟學、當代宏觀經濟學流派、產業組織學、發展經濟學、經濟計量軟件等.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其中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一人,近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出版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經濟著作,發表了不少具有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為滿足學生的不同職業規劃需要,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本專業對學生進行分類培養。第一類著力培養熟悉現代經濟學知識、掌握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能夠創造性的研究中國改革開放當中的具體經濟問題的理論研究人才,畢業生將主要輸送到國內一流高校繼續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第二類努力培養具有應用經濟學的專業知識,能夠勝任各種管理工作的具有較高理論素養的應用性人才,畢業生將輸送到金融、財政以及各種現代工商行業當中。
(001)經濟學院
(020105)世界經濟
本專業是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及我國加入WTO后的改革開放需要而開設的。它以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現狀及其運行的理論及政策為研究對象,設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研究、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經貿理論與實務、國際資本市場與投資等4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國際經濟學專題、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世界經濟專題研究、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專題、國際投資專題研究、外國近現代經濟史專題、當代國際經濟關等。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授4人,副教授1人,教師隊伍中60%具有博士學位。近五年來,已出版學術專著及文集8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完成和在研各級課題10多項,教學和科研成果10次獲省部級、各級學會和校級優秀獎。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備扎實的世界經濟理論基礎和較系統的國際經濟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分析、研究和解決世界經濟理論與涉外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較高的專業外語水平。能勝任世界經濟理論研究、教學及政府、工商企業和金融各部門涉外經濟管理工作。本專業設有碩士和博士學位點。
(002)財稅學院
(020203)財政學
本專業為省部級重點學科,建于1952年,是全國最早設置的財政學專業之一。198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授權點,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授權點。本專業現設有財政理論與制度研究、公共經濟與預算管理研究、區域經濟與地方財政研究、投資與國債經濟研究、公共投資管理5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西方經濟學(中級)、金融理論與實務、經濟法、當代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稅收理論與實踐、外國財稅研究、財政與預算管理研究、公共部門財務管理研究、證券市場與國債研究等。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自“九五”計劃以來,已公開出版專著20部、教材18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8項,省部級政府課題16項,其他各類科研課題52 項,完成調研報告3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496篇,并有15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自“九五”計劃以來,已公開出版專著20部、教材18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8項,省部級政府課題16項,其他各類科研課題52 項,完成調研報告3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496篇,并有15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本專業具有優良的教學科研條件,設有財政經濟研究所、稅收經濟研究所、投資經濟研究、財稅計算機實驗室等教學科研機構。
本專業培養學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在熟悉CPV(注冊資產評估師)和CPA(注冊會計師)業務的基礎上,掌握國內外財政和公共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具有獨立工作、獨立分析和解決本學科理論與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生既可在財稅、公檢法以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門或金融、公司、企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和業務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002)財稅學院
(020220)稅收學
本專業為碩士授權點和博士授權點。現設有稅收理論與制度研究、稅法與稅收管理研究、國際稅收與跨國公司稅務管理研究 、理財與稅收籌劃研究4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西方經濟學(中級)、金融理論與實務、稅收理論與實踐、財務分析與決策、稅務管理研究、國際稅收研究、外國財稅研究、稅收籌劃分析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自“九五”計劃以來,已公開出版專著11 部、教材14部,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余項,發表論文380篇,并有多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本專業具有優良的教學科研條件,設有稅收經濟研究所、財政經濟研究所、投資經濟研究所和稅收征管實驗室等教學科研機構。
本專業培養學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在熟悉CPT(注冊稅務師)和CPA(注冊會計師)業務的基礎上,掌握國內外稅收理論與實踐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獨立工作、獨立分析、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面向財稅管理部門、面向公檢法機關、面向國家其他經濟和行政管理部門,面向會計師、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面向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能從事高層次稅務管理、稅務研究及其他涉稅事項管理的專門人才。
(003)金融學院
(020204)金融學
金融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并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是國內唯一獲準以"中國"冠名的金融學科研究機構。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科研實力強。有曾康霖、何澤榮、劉俊、劉錫良、殷孟波、陳野華等知名學者,現有教授24人(其中兼職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1人,副教授26人。2007年學校聘請在資產定價方面享有國際聲譽,教育部聘長江學者、美國加州大學(Sandiego分校)劉俊教授任院長。近年來,先后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ú浚┘壙蒲姓n題50余項,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類刊物上發表論文1千余篇。
本專業從1981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年招生規模300余名,居全國第一。畢業生主要在金融系統工作,也可從事金融教學及科研工作。秉承“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研究生培養理念,形成了“參與課題研究,把握學科前沿,重視實務訓練”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本專業設有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商業銀行、證券投資、國際金融、公司金融等研究方向。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德智體全面發展,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質和職業操守,既能從事科學研究、又能從事實務工作的創新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金融學(實驗班)方向由金融學院和經濟與管理研究院聯合招生,培養研究型加外向型高級金融人才。
(003)金融學院
(020228)金融工程
專業簡介及課程設置:金融工程是結合了現代金融學、信息技術與工程技術方法的工程型的新型學科。它在實踐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現代經濟的許多重要領域,包括公司財務、貿易、投資、貨幣管理和風險管理都需要具有靈活性和創新能力的金融工程高級人才。本專業設有:風險管理、資產定價、金融產品設計等三個方向。開設的課程主要有:高級衍生金融工具、金融風險管理、高級金融經濟學、連續時間金融、金融隨機過程、金融工程案例、泛函分析、數理經濟學、實證金融學、算法語言和數值計算、個人理財等。
我校是最早建立金融工程本科和碩士專業的高校之一,近年來以我校金融學國家重點學科的優勢為基礎,我校金融工程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得到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科學的教學體系和力量雄厚的教師隊伍。本專業現有教授及副教授21人,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近年來發表論文近兩百余篇,完成了多項省、部級課題。
本專業培養的碩士是具有實際開發能力的高級金融工程人才,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要求有較扎實和全面的現代金融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金融工程技術、方法、工具,創造性地解決金融實際問題。能夠從事資產定價、風險管理、金融方案設計、產品創新等金融活動。
(003)金融學院
(020232)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專業是金融學院下設的的新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經濟學、金融學和信用管理學理論基礎,熟悉信用評級與信用風險管理技術,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對信用管理實踐問題作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管理人才。
本專業采用聯合培養模式,由金融學院和中國國內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聯合培養研究生。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并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是國內唯一獲準以"中國"冠名的金融學科研究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擁有博士后流動站的資信評級機構,為本專業研究生教育提供專業課程教學、實習、參與課題研究,并優先接納本專業畢業研究生。強強聯合和學界與業界的聯合有利于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研究生畢業后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從事商業銀行內部評級和信用風險管理、從事信用管理中介機構外部評級和產品開發與服務、從事大型企業資信調查和客戶關系管理、從事信用管理教學與研究等工作。
本專業下設資信評級和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兩個研究方向,現有師資15人,其中教授(研究員)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人,講師2人。
(004)工商管理學院
(020205)產業經濟學
西南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本學科于1981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點是西南地區最早的產業經濟學博士點,目前有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8名。迄今為止,本學科共培養碩士研究生300余名,培養博士研究生150余名。
目前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產業結構與產業發展。
(2)產業組織與規制
(3)產業投融資
現代企業制度與企業成長
(004)工商管理學院
(020222) ★消費經濟學
消費經濟學屬于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它與政治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社會學、文化學等交融,研究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消費運動,揭示人們在消費過程中的社會經濟關系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同時它又與消費行為學、市場營銷學、金融學、投資學等聯系,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居民消費需求的形成、演變、運行及其實現機理。中國特色的消費經濟學,立足于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實踐,比較和借鑒國外居民消費的演變規律,著力于探究我國居民消費發展的基本軌跡、居民個人和家庭消費與投資的變動規律,以及對企業經濟行為的影響。加強中國特色消費經濟研究,有利于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居民科學、文明、健康消費,提升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利于推進生產和流通盡力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推進社會經濟現代化進程。這對于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社會對消費經濟學科人才需求量愈益增大,意愿從事消費經濟研究的人才愈益增多,黨政部門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普遍加強對居民消費問題研究,不少高等院校也開設消費經濟學的課程,研究領域愈益拓展與深入,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西南財經大學擁有厚實的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科師資,具有專門從事消費經濟學科教學科研的師資隊伍。2003年起,我國消費經濟學學科帶頭人尹世杰教授與西南財經大學校長王裕國等財大教師,全國最早招收消費經濟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4年起招收消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1.中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及其消費指導對策研究;2.中國城鄉居民家庭個體消費行為特征及其演變研究;3.居民金融消費研究。
(004)工商管理學院
(020226) ★流通經濟學
流通產業涵蓋批發業、零售業、服務業、物流業,以及連鎖營銷、代理制和電子商務等新商業形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先導性產業。
主要設置的課程有: 流通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現代物流管理、社會信用制度與交易費用理論、營銷渠道理論、現代商業形態概論、消費行為學、市場營銷學。
本專業辦學層次齊全,同時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在全國重點期刊上發表了460篇論文,出版學術專著26本,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9項,獲得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15項和教學成果獎2項。
本專業是為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培養和輸送品行優良,具備創新能力,從事流通產業管理、教學和科研的中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有廣闊的就業前景,既可在連鎖公司·商業批發·零售和物流·服務企業從事經營管理工作,也可在商務·物價·工商行政機關從事商務管理工作,還可在大專院校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004)工商管理學院
(120202)企業管理
本專業是省部級重點學科,也是工商管理學院的主干專業,下設組織與管理變革、資本運作與公司理財、企業經營與戰略、運作與信息化管理等4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干課程有:西方經濟學、現代管理經濟學、現代管理理論、金融理論與實務、經濟法、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管理研究、生產與運作管理研究、組織行為學、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研究等。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在組織理論、企業管理與轉型、戰略與競爭研究、中小企業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優秀的科研成績,分別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和四川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兩項。
本專業辦學層次齊全,同時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與國內外高校同行建立了廣泛、密切的合作關系,其中與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企業創新研究所建立了長期友好正式合作關系,從學術、科研、教學和研究生培養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
本專業重點培養具有深厚的工商企業管理理論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良好的溝通能力、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運用能力的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工業、商業、金融、咨詢服務等企業的管理、策劃等工作,以及國家綜合經濟部門的管理工作和本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
(004)工商管理學院
(120203)旅游管理
本專業的開設適應了我國旅游業迅猛發展對旅游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以當代國際國內的旅游管理理論為指導,結合旅游發展實際,深入研究國內外旅游管理與發展的理論及實踐問題。同時,本專業也是涉及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會計和地理理學等多學科的交叉型學科。
本專業設有旅游企業經營管理、旅游規劃與旅游開發管理2個方向。結合旅游行業發展和相應理論研究趨勢,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金融理論與實務、經濟法、旅游企業經營管理理論、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規劃及開發管理、旅游業競爭力研究、旅游產業發展研究、服務管理等課程。
本專業師資力量較強,實踐經驗豐富,有教授、副教授多人,科研成果顯著,已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獎項數十項,發表論文、專著上百篇,許多建議被各級政府采納,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數十項。
本專業重點培養具有深厚的經濟管理理論、熟悉的專業技能和技巧、較高的外語水平,掌握國內外旅游發展狀況和運作模式,具有獨立分析和處理本學科理論與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素質的旅游管理人才。畢業生適宜在旅游管理部門、國內外旅游管理企業、旅游規劃和管理咨詢機構工作,也可從事外經、外貿、工商企業管理以及教學、科研工作。
(004)工商管理學院
(120221)市場營銷管理
市場營銷的思想起源與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在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過程中,市場營銷思想、策略與工具也在國際化與本土化的沖突中展現出其特殊價值與魅力。本專業是一門應用型管理學科,為工商界、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及其他組織培養中高級市場營銷管理人才、專業市場分析人才、營銷策劃與管理咨詢人才。
本專業開設專業課程有:現代營銷管理理論與實務、消費行為研究、市場定位與競爭戰略研究、服務營銷、市場調研、廣告策劃、品牌營銷、零售與渠道管理、網絡營銷、營銷工程等。
西南財經大學是全國最早開設營銷專業本科與博士點的教育部重點院校之一。專業師資強,教學經驗與實踐能力均表現優秀,擁有博士導師4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
(004)工商管理學院
(120222)人力資源管理
本專業是工商管理學院的主干專業。以培養既具有理論功底,又具備實際操作技能的中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為目標,要求學生在學習期間全面地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畢業后能快速適應政府機構、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中高級專門人才的要求。
本專業下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與薪酬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等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 現代管理理論、企業戰略管理、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實踐、培訓與職業生涯管理、企業年金與員工福利、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勞動法、工作分析與工作設計等。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副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6人),本專業與國內外企業、事業單位、高等院校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重點培養具有深厚的人力資源理論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中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適宜在政府機構、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咨詢企業等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實際工作或研究工作。
(004)工商管理學院
(120223)物流管理
本專業是一門涉及管理學、經濟學、工學、理學等多學科的交叉型新興學科。畢業生應掌握工商管理、管理科學、經濟學、法律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具備技術技能、人際關系技能和邏輯思維與分析技能,能夠迎接21世紀新挑戰,勝任工商企業、社會組織及政府部門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管理、教學、科研和設計工作,并具備較強的物流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西南財經大學擁有國內一流的物流管理師資隊伍,本專業全體指導教師和研究人員均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主持、主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在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2項、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1項,教育部外專項目1項、省部級和企業委托項目多項,教學和科研實力強,指導的學生在2007年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
該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1、物流系統工程。主要研究生產制造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控制與管理,同時研究社會物資調配、建設項目選址、商貿系統規劃與管理,以及一些服務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管理等。
2、物流系統規劃。主要研究物流系統設施布局規劃、物流系統設計與設備配置方案、物流系統需求分析與預測、物流系統建設的投資、融資方案的可行性論證、區域經濟物流發展規劃等。
3、物流企業經營管理。主要研究物流企業管理與決策、全球供銷網絡管理、運輸組織與配送管理、物流流程優化設計與實施、物流市場營銷、國際物流管理、報關通關、物流企業戰略聯盟構建等。
4、服務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服務傳遞系統設計與優化;服務企業戰略;服務企業運作管理;服務競爭優勢構建;服務質量評價與改進;服務組織設計與文化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收益管理;服務項目管理;服務市場關系營銷;產品與服務創新研究;服務管理研究;服務產業發展研究。
(005)國際商學院
(020206)國際貿易學
培養我國對外開放所需要的,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良好的學術素養、高尚的人文精神、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具備本學科寬廣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學風嚴謹優良;熟練地掌握英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和用英文寫作,并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溝通能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熟練運用計算機完成相關研究工作;具備在政府部門、企業和中介機構等有關單位從事國際貿易經營管理、數據分析、業務操作的能力,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1人。其中相當部分教師具有從事國際貿易的實際經驗和海外留學經歷。
(005)國際商學院
(120226)國際商務
培養我國對外開放所需要的,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良好的學術素養、高尚的人文精神、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具備本學科寬廣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學風嚴謹優良;熟練地掌握英語,能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和用英文寫作,并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溝通能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熟練運用計算機完成相關研究工作;具備在企業、政府部門、國際商務咨詢機構等單位從事經營管理、國際商務管理或在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從事國際商務教學與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1人。其中相當部分教師具有從事國際商務的實際經驗和海外留學經歷。
(006)統計學
(020208)統計學
我校統計學專業已有56年的歷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分別于1984年和1993年批準本專業為碩士和博士授權點;1998年和2004年分別被批準為中國人民銀行和四川省重點學科。現有教授、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近三年承擔國家、省部級、橫向課題近二十項,獲省部級獎近十項。本專業只招收英語語種考生。
統計學是一門研究如何解釋、分析和應用數據的方法論科學,它“讓你學會用手中的少量數據,對重大問題做出明智的決策”。經濟越發達、社會越信息化,數量分析的理論與方法就越顯重要。本專業設有宏觀經濟統計與數量分析、金融統計與數量分析、商務統計研究(含市場調查、商務數據挖掘)3個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經濟統計研究、概率統計理論與方法、計量經濟理論與方法、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商務統計與SAS應用、時間序列分析、多元統計分析、非參數統計、抽樣理論與方法、隨機過程、統計計算、數據挖掘方法與應用、統計文獻導讀、應用線性模型、類別資料分析、金融理論與實務、貨幣與金融統計等。
本專業培養具有統計思想,掌握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能夠運用多樣化的數量分析方法和先進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高層次人才。畢業生絕大多數在政府部門、金融部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工作或從事科學研究及高校教學。
(006)統計學
(020209)數量經濟學
本專業是四川省重點學科點,是我國較早從事數量經濟學教學科研的學科點之一,并同時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資格,主要從事計量經濟理論與應用、金融數量分析 ((含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分析)兩個領域的研究。近年來主要的研究方向為:(1)計量經濟理論與應用研究;(2)金融數量分析(含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分析);(3)金融工程理論與應用(與中國金融中心聯合培養)。本專業只招收英語語種考生。
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為,注重與金融學學科的相互滲透,系統、完整、準確地把握和理解數量經濟學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新近發展前沿,消化吸收最新定量分析理論與手段,著重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原創性為目標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培養數量經濟學應用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的中、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開設:計量經濟理論與方法、金融時間序列分析、微觀計量經濟學、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金融工程理論與應用等課程。
本學科點現有教授及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近年來,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1項、一般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十五"規劃、博士點項目各1項;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國家統計局等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公開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6 部,并獲得國家統計局、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等省部級政府獎10項,其中,1項成果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國家統計局全國優秀統計科研成果二等獎。
本專業為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校、企事業單位等培養從事定量化分析研究的中、高級人才。
(006)統計學
(120100)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管理學大門類下面的一級學科,由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經濟信息工程學院共同建設,主要研究方向為:(1)金融風險管理;(2)數據挖掘與金融管理;(3)金融復雜網絡研究;(4)管理系統分析與決策。
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為:以管理學、運籌學、金融學、經濟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挖掘等為基礎,將管理學研究與其他學科交叉滲透,探尋中國管理科學的發展規律,培養“注重學科交叉與理論應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從事管理科學理論研究和應用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畢業授管理學碩士學位。
主要開設:運籌學、管理決策模型與方法、質量控制與管理、數據挖掘、系統工程、戰略管理、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服務、供應鏈管理、金融理論與實務、金融管理(含風險管理)、金融工程理論與應用等課程。
本學科點現有教授1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11人。近年來,共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10余部,共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1項、一般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科學"十五"規劃、博士點項目各1項;省部級項目20多項。
本專業為金融機構、公司、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等培養從事量化管理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007)中國金融研究中心
(020204)金融學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是國內唯一獲準以"中國"冠名的金融學研究機構,中心在金融學研究、服務社會、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具有國內一流的水平,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學的轉化,金融高級人才培養素來在國內享有崇高聲譽,中心現有教授和副教授在內的專兼職教師19名,多以學術特長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
本專業設有:金融學前沿研究、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
中心在金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并不斷探索研究生培養的新模式,形成了:1、強化科研訓練,學生參與課題,在研究中培養把握學科前沿和獨立研究的能力;2、倡導學科交叉,涵蓋現代金融的發展趨勢;3、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實務能力的培養。中心與著名金融機構建立了各類人才培養的合作關系,為碩士生提供各種直接實踐的機會。研究生培養已形成了為國內實際部門認可的競爭力,學生在國內主要就業去向為金融監管部門、商業銀行、證券機構、基金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各種實業公司,經濟研究和決策部門及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等。
(008)證券與期貨學院
(020204)金融學
金融學(證券與期貨方向)是學校為順應資本市場的發展,做強金融學科群而新設的金融學專業方向。本專業方向培養具有厚實的經濟、金融與證券期貨理論功底,突出的抽象推理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充分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良好的職業操守、人文素養和團隊協作精神,廣闊開放的全球視野和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能夠適應現代經濟金融發展的高層次、國際化、創新型的高級專業人才。
本專業方向由學校新成立的證券與期貨學院承辦。學院實施校企合作共建的辦學模式,設有學院理事會,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教授擔任首屆理事長及學院名譽院長。
本專業下設證券市場運行與監管和證券與期貨投資兩個研究方向,現有師資2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3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人。
(009)公共管理學院
(020207)勞動經濟學
本專業以勞動力市場運行、勞動關系調整以及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為研究對象,設有勞動力市場理論、勞動關系與勞動政策、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三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勞動心理學、勞動社會學、勞動關系與勞動法、政府行為與勞動政策研究、社會保障研究、人力資本投資與報酬研究、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等。本專業師資雄厚,現有教授、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四川省勞動保障廳聘任專家1人,并聘有外籍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多名。近年來承擔國家、省部級、橫向課題20多項,發表論文40余篇,并多次、多項目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勞動力市場的運行和管理,熟知勞動力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各級政府部門政策研究機構從事政策咨詢工作;或到大中型企業人力資源部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務實工作;或到高等院校從事勞動經濟教學工作。
(009)公共管理學院
(020227)公共經濟制度與政策
本專業設有公共經濟制度研究、公共經濟政策分析兩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制度經濟學、公共經濟政策分析、勞動經濟學專題、社會學研究方法、財政政策與制度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勞動與社會保障專題、區域財政理論研究、投資與評估等。本專業師資雄厚,現有教授、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聘有政府機構的兼職教授、國內公共經濟領域的著名教授開設公共經濟專題講座,聘請美國、德國、香港地區等地的大學的客座教授開設公共經濟專業課程。近年來承擔國家、省部級、橫向課題20多項,發表論文40余篇,并多次、多項目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公共經濟制度、公共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有較強的公共經濟制度研究能力、經濟政策分析能力和公共項目評估能力。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到政府部門政策研究機構、事業單位、咨詢機構從事經濟政策調研和管理工作;到企業從事經濟規劃工作;到高等院校從事公共經濟學、公共經濟政策的教學工作。
(009)公共管理學院
(120222)人力資源管理
本專業設有績效評估與管理、員工激勵與薪酬管理、勞動關系管理3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人事測評的理論與方法、勞動法等。本專業現有教授6人和副教授10人,并聘有外籍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多名。我校是全國少數幾所較早設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之一,本專業在培養和專業建設過程中,逐步形成起步早、基礎厚,人才培養取向上理論與實踐并重,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結合等專業特色。該專業作為新的社會急需專業,深受各行業的歡迎,現已出現畢業生供不應求的局面。本專業為政府機構、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提供從事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中高級專門人才。
(009)公共管理學院
(120401)行政管理
本專業是為了適應行政改革發展需要,順應現代行政科學重經濟學牽引的發展趨勢,回應行政管理領域對復合型人才需求而開設的重經濟學特色的行政管理專業。本專業設有市場經濟與政府職能研究、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等三個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專題研究、城市經濟學專題研究、行政管理專題研究、公共政策專題研究、公共經濟學專題研究、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專題研究、非營利組織管理專題研究、政治學專題研究、社會學專題研究、領導科學、政務工作藝術、行政法專題研究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11人,有全國公共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名,并擁有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柏林經濟學學院教授等多名兼職教授。近三年來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其他課題20余項,多次、多項目獲得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和劉詩白基金獎。
本專業強調經濟學牽引的行政管理科學研究特色,實行行政管理——經濟管理雙重知識、能力結構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既有現代行政管理理論和技能,又具備經濟學知識背景及相應的宏觀經濟管理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畢業生適應在政府部門、非政府公共部門及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從事行政管理實務及教學科研工作。
(010)會計學院
(120101)會計學
本專業現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8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6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被批準為四川省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建設基地,《會計學》課程2004年被評為四川省省級精品課程。本專業目前設有會計理論、成本與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審計與CPA研究、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四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干課程有:會計研究方法論、會計基本理論研究、財務基本理論研究、高級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成本管理會計研究、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高級財務管理研究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聘請院外教授2人(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12人。近三年來,完成各項科研成果180余項,各類獲獎項目50余項。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會計專門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高素質會計專門人才。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會計及審計理論與方法,熟練運用恰當的會計研究方法進行會計及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010)會計學院
(120220)財務管理
本專業為省部級重點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被批準為四川省財務管理本科人才培養建設基地,《財務管理》課程2003年被評為四川省省級精品課程,2004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本專業目前設有財務理論與實務研究、資本市場財務研究和資產評估與財務分析研究三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干課程有:會計研究方法論、會計基本理論研究、財務基本理論研究、高級財務管理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與審計、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副教授5人。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財務管理專門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高素質財務管理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在系統全面掌握會計學理論與方法基礎上,具有先進的理財理念,熟練運用財務管理方法進行資本財務和公司理財理論與實務研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010)會計學院
(120227)審計學
審計既有悠久的歷史,又是一門新興的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學科。我!秾徲媽W》是四川省省級精品課程,博士學位授位專業方向。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2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專業目前設有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政府審計與審計政策研究,CPA與資產評估研究,法務會計與舞弊審計研究四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干課程有:會計基本理論研究、財務基本理論研究、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資產評估研究、審計認證專題研究、法務會計專題研究。
本專業現有教授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聘請校外教授1人(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6人。近三年來,完成科研項目100余項,各類獲獎項目30余項。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審計理論與實務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審計專門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在系統全面掌握會計學理論與方法基礎上,具有先進的審計理念,熟練運用審計方法對政府審計、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理論與實務進行研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011)經濟信息工程學院
(020225)金融貿易電子商務
金融貿易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自主設立教育部同意批準的碩士專業。該專業結合了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和經濟學科的優勢,在教育部2001年批準設立電子商務專業本科以來,在電子商務交叉邊緣學科的領域內,在重點對支付結算領域研究和發展的基礎上設立的。該專業依靠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和西南財經大學共建的西南財經大學支付結算研究中心,與國內金融機構的電子銀行部門緊密合作,在國內電子支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領先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肯定和認可。該專業加強與業務部門的密切聯系,采用雙導師制,是適應銀行業以新型電子支付工具為發展方向的市場需求背景下成立的專業,已成為培養電子商務和金融界支付結算領域高級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011)經濟信息工程學院
(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學科主要研究對計算機各類應用具有共性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及各種前沿性的計算機新技術。本學科除了與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相關之外,還與金融、經濟與管理學科有交叉,依托與中國人民銀行共建的“西南財經大學支付結算研究中心”為國家培養金融信息工程高級專業人才。招生對象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通信工程、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專業的,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和濃厚的軟件應用興趣的本科畢業生。
本專業主要學習的課程有:數據挖掘、信息檢索、計算金融、數字信號處理、軟件工程技術與設計、模式識別、支付結算與電子商務、人工智能、并行算法設計與實現、不確定性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智能理論與應用、軟件可靠性理論與測試技術等。
本專業設置有二個研究方向:
1. 金融信息化應用:其研究內容包括支付結算系統、金融信息安全、金融風險管理系統平臺、金融海量數據處理、網格技術與金融信息化支撐環境等方面。
2. 智能信息處理:其研究內容主要側重于將現代智能信息處理的理論、技術和方法,應用于現實的各類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設計與實現,以此為基礎構建具有智能性的信息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
本專業現有一支以19名教授、副教授組成的師資隊伍,包括三位從美國回來的博士與博士后,具有較高的學術和教學水平。
(011)經濟信息工程學院
(120204)技術經濟及管理
技術經濟及管理是以技術的生產、流通和應用為基本研究對象,將技術與經濟管理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興學科。學科的內容主要涉及到技術進步、生產率分析、宏觀經濟發展戰略、地區與企業發展規劃、技術經濟政策研究論證和資源與環境的技術經濟問題,特別是關于技術管理、技術創新、國家經濟實力與競爭力分析、環境經濟、信息經濟、知識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的研究。學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技術經濟評價與項目管理、投資管理、信息經濟及管理、企業經濟與管理、經濟增長理論與應用、系統分析與決策技術創新管理、技術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理論、風險管理等,由此產生如何選擇最佳的投資機會和項目建設,為社會經濟活動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在宏觀面上研究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和增效作用。
我校的該專業碩士點設立三個研究方向:企業技術創新和決策管理;投資分析和評估決策管理;風險投資與智能決策管理。
本專業的主要招生對象為經濟、管理類的熟悉經濟、財務、管理和數理知識,并且熟悉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本科畢業生以及有志于從事此類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本專業主要學習外語、經濟學、管理運籌學、計量經濟分析、技術經濟學、網絡經濟學、企業戰略管理學、信息系統理論及技術、信息經濟學、風險投資和智能決策、投資與評估學等課程。
(011)經濟信息工程學院
(120224)經濟信息技術經濟及管理
本專業為碩士授權點和博士授權點。“經濟信息技術及管理”碩士生專業,是建立在經濟管理、信息技術基礎上的交叉學科專業。它致力于管理方法和信息處理技術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理論和技術實現,包括經濟信息處理理論和模型、經濟信息系統的規劃和研發、網絡環境下新的經濟現象和模式,重點分析經濟價值發現、信息環境下項目管理、商務智能實現及電子貨幣對經濟的影響等。本碩士生專業設有三個研究方向:
1.數據管理與商務智能;主要研究將現代智能數據處理的理論、技術和方法應用于現實數據管理及各類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設計與實現,側重研究與開發面向經濟管理及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的智能信息處理技術、方法和應用系統。
2.財經信息系統與價值發現管理;主要研究國內外最新信息系統在財經方面的發展及應用,并通過價值發現原理和技術實現對信息的深度發掘和利用。
3.信息系統研發與項目管理;主要研發服務于企業管理、經營決策、戰略決策的信息處理技術與信息系統(例如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戰略信息系統等)及其項目管理。
本專業培養的碩士生,應具備扎實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技能與素質的,全面的現代經濟學、現代管理學知識和方法,將技術融入經濟管理中,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開拓意識、應用技能;能把握本專業的新型交叉學科特點,掌握本專業領域主要研究成果,擁有較強的進價值發現、項目管理及商務智能等信息綜合利用能力。
本專業碩士生畢業后,可在金融、證券、財稅、保險等經濟部門和政府機關、高校、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系統研發及本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現代管理學、財務管理理論、并行算法的設計與實現、網絡與信息安全、證券信息分析、計量經濟學、網絡經濟學、支付結算與電子商務、項目管理實務、數據庫與數據庫倉庫、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數據挖掘技術及應用、知識管理與知識發現、商務智能、智能信息處理及應用系統專題等。
本專業依托的“西南財經大學信息技術應用研究所”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中國信息化百名學術與管理帶頭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1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1人,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2人、在讀博士5人。
(011)經濟信息工程學院
(120228)商務智能
商務智能,又稱商業智能,英文為Business Intelligence。商務智能包括一系列基于先進管理理念、決策理論與最新信息技術的方法與綜合技術,以及應用這些方法與技術收集、處理、分析組織或企業的數據,并將其轉化為知識,幫助其做出及時準確的決策。商務智能系統是管理信息系統(MIS)吸收最新IT技術在先進管理理念指導下的擴展,與工商管理、統計、計算機應用等領域關系密切。
本專業下設三個方向:
金融智能 (Financial intelligence, FININT)。金融智能在維基百科全書上定義為“the gathering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nancial affairs of entities of interest, to understand their nature and capabilities, and predict their intentions”,是目前國際上熱門的金融應用領域。本方向培養的人才將能夠在銀行、保險、證卷、審計等行業從事有關金融風險管理、金融決策優化、金融市場管理、反金融犯罪等的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等工作。
市場智能 (Market Intelligence, MI)。市場智能在維基百科全書上定義為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a company’s markets, gathered and analyzed specifically for the purpose of accurate and confident decision making in determining market opportunity, market penetration strategy, and new market development metrics.” 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既對市場智能提出了挑戰又為其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會。本方向培養的人才將能夠在咨詢公司、電信服務企業、電子商務公司、大型生產制造企業、廣告公司等從事有關市場分析、精準廣告、產品定價、客戶關系管理等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工作。
分布式智能決策(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Decision Making)。本方向是金融智能與市場智能的綜合,但更偏重先進信息技術應用開發,并側重決策方法的研究,具體內容可包括分布式決策支持系統、分布式海量數據分析、虛擬經濟與虛擬社區管理、網絡信息產品定價等。本方向培養的人才將能夠適應以上所有行業另包括研究機構的相應工作,同時為進一步深造打下理論基礎。
專業課程將采用目前美國高校的商務智能課程的先進理念,以SAS軟件與數據庫應用為主線,面向實戰,面向企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以案例教學為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主要課程包括:商務智能、IT審計概論、智能決策系統、信息系統研究方法學、結構方程建模、計算金融、高級商務分析、金融智能、實驗經濟學。本專業現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具有較高的學術和教學水平,與得克薩斯理工大學共建"中美商務智能聯合實驗室",實現學分互相認可,部分課程將由海外特聘教授直接任課。
(012)經貿外語學院
(0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本專業為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設立的二級學科。設有專門用途英語(商務英語文本文體)、翻譯理論與實踐和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三個研究方向。本專業課程設置內容涵蓋應用語言學、文體學、翻譯研究、跨文化交際、第二語言習得、外語多媒體教育技術及應用和經濟學等。課程設置注重語言學理論和翻譯學理論的研究以及在外語教學和翻譯實踐中的應用,強調對商務文本文體特色的研究,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研究能力,財經英漢口筆互譯技能。開設的主干課程有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用學、語義學、文體學、20世紀西方文論、跨文化交際學、商務文本文體、商務英語實踐、國際支付與結算、中西翻譯理論、名家名譯研究、實用文體翻譯、口譯理論與實踐、宏觀(微觀)經濟學、商務翻譯導論、第二語言習得、英語教學法理論與實踐、外語多媒體教育技術及應用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32人,有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教師9人,常年有8--10名外籍教師。近幾年承擔和完成省部級科研及教學改革項目近10項,出版教材、詞典、譯著、專著等30余本,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有良好的語言學、翻譯學、英語教學理論素養和熟練的英語語言應用技能、從事商務口筆譯工作的能力;又具有一定財經知識與管理知識、較強的獨立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勝任本學科教學與科研或與經貿商務實務有關的工作。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在金融行業、政府部門、對外經貿機構、大型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管理或外事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或管理工作。
(013)保險學院
(020221)保險學
本專業為國家級重點學科金融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設有商業保險理論與實踐、國際保險財務與會計、保險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4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商業保險理論與實踐、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保險精算通論、保險投資、國際保險財務與會計 、保險經濟學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8人,科研綜合實力強,學科梯隊健全,完成多部專著和多項國家級課題,與國內外大學和保險公司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F已培養畢業研究生近百人,保險公司和用人單位反映好,投身保險產業發展潛力大。
本專業培養目標是:扎實掌握保險基礎理論,對保險理論發展的動態有較清晰的把握,有較強的運用基礎理論分析、解決保險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能夠為保險實務界和保險監管機構提供可操作性政策建議。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國內商業保險公司、保險監管機構、保險中介公司、其他金融機構、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
(013)保險學院
(120404)社會保障
本專業設有社會保險理論、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企業年金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社會保險理論研究、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企業年金與員工福利、社會學、人力資源管理、人壽與健康保險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及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科研綜合實力強,學科梯隊健全,完成多部專著和多項國家級課題,與國內外大學和著名社會保障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關系。現已培養畢業研究生近百人,用人單位反映好,投身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潛力大。
本專業培養目標是:扎實掌握社會保障基礎理論,對國內外社會保障改革動態和政策調整有較清晰把握,較強的運用基礎理論分析、解決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出現問題的能力,能夠為相關部門和政府機構提供可操作性政策建議。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各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大中型企業人力資源部、養老金公司、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
(015)法學院
(020120)法律經濟學
以經濟學的方法來分析法律,自科斯(Coase)、貝克爾(Becker)的開創性貢獻以后,波斯納(Posner)、沙維爾(Shavell)等人將其應用到了各個專業法律領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特別是在實證領域。
本專業設有法律經濟學理論、法律經濟學應用、法和金融三個研究方向。主要設置有微觀經濟學、法律經濟學、法律經濟學文獻選讀、法律和博弈論等課程。本專業同時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已有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2人,講師2人,近三年,法律經濟學研究所教師共主持國家社會基金課題2項,司法部課題1項,教育部課題1項,財政部課題1項,四川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3項,主研各類省部級項目10余項。近年,法律經濟學研究所的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法學研究》等國內外著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在國內外出版社發表學術專著10余部,其中有5部是國內較早專注于法律經濟學研究的著述,并在法律經濟學界產生了較好反響。
(015)法學院
(030101)法學理論
本專業設現代法理學、法社會學、比較法學、立法學4個研究方向。主要開設的專業課程有:法學理論前沿、法哲學、部門法哲學、法學方法論、法社會學、法律文化學、法律經濟學、比較法學、立法學、人權理論與人權法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7人,學科點教師近年來出版專業著作(含譯著)5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等法學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完成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并多次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有創新的學術意識、扎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開放的研究視野,有獨立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能勝任法學理論研究、教學及實務等工作。
(015)法學院
(030104)刑法學
本專業設有中國刑法學、經濟刑法學2個研究方向。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中國刑法總論、中國刑法分論、經濟刑法學、外國刑法學、國際刑法學、理論刑法學、中國刑法史、犯罪學專題研究、刑事訴訟法學、證據學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6人;學科帶頭人為馮亞東教授,兼職教授有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少平教授。學科點教師近年來已完成國家及省部級課題8項,多次獲得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出版專業著作10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學評論》等法學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又有獨立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能勝任刑法學理論研究、教學及實務等工作。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去向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檢法機關、政府等部門。
(015)法學院
(030105)民商法學
本專業設有民法研究、商法研究、知識產權法研究、勞動與社會保障法4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法理學研究、民法總論研究、物權研究、債權法研究、知識產權法研究、親屬法(婚姻家庭法)研究、繼承法研究、商事法總論研究、國際私法研究、民事訴訟法研究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近年來,已完成(或獲得)國家及省部 級社科課題(或獎項)20余項,出版法學著作30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全國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
近200篇。
本專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掌握比較扎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民商立法體系;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掌握解釋實用法律的方法,具有獨立分析、處理民商事件能力;能獨立承擔民商法理論研究、教學、立法、司法和法律實務工作。
(015)法學院
(030106)訴訟法學
本專業設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司法制度4個研究方向。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中國刑事訴訟法、外國刑事訴訟法、中國民事訴訟法、外國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證據學、司法制度、中國刑法分論、經濟刑法學、外國刑法學、國際刑法學、理論刑法學、中國刑法史、犯罪學專題研究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6人,學科點教師近年來已完成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多次獲得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出版專業著作5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現代法學》、《人民檢察》、《法學評論》等法學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又有獨立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能勝任訴訟法學理論研究、教學及實務等工作。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去向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檢法機關、政府等部門。
(015)法學院
(030107)經濟法學
本專業設有金融法研究、財稅法研究、市場規制法研究、經濟法基礎理論研究4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法理學研究、經濟法理論研究、民法專題研究、知識產權法研究、市場秩序法研究、金融法研究、稅法研究、行政法研究、國際經濟法研究、WTO法專題研究、經濟刑法研究、公司法研究、國際私法研究、民事訴訟法研究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近年來,已經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社科課題20余項,出版法學著作30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全國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0余篇。
本專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經濟法學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經濟法學研究的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畢業后能夠獨立從事經濟法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和經濟法律實務工作。
(015)法學院
(030109)國際法學
本專業碩士點是四川省第一個招收國際法學專業的碩士點。目前本專業設有國際經濟法(含WTO法律制度)、國際商法、國際金融法3個研究方向。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組織法(含WTO法)、國際稅法、國際私法、國際公法、國際經濟法專題研究、專業外語等。
本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9人。學科點教師近年來已完成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余項,多次獲得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出版專業著作10余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全國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又有獨立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能勝任國際法學理論研究、教學及實務等工作。學生畢業后能夠獨立從事國際法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和法律實務工作。
(016)馬克思主義學院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本專業研究馬克思主義主要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旨在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本專業設有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唯物史觀與社會制度、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三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題研究、政治學專題研究、社會學專題研究、倫理學專題研究、全球化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研究、西方哲學史論、國際關系專題研究、當代社會思潮、廉政文化專題研究等。課程設置面廣,涉及多門學科。
本專業有教授、副教授20余名。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公開出版和發表科研成果200余項。
本專業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寬的知識面,具有正確的理論方向和良好的學風,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系統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并把握其在當代的發展,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分析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本專業畢業生既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也能在黨政、企事業等實際工作部門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管理工作以及其它綜合性的工作。
(016)馬克思主義學院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本專業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的基本規律。本專業設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與和諧社會構建三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題研究、政治學專題研究、社會學專題研究、全球化研究、當代社會思潮、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重大戰略決策研究、社會主義體制改革專題研究、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專題研究、廉政文化專題研究等,課程設置面廣,涉及多門學科。
本專業有教授、副教授20余名。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公開出版和發表科研成果200余項。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認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具有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和較強的教學科研以及實際工作能力,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系統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并把握其在中國的發展,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畢業生既能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也能在黨政、企事業等實際工作部門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管理工作以及其它綜合性的工作。
(016)馬克思主義學院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本專業研究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本專業設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三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政治學專題研究、社會學專題研究、倫理學專題研究、全球化研究、心理教育專題研究、學校教育管理研究、企業文化專題等,課程設置面廣,涉及多門學科。
本專業有教授、副教授20余名。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公開出版和發表科研成果200余項。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系統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學會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畢業生既能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也能在黨政、企事業等實際工作部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宣傳以及其它綜合性的工作。
(017)MBA中心
(120280)工商管理碩士
現代投資管理
現代投資管理是一門專門研究投資規劃、投資決策及相關管理理論與方法體系的應用學科。本方向依托財政稅收學院投資學專業、稅收專業雄厚的師資和辦學經驗,本著“精投資、通財稅、曉財會”的辦學理念,培養具有現代經濟學、管理學的理論知識,掌握現代投資理論,具有較強的處理實業投資、金融投資業務能力,能在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投資管理公司、咨詢公司、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組織與機構從事投資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方向課程設置一方面突出“現代投資”的特色,強調直接投資中決策與實施階段的管理、稅收籌劃以及充分有效地運用間接投資工具;另一方面強調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大量采用案例教學、部分課程實施仿真教學,以培養實踐應用能力。
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
該方向主要是重點培養具有深厚的工商企業管理理論知識、戰略及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熟練的專業技能、良好的溝通能力、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運用能力的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工業、商業、金融、咨詢服務等領域企業的戰略管理、高級行政管理、高級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以及國家綜合經濟部門的管理工作。
市場營銷方向旨在培養學生的營銷環境分析能力、營銷方案策略決策能力、營銷策略實施能力、物流規劃能力及營銷行為的組織、溝通、協調、控制等綜合管理能力。本方向主要培養能在各類工商企業及相關組織機構從事廣告策劃、市場調研、營銷管理等市場營銷(國際市場營銷)工作的人才。
財務管理與資本運作
財務管理是研究稀缺資金如何在企業和市場內有效配置的問題。財務管理是在公司制這種現代企業制度的形式下,就公司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運動進行預測、組織、協調、分析和控制的一種決策與管理活動。從決策角度來講,財務管理的決策內容包括投資決策、籌資決策、股利決策和凈流動資金決策;從管理角度來講,財務管理的管理職能主要是指對資金籌集(來源)和資金投放(運用)的管理。通過該方向的課程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現代理財學的分析方法及管理控制方法。學員畢業以后可以從事財務管理咨詢、大、中型企業的財務總監、外資企業的財務經理,以及金融機構,證券機構,中介機構財務管理人員。
資本運作方向為有志于從事資本運作職業的MBA設置的。通過提供比較系統、深入和基于案例的資本運作型企業的專業課程,目的在于使學生加深對現代資本運作型企業的基本理論原理、資本運作市場、資本運作機構以及資本運作工具的理解,熟練掌握現代資本運作分析工具和金融資產估價模型,提高資本運作專業素養,培養高素質的資本運作專業人才。學員畢業后可在各類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中的各類部門從事管理工作。
金融管理
MBA(金融管理)、在職MBA(金融管理)教育立足中國具體國情培養具有扎實金融與管理理論基礎,有國際視野和開拓精神,精通金融企業管理,善于理論聯系實際,能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高級金融管理人才。
房地產與物業管理
房地產與物業方向旨在培養掌握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具有房地產投資、開發、營銷、評估、項目管理與物業管理等各項理論知識和策劃能力,適應房地產經營管理及物業管理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是現代管理科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對項目的實施提供了一種有利的組織管理形式,改善了人們對各種資源的計劃、組織、執行和控制的能力,其科學理念提供給人們一種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從根本上改善了管理人員的工作流程,使運營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項目管理在運作方式上能實現高效率,項目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圍內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電子通訊、計算機技術、金融、投資、制造、航天及國防等諸多行業。目前,國內項目管理人才已經成為跨國公司、大型企業和政府爭相追逐的對象。培養高素質的項目管理人才,加強實用型的MBA項目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對我國項目管理人才培養的規范,對促進項目管理研究和學科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運營管理與商務智能
運營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是對商業或生產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是指為對生產和提供公司主要的產品和服務的系統進行設計、運行、評價和改進,F代運營管理涵蓋的范圍越來越大,F代運營的范圍已從傳統的制造業企業擴大到非制造業,如現代服務業中的各種業務。其研究內容也已不局限于具體商業與生產過程的計劃、組織與控制,而是擴大到包括運營戰略的制定、運營系統設計以及運營系統運行等多個層次。把運營戰略、新產品(業務)開發、產品(業務)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產品(服務)配送直至售后服務看作一個完整的“價值鏈”,對其進行集成管理。
運營管理把信息技術作為實現其目標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特別是Internet,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層次地介入到社會的整體活動之中,正在改變著傳統產業格局和經營管理方式。由信息技術引起的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變革,已成為運營的重要研究內容,例如近30年來出現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物料需求計劃(MRP)、制造資源計劃(MRPII)以及企業資源計劃(ERP)等,已經在企業運營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近年來風靡全球的商務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則進一步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運營管理的融合。商務智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轉化為可直接指導運營管理的知識,從而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決策。作為能夠輔助決策的重要方法與工具,商務智能可以被應用于運營管理的操作層、運營管理層與戰略層等不同的管理層面。
本方向重點面向我國政府近年以來大力提倡與扶持的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是在工業化比較發達的階段主要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理念發展起來的、信息和知識相對密集的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識與技術密集的特點。今后15—20年,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服務業加速發展期的階段,將對現代服務業的人才,特別是創業與創新性人才,提出大量的需求。因此本方向的設置順應了今后幾年人才市場的需求,是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的。
本方向有一支敬業、年富力強、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方向課與任意選修課的任課教師及輔導教師都是多年從事相關學科領域研究且成就顯著的海內外專家學者。此外,為了及時準確地把握相應學科的國際最新動態,由我院海歸院長林漳希教授出面,邀請到了國內外從事相應學科的最優秀的部分專家學者,組成“運營管理與商務智能”MBA方向的顧問團,以為我院MBA方向建設與運營的堅強后盾。林林種種的一切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力求做到使得通過我院建設的MBA方向的培養,將每一個MBA學員都打造成為企業運營的精英!
(020)經濟數學學院
(020231)數理金融學
數理金融學是20世紀后期發展起來的一門數學與金融學相交叉的新學科。它是以金融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對金融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數量分析與研究。本專業屬于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專業,致力于培養學生具有扎實和全面的現代金融理論知識,系統掌握現代金融理論的分析方法及相應的數學工具,并具有對金融數學問題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實務操作能力。畢業生適合在普通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及大型財務公司等部門從事風險管理、資產定價、套期保值、投資組合、證券投資分析、金融理財和金融計算等方面的工作。本專業碩士生畢業授經濟學碩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為:1、金融資產定價模型及方法;2、金融計算與仿真技術;3、非線性模型選擇及優化。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數理金融、西方經濟學、應用泛函分析、金融數值方法、金融計算與仿真技術、金融資產定價、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理論與實務、金融隨機分析、金融衍生品定價等。
本專業具有較強的師資力量,擁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海歸博士1人。近三年來在《J. Management Optimization》、《Comput. Appl. Math.》、《J.Comput.Appl.Math.》、《Dyn. Continu. Discre. Impul. Sys.》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主持或參與主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獲省部級獎4項。
(020)經濟數學學院
(120225)運籌學與企業管理決策
本專業是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設立的二級學科專業,其人才培養的定位為: 具有較扎實的管理和經濟學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管理知識,能正確地運用管理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解決管理方面的有關理論與實際問題。能夠獨立開展業務工作、教學工作和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正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在國內外重要和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機構檢索論文20余篇。主持或參與主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6人次,在上述研究領域取得了若干研究成果,特別是在預測與決策分析、金融企業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現代企業管理、管理學、運籌學、金融理論與實務、博弈理論及其應用、西方經濟學、決策理論及應用、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雙語)、管理系統工程、專業英語等。
該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1、金融企業管理(含風險管理);2、企業預測與決策分析;3、供應鏈管理。
本專業碩士生畢業授管理學碩士學位,可在金融、證券、財稅、保險等經濟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高校等單位從事管理、教學和科研工作。
(022)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020201)國民經濟學
本專業以整個國民經濟及其運動規律為研究對象,以宏觀經濟運行機制和宏觀經濟管理與調控的理論和政策為研究內容。設有經濟發展規劃理論與方法、宏觀經濟調控研究2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西方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管理研究、經濟結構研究、經濟規劃方法與模型、金融理論與實務、宏觀經濟調控比較研究、發展經濟學、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等。
本專業有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7人、副教授2人,其中已獲博士學位的4人。近五年來,已出版學術專著及文集8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教學和科研成果多次獲省部級和各級學會優秀成果獎。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既有扎實的宏觀經濟理論基礎和較系統的國民經濟學專業知識,又有獨立分析、研究和解決宏觀經濟運行問題的能力,具備較高的專業外語水平,能勝任國民經濟理論研究與教學,宏觀經濟管理和公司戰略環境分析,政府決策與職能管理部門等工作。本專業擁有博士點,為學生進一步深造創造了有利條件。
(022)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120301)農業經濟管理
借鑒國內外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創造性地吸收最新的農業經濟管理知識和管理手段,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和系統專業知識,具有開拓創新能力和廣泛適應能力,熱心“三農”、服務“三農”,能適應叫教學、科研、生產和管理等多種工作崗位需求的高層次農業經濟管理人才。
1. 為本專業和相關專業博士生教育輸送合格生源;
2. 為各級政府及其相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培養高層管理人員;
3. 為金融機構,尤其事人民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培養經營管理人員;
4. 為相關教學科研單位培養合格人才;
5. 為涉弄企業,如大型的食品集團,大型龍頭企業,國有糧食經營部門等培養經營管理人才。
為大型的社會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培養管理人員。
(023)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
(020106)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本專業是我校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實施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于2000年開始開設的一個新專業,下設人力經濟、資源經濟、環境經濟3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人口理論、人口經濟學、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資源價值評估方法、環境管理與政策、源經濟學等。
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副教授1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近幾年所完成的科研成果較多,出版相關學科領域專著多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相關理論原理考察、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多學科知識和理論,充分認識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和緊迫性,能夠研究和提出解決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對策。畢業生可到大中型企業和人口控制與管理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環境保護部門、政府研究機構從事相關科研、行政和管理工作,此類人才的社會需求較大。
(023)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
(020202)區域經濟學
本專業以現代區域經濟開發和區域經濟運行、發展為研究對象,結合我國國情,深入地研究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設有區域經濟理論與方法、城市與區域經濟開發研究、區域旅游經濟文化開發3個研究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區域經濟研究、區域市場研究、資源價值評估方法、經濟地理專題研究、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區域旅游資源綜合開發研究、發展經濟學等。
本專業有博士點,有教授、研究員5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名),有多名副教授,近五年來出版專著、文集等著作20余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科,科研成果較多。畢業生主要從事環保、國土、旅游、金融、投資、外經、外貿工作,也可以在公司、企業從事經營管理、項目策劃,還可以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023)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
(030302)人口學
本專業是我校在全國最早獲得的博士學位授權點和碩士授權點之一。設有人口與經濟發展、人口與社會發展、人權與人口法學、數理人口學。課程有:人口理論研究、人口統計學、人力資源概論、人口經濟學、人口社會學、人口法學研究、西方人口學名著、中國人口問題研究等。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任課教師都具有高級職稱。近幾年來公開出版專著10余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全國人口學界具有較大影響。先后培養博士生近20名,碩士生近50名。
本專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人口學及學科體系的相關知識,能熟練地運用人口學分析和研究方法,研究現實經濟發展中的人口問題,提出解決人口經濟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畢業生可到人口控制與管理部門、政府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等就業。
(024)人文學院
(120229)★媒體經營管理
本專業培養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良好的綜合素質、擅長新聞傳播和管理學、經濟學相結合的跨學科高素質人才。主要面向媒體業界培養高層次、專業化的媒介營銷、經營、管理人員;面向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培養動管理、會經營的高級人才;面向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和媒介研究所培養教學科研的師資。專業培養方案通過精心涉及,注重發揮財經學科優勢,突出交叉融合的新興科學特色,立足系統掌握新聞傳播學和管理學、經濟學基本理論的同時,熟悉媒體的市場運作機制,具有寬廣的知識視野,敏銳的國際化眼光、堅實的理論功底,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位基礎課程主要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傳播方法等
專業必修成成主要有:媒介經濟學、新媒體研究、現代企業管理、中國新聞事業與中國社會,西方傳媒集團研究等。
專業選修課程有:營銷學、公司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