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6-06 相關院校:中北大學
導師:劉鴻宇,男(1962~)。
職稱:教授
學歷:博士(博士后)、醫學碩士。
學術職務:中北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
運動人體科學學術帶頭人,實驗中心主任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生理學實驗室負責人
學術團體: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員、中國毒理學學會會員
招生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學、運動人體科學
聯系電話:0351-3921815;0351-3559489
電子郵箱:lhyxian@nuc.edu.cn
受教育及工作經歷:
2008年獲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學位(生物醫學工程學專業),后在中北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儀器科學與技術);1994年獲山東醫科大學醫學碩士學位。自1981年以來從事臨床醫療、基礎醫學、運動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等領域教學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1)運動器官的醫學圖像采集與分析;
2)植入式腦電刺激器研制和復雜性神經精神疾病的實驗治療;
3)運動神經生物學與體育比賽違禁藥物依賴的行為神經科學;
4)運動傷病防治和常見慢性疾病的運動康復;
研究課題及成果:
主持或作為骨干承擔山西省自然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體育總局、山西省體育局研究項目多項,在核心或一級學術期刊發表文章50余篇(SCI收錄5篇)。
1)“電刺激中腦邊緣多巴胺信號通路對阿片成癮的作用及機理研究”,2012年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12011042-1)。
2)“韁核介導藥物獎賞調控的神經生物學機制”,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1257)。
3)“深部腦電刺激器制作及治療阿片成癮的實驗研究”,2009年第45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20090451362)。
4)“武術訓練特征性體能的生物醫學機理初探”,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WSH2006C4)。
5)“不同運動強度對大鼠海馬和下丘腦nNOS及DA含量的影響”,山西省體育局(08yb621)
6)“運動疲勞應激與中樞一氧化氮合酶的關聯研究”2009年獲得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以及“國內領先”的成果鑒定(編號091143)。
代表性論文(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
1)運動神經生物學研究
2003年以來較早使用“Fatiguestress”概念和運動神經生物學方法對運動疲勞應激與腦內一氧化氮(NO)的關聯進行了系列研究。
[1]Chronic fatigue stress leads to up-regula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e rat nucleus accumbens.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08.(SCI收錄,IF2.867)
[2]疲勞應激大鼠下丘腦腹內側核和背內側核神經元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達.神經解剖學雜志2005.
[3]運動性疲勞對大鼠杏仁體一氧化氮合酶表達的影響.體育科學2005.
[4]大負荷訓練大鼠海馬一氧化氮合酶陽性神經元觀察.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6.
[5]側腦室注射L-硝基-精氨酸甲酯對大鼠運動能力和運動疲勞后下丘腦一氧化氮表達的影響.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1.
2)醫學圖像采集與影像解剖學分析
采用醫學影像技術對武術功力運動員腕骨形態結構特征進行了系列研究,較早報道了這項中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運動員的骨學特征。
[1]武術功力運動對腕骨形態結構影響的定量CT研究.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
[2]武術功力運動對腕骨角結構影響的螺旋CT分析.解剖學研究2011.
[3]腕部大負荷受力運動對腕骨溝形態影響的CT圖像分析.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
3)藥物依賴vs腦核團電刺激研究
2008年在國際上首先報道了應用自行研制的小動物深部腦電刺激(DBS)器治療嗎啡依賴的研究,該裝置是無線遙控方式一體化植入大鼠顱部進行腦核團電刺激的技術平臺。
[1]Chronic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the rat nucleus accumbens and its effect on morphine reinforcement. Addiction Biology, 2008. (SCI收錄,IF4.833)
[2]伏隔核電刺激對大鼠嗎啡條件性位置偏愛重現的影響.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11.
指導研究生:
自2001年以來共培養碩士研究生畢業20余名(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等),指導學生發表一級/核心期刊論文20篇,其中2篇被SCI收錄。近年來與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等合作培養研究生多人。
教學與實驗室建設:
講授多種本科生和碩士生課程:如《系統解剖學》(雙語)、《神經生物學》、《生物化學》(雙語)、《運動生理學》、《康復醫學》、《生理信號采集與分析》和《科技英語寫作與英文科研論文》等。主要教學研究成果:
[1]非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實踐[J].解剖科學進展2012.
[2]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室建設及在非醫學院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解剖學研究2013.
[3]人體解剖學的研究內容、地位和發展前景之管見[J].醫學與哲學1999.
[4]主編《英漢常用人體解剖學詞匯》,石油大學出版社1996.
[5]主編《實驗人體解剖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對如何利用文科和工科辦學條件開展醫學課程建設和實驗教學平臺建設進行了嘗試。2002年負責成立“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開設10余種醫學相關課程,首先在中北大學開設醫學動物實驗。之后又建立“人體標本陳列室”和“生理學開放實驗室”,開出各種實驗項目50余種。目前實驗中心總面積達700余平米,儀器設備資產達200余萬元,現擁有包括運動生理學等10個實驗室的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已成為省內高校同領域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實驗教學和科研基地。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