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6-27 相關院校:星海音樂學院
羅德栽先生簡介
羅德栽1940年10月生,廣東大埔縣人。中國笛、簫、客家箏演奏家、教育家。副教授,特聘研究員、笛子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原副所長、《星海音樂學院學報》原副主編。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首屆竹笛專業委員會顧問、原廣東省漢樂研究會創會會長。大埔縣廣東漢樂研究會顧問、廣東梅州漢樂協會特邀藝術顧問、廣東省音協笛子學會名譽會長,首屆廣東省廣東漢樂學會名譽會長、藝術顧問。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客席教授。
1959年考入廣州音專(星海音樂學院前身)民樂系笛子專業,先后師承廣東音樂名家商華亭、梁秋和王文友先生;1961年被選送天津音樂學院深造,主修笛子、笙,師承金沙、陳重和蔣朗蟾教授。1963年畢業后,即在星海音樂學院長期從事笛、笙專業教學和客家漢樂研究工作。
羅德栽自幼受音樂熏陶,學習過多種民族樂器,深受漢樂名家羅協鴻先生和客家漢樂、客家箏派一代宗師羅九香先生的影響和嫡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又與羅九香大師同在廣州音專任教多年,朝夕相處,研習客家漢樂和箏樂,受教良多。羅德栽擅長笛、簫、笙、客家箏、椰胡等樂器,并以這些樂器參加演奏,于1979年至1982年間多次應邀與中國唱片廣州公司到梅州市和大埔縣組織漢樂藝人錄制了漢樂首張立體聲唱片《出水蓮》(香港百利唱片公司出版發行)和一批錄音磁帶:《百家春》、《琵琶詞》、《有緣千里》、《到春來》、《薰風曲》、《雪雁南飛》、《博古》、《小揚州》、《拜花堂》、《迎賓客》以及《客家漢樂精華——羅德栽笛、笙、簫獨奏專輯》等十余款,數十首樂曲中的笛、簫獨奏和合奏均由羅德栽擔任。CD唱片:《客家漢樂》系列一、《客家箏派(古箏與笛子)羅德栽獨奏專輯》第一第二集、佰樂樂典民樂篇DSD《漢調音樂》和VCD《羅德栽講演笛子演奏基礎教程》等。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如參加“中國東南沿海音樂學術研討會”、“國際第31屆中國傳統音樂研討會”、“中國古箏藝術第五次學術交流會”等,并先后發表論文《漢樂定名辨》(此文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首次提出"客家漢樂"論點,受到關注和認可)、《客家漢樂的演化及其歷史文化背景》、《試談客家箏派的形成和傳播》(首次提出"客家箏派的形成始於何育齋成於羅九香"的論證。此文章於2010年12月由中國教育聯合會評選榮獲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1988年發起并組建廣東省漢樂研究會,被推舉為首任會長。編著有《廣東漢樂曲集》、《笙基礎教材》、《廣東漢樂三百首》(與老藝人合編,先后由大埔縣和香港上海書局出版)、《客家漢樂笛子曲集》和論文集《客家箏派本源論萃》(合編,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等一批書譜。
1985年應香港文化交流中心邀請赴香港演藝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講學和演奏。
1989年起應邀為深圳錦繡中華微縮景區和中國民俗文化村兩大旅游景區設計、編輯和制作環境音樂。鑒于羅德栽所作出的貢獻分別被輯入參與“錦繡中華”微縮景區和中國民俗文化村景區規劃、設計、編導的專家名錄;1993年擔任深圳錦繡中華編鐘樂團團長并率團赴香港參加亞洲藝術節中國音樂周演出活動;1999年6月應邀組團赴臺北舉行廣東漢樂專場音樂會;同年9月應邀赴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舉行漢樂專場演奏會;同年12月應邀赴香港參加廣東音樂(粵樂)薪傳音樂會演出;1999年11月又應香港市政局邀請擔任團長兼藝術總監率廣東省漢樂演奏團赴香港參加“香港中華藝術節”演出活動。以上演出節目中笛、簫獨奏和合奏均由羅德栽擔任。
2001年星海音樂學院鑒于羅德栽在嶺南音樂文化發展上作出的突出成就授予其"嶺南音樂名家"榮譽稱號.
2004年應邀在大埔縣城和廣州市廣東星海音樂廳參加《客風·出水蓮》大型漢樂演奏音樂會并擔任笛子獨奏節目;2006年2月應邀率領其親自任教的學生三十人在廣東星海音樂廳舉行《古箏與笛子——羅德栽副教授課余學生音樂會》。
2006年10月應邀擔任藝術指導,參加為熱烈祝賀“廣東漢樂”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組建的“廣東漢樂晉京演出團”,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演出廣東漢樂專場音樂會。羅德栽分別擔任笛、簫獨奏、領奏和合奏節目。音樂會實況由中央電視臺音樂臺錄制成專題節目向全國播放。
2010年7月應聘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客席教授,赴北京舉行廣東漢樂學術講座、傳播漢樂,同時指導國樂系青年教師排練四首漢樂樂曲,并由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錄制《民間音樂薈萃》CD出版發行。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