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6-27 相關院校:星海音樂學院
副教授
簡歷:
作為同代人中最具才華的音樂家之一,杜寧武是一位有很高造詣的鋼琴演奏家兼作曲家。他自幼由均為作曲家的父母引導步入學習音樂之途。早期的鋼琴老師有張孔凡、黃雅和李淇,同時還跟他父親杜鉗學作曲。他師從肖酩教授專修鋼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6歲時獲第二屆東京國際音樂比賽第五名,受到聽眾和評論家的熱情歡迎,其演奏被描述為“真摯而自然,具有感情深度和青春活力”。因而翌年杜寧武被邀赴日作巡回演出。在他贏得的諸多獎項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榮獲著名的第三屆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鋼琴比賽的第一名。杜是從數百名國際申請者中選拔出的32名參賽鋼琴家之一,雖然當時年僅18歲在參賽者中年紀最小,他在賽程中以明顯的領先地位成為無可置疑的優勝者。亦因而成為第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國際鋼琴大賽首獎獲得者。大賽評委之一著名的美國權威評論家HaroldC.Schonberg隨后在“紐約時報”雜志撰文寫道:“杜具有最杰出的天賦”。
杜寧武在著名演奏家RussellSherman和OxanaYablonskaya的指導下在紐約朱莉亞學院主修鋼琴畢業。他的音樂會演出,包括獨奏會、室內音樂會和與管弦樂團合演協奏曲,跨越世界各地,如中國大陸、日本、韓國、香港、菲律賓、新加坡、澳大利亞、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和美國。
他在室內樂方面經驗豐富,是為許多音樂家所尋覓的合作伙伴,曾與小提琴家林昭亮、錢舟、柴亮,大提琴家王健、倪海葉等配合演出或錄音。
在創作方面,杜寧武已寫出眾多鋼琴獨奏、室內樂及改編作品。其B小調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由杜與王健合奏在日本和美國首演,深受好評。
杜寧武和夫人美籍韓裔鋼琴家沈惠蓮于2000年成立“杜與沈”鋼琴二重奏,專演雙鋼琴及四手聯彈曲目。同年在紐約卡內基獨奏廳的演奏會倍受觀眾喜愛。2001年榮獲意大利衣布拉國際大賽鋼琴雙重奏大獎,許多評委稱贊倆人的默契“天衣無縫”、“宛若一人”,在室內樂演奏中屬于罕見。此后,“杜與沈”成為活躍于國際樂壇上的鋼琴二重奏新秀,音樂活動包括在日本(東京大歌劇院)、韓國(作為慶祝中韓兩國建交十周年的特邀藝術家)、美國加利佛尼亞州、紐約州、阿肯薩斯州等地的音樂會。他們在紐約林肯中心的演出被評論家寫道:“他們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焰火般的輝煌及執著的激情”。“杜與沈”在2004的活動包括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舉行演奏會及教授大師課,和在意大利巡回演奏音樂會。2004年9月,“杜與沈”參加在挪威舉行的格里格鋼琴國際比賽,一舉獲得雙鋼琴和四手聯彈兩項第一名,及格里格作品特別獎。比賽評委主席格里格權威EinarSteen-Nokleberg說二人的演奏為比賽開創了極高的水準。2005年7月,他們應邀在挪威國家博物館舉行音樂會并錄制兩張唱碟。從2005年9月開始,杜寧武和沈惠蓮在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擔任副教授之職,除教獨奏外,還設立了國內首次的“鋼琴雙重奏”課程。
[樂評摘錄]
“最初的感覺是,杜寧武是中國人,差4個月19歲,他以無瑕疵的指法、風格的流暢演奏諸如李斯特的‘Ricordanza’和肖邦的G小調敘事曲等作品。‘天然的’一語是眾口一詞的評價。”
–HaroldC.Schonberg–紐約時報
“……一種倏然變換出富有詩意的極弱力度的能力,和一種令人聯想起在中國宣紙上潑墨般的幽雅的多變的收指功夫。”
–FredBlanks–悉尼晨報
“杜寧武顯示出卓越的音樂感和對音樂結構的非凡理解能力……他的高水準技巧和具有說服力的闡釋遠遠勝于那些循規蹈矩的鋼琴家。”
–香港新晚報
先是瞬間的敬畏的沉默,繼而在整個觀眾席中回響的喝彩聲和全體觀眾起立鼓掌的聲音充滿了音樂廳。這是在“杜與沈”二重奏結束他們唯一的加演曲目,盧托拉夫斯基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之后。這是盧托拉夫斯基的一首超現實主義的、難度極高的雙鋼琴變奏曲。它需要有飛快的音型裝飾,精確的節奏同步,和極宏亮的音色。這對夫妻二重奏把這些音樂素質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GaryLemco斯坦威社會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