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四川大學官方微信 2016-06-29 相關院校:四川大學
川大研究生應該成為“經世之才”
校長 謝和平院士
同學們,老師們,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2016年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典禮,共同慶祝850位博士生同學和5484位碩士生同學圓滿完成學業并即將被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在此,我首先代表學校學位委員會全體委員、并代表學校黨委行政,向大家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同時,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辛勤培育并一路支持你們的家人和親友,致以最誠摯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今年是我們四川大學建校第120周年,因此,你們的畢業典禮,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今天的你們,見證的不僅僅是學校120年來的“經世”之路,更是學校新紀元的開端與啟程。在這120年的歷史長河中,學校力克時艱,為國為民,傳承的是文化底蘊,追求的是真知與真理;培育的是知識智慧,弘揚的是精神與文明;涵養的是青年才俊,造福的是國家與民族!
即將離開校園的在座各位更是親身經歷了學校最新的快速發展時期,相信你們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所百年名校所煥發的新顏,感受到學校為培養未來“經世之才”所營造的氛圍與條件。
你們在校的3年間,一大批杰出而潛心治學的教師始終與你們相伴,學校院士達到了15人,國家“****”入選者達到65人,英美科學院院士等高端外籍教師達到74人;學校學術優勢不斷凸顯,全校年度科研經費超過18億元,ESI排名世界前1%的學科數達到13個,并列全國高校9位;學校辦學實力和國內外影響力顯著提升,在2015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綜合實力位列世界高校491名,“全球大學學術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346位;學校研究生培養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深入推進了“3+2+3”計劃、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計劃,資助了近200名博士研究生參加了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初步建成了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
特別是,我們這屆研究生畢業生一共5460人,農村學生比例達到36%,少數民族學生228名,涵蓋了來自27個少數民族,殘疾孩子3人,低收入和貧困孩子占10%。四川大學一直在促進教育公平、為每個進校的學生提供高水平教育上踐行著自己的責任、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同學們,在這三年里,學校的知識教育體系、學術培養體系、實驗實踐體系使你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協作精神、社會擔當能力更加成熟、更加突出,而你們為自我成長所付出的艱苦努力同樣難能可貴。
讓我更加感動的是,你們不僅關心自我,更關注著他人和社會:你們當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在校期間參加了各種志愿公益活動,有6%的同學選擇了畢業后赴貧困地區工作,2700余名學生到西部工作。無論是積極參加社區服務,還是幫助災區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你們幫助他人培養了技能與自信,也豐富了大學文化的內涵,更光大了川大120年之精神,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校長,我都為你們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
同學們,作為個人,你們曾經被家庭和學校所塑造;現在你們即將畢業,那就應該為了塑造更加美好的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當今的時代,是一個變革更新更加急劇的時代,是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時代,是一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更是一個為擁有巨大潛力者提供了無限機會的時代。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時代、大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三會”上明確提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并特別指出要“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研判科技發展方向的戰略科技人才,培養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統籌協調的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一大批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企業家和高技能人才。”我想,能夠承擔起國家科技強國建設重任、科技創新引領重任的,正是你們這一代學子。
如果說120年來一代代川大師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始終堅守濟世治民的使命自覺,那么,120年后的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遞到了你們這一代人的手中,這個時代的故事將由你們來書寫,這個世界的格局應該由你們來創造。你們,應該成為這個時代的“經世之才”。所謂“經世”,就是不僅能“頂天”,能仰副國家和民族,也能“立地”,能心系民眾和民生;不僅能適應社會、追趕社會,也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引領社會、改變社會、創新社會;不僅僅能有用于社會,成就自我的人生大器,更能有益于社會、有利于社會,真正成為這個社會道德、文明的旗幟和風向標。
要成為于社會有益的“經世之才”,首先要有“經世”之胸懷,要心懷天下而不拘小利。120年來,川大人以“經世”為使命,時刻關注國家和社會之利益、時刻關注世界和人類之未來。正是在這種精神的引領下,曾在川大源頭錦江書院就讀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敢于就國家時政向皇帝直諫,戊戌政變時被捕遇害也從未退縮;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驅使下,曾經就讀于川大的朱德奮起反抗軍閥、反抗國民黨的統治,最終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同學們,我們雖與先賢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是,我們氣質相通、我們精神共融。一個人的奮斗目標能夠決定他最終的成就,因此,希望你們能將目光從眼前放大到未來,從自我放大到社會與世界,從個人生存放大到人類共存的環境問題、貧困問題、安全問題等種種困境;更希望你們不拘泥于小利,能夠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以“經邦緯國,惠澤天下”的氣度,以“經世濟民,福被萬邦”的情懷,勇于付出,甘于奉獻,在投身國家發展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貢獻聰明才智、書寫美好人生。
要成為于社會有益的“經世之才”,還要有“經世”之才能,要勤奮實干而厚積薄發。一個國家的命運取決于這個國家的人民所受的教育,一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更取決于這個國家人民的才干與智慧。大家熟悉的畢業于我校后又留校工作的游志勝教授,就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知識積累、堅持學術創新,帶領團隊開創形成了我國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系統的關鍵核心技術,建成了國內最大的現代空、地智能交通指揮成套裝備的研究與開發基地。
同學們,當今時代,創新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而你們就應該以創新之思維、創新之才干去引領社會、去應對未來。所以,希望你們繼續深修“經世”之才能,要懂得,所有的爆發都是厚積薄發,所有成功的光環背后可能都經歷了挫折的磨練;希望你們會“存儲”才智,更能夠發揚才智,要將掌握的最新的學術知識、科研方法、科研成果、科研工具帶向社會,更要將在校所習得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能力帶向各自的行業領域;希望你們還能繼續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時刻關注知識、科技的新發展,大膽探索,不斷進取,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成為科學探索和創新的先鋒。
要成為于社會有益的“經世之才”,更要有“經世”之德行,要堅守底線而心存敬畏。德才兼備是一個優秀人才奮發有為、成才立業的前提和基礎。一個人志大才疏固然成不了才,一個人能力強但沒有責任感、智力過人但不關心他人、才華橫溢但不誠實,也同樣難以成就事業。德國著名詩人席勒曾經說過:“身外之物,聲譽最貴;人死之后,名聲猶存”。我校教授、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蒙文通先生也曾經對學生說過:“學問可以不做,卻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我想,我們可能無法造出完美的生活或世界,但我們都應該努力把生活和世界變得更美好。
所以,希望大家在走向社會之后,依然勤修“經世”之德行,堅守誠信之底線,堅定凈潔反思之心靈,努力正直地去取得自己的成就,能對別人的成功不存妒忌,更能關懷無助和貧弱的人群,懂尊重、能包容、會善待他人,你們就能成為這個時代真正的精英。
同學們,120年很久遠,它為我們積累了歷史、精神和文化;120年也很短暫,我們大家都已經共同站在了新的起點,并準備著迎接新的挑戰。今天的畢業典禮,我們與你們同慶,放手讓你們到廣闊世界中去馳騁,我們確信你們會成功,也殷切希望你們能運用獲得的知識和批判能力去尋找我們尚未找到的答案。
你們見證了母校第一個120年的輝煌,母校也期待著和你們一起書寫下一個120年的新篇章!在奮斗的道路上,希望你們都能關注并支持母校的建設和發展,發揚川大人的光榮傳統,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最后,祝各位同學揚帆萬里,一路順風,事業有成!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