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4-20 相關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董振超
單位: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郵編:230026
電話:+86-551-63600103
個人主頁:http://www.hfnl.ustc.edu.cn/2010/0407/350.html
個人簡歷 Personalresume
董振超,男,現為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原子分子科學部主任。1983年本科畢業于四川大學,1987年獲廈門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90年在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后留所工作,1992年到美國衣阿華州立大學(Ames國家實驗室)做博士后,隨后于1996年到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工作,先后被聘為主任研究官、主干研究員、課題負責人。2004年4月起被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入選“百人計劃”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現為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負責人,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課題負責人,兼任中國真空學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面向未來信息、能源和生物技術的單分子光電效應研究,特別是研制將高分辨掃描隧道顯微技術與單光子檢測光學技術相融合的聯用系統,致力于單分子電致發光、單分子拉曼散射、納米等離激元光子學等領域的前沿探索。2013年在單分子化學識別與成像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亞納米分辨的拉曼光譜成像,使單分子尺度的化學識別成為現實,這項成果對于了解表面化學反應和光催化微觀機制、實現包括DNA測序在內的高分辨生物分子成像,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最近,利用亞納米分辨的電致發光技術,又在國際上首次在單分子水平上實現了分子間相干偶極耦合的直接成像觀察,從位置空間展示了分子間能量轉移的相干特征,開辟了研究分子間相互作用和能量轉移的新途徑。這兩項工作在《Nature》上發表后都立即引起國際科技界的廣泛關注和報道。已發表SCI科技論文120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分別發表在Nature、NaturePhotonics、NatureNanotechnology、Phys.Rev.Lett.、J.Am.Chem.Soc.和Angew.Chem.上,論文被他引兩千余次,多次應邀在美國物理學會、美國化學學會、國際納米大會、國際真空大會、近場光學等國際知名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是單分子光電子學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工作者。曾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10),2013年度中國CAIA獎特等獎、中國科技大學杰出研究校長獎、2014年度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優秀導師獎”、“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和“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單分子拉曼成像工作入選201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光學重要成果”、以及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研究方向 Researchdirection
1、單分子光電子學
2、單分子物理化學
3、納米光電科技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