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4-27 相關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吳欣強
單位: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文萃路62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南區環境腐蝕中心(主樓215室)
郵編:110016
電話:86-13066522830
個人主頁: http://sourcedb.imr.cas.cn/zw/rck/yjy_imr/201311/t20131122_3983432.html
個人簡歷 Personal resume
吳欣強,男,漢族,1971年12月生,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耐蝕金屬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及耐蝕金屬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遼寧省核電材料安全與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及《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編委。1993年7月畢業于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6年2月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機械學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99年6月畢業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材料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1.2-2002.2赴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2002.3-2005.3赴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NIMS)合作研究核電關鍵材料的環境損傷行為;2005.7入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引進優秀學者”;2011年首屆“遼寧省直屬機關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主要從事高溫高壓水環境下材料的服役損傷行為與評價技術研究。以能源安全為背景,研究現役和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及第四代超臨界水冷堆關鍵設備材料的服役行為、國產化、運行水化學優化、在線監檢測原理與方法、壽命設計與評價技術;同時涉及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關鍵設備材料的服役損傷評價、超臨界水氧化處理新技術的開發及關鍵設備選材、超臨界水熱合成原理與工藝研究,以及新型耐蝕材料研發及腐蝕性能評價等工作。近年來負責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重點項目分解課題、973項目專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題、中科院重大儀器研制項目、遼寧省基金及企業橫向課題等20余項課題。在核電高溫高壓水模擬設備與試驗技術、超臨界水模擬設備與試驗技術、高溫高壓水電化學原位測量與分析技術、高溫高壓水腐蝕損傷行為與機理、運行水化學參數的影響規律、電化學腐蝕熱力學與動力學、腐蝕損傷基礎數據與壽命評價模型、國產核電材料環境疲勞安全驗證及其環境疲勞壽命校正因子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一些特色與創新的工作。研究工作受到國際著名核電機構如IAEA、EPRI、AECL、KAERI等的關注和好評,2008年和2012年兩次獲得IAEA的官方資助出席了核反應堆水化學國際會議(NPC 2008和NPC 2012),報道了在核電高溫高壓水環境損傷方面的研究進展(中國大陸唯一);2010年6月受韓國原子能院的邀請去該院講座和交流;2013年和2015年兩次應邀在亞洲核電廠水化學和腐蝕國際會議上做大會特邀報告。同時也獲得國內核電設計、監管、制造、運行和研究單位的認可,6項授權發明專利技術已在中核和中廣核企業應用,正在協助設計院和安審中心完成國產核電材料環境疲勞強度設計和監管安全裕度的試驗驗證與評價。共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SCI收錄90余篇,SCI引用986次,他引700余次。2篇論文獲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優秀論文獎;6篇論文獲全國耐蝕金屬材料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6項,授權16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3項,授權13項。指導畢業博士11名,碩士4名,在讀博士生4名,碩士生1名。其中3名博士生獲得2012、2013、2014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1名畢業碩士生獲2009年度遼寧省優秀碩士論文獎。
主要研究方向:
1. 核電高溫高壓水和超臨界水模擬設備與實驗技術
2. 高溫高壓水腐蝕電化學及在線監檢測技術
3. 核電運行水化學影響腐蝕損傷的機理與參數優化
4. 核電材料高溫高壓水腐蝕疲勞及壽命設計模型
5. 超臨界水腐蝕損傷及水熱合成
6. 高溫高壓液相環境腐蝕失效分析與對策
7. 新型耐蝕材料研發及腐蝕性能評價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